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再次为孩子们轻轻叩开爱的心扉,激起阵阵爱的涟漪,唤醒孩子们心中那点点滴滴或深或浅的爱的嫩芽。根據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结合统编教材的编排用意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个教学策略。
【关键词】舐犊情深;细节;场景;教学策略
一、利用插图,唤醒爱的嫩芽
插图直观、形象、生动,可以有效地辅助学生体会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第六单元中配了五幅插图,我在教学中把握时机,让这一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单元导读中的插图:母牛深情地回头舔舔小牛,小牛则抬起头来,感受着来自妈妈的爱抚。课未始,让学生注视这温情的一幕,岂不是对“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的最好诠释?
《父爱之舟》一文中,两幅插图都是作者吴冠中本人的作品,更应该让学生细细品味图文融为一体的细腻情感:既有江南水乡的景致———小桥、流水、小船、白墙黛瓦的民居,简单的色彩,勾勒出魂牵梦绕的家乡风光;又有作者心中独特的景物———小小的,载着他的梦想和希望的渔船,悠悠地驶向远方。图与文的统一,就是活生生的场景,就是作者心中那浓得化不开的父爱。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于无声处唤醒孩子们隐藏心中那一颗颗爱的嫩芽。
二、抓住场景,叩开爱的心扉
本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言行等细节,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如《慈母情深》中有这样两个场景,“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和“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降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引导学生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和挣钱的艰辛,再与母亲大方地支持“我”买书形成强烈的反差,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当时会怎么说?怎么做?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内心的复杂感受:不敢相信、震惊、心痛、不忍……这样叩开了学生的心扉,他们对于后来“我”用那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的做法就有了真切的体会。
再如《父爱之舟》中,作者通过梦境回忆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卖茧子,买枇杷,摇船送“我”报考和上学,住客栈,逛庙会等。教学时,我以第6自然段中父亲给作者凑学费,铺床的场景为例引导品读、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父亲粜稻、卖猪,为作者东奔西走凑学费的情景,感受父亲竭尽全力支持作者读书的不易。在体会作者品尝到的“新滋味”时,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样一个生活极其艰辛困苦,却时时为我操心的父亲,你会怎么想?你又会做些什么?通过和学生一起分享感受,再结合其他场景的自学交流以及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对于深沉的父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使学生找到了平时曾被忽略的父爱。
三、品味结尾,激起爱的涟漪
本组课文的三篇课文结尾都意味深长,值得细细品味。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思考延伸,让学生学完课文而意犹未尽,在心中激起层层爱的涟漪。例如《慈母情深》的结尾:“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代事情的结果,用句号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用省略号呢?学生联系文章主旨,会发现省略号蕴含着“我”对母亲言之不尽的感情;再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成就,也会发现这一本长篇小说对他后来成为著名作家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一个省略号,诉说着作者心中道不完地对母亲的感激、敬佩、挚爱之情啊!
四、结合实际,表达爱的情感
本组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结合文本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造表达爱的机会并把这种爱融入笔端。如完成《慈母情深》课后的小练笔前,我让每个学生在家用手机拍下最感人的一幕,可以是人物的,也可以是动物的。很多孩子都拍下有爱的瞬间并发送给老师,他们有了亲身体验,课堂上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谈。
又如《父爱之舟》一课,在理解了课题为什么用父爱之舟之后,我让学生也去找找最能寄托父母之爱的物品,了解这个物品的来历以及藏在物品中的故事,让孩子把这次寻找的过程写下来。孩子们找出了照片、玩具、礼物、卡片……甚至还有劳动工具,他们在这些物品中找到了爱的痕迹,表达出了对父母的感激、感恩之情,付诸笔端时自然言之有物,悟之有情。
在本单元的习作环节,我更是充分抓住这阶段我们五年级学生到乡下去参加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契机,给每个学生备了信纸和一个信封,让孩子们在离开父母的这五天里,写下对父母的思念,写下曾经和父母之间难忘的事,写下对父母的建议,写下最想说的心里话……学生因为有了切身的感受,又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心中那股浓浓的爱便喷薄而出,写下了一封封爱的真言。
【参考文献】
[1]刘巍.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才智,2019(11).
[2]吴琼靖.注重文本细读彰显语文魅力[J].名师在线,2019(5).
【关键词】舐犊情深;细节;场景;教学策略
一、利用插图,唤醒爱的嫩芽
插图直观、形象、生动,可以有效地辅助学生体会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第六单元中配了五幅插图,我在教学中把握时机,让这一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单元导读中的插图:母牛深情地回头舔舔小牛,小牛则抬起头来,感受着来自妈妈的爱抚。课未始,让学生注视这温情的一幕,岂不是对“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的最好诠释?
《父爱之舟》一文中,两幅插图都是作者吴冠中本人的作品,更应该让学生细细品味图文融为一体的细腻情感:既有江南水乡的景致———小桥、流水、小船、白墙黛瓦的民居,简单的色彩,勾勒出魂牵梦绕的家乡风光;又有作者心中独特的景物———小小的,载着他的梦想和希望的渔船,悠悠地驶向远方。图与文的统一,就是活生生的场景,就是作者心中那浓得化不开的父爱。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于无声处唤醒孩子们隐藏心中那一颗颗爱的嫩芽。
二、抓住场景,叩开爱的心扉
本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言行等细节,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如《慈母情深》中有这样两个场景,“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和“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降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引导学生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和挣钱的艰辛,再与母亲大方地支持“我”买书形成强烈的反差,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当时会怎么说?怎么做?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内心的复杂感受:不敢相信、震惊、心痛、不忍……这样叩开了学生的心扉,他们对于后来“我”用那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的做法就有了真切的体会。
再如《父爱之舟》中,作者通过梦境回忆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卖茧子,买枇杷,摇船送“我”报考和上学,住客栈,逛庙会等。教学时,我以第6自然段中父亲给作者凑学费,铺床的场景为例引导品读、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父亲粜稻、卖猪,为作者东奔西走凑学费的情景,感受父亲竭尽全力支持作者读书的不易。在体会作者品尝到的“新滋味”时,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样一个生活极其艰辛困苦,却时时为我操心的父亲,你会怎么想?你又会做些什么?通过和学生一起分享感受,再结合其他场景的自学交流以及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对于深沉的父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使学生找到了平时曾被忽略的父爱。
三、品味结尾,激起爱的涟漪
本组课文的三篇课文结尾都意味深长,值得细细品味。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思考延伸,让学生学完课文而意犹未尽,在心中激起层层爱的涟漪。例如《慈母情深》的结尾:“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代事情的结果,用句号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用省略号呢?学生联系文章主旨,会发现省略号蕴含着“我”对母亲言之不尽的感情;再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成就,也会发现这一本长篇小说对他后来成为著名作家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一个省略号,诉说着作者心中道不完地对母亲的感激、敬佩、挚爱之情啊!
四、结合实际,表达爱的情感
本组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结合文本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造表达爱的机会并把这种爱融入笔端。如完成《慈母情深》课后的小练笔前,我让每个学生在家用手机拍下最感人的一幕,可以是人物的,也可以是动物的。很多孩子都拍下有爱的瞬间并发送给老师,他们有了亲身体验,课堂上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谈。
又如《父爱之舟》一课,在理解了课题为什么用父爱之舟之后,我让学生也去找找最能寄托父母之爱的物品,了解这个物品的来历以及藏在物品中的故事,让孩子把这次寻找的过程写下来。孩子们找出了照片、玩具、礼物、卡片……甚至还有劳动工具,他们在这些物品中找到了爱的痕迹,表达出了对父母的感激、感恩之情,付诸笔端时自然言之有物,悟之有情。
在本单元的习作环节,我更是充分抓住这阶段我们五年级学生到乡下去参加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契机,给每个学生备了信纸和一个信封,让孩子们在离开父母的这五天里,写下对父母的思念,写下曾经和父母之间难忘的事,写下对父母的建议,写下最想说的心里话……学生因为有了切身的感受,又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心中那股浓浓的爱便喷薄而出,写下了一封封爱的真言。
【参考文献】
[1]刘巍.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才智,2019(11).
[2]吴琼靖.注重文本细读彰显语文魅力[J].名师在线,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