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现状及改善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也是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顺利开展的基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发挥“三通两平台”功能、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加快信息时代教育变革,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时代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培训内容、培训标准和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案。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构建“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这些都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施方向。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研究现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通过在知网查找篇名包含“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文献,从检索结果可以发现,目前共有54篇相关文献。其中,硕士论文 18篇,期刊论文36篇。吴其军等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进行了研究,从培训现状、模式、内容和评价体系等几方面展开,最后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另外,贾柠闯等对我国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进行了研究,从培训方式到培训理念,再到培训设备共三个角度对培训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未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方桢瀚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培训的一些策略。吴刚等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围绕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方法、过程和路径等,通过以研促培、以研促用来提升培训质量。崔萌等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所处的现状开始分析,对能力培训的方式从时间上和培训内容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划分;提出培训中存在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步调不统一、培训时间过长、培训设备受限、培训交互过程单一、培训与教学应用场景分离等问题,最后认为移动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并给出了移动学习对策。
  以上研究从不同方面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分别进行了阐述,也针对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然而,目前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方面依然存在被培训者应用意识不强、教师所在单位对培训的激励机制不足、培训方式和评价方式单一化、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问题分析
  1.应用意识不强,激励机制不到位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地域及学校间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很多偏远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较为淡薄,导致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极不平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对应用能力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培训都缺乏领导强有力的组织、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一些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味追求升学率,将信息技术视为走过场。
  诚然,学习新技术并利用该技术改变教学实践过程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应用新技术要求改变教师的长期教学习惯,学校领导和主管单位在培训前、中、后的激励机制也要到位。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除了培训过程中严格要求教师,并未指定保障和激励机制,在职位、职称、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等方面的激励机制都需要落实到位,否则,难以形成人人学技能的良好氛围。
  2.培训内容和方式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培训采用规范化培训流程,以统一的内容和方式全面实施,已难以满足广大教师日益增长的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学历的教师,对应用技术能力提升的需求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在于城乡、区域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软硬件平台搭建的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要有针对性地合理设计、分类设计,才能提高培训的实效。
  3.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培训机构对参与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培训结束了,不论学习结果如何都会颁发结业证书和教育培训学分。考核和评价受训者的方式主要还是培训结束后的考核为主,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对教师参加培训的全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目前还不完善,评价往往集中在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对培训后续的再监督再指导,以及培训后的周期性考核和认证都不完善,需要不断总结。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术能力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应用意识,落实激励机制
  做好调研,落实责任。在开展培训之前,培训者和上级主管部门要首先做好调研并召开培训动员会,“校长—培训者—教师”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会上,邀请专家详细解读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教学活动的操作方法,以加强骨干教师思想引领,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认识,为下阶段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学校领导和培训单位要切实健全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对学习结果进行合理评定。对于考核优良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能够将培训、学习和教学三者进行有效结合的教师要给予重用,促进良性循环。为保证激励机制的有效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建立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平时抽查的方式保障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得以落实。
  2.构建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体系
  培训内容要充分结合教师的需求和国家的政策,加强内容分层,充分考虑城乡、学科、学历、年龄等的差异性,在培训方式上灵活多变,大胆创新技术手段完善培训形式。因此,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理论和实践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在理论培训方面,首先是教学设计理念与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以及教与学之间的理论。在实践培训方面,则应注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课件的灵活运用,共享网络平台的应用,交互式白板的操作技巧、数字化资源的加工及计算机处理。
  (3)构建自选培训内容菜单
  自选式培训菜单邀请培训专家团队来设计不同层次(比如新手型、成熟型和专家型)、不同学科(人文社科、理工科、艺术体育类)的培训内容模块,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培训模块。培训内容近似的成员组成一个兴趣小组集中接受培训。待培训结束后,经过考核认证授予结业证书,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学习更高难度的培训内容。
  (4)构建多元化培训方式
  要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效果,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多元地开展培训。实践中可以汲取薄改项目培训的培训机制,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考虑当地的师资、软硬件设备情况。根据需要开展远程教学,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集中培训和专家指导相互补的培训优势。此外,还可以采用互动式、参与式和任务驱动式的案例讲解、集中讨论与分组讨论等多种培训方式,全面提升培训实效。
  3.建立以培训目标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要建立以培训目标为导向的多维评价体系,首先要打破以“一张证书”为考核认证的单一性评价方式。培训机构要依据受训教师的培训需求和上级组织的培训目标为导向,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和培训评估,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培训过程中,通过过程性评价实时监测教师学习的动态。培训结束后,教师需要通过登录网络测评系统进行总结性测评,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学比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所取得成果填入系统,作为评价体系持续性参考。也可以通过QQ、微信、网络调查问卷等手段不定期进行跟踪督导,关注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中的具体呈现,建立培训前、中、后的过程式评价,并采用现场评价、后期跟踪评价、竞赛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最终实现以目標为驱动、以评促学促用促教的良好氛围,以解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总之,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而开展的培训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通过不断创新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来提高培训的质量,进而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帮助。
其他文献
近年来,玉溪市峨山县小街中学通过抓牢抓实校园文化多样化、德育教育体系化、教育教学一体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在育人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抓校园文化,促学校内涵发展  小街中学通过不断挖掘和拓展“乐、善、贤、德”文化,从一山、一池、一径、一牌、一石的重点打造,将古典文化元素注入到现代教育,既给师生的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又让师生徜徉在古今文化中,充分运用独特的文化张力,让更多师生在校
期刊
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正因为此,党和国家坚持把包括公共教育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不断发展,持续推动建立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是学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常见问题  2019—2022年的《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
期刊
苏霍姆林斯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家校共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家校合作是学校、家
期刊
校园安全重于泰山,校园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最基本的底线和保障。大理市海东北附育英实验学校成立于2017年9月,是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为打造教育高地,引进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投资创办的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民办初级中学。学校现有25个班级,1 000多名在校生,教职员工100余人,学校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狠抓校园安全生命线,结合学校实际走出了一条特色安全工作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
期刊
近年来,玉溪市新平县教育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抓好国家、省、市、县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紧扣新平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教育重点任务,围绕“年年有进步、三年有突破、六年大发展、九年全市优”的教育发展目标,以城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和各类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为重点,不断深化改革,基本实现了“两提一保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强调:“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2月19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有关工作情况,要求在2021年春季学期(“十四五”第一个
期刊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實施,教师这个群体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被各种研修团队、名师工作室(工作坊)所分类聚集,教师研修团队的建设已经成为教师培养和管理的一项重要途径。统编教材实施以来,受地区差距、教育培训条件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影响,城乡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与课程实施能力越来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期刊
《基于中小学党支部“五强五好”党组织建设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AFSZ19035)和《基于“五强五好”背景下的民办学校党建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0DJGX048),2个课题分别被列为云南省教育厅、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关于下达2019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项目、云南省委教育工委2020年度党建工作研究课题立项课题。课题组针对党建课题在“五强五好”党组织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期刊
过年期间,你去看望过自己的老师吗?每逢春节,许多人会看望或问候自己当年的老师,共叙师生情谊,但也有人由于种种原因,对自己的老师敬而远之,甚至抱有不满情绪。前不久曾引发热议的河南栾川一男子20年后拦路报复性殴打老师一事,就是一例。  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尊师”一词变得有些复杂,比如逢年过节,“给教师送礼”经常被拿来炒作一番。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但总有些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