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需求。中学生在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学问题有劳动态度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形成、劳动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劳动过程中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等。中学生所谓劳动心态,是指学生对待劳动所具有的认识、情感、行为特征等各方面比较持久的倾向和姿态。良好的劳动心态是劳动中形成各种道德品质的基础。学生的劳动心态与学生整个道德面貌是分不开的。它可以促进学生集体主义品质和社会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劳动;意识
一、中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劳动创造和发展了人,人类的进步是在不停的劳动中走出来的,如果人类停止劳动,社会必将会停止发展,甚至会发生退化以至灭亡。如果今天不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学生将成为不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的人,他们就会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那时就不单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问题,而是将失去做人的根本。学校的劳动技术教育,使年轻一代的学习和现代生产过程紧密联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紧密结合,既能发展他们从事劳动活动的智力水平,又培养了他们实际工作能力,这一切都有助于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充分得到发展。可归纳为:劳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劳动有利于学生意志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劳动让学生感到创造美的体验。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新时期,它的内涵更丰富。辛勤劳动,努力创造,享受收获被深深烙在了人们的心理。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一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的结晶,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艰苦劳动,我们的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2006年3月,胡锦濤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其内容包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共鸣和反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础教育和广大社会对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培养的冷淡和迟缓。因此学校的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二、当今中学生现常见的劳动心态
我去年去别的学校参加听课,在教室的墙壁上赫然发现了这样的班级管理规定:1、出现重大违纪事件如:打架、爬墙、吸烟、赌博、偷窃等除了学校处理还要打扫教室一个月;2、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打扫教室一周;3、考试出现作弊者,打扫清洁区一个月;4、考试单科不及格者,打扫宿舍一周;5、其他情况酌情进行劳动惩罚。看到这样的管理条例我的心猛然一颤,浑身禁不住一阵发冷,在回忆这几年在教育教学中看到的一些事情我感觉到:在当今的很多学生,特别是一些乡镇中学的学生的心目中,劳动变成了惩罚,变成了折磨,变成了羞辱!学生不以劳动为光荣,已经意识不到劳动可以陶冶个人情操,更没有认识到劳动可以养成个人良好的品质,所以他们对劳动有着非常厌倦的心态,心理极不情愿的去完成,学习的劲头也慢慢被消磨,这样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者的关注。
三、中学生形成劳动倦怠的一些原因
首先是家长对劳动教育不重视,从小就剥夺了孩子参加劳动的权利。尤其当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过多溺爱,特别是一些老人事事包办,总怕累着自己的心肝宝贝,所以小孩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验不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都生活在舒适、奢华的空间,直观的看到了一些享受生活的场景,对他们的心理冲击很大;第三是学校教育不重视,好多学校现在已经忽略了劳动技能这门课,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模糊,处在朦胧状态,所以往往一些简单的任务都不愿去完成或根本完成不了。
四、良好的劳动品质的培养
1.首先培养孩子爱劳动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整个过呈中家长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观念,放手锻炼;(2)循序渐进,因时而教;(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4)具体指导,提高质量。
2.其次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纳入课程,传授技能;(2)摸清情况。有的放矢 ;(3)运用典型,因势利导;(4)点滴做起,潜移默化。
总的来说,劳动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课程,需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家长、学校、社会应紧密结合把学生培养成综和能力都很强的社会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基本劳动能力与审美素质训练指导》.
[2]《在劳动中成长》.
[3]全国教育类就核心期刊《班主任》2006.3期.
[4]《基础教育研究》2007.01期.
关键词:中学生;劳动;意识
一、中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劳动创造和发展了人,人类的进步是在不停的劳动中走出来的,如果人类停止劳动,社会必将会停止发展,甚至会发生退化以至灭亡。如果今天不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学生将成为不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的人,他们就会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那时就不单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问题,而是将失去做人的根本。学校的劳动技术教育,使年轻一代的学习和现代生产过程紧密联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紧密结合,既能发展他们从事劳动活动的智力水平,又培养了他们实际工作能力,这一切都有助于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充分得到发展。可归纳为:劳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劳动有利于学生意志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劳动让学生感到创造美的体验。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新时期,它的内涵更丰富。辛勤劳动,努力创造,享受收获被深深烙在了人们的心理。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一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的结晶,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艰苦劳动,我们的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2006年3月,胡锦濤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其内容包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共鸣和反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础教育和广大社会对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培养的冷淡和迟缓。因此学校的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二、当今中学生现常见的劳动心态
我去年去别的学校参加听课,在教室的墙壁上赫然发现了这样的班级管理规定:1、出现重大违纪事件如:打架、爬墙、吸烟、赌博、偷窃等除了学校处理还要打扫教室一个月;2、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打扫教室一周;3、考试出现作弊者,打扫清洁区一个月;4、考试单科不及格者,打扫宿舍一周;5、其他情况酌情进行劳动惩罚。看到这样的管理条例我的心猛然一颤,浑身禁不住一阵发冷,在回忆这几年在教育教学中看到的一些事情我感觉到:在当今的很多学生,特别是一些乡镇中学的学生的心目中,劳动变成了惩罚,变成了折磨,变成了羞辱!学生不以劳动为光荣,已经意识不到劳动可以陶冶个人情操,更没有认识到劳动可以养成个人良好的品质,所以他们对劳动有着非常厌倦的心态,心理极不情愿的去完成,学习的劲头也慢慢被消磨,这样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者的关注。
三、中学生形成劳动倦怠的一些原因
首先是家长对劳动教育不重视,从小就剥夺了孩子参加劳动的权利。尤其当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过多溺爱,特别是一些老人事事包办,总怕累着自己的心肝宝贝,所以小孩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验不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都生活在舒适、奢华的空间,直观的看到了一些享受生活的场景,对他们的心理冲击很大;第三是学校教育不重视,好多学校现在已经忽略了劳动技能这门课,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模糊,处在朦胧状态,所以往往一些简单的任务都不愿去完成或根本完成不了。
四、良好的劳动品质的培养
1.首先培养孩子爱劳动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整个过呈中家长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观念,放手锻炼;(2)循序渐进,因时而教;(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4)具体指导,提高质量。
2.其次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纳入课程,传授技能;(2)摸清情况。有的放矢 ;(3)运用典型,因势利导;(4)点滴做起,潜移默化。
总的来说,劳动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课程,需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家长、学校、社会应紧密结合把学生培养成综和能力都很强的社会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基本劳动能力与审美素质训练指导》.
[2]《在劳动中成长》.
[3]全国教育类就核心期刊《班主任》2006.3期.
[4]《基础教育研究》2007.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