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教授,手舞足蹈讲死亡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zheng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正常人来说,死亡是令人恐惧的,一想起来就心寒,毫无快乐可言。而对耶鲁大学哲学教授谢利·卡根(下文称卡根)来说,死亡却是让他痴迷不已的学问。他在耶鲁大学开的网络公开课就是《哲学:死亡》。凭借这门课,卡根成了全球最红的教授之一,其视频在中国的点击率尤其高,耶鲁大学官方网站都报道了它在中国的风靡。听说自己多了这么多中国“学生”后,卡根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喜!
  在之前授课教材的基础上,卡根写了一本书:《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近日,该书推出中文版。
  人是否能免于一死
  死亡是个沉重而枯燥的话题,卡根却讲得津津有味。他大量引用哲学、文学著作中关于生与死的讨论,还引用诗歌、科学发现、案例等元素,将死亡这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讲得无比生动。
  很多没学过哲学,甚至对哲学望而生畏的学生,都喜欢上卡根的课。他可以花好几节课的时间为来自物理系、电子系、化工系的学生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斐多篇》,帮助这些理科生理解文中对灵魂本质是如何讨论的,又是如何论证灵魂是否存在的。
  在卡根的课堂上,没有绝对的结论,所展现的更多是哲学推理的魅力。他会开门见山地跟学生说:“我们这里不讨论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也不讨论社会学意义上的死亡,更不讨论跟信仰有关的东西。大家注意,这是一门哲学课程。”
  卡根首先提出了人们对死亡最关心的问题——人是否能免于一死?卡根把答案的落脚点归结于经典的哲学问题“人是什么”上——对肉体、灵魂的不同理解,也决定了一个人对死亡的不同理解。随后,他会继续和学生们讨论“永生是值得期待的吗?”“死亡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等问题。
  卡根在课上也会讲些笑话。但平心而论,这门面向全校乃至全球的死亡公开课并不是那么通俗易懂。卡根坦承:“其中有些思想可能很难一下子就把握住。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把某些部分看上两遍会很有帮助。”
  讲台上的“大仙”
  耶鲁大学网络公开课项目主任曾说过:“我知道中国学生把卡根教授比喻成‘大仙’,中国学生欣赏他的死亡课,因为那是非传统的授课方式。”
  卡根教授可一点也不像那种愁云惨淡的哲学老学究,他一脸络腮胡,看起来豪放不羁。在耶鲁这样一个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著名学府里,卡根面对着数百号学生,没有西装革履,而是穿着牛仔裤、帆布鞋。更夸张的是,他时而盘腿坐在讲台上,时而将两腿耷拉在讲台边,还不时地手舞足蹈,大谈生命和死亡的本质,神态自如而潇洒。
  卡根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斯科基市,1976年从卫斯理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此后他曾在匹兹堡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任教,1995年来到耶鲁大学。卡根的研究领域集中在道德哲学,尤其是规范伦理学。
  至于为什么会开设关于死亡的公开课,卡根说:“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无法避免思考‘死亡’这个话题。许多人试图不去想它,但这其实不可能。我之所以开这个公开课,也是希望我的学生能坦诚、直接地去思考‘死亡’这个话题的各个方面。有些人认为,这个话题令人苦恼,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话题。”
  开了这门课后,课上课下,卡根都会被人们追问:“您本人怎么理解死亡?”卡根总是坦诚地回答:“我在课程中谈论了许多关于‘死亡’的不同方面的话题,因此我觉得实在很难恰当地总结出一个结论。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死亡’的理解可以简单概括为:世上没有非实质的、不朽的灵魂,我们只是躯体,当我们的躯体死亡时,意味着我们的存在宣告终结。有些人相信不朽的存在,或许会不愿意接受我的这个理解,但我认为不朽其实并不值得追求。当然,生命是美好的,我们不愿意轻易接受死亡,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拥有或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被剥夺了。”
  生存在人世间的大智慧
  几年前,在卡根的死亡课上,有一个特殊的学生。他在大一时被确诊出癌症,但依然决心在剩下的几年里完成学业。他在大四第二个学期选修了死亡公开课。卡根说:“得知有一个像他那样处境的人决定修这门课,我感到很羞愧。给他上过课的老师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打算给他打一个什么样的分数呢?”最终,那位学生并没有听完卡根解构死亡,就住进了医院。在病床前,耶鲁大学提前授予了他学士学位。
  卡根说,关于死亡,长期以来有两种观点,几乎存在于每个人的潜意识中。一是我们都承认,我们的肉体最终将停止运转,但我们其实都不相信自己会死掉。在托尔斯泰的经典小说《伊万·伊里奇之死》中,伊里奇摔伤了,他的伤势每况愈下,他最终死去。令人惊奇的是,伊里奇发现自己终有一死时大为震惊。托尔斯泰想通过这个故事向我们阐述:我们大多数人实际上都跟伊里奇一样,口头上承认自己会死去,但某种程度上,我们并不当真相信。卡根说道:“这确实让人迷惑,一个人怎么会同时相信又不相信自己终有一死?”
  关于死亡的第二个观点是对“独自死去”的恐惧。卡根说:“独自死去这种说法似乎是真的,没有人能代替我经历我的死亡,但这不是什么有关死亡本质的深刻见解。”同样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剪头发,没有人能代替你做运动,没有人能替你吃午餐,因为害怕独自死去而害怕死亡纯粹是“无稽之谈”。
  卡根说,对死亡正确的情绪反应不是恐惧,也不是愤怒,而应该是感激,感激我们可以拥有生命。
  有学生在网上看过卡根的公开课后说:盘腿坐在讲台上的卡根,就如古时的圣贤一般和我们探讨最后的归宿。永恒、灵魂、肉体……卡根用这一个个关键词帮助我们构建起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生存、生活在人世间的大智慧。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介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领域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科研机构开展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90后”逐渐成为乡镇幼儿教师的主力军,其职业适应状况会直接影响在乡镇幼儿园留得下、教得好的现实问题.通过对45位贵州省乡镇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的访谈和对517位“90后”乡
[目的/意义]灰色预测法可有效处理情报研究中广泛存在的小样本数据,通过对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
对BIM技术在拱桥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利用BIM设计软件Autodesk-Revit建立了上承空腹式箱形拱桥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项目工程量的统计和CAD出
一直喜欢王菲,不是因为她是天后,也不是因为好奇她丰富而跌宕起伏的情感经历,而是喜欢她无论在哪一种状态中,生命内部都会透出一种超尘无染的气质,无论是落寞的,悲伤的,痛苦的,还是喜悦欢乐的,乃至颓废的,都是那么深,那么真,却不激烈,节制与宁静,存于她生命的内核中,朝外散发着一种淡如星月而隽永的光。  最初,我没有喜欢她的歌,而是喜欢她的电影。不多,印象来自王家卫的两部影片《重庆森林》和《2046》,她
研究美国职业体育组织公共关系有助于推动我国职业体育组织相关职能的完善,进而促进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NASCAR的公共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