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主体性教学,就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为前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为主要目的,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调动、发掘、激发学生的个性需要与参与乐趣。主体性教学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尊重主体,“放”中寓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严格地按课题教,学生跟着课题学。这样的作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善于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灌输的“被动人”,转变为通过引导,获得发展的“主动人”。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充分的展开。
例如在机械基础中讲解轴的结构,笔者要求学生首先把自己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提出设计思路,强调轴的三个基本要求,即轴上零件能牢固可靠地相对固定;便于加工和减少应力集中;轴上零件装拆方便。之后,由学生自行研读。凡提出不同设计思路的,且满足以上三个基本要求者,均属合格。然后再讲评哪种结构更合理。接下来估算轴径,如各级低速轴的轴径d可按同级齿轮的中心距a来估算,其经验公式为d=(0.3~0.4)a。面对取值范围内的几个标准值,许多学生不敢自己决定。笔者给的答案是:这是经验公式,是实践中产生的公式。这几个标准值都是答案,取小值经济些,取大值更安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一个答案。
二、拓展平台,“玩”中创新
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在“玩”中得到启发,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玩”中创新,不仅能调动调节学生兴趣,而且能寓教于“玩”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玩”,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拓展一个“玩”的平台,引起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继而转化为学生继续创新的一种动力。
例如对于四杆机构中的“死点”位置,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感到比较抽象,而教材中列举了家用缝纫机和一个快速夹紧装置,于是就将他们带到服装实训场所。当他们初次踩缝纫机时,感受到有时运转自如,有时会碰到倒转及踩不动的死点现象。学生通过形象、直观和自己的操作很容易理解这个概念和它的工作原理。
三、优化整合,“教”中育新
课堂教学要从过去的“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向“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模式转换。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采用了“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想,自己去讨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实践的全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正确与否,以及改进的方法,从中获得新的知识。通过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并在小组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
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不多。在机械基础轴系零件一章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实际需要增添了一个学生动手拆装的练习。由学生分组拆装一个报废的车床主轴箱,相互间可以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通过大家一番有争论的辨析,全班同学对该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四、树立信心,“疑”中出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求异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才能产生兴趣,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发展性教学模式认为,质疑大致包括“设疑自学、质疑讨论、破疑归纳”等环节,不但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且实现了师生间、学生个体间、群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往,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一些质疑问难的教学内容,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液流连续原理”时,举了这样的例子:当你用皮管为花园里的花草浇水时,若你用手捏扁水管,这时水流速度加快冲得远,若将手放松,则水流速度减慢。为什么?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等方式得出从自来水龙头流的水量是同样的,但捏扁水管等于将管路截面积变小,这样水流平均速度必然变大。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有了亲身体会,并将它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很容易理解了关于液体在无分支管路中稳定流动时,流经管路不同截面时的平均流速与其截面面积大小成反比的理论。
总之,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真正将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教学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使学生的主体参与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一、尊重主体,“放”中寓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严格地按课题教,学生跟着课题学。这样的作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善于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灌输的“被动人”,转变为通过引导,获得发展的“主动人”。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充分的展开。
例如在机械基础中讲解轴的结构,笔者要求学生首先把自己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提出设计思路,强调轴的三个基本要求,即轴上零件能牢固可靠地相对固定;便于加工和减少应力集中;轴上零件装拆方便。之后,由学生自行研读。凡提出不同设计思路的,且满足以上三个基本要求者,均属合格。然后再讲评哪种结构更合理。接下来估算轴径,如各级低速轴的轴径d可按同级齿轮的中心距a来估算,其经验公式为d=(0.3~0.4)a。面对取值范围内的几个标准值,许多学生不敢自己决定。笔者给的答案是:这是经验公式,是实践中产生的公式。这几个标准值都是答案,取小值经济些,取大值更安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一个答案。
二、拓展平台,“玩”中创新
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在“玩”中得到启发,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玩”中创新,不仅能调动调节学生兴趣,而且能寓教于“玩”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玩”,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拓展一个“玩”的平台,引起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继而转化为学生继续创新的一种动力。
例如对于四杆机构中的“死点”位置,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感到比较抽象,而教材中列举了家用缝纫机和一个快速夹紧装置,于是就将他们带到服装实训场所。当他们初次踩缝纫机时,感受到有时运转自如,有时会碰到倒转及踩不动的死点现象。学生通过形象、直观和自己的操作很容易理解这个概念和它的工作原理。
三、优化整合,“教”中育新
课堂教学要从过去的“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向“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模式转换。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采用了“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想,自己去讨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实践的全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正确与否,以及改进的方法,从中获得新的知识。通过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并在小组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
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不多。在机械基础轴系零件一章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实际需要增添了一个学生动手拆装的练习。由学生分组拆装一个报废的车床主轴箱,相互间可以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通过大家一番有争论的辨析,全班同学对该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四、树立信心,“疑”中出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求异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才能产生兴趣,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发展性教学模式认为,质疑大致包括“设疑自学、质疑讨论、破疑归纳”等环节,不但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且实现了师生间、学生个体间、群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往,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一些质疑问难的教学内容,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液流连续原理”时,举了这样的例子:当你用皮管为花园里的花草浇水时,若你用手捏扁水管,这时水流速度加快冲得远,若将手放松,则水流速度减慢。为什么?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等方式得出从自来水龙头流的水量是同样的,但捏扁水管等于将管路截面积变小,这样水流平均速度必然变大。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有了亲身体会,并将它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很容易理解了关于液体在无分支管路中稳定流动时,流经管路不同截面时的平均流速与其截面面积大小成反比的理论。
总之,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真正将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教学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使学生的主体参与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