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冬春季节,一种在人体从未出现过的流感病毒在中国流行,病人的症状十分严重。尽管这种被称为H7N9的病毒在鸟类中进化,但却发生突变并开始传播给人。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有135人感染,其中44人死亡,疫情直到夏季到来才有所缓解。
对于世界各地的人们而言,一旦H7N9爆发,引起大范围流行,将会措手不及,成千上万的人也许会因此而丧命。
问题的症结在于,每一种新的流感病毒都需要新的疫苗来预防,而研制新疫苗需要时间。即使在典型的流感季节,病毒也会因变异而有所不同。多数情况下,疫苗制造商会预测出这些变化,并相应地改变疫苗配方以抵抗新病毒。然而,当H7N9这类病毒突然出现时,人们却不得不从头开始研制疫苗,而这一过程耗时漫长,不少人在此期间会被感染,并受到死亡的威胁。
多年来,公共卫生官员们都期盼着扭转这一局面,设想制造出一种“万能流感疫苗”来应对形形色色的病毒。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望,但近期的研究终于显示了生产这种通用疫苗的可能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院长弗朗西斯·科林斯近期暗示,也许五年内,人们能研制出这类疫苗。但是在这类疫苗公开推出之前,研究人员必须说服制造商或政府给予更多的研究资助,还需要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证明这种疫苗的安全性。
自从流感疫苗上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以来,其工作原理都是一致的:每种疫苗都含有流感抗原,即少许可触发人体免疫反应的病毒分子。用于常规流感疫苗中的抗原是一种蘑菇状的蛋白碎片,被称为血凝素。它能从流感病毒的表面凸出来,使病毒依附在受感染者的细胞上。人体一旦接触这类蛋白,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名为抗体的前哨分子,它们能识别任何含有同一类血凝素的流感病毒,从而对它们发起攻击。
但是,流感病毒进化得很快,一旦病毒产生少许变化,人体免疫系统就难以识别新型流感病毒,因而也难以产生抗体来消除它们。所以,我们每年都要注射新的流感疫苗。
1993年,日本研究人员发现,有时老鼠会产生一种针对两种带有不同血凝素流感病毒的抗体,更高效的疫苗从而问世。15年过后,几个研究团队证实,人类有时也会产生这类有交叉保护作用的广谱抗体。这类抗体多不会依附在血凝素的蘑菇帽上,而在其纤细的茎干部。事实证明,这个部位的分子发生的结构突变更少——多数流感病毒血凝素的茎干部组成类似,因而研究人员推测,能识别此类血凝素的抗体可以抵抗多种不同的病毒。
事实上,在日本最早研制多能疫苗之后的15年里,对通用流感疫苗的研究少之又少。2009年4月,高传染性新型猪流感H1N1突然由猪传染到人身上。虽然制造商们花了数月来准备2009~2010年的疫苗,但却无法抵抗H1N1。由于H1N1疫苗研制较晚及其不易被大规模复制,拖延了生产速度,疫苗投入市场的时间比计划晚了好几个月。截至第二年春天,H1N1导致全球18000人死亡。这样的拖延引发了流感疫苗制造业的根本变化。
NIH新型呼吸道病毒科主任坎塔·苏巴拉奥承认,“我们意识到,尽管如今技术发达,及时研制并投入全新、有效的疫苗仍很困难。”
即使研究人员解决了“万能流感疫苗”的技术性难题,真正的阻碍还在于如何保证未来的研发资金以及获得联邦政府的审批。有人提出,尽管现存疫苗不完善,但是它们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提供保护,为什么还要花上百万美金来研制新产品呢?所谓“万能流感疫苗”的一些特性也成为推动其研发的阻力:研究表明,试验性“万能流感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不如现有疫苗,而解决这一问题还需找到新的方法。
此外,还有程序方面的问题:任何新型流感疫苗都必须经过FDA的审批。由于现有的季节性疫苗在成分上变化很少,因此能很快通过审批。如果使用新型的通用疫苗,则需要重新审查。首个治疗儿童肺炎的佩尔疫苗花了15年才获审批,而且经过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现在使用的流感疫苗也曾经过了六七十年的FDA审查以及临床试验。而如果采用全新的疫苗,审查会从头开始。
FDA对审批的谨慎以及疫苗研发者和制造商对生产足够完善的产品的执著,使很多人都怀疑通用流感疫苗究竟能否上市。然而,鉴于流感病毒快速变异的特性,以及新型致命病毒可能随时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形势——H7N9感染病例近期又开始在中国各地出现,尽快找出万能疫苗的解决之道才是上策。
(译/王琛)
(作者系美国资深健康记者,美国健康新闻协会理事,著有《超级细菌》一书)
对于世界各地的人们而言,一旦H7N9爆发,引起大范围流行,将会措手不及,成千上万的人也许会因此而丧命。
问题的症结在于,每一种新的流感病毒都需要新的疫苗来预防,而研制新疫苗需要时间。即使在典型的流感季节,病毒也会因变异而有所不同。多数情况下,疫苗制造商会预测出这些变化,并相应地改变疫苗配方以抵抗新病毒。然而,当H7N9这类病毒突然出现时,人们却不得不从头开始研制疫苗,而这一过程耗时漫长,不少人在此期间会被感染,并受到死亡的威胁。
多年来,公共卫生官员们都期盼着扭转这一局面,设想制造出一种“万能流感疫苗”来应对形形色色的病毒。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望,但近期的研究终于显示了生产这种通用疫苗的可能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院长弗朗西斯·科林斯近期暗示,也许五年内,人们能研制出这类疫苗。但是在这类疫苗公开推出之前,研究人员必须说服制造商或政府给予更多的研究资助,还需要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证明这种疫苗的安全性。
自从流感疫苗上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以来,其工作原理都是一致的:每种疫苗都含有流感抗原,即少许可触发人体免疫反应的病毒分子。用于常规流感疫苗中的抗原是一种蘑菇状的蛋白碎片,被称为血凝素。它能从流感病毒的表面凸出来,使病毒依附在受感染者的细胞上。人体一旦接触这类蛋白,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名为抗体的前哨分子,它们能识别任何含有同一类血凝素的流感病毒,从而对它们发起攻击。
但是,流感病毒进化得很快,一旦病毒产生少许变化,人体免疫系统就难以识别新型流感病毒,因而也难以产生抗体来消除它们。所以,我们每年都要注射新的流感疫苗。
1993年,日本研究人员发现,有时老鼠会产生一种针对两种带有不同血凝素流感病毒的抗体,更高效的疫苗从而问世。15年过后,几个研究团队证实,人类有时也会产生这类有交叉保护作用的广谱抗体。这类抗体多不会依附在血凝素的蘑菇帽上,而在其纤细的茎干部。事实证明,这个部位的分子发生的结构突变更少——多数流感病毒血凝素的茎干部组成类似,因而研究人员推测,能识别此类血凝素的抗体可以抵抗多种不同的病毒。
事实上,在日本最早研制多能疫苗之后的15年里,对通用流感疫苗的研究少之又少。2009年4月,高传染性新型猪流感H1N1突然由猪传染到人身上。虽然制造商们花了数月来准备2009~2010年的疫苗,但却无法抵抗H1N1。由于H1N1疫苗研制较晚及其不易被大规模复制,拖延了生产速度,疫苗投入市场的时间比计划晚了好几个月。截至第二年春天,H1N1导致全球18000人死亡。这样的拖延引发了流感疫苗制造业的根本变化。
NIH新型呼吸道病毒科主任坎塔·苏巴拉奥承认,“我们意识到,尽管如今技术发达,及时研制并投入全新、有效的疫苗仍很困难。”
即使研究人员解决了“万能流感疫苗”的技术性难题,真正的阻碍还在于如何保证未来的研发资金以及获得联邦政府的审批。有人提出,尽管现存疫苗不完善,但是它们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提供保护,为什么还要花上百万美金来研制新产品呢?所谓“万能流感疫苗”的一些特性也成为推动其研发的阻力:研究表明,试验性“万能流感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不如现有疫苗,而解决这一问题还需找到新的方法。
此外,还有程序方面的问题:任何新型流感疫苗都必须经过FDA的审批。由于现有的季节性疫苗在成分上变化很少,因此能很快通过审批。如果使用新型的通用疫苗,则需要重新审查。首个治疗儿童肺炎的佩尔疫苗花了15年才获审批,而且经过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现在使用的流感疫苗也曾经过了六七十年的FDA审查以及临床试验。而如果采用全新的疫苗,审查会从头开始。
FDA对审批的谨慎以及疫苗研发者和制造商对生产足够完善的产品的执著,使很多人都怀疑通用流感疫苗究竟能否上市。然而,鉴于流感病毒快速变异的特性,以及新型致命病毒可能随时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形势——H7N9感染病例近期又开始在中国各地出现,尽快找出万能疫苗的解决之道才是上策。
(译/王琛)
(作者系美国资深健康记者,美国健康新闻协会理事,著有《超级细菌》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