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懂中国,必须读懂中国的乡村。我通常将《白鹿原》《创业史》和《平凡的世界》三部书并在一起作为给我的学生的必读书目,帮助他们真切了解、体验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沧海桑田。这三部书都以在中国农耕史上颇具有典型性的陕西乡村为背景,在地域上一脉相承;三部小说分别描写了20世纪乡村变化最剧烈的三个时代,时间接连相续;在咏赞乡村史诗上,柳青发其端,陈忠实和路遥踵其后,人文精神密切相关。
三部书从总体上构成了20世纪中国乡村变革三部曲,构成了中国乡村在现代政治革命与生产形态革命大潮下乡民的挣扎悸动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某种程度上,三部小说还原的历史生态比教科书、学术著作更具生动性。尽管人物是虚构的,但小说还原的历史氛围可能更真实。
中国社会形态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取决于最广大基层民众的精神面貌、思维状态。几千年以來,中国农民基本上是在身体饥饿与物质匮乏的境遇中挣扎生存,而只是在近三四十年来获得巨大改善。当然,迄今还有一些基层民众仍然处于贫困线上,所以“精准扶贫”还是执政党的重要任务。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图求生存是最现实的需要。底层民众艰苦挣扎谋生的过程,就像《创业史》中所描绘的梁三老汉,主流是令人尊敬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艰辛创业史,但也埋藏着乡民的天然弱点。在贫困的生活状态、落后的生产状态的环境中,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文化上,都不可能产生现代化的社会形态。
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底色。中国浓郁的几千年农业社会留下的、基于乡村环境的巨大传统文化氛围,发挥着强大的支配作用。例如,在阿Q、祥林嫂、闰土等为代表的乡民为主体的时代,所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过是在沙滩上盖大楼。再如,革命队伍中的骨干力量经历了革命理想主义的洗礼,在乡村市井基层的根系力量也频频接受教育,但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色依旧潜在默化地发挥影响,甚至是重大影响,在很多时候成为走向现代化的制约力量。
人的境界很难超越其周边环境。再先进的精英,也必然有其成长的环境给其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烙下深刻的印痕。即便思想超凡脱俗,其行事方式也需要基于现实的权变与策略,否则也会在现实的挤压下最终被淘汰。任何先进的思想,遇到中国乡村这样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都必须有一个调整和适应,否则只能失败。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开辟现代化之路,可能是最恰当的历史选择。当然,尊重现实并不意味着向现实屈服,现代化的大潮一波又一波冲刷乡村,是过去时,是进行时,也是未来时。
三部书从总体上构成了20世纪中国乡村变革三部曲,构成了中国乡村在现代政治革命与生产形态革命大潮下乡民的挣扎悸动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某种程度上,三部小说还原的历史生态比教科书、学术著作更具生动性。尽管人物是虚构的,但小说还原的历史氛围可能更真实。
中国社会形态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取决于最广大基层民众的精神面貌、思维状态。几千年以來,中国农民基本上是在身体饥饿与物质匮乏的境遇中挣扎生存,而只是在近三四十年来获得巨大改善。当然,迄今还有一些基层民众仍然处于贫困线上,所以“精准扶贫”还是执政党的重要任务。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图求生存是最现实的需要。底层民众艰苦挣扎谋生的过程,就像《创业史》中所描绘的梁三老汉,主流是令人尊敬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艰辛创业史,但也埋藏着乡民的天然弱点。在贫困的生活状态、落后的生产状态的环境中,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文化上,都不可能产生现代化的社会形态。
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底色。中国浓郁的几千年农业社会留下的、基于乡村环境的巨大传统文化氛围,发挥着强大的支配作用。例如,在阿Q、祥林嫂、闰土等为代表的乡民为主体的时代,所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过是在沙滩上盖大楼。再如,革命队伍中的骨干力量经历了革命理想主义的洗礼,在乡村市井基层的根系力量也频频接受教育,但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色依旧潜在默化地发挥影响,甚至是重大影响,在很多时候成为走向现代化的制约力量。
人的境界很难超越其周边环境。再先进的精英,也必然有其成长的环境给其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烙下深刻的印痕。即便思想超凡脱俗,其行事方式也需要基于现实的权变与策略,否则也会在现实的挤压下最终被淘汰。任何先进的思想,遇到中国乡村这样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都必须有一个调整和适应,否则只能失败。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开辟现代化之路,可能是最恰当的历史选择。当然,尊重现实并不意味着向现实屈服,现代化的大潮一波又一波冲刷乡村,是过去时,是进行时,也是未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