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在运营期间常常会产生一些病害,并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效果,为了能够保证城市交通的顺利运行,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好防治对策。基于此,下文将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形式及成因和防治对策展开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城市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防治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变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沥青材料温度稳定性差、耐水性差,易产生水损坏、耐老化性差,耐久性不易保证等缺点,加之行车密度、超载现象的影响,会增加沥青路面病害的发生率,进而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1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1.1 裂缝问题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中,裂缝形式包括縱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等,这里主要对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进行分析。纵向裂缝产生原因:(1)路基填筑材料质量不达标,在路基土吸水膨胀的影响下,产生开裂;(2)纵向加宽不达标、碾压施工质量不合格,导致加宽位置与原路基沉降差异较大,产生纵向裂缝;(3)部分超载车辆行车碾压。横向裂缝产生原因包括:(1)选择沥青材料时没有考虑技术要求和气候条件,导致沥青面层收缩及温度疲劳应力超过抗拉应力;(2)施工接缝处理不当,接缝位置不合理;(3)在半刚性基层施工中,没有做好水泥用量和施工质量控制,出现收缩裂缝;(4)在对桥梁、涵洞、台背等结构部分进行回填时,没有严格依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作业。
1.2 桥头沉降问题
市政道路中常见与城市桥梁相接,往往出现桥头沉降、桥头跳车问题,会影响行车安全。在进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阶段时,仅对桥台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设计,而对台后填方段下的地基一般不进行加固处理,其竖向沉降变形都远大于桥台下的地基变形,这种差异变形,反映到上部,就出现了桥头沉降;软土路基处理不到位、台后填料不当及压实度不足均是发生桥头沉降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部分桥头沉降病害多发生于桥头引导与路面接触的位置,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还会增加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率。因此,在桥梁、桥台、台背回填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回填料的质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要求对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及压实施工时,且未按照要求进行桥头排水处理时,也会导致搭板、桥台等出现脱空现象,进而诱发桥头沉降病害。
1.3 松散问题
沥青路面一旦发生松散病害问题,便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年限以及安全性,导致沥青路面稳定性不足,严重者还会出现沉降、塌陷等,对行驶车辆的安全性产生威胁。除此之外,沥青路面施工中,若是路基填筑中风化的碎石颗粒较多,便会在积水影响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现象,加之行驶车辆磨损,此部分路面的沥青材料逐渐减少,增加松散问题的严重性。
2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防治对策分析
2.1 裂缝病害的防治措施
依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应充分考虑施工区域自然环境因素以及道路等级要求,做好沥青、碎石材料选择,以此避免裂缝问题出现。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做好沥青及碎石材料性能检测工作,确保其能够很好地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在沥青路面的摊铺过程中,应确保施工连续性,避免出现冷接缝情况,如果无法避免,则应在已经完成碾压部分进行切割,将表面浮料清理干净,使用新料对接缝进行预热和软化,可以在接缝位置利用相应黏层沥青(0.3~0.61g/m2)进行涂刷,并在施工位置摊铺新材料,将接缝压实。在路面碾压施工中,压路机应深入新铺设路面15cm,单次压实环节应朝着新铺设路面移动15~20cm,直到新路面完全压实。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技术人员首先要找出形成裂缝的原因,对于温缩、干缩形成的横、纵向裂缝,缝宽在规定值范围内的,只需将缝隙内的杂物与尘土清理干净后,用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对于裂缝超出规定值的,应将杂物和裂缝周围松动的边缘剔除,然后用细料式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填充捣实后,用烙铁进行封口处理,并在表面撒砂保护。另外,对于轻微的网状裂缝,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玻璃纤维布进行罩面处理,较为严重的网状裂缝,则需要采用改性后的乳化沥青对病害路面进行封层处理。对于因积水造成的网状裂缝,应采取排水以及防渗等措施以防止裂缝的进一步蔓延。
2.2 沉降病害的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路基沉降病害的成因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大填方路段,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市政道路路基结构病害的最典型表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那些仅由于面层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和轻微下沉,若土基和基层都已密实稳定,施工人员则可对沉降部分拉毛、扫净,洒粘层沥青后把沉降部分填补到与原路面平齐;因土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的沉降,应先将土基和基层修理好后,再修复面层;因路基沉降导致路面严重破损,矿料已经松动、脱落形成坑槽的,应按照坑槽的修补方法予以处治;桥涵台背因填土不密实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可以采取以下处治方法:(1)挖除沥青面层,在沉陷部分加铺基层后重做面层;(2)对于台背填土密实度不够的,用夯实机械重新做压实处理;(3)对软土基宜换填处理,换填深度应视软土基层厚度而定。填换材料要选用强度高、透水性好的级配材料,如砂砾、碎石土等。
2.3 松散类病害的防治措施
在对松散类病害进行防治时,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对来料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加温过度材料,则不应该摊铺,另外还要掌握和控制好三个阶段的温度,并应有测温记录,做到快卸、快铺、快碾压的“三快”方法,当测定地表温度低于5C时,停止摊铺。其次,松散面积较小时可采用涂刷稠度比较高的沥青,再撒上矿料进行处理;松散面积较大时应先将散落的病害路面清理干净,然后喷洒一层稠度较高的沥青,再铺上一层沥青面层,最后碾压密实。另外,对于因为沥青路面老化形成的松散问题,应将松散路面彻底清除,然后重新摊铺一层新沥青进行处理;如果松散严重,但路面下层的部分较为稳定时,可以不清除原有路面直接铺上沥青封住。
2.4 修补性养护
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发现沥青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应当及时确定病害问题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修补,保障沥青路面的平稳性,为延长路面使用年限以及安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修补性养护方式,针对沥青路面,采用微表处理技术,确保沥青路面质量。路面养护常采用的修补性材料有矿物填料以及适当的添加剂等,但是这种养护技术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凭借专门的机械设备,实现解决路面病害问题的目的。沥青路面病害问题较为严重,施工人员可以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多次摊铺处理,保障沥青路面的平稳性。摊铺处理养护技术主要适用于沥青路面裂缝、松散等病害问题的处理,在保障沥青路面平整性的基础上还能延长路面使用年限,为路面安全行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是我国目前最为常见的道路路面,其具有振动小、少尘、噪音低、耐磨、性质优越、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可再生利用等优点,对保障行驶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而针对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的病害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分析,确定病害类型,并及时制定治理措施予以解决,同时,相关人员还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寻找优异的防治措施,以全面保障沥青路面的平稳定与安全性,为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16):282-283.
[2]陈文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20(03):70.
[3]袁照杰.分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病害处治及加铺结构设计[J].低碳世界,2019,9(06):200-201.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防治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变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沥青材料温度稳定性差、耐水性差,易产生水损坏、耐老化性差,耐久性不易保证等缺点,加之行车密度、超载现象的影响,会增加沥青路面病害的发生率,进而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1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1.1 裂缝问题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中,裂缝形式包括縱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等,这里主要对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进行分析。纵向裂缝产生原因:(1)路基填筑材料质量不达标,在路基土吸水膨胀的影响下,产生开裂;(2)纵向加宽不达标、碾压施工质量不合格,导致加宽位置与原路基沉降差异较大,产生纵向裂缝;(3)部分超载车辆行车碾压。横向裂缝产生原因包括:(1)选择沥青材料时没有考虑技术要求和气候条件,导致沥青面层收缩及温度疲劳应力超过抗拉应力;(2)施工接缝处理不当,接缝位置不合理;(3)在半刚性基层施工中,没有做好水泥用量和施工质量控制,出现收缩裂缝;(4)在对桥梁、涵洞、台背等结构部分进行回填时,没有严格依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作业。
1.2 桥头沉降问题
市政道路中常见与城市桥梁相接,往往出现桥头沉降、桥头跳车问题,会影响行车安全。在进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阶段时,仅对桥台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设计,而对台后填方段下的地基一般不进行加固处理,其竖向沉降变形都远大于桥台下的地基变形,这种差异变形,反映到上部,就出现了桥头沉降;软土路基处理不到位、台后填料不当及压实度不足均是发生桥头沉降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部分桥头沉降病害多发生于桥头引导与路面接触的位置,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还会增加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率。因此,在桥梁、桥台、台背回填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回填料的质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要求对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及压实施工时,且未按照要求进行桥头排水处理时,也会导致搭板、桥台等出现脱空现象,进而诱发桥头沉降病害。
1.3 松散问题
沥青路面一旦发生松散病害问题,便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年限以及安全性,导致沥青路面稳定性不足,严重者还会出现沉降、塌陷等,对行驶车辆的安全性产生威胁。除此之外,沥青路面施工中,若是路基填筑中风化的碎石颗粒较多,便会在积水影响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现象,加之行驶车辆磨损,此部分路面的沥青材料逐渐减少,增加松散问题的严重性。
2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防治对策分析
2.1 裂缝病害的防治措施
依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应充分考虑施工区域自然环境因素以及道路等级要求,做好沥青、碎石材料选择,以此避免裂缝问题出现。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做好沥青及碎石材料性能检测工作,确保其能够很好地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在沥青路面的摊铺过程中,应确保施工连续性,避免出现冷接缝情况,如果无法避免,则应在已经完成碾压部分进行切割,将表面浮料清理干净,使用新料对接缝进行预热和软化,可以在接缝位置利用相应黏层沥青(0.3~0.61g/m2)进行涂刷,并在施工位置摊铺新材料,将接缝压实。在路面碾压施工中,压路机应深入新铺设路面15cm,单次压实环节应朝着新铺设路面移动15~20cm,直到新路面完全压实。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技术人员首先要找出形成裂缝的原因,对于温缩、干缩形成的横、纵向裂缝,缝宽在规定值范围内的,只需将缝隙内的杂物与尘土清理干净后,用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对于裂缝超出规定值的,应将杂物和裂缝周围松动的边缘剔除,然后用细料式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填充捣实后,用烙铁进行封口处理,并在表面撒砂保护。另外,对于轻微的网状裂缝,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玻璃纤维布进行罩面处理,较为严重的网状裂缝,则需要采用改性后的乳化沥青对病害路面进行封层处理。对于因积水造成的网状裂缝,应采取排水以及防渗等措施以防止裂缝的进一步蔓延。
2.2 沉降病害的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路基沉降病害的成因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大填方路段,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市政道路路基结构病害的最典型表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那些仅由于面层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和轻微下沉,若土基和基层都已密实稳定,施工人员则可对沉降部分拉毛、扫净,洒粘层沥青后把沉降部分填补到与原路面平齐;因土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的沉降,应先将土基和基层修理好后,再修复面层;因路基沉降导致路面严重破损,矿料已经松动、脱落形成坑槽的,应按照坑槽的修补方法予以处治;桥涵台背因填土不密实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可以采取以下处治方法:(1)挖除沥青面层,在沉陷部分加铺基层后重做面层;(2)对于台背填土密实度不够的,用夯实机械重新做压实处理;(3)对软土基宜换填处理,换填深度应视软土基层厚度而定。填换材料要选用强度高、透水性好的级配材料,如砂砾、碎石土等。
2.3 松散类病害的防治措施
在对松散类病害进行防治时,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对来料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加温过度材料,则不应该摊铺,另外还要掌握和控制好三个阶段的温度,并应有测温记录,做到快卸、快铺、快碾压的“三快”方法,当测定地表温度低于5C时,停止摊铺。其次,松散面积较小时可采用涂刷稠度比较高的沥青,再撒上矿料进行处理;松散面积较大时应先将散落的病害路面清理干净,然后喷洒一层稠度较高的沥青,再铺上一层沥青面层,最后碾压密实。另外,对于因为沥青路面老化形成的松散问题,应将松散路面彻底清除,然后重新摊铺一层新沥青进行处理;如果松散严重,但路面下层的部分较为稳定时,可以不清除原有路面直接铺上沥青封住。
2.4 修补性养护
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发现沥青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应当及时确定病害问题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修补,保障沥青路面的平稳性,为延长路面使用年限以及安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修补性养护方式,针对沥青路面,采用微表处理技术,确保沥青路面质量。路面养护常采用的修补性材料有矿物填料以及适当的添加剂等,但是这种养护技术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凭借专门的机械设备,实现解决路面病害问题的目的。沥青路面病害问题较为严重,施工人员可以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多次摊铺处理,保障沥青路面的平稳性。摊铺处理养护技术主要适用于沥青路面裂缝、松散等病害问题的处理,在保障沥青路面平整性的基础上还能延长路面使用年限,为路面安全行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是我国目前最为常见的道路路面,其具有振动小、少尘、噪音低、耐磨、性质优越、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可再生利用等优点,对保障行驶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而针对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的病害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分析,确定病害类型,并及时制定治理措施予以解决,同时,相关人员还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寻找优异的防治措施,以全面保障沥青路面的平稳定与安全性,为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16):282-283.
[2]陈文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20(03):70.
[3]袁照杰.分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病害处治及加铺结构设计[J].低碳世界,2019,9(06):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