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2岁的朱小波原本是江苏省某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一年前突然失明后,在外打工的父母带着他辗转多个城市治疗。可朱小波的病情不但没好转,甚至有医生诊断他为先天性视神经萎缩,将永远失明。然而,就在一家人做好最坏打算,把朱小波送进盲人学校学习一门谋生技艺时,一个经验丰富的教授发现孩子的失明很蹊跷,最终打开孩子的心理暗室带他走出了黑暗世界。
留守少年突然失明
1998年,朱小波出生在江苏省兴化市的一个小乡村。父亲朱永泉和母亲陈霞都是普通的农民。由于奶奶赵青风患有多年的风湿性关节炎,虽然不致命,但不得不靠药物来调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朱小波两岁时,朱永泉夫妇便来到宁波奉化市打工。
小小年纪就与父母分别,朱小波却表现得十分坚强。几个月后,当朱永泉和妻子在电话另一端听到儿子牙牙学语时,除了兴奋地叮嘱父母好好照顾孩子,还下定决心努力打工挣钱,将来让儿子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他们连回家看望儿子的路费都节约了,只有每年春节才匆忙回家呆上几天。
然而,随着朱小波一天天长大,他开始体会到自己与众不同,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常常被小伙伴嘲笑,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转眼朱小波到了上学的年龄,奶奶赵青凤把他送到了附近的幼儿园。朱小波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总是独来独往,这样也自然少了很多是非,爷爷奶奶倒也乐得轻松,他们并未意识到孩子的性格变化。
2005年,朱小波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性格孤僻的他成绩非常优秀,在班上名列前茅。朱永泉和妻子都高兴不已,经常给朱小波寄来学习用品和零花钱。
朱永泉夫妇哪里知道,朱小波每天过得并不开心。由于爷爷奶奶年岁已高,远离父母的他每天书包里都要放着一把伞,因为自从他开始上学,从没享受过像其他同学那样下雨天有父母接送的待遇。每次听到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讲起和父母去什么地方玩或者看到别人的全家福,朱小波总会感到难过。想到自己从没有和父母逛过街,甚至连见一面也只能等到每年春节,朱小波感到十分辛酸。夜里,朱小波常常因思念父母而泪眼婆娑,年幼的心里感到非常压抑。
让朱永泉和妻子意外的是,随着朱小波渐渐长大,学习成绩却在逐渐下滑。他们虽然对一些学习用品、复习资料有求必应,但朱小波的成绩却越来越差。
2008年11月7日,朱小波半期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朱永泉知道此事后怨儿子不争气,苦口婆心地把他教育了一番。
“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受到委屈的朱小波给妈妈打去了电话,在他心里妈妈总是对自己有百般耐心的。哪知这次陈霞也大发雷霆,对他的成绩十分不满,最后埋怨长途电话费太贵,便匆匆挂掉了电话。
朱小波忽然觉得自己的世界一片黑暗,因考试失利不但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连千里之外的父母也没有一句温暖的话,想着想着,眼泪就不知不觉流了出来。那晚,朱小波躺在被窝里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朱小波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床了,和奶奶一起做早饭。然而,当他吃完早饭背起书包去上学时,总感觉看什么都是模糊不清的,他揉了揉红肿的眼睛,但没有丝毫改变。
“难道是昨晚哭得太伤心了,眼睛还没缓过来?”朱小波一边在心底安慰自己,一边来到了学校,以为时间一长眼睛就会恢复。然而,到上第二节课时,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只剩下一个晃动的影子了,更别说看清楚黑板上的文字。感到不妙的朱小波觉得眼睛真瞎了,便一下子哭了起来。老师得知原委后,觉得事关重大,立即叫朱小波家附近的同学回去通知其奶奶,把他领回家。
将朱小波领回家后,爷爷和奶奶四处找来土方给孩子治疗,可依然不见好转。这可担当不起啊!奶奶赵青凤赶紧给远在宁波的朱永泉夫妇打去电话。得知儿子眼睛突然失明,朱永泉和妻子先是怀疑眼睛近视了,后来又觉得事态严重,必须回家亲自看一眼孩子才放心。
11月10日,朱永泉和陈霞分别向工厂请假,回到了江苏省的老家,夫妻俩立即把朱小波带到了兴化市人民医院。经眼科医生检查,认为朱小波只是轻度近视,戴上眼镜就能恢复视力。
朱永泉夫妇随后为儿子配了一副眼镜,让他们欣慰的是,朱小波戴上眼镜后,果真能看清东西了。朱永泉和妻子感到事无大碍,便又返回了宁波打工。
11月18日,朱小波在课堂上再次失明,周围的世界又变得模糊起来。奶奶抽泣着把他领回了家,再次给已经回宁波打工的朱永泉夫妇打去电话。
“孩子又看不见了,戴起眼镜也不管用。”电话里,朱小波的奶奶和父亲哭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决定先筹一笔钱,让其爷爷奶奶带他到周边的大医院检查。
失明原因很蹊跷
朱小波在爷爷和奶奶的带领下,先后辗转兴化市周边的大医院检查,可就是查不出具体病因,吃了不少药,可视力一直保持在0.2,一家人只好祈祷孩子只是高度近视,千万别成了盲人。
2009年7月,朱小波的视力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日趋下降:一家人商量后,朱永泉夫妇再次回到了老家,把朱小波带到南京、宁波等地的大医院检查。这一查更让一家人陷入了绝境,有医院诊断朱小波为先天性视神经萎缩,将永远失明。
残酷的结果给这个家庭致命一击,母亲陈霞更是因受不了打击,一时病倒在床。“孩子该怎么办?他还这么小啊!”
朱小波在黑暗中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他从父母的交谈中听到了无奈,也意识到自己将永远失明,未来一片黑暗。他握住父母颤抖的手,一种恨天怨地的心绪油然而生。
朱小波体会着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世界,知道自己也许再也看不见灿烂的阳光,青青的绿地,甚至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走进校园。渐渐地,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吃药时把母亲递过来的杯子砸掉,不再和父母交流。
“对不起!爸爸妈妈以前忙于工作对你关心不够,但那也是为你好啊。”朱永泉夫妇看着儿子因病魔而变得绝望,他们心如刀绞。几年来,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而儿子以后再也看不见父母的面容了,他的心该有多痛苦啊!
经过朱永泉夫妇苦口婆心的劝说,朱小波的情绪总算开始平复下来,朱永泉和陈霞也在自责中接受了儿子失明的现实。可孩子还小,将来的路还长啊!经商量,夫妻俩决定给朱小波另谋出路。
2009年8月,朱永泉夫妇联系到了一所盲人学校,决定把朱小波送入盲人学校学习一门技术将来谋生。虽然很无奈,但这也是唯一让他好好活下去的办法。
朱小波被送进盲人学校后,虽然同学们都看不见对方,他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心。朱永泉夫妇为了陪孩子走出心理阴霾,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民房,照顾朱小波的生活起居。在这个新环境中,朱小波反而感受到了幸福。
朱小波在亲人和同学的关心下,开始鼓足勇气去面对生活。他在盲人学校学会了按摩,每天回家都会积极完成“家庭作业”——为父母按摩,亲情裂口得以 很好愈合。因为眼睛失明,他的听觉更加灵敏,他甚至开始善于言谈起来。
看着孩子的性格一天天变得开朗起来,朱永泉和妻子感到无比欣慰。但更让他们惊喜的是一个意外消息——“盲人”儿子还有恢复视力的可能!
原来,2009年10月9日,宁波市第六医院副院长、该院眼科教授袁建树在盲校进行“早期预防和康复对儿童视残的重要性”的课题研究,发现朱小波并非天生性失明,而且还有极弱的视力。于是,袁建树和朱永泉夫妇取得了联系,并希望他们能把朱小波带到宁波市第六医院眼科做检查。
知道儿子还有恢复视力的可能;朱永泉和妻子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带着朱小波来到了宁波市第六医院。经过一系列的专业检查,发觉朱小波两只眼睛的视力均为0.12,视网膜、瞳孔、晶体等均正常,排除了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可能性。得知让儿子永远失明的诊断结果是错误的,朱永泉和妻子原本绝望的心再次复苏,高兴得合不拢嘴,忍不住搂起朱小波说:“儿子,你总算有救了!”朱小波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更让一家人高兴的是,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朱小波的视力很快就恢复到了1.0,戴上近视眼镜便能清楚地看见东西了。
然而,就在袁建树诊断朱小波为轻度近视,准备出院的那天晚上,害怕回去后父母见自己病情康复就要再次外出打工,而自己又要回到孤独世界的朱小波闹起了情绪。不久,袁建树再次给朱小波做全面检查时,发觉朱小波的视力又从1.0降到0.6了。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浇灭了一家人刚刚点燃的希望。没想到正是这个残酷的反常现象,让袁建树发现了朱小波失明的真正病因,从而打开了他的心理暗室(指人内心深处最隐秘,自己也不易察觉的地方)。
在医学上有一种叫“癔症性失明”的疾病,是因心理缺陷所导致的,但由于他们没有其他心理疾病的行为反常等特征,所以容易被眼科医生忽视。而朱小波的视力随着情绪波动而改变,很可能就是患上了“癔症性失明”。
心理暗示重回光明世界
找到了失明病因后,袁建树决定采用心理暗示疗法为朱小波治疗。首先不能给朱小波任何压力,而是用温暖的方法,试着打开他的心扉,从而打开他的视觉窗户。
听了袁建树的建议后,母亲陈霞开始为儿子“减压”,她抱着朱小波说:“儿子,你看外面天气多好啊,等你的眼睛好了我们就去游乐园玩,我们去坐云霄飞车,以后爸爸和妈妈再也不离开你了。”朱小波抚摸着妈妈的脸,模糊地看到妈妈强装出来的笑颜,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凝结在心中。
与此同时,袁建树也告诉朱小波,称他的眼睛并无大碍,只要用国际上新发明的注射液,便能一针见效。见朱小波心情轻松了许多,便给朱小波注射了普通的维生素B,然后拿出几片维生素C,称是奇效药,服下后不久就能重见光明了。
2009年10月18日上午,在暗示疗法的治疗下,朱小波的视力恢复到了1.2,他又能清楚地看清周围的—切了。
看见儿子的眼睛复明了,朱永泉和妻子笑逐颜开。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并没有闲着,带着朱小波在医院附近闲逛,给他买喜欢的玩具。
“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你不是一个人,我们一家人将会一直在一起。等你眼睛好了,我们去最好玩的游乐园玩,把失去的时间都补回来。”听着父母的话,朱小波甜甜地笑了。
10月20日,袁建树为朱小波做复查,发现朱小波的视力依然保持在1.2,这表明他的双眼将永久性复明,可以出院了。临走前,袁建树叮嘱朱永泉夫妇俩:“真正的特效药我们医院也拿不出来,而是在你们手里,那就是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朱永泉夫妇牵着朱小波走出医院后,压在心头近一年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不过他们没有急着赶回兴化市的老家,而是带着儿子在宁波的梁祝文化公园等游戏景点玩了三天才坐上回家的列车。
回到兴化市的老家后,为了方便照顾朱小波,朱永泉在附近找了份零工,而妻子陈霞也辞去了宁波的工作,在家一边务农一边照顾孩子。
11月27日,朱小波在同学的欢呼声中走进了以前的小学校园,继续接受正常人的教育。阳光中,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年没有了往日的忧郁,脸上开始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面对变了个人似的朱小波,老师们也感叹不已,不过在他天真活泼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经历过的痛苦。因为爱,他失明了;同样因为爱,他走出了心理牢笼,重获明媚阳光。
(本文拒绝上网或转载)
责编 昕 莉
留守少年突然失明
1998年,朱小波出生在江苏省兴化市的一个小乡村。父亲朱永泉和母亲陈霞都是普通的农民。由于奶奶赵青风患有多年的风湿性关节炎,虽然不致命,但不得不靠药物来调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朱小波两岁时,朱永泉夫妇便来到宁波奉化市打工。
小小年纪就与父母分别,朱小波却表现得十分坚强。几个月后,当朱永泉和妻子在电话另一端听到儿子牙牙学语时,除了兴奋地叮嘱父母好好照顾孩子,还下定决心努力打工挣钱,将来让儿子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他们连回家看望儿子的路费都节约了,只有每年春节才匆忙回家呆上几天。
然而,随着朱小波一天天长大,他开始体会到自己与众不同,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常常被小伙伴嘲笑,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转眼朱小波到了上学的年龄,奶奶赵青凤把他送到了附近的幼儿园。朱小波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总是独来独往,这样也自然少了很多是非,爷爷奶奶倒也乐得轻松,他们并未意识到孩子的性格变化。
2005年,朱小波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性格孤僻的他成绩非常优秀,在班上名列前茅。朱永泉和妻子都高兴不已,经常给朱小波寄来学习用品和零花钱。
朱永泉夫妇哪里知道,朱小波每天过得并不开心。由于爷爷奶奶年岁已高,远离父母的他每天书包里都要放着一把伞,因为自从他开始上学,从没享受过像其他同学那样下雨天有父母接送的待遇。每次听到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讲起和父母去什么地方玩或者看到别人的全家福,朱小波总会感到难过。想到自己从没有和父母逛过街,甚至连见一面也只能等到每年春节,朱小波感到十分辛酸。夜里,朱小波常常因思念父母而泪眼婆娑,年幼的心里感到非常压抑。
让朱永泉和妻子意外的是,随着朱小波渐渐长大,学习成绩却在逐渐下滑。他们虽然对一些学习用品、复习资料有求必应,但朱小波的成绩却越来越差。
2008年11月7日,朱小波半期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朱永泉知道此事后怨儿子不争气,苦口婆心地把他教育了一番。
“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受到委屈的朱小波给妈妈打去了电话,在他心里妈妈总是对自己有百般耐心的。哪知这次陈霞也大发雷霆,对他的成绩十分不满,最后埋怨长途电话费太贵,便匆匆挂掉了电话。
朱小波忽然觉得自己的世界一片黑暗,因考试失利不但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连千里之外的父母也没有一句温暖的话,想着想着,眼泪就不知不觉流了出来。那晚,朱小波躺在被窝里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朱小波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床了,和奶奶一起做早饭。然而,当他吃完早饭背起书包去上学时,总感觉看什么都是模糊不清的,他揉了揉红肿的眼睛,但没有丝毫改变。
“难道是昨晚哭得太伤心了,眼睛还没缓过来?”朱小波一边在心底安慰自己,一边来到了学校,以为时间一长眼睛就会恢复。然而,到上第二节课时,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只剩下一个晃动的影子了,更别说看清楚黑板上的文字。感到不妙的朱小波觉得眼睛真瞎了,便一下子哭了起来。老师得知原委后,觉得事关重大,立即叫朱小波家附近的同学回去通知其奶奶,把他领回家。
将朱小波领回家后,爷爷和奶奶四处找来土方给孩子治疗,可依然不见好转。这可担当不起啊!奶奶赵青凤赶紧给远在宁波的朱永泉夫妇打去电话。得知儿子眼睛突然失明,朱永泉和妻子先是怀疑眼睛近视了,后来又觉得事态严重,必须回家亲自看一眼孩子才放心。
11月10日,朱永泉和陈霞分别向工厂请假,回到了江苏省的老家,夫妻俩立即把朱小波带到了兴化市人民医院。经眼科医生检查,认为朱小波只是轻度近视,戴上眼镜就能恢复视力。
朱永泉夫妇随后为儿子配了一副眼镜,让他们欣慰的是,朱小波戴上眼镜后,果真能看清东西了。朱永泉和妻子感到事无大碍,便又返回了宁波打工。
11月18日,朱小波在课堂上再次失明,周围的世界又变得模糊起来。奶奶抽泣着把他领回了家,再次给已经回宁波打工的朱永泉夫妇打去电话。
“孩子又看不见了,戴起眼镜也不管用。”电话里,朱小波的奶奶和父亲哭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决定先筹一笔钱,让其爷爷奶奶带他到周边的大医院检查。
失明原因很蹊跷
朱小波在爷爷和奶奶的带领下,先后辗转兴化市周边的大医院检查,可就是查不出具体病因,吃了不少药,可视力一直保持在0.2,一家人只好祈祷孩子只是高度近视,千万别成了盲人。
2009年7月,朱小波的视力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日趋下降:一家人商量后,朱永泉夫妇再次回到了老家,把朱小波带到南京、宁波等地的大医院检查。这一查更让一家人陷入了绝境,有医院诊断朱小波为先天性视神经萎缩,将永远失明。
残酷的结果给这个家庭致命一击,母亲陈霞更是因受不了打击,一时病倒在床。“孩子该怎么办?他还这么小啊!”
朱小波在黑暗中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他从父母的交谈中听到了无奈,也意识到自己将永远失明,未来一片黑暗。他握住父母颤抖的手,一种恨天怨地的心绪油然而生。
朱小波体会着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世界,知道自己也许再也看不见灿烂的阳光,青青的绿地,甚至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走进校园。渐渐地,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吃药时把母亲递过来的杯子砸掉,不再和父母交流。
“对不起!爸爸妈妈以前忙于工作对你关心不够,但那也是为你好啊。”朱永泉夫妇看着儿子因病魔而变得绝望,他们心如刀绞。几年来,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而儿子以后再也看不见父母的面容了,他的心该有多痛苦啊!
经过朱永泉夫妇苦口婆心的劝说,朱小波的情绪总算开始平复下来,朱永泉和陈霞也在自责中接受了儿子失明的现实。可孩子还小,将来的路还长啊!经商量,夫妻俩决定给朱小波另谋出路。
2009年8月,朱永泉夫妇联系到了一所盲人学校,决定把朱小波送入盲人学校学习一门技术将来谋生。虽然很无奈,但这也是唯一让他好好活下去的办法。
朱小波被送进盲人学校后,虽然同学们都看不见对方,他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心。朱永泉夫妇为了陪孩子走出心理阴霾,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民房,照顾朱小波的生活起居。在这个新环境中,朱小波反而感受到了幸福。
朱小波在亲人和同学的关心下,开始鼓足勇气去面对生活。他在盲人学校学会了按摩,每天回家都会积极完成“家庭作业”——为父母按摩,亲情裂口得以 很好愈合。因为眼睛失明,他的听觉更加灵敏,他甚至开始善于言谈起来。
看着孩子的性格一天天变得开朗起来,朱永泉和妻子感到无比欣慰。但更让他们惊喜的是一个意外消息——“盲人”儿子还有恢复视力的可能!
原来,2009年10月9日,宁波市第六医院副院长、该院眼科教授袁建树在盲校进行“早期预防和康复对儿童视残的重要性”的课题研究,发现朱小波并非天生性失明,而且还有极弱的视力。于是,袁建树和朱永泉夫妇取得了联系,并希望他们能把朱小波带到宁波市第六医院眼科做检查。
知道儿子还有恢复视力的可能;朱永泉和妻子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带着朱小波来到了宁波市第六医院。经过一系列的专业检查,发觉朱小波两只眼睛的视力均为0.12,视网膜、瞳孔、晶体等均正常,排除了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可能性。得知让儿子永远失明的诊断结果是错误的,朱永泉和妻子原本绝望的心再次复苏,高兴得合不拢嘴,忍不住搂起朱小波说:“儿子,你总算有救了!”朱小波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更让一家人高兴的是,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朱小波的视力很快就恢复到了1.0,戴上近视眼镜便能清楚地看见东西了。
然而,就在袁建树诊断朱小波为轻度近视,准备出院的那天晚上,害怕回去后父母见自己病情康复就要再次外出打工,而自己又要回到孤独世界的朱小波闹起了情绪。不久,袁建树再次给朱小波做全面检查时,发觉朱小波的视力又从1.0降到0.6了。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浇灭了一家人刚刚点燃的希望。没想到正是这个残酷的反常现象,让袁建树发现了朱小波失明的真正病因,从而打开了他的心理暗室(指人内心深处最隐秘,自己也不易察觉的地方)。
在医学上有一种叫“癔症性失明”的疾病,是因心理缺陷所导致的,但由于他们没有其他心理疾病的行为反常等特征,所以容易被眼科医生忽视。而朱小波的视力随着情绪波动而改变,很可能就是患上了“癔症性失明”。
心理暗示重回光明世界
找到了失明病因后,袁建树决定采用心理暗示疗法为朱小波治疗。首先不能给朱小波任何压力,而是用温暖的方法,试着打开他的心扉,从而打开他的视觉窗户。
听了袁建树的建议后,母亲陈霞开始为儿子“减压”,她抱着朱小波说:“儿子,你看外面天气多好啊,等你的眼睛好了我们就去游乐园玩,我们去坐云霄飞车,以后爸爸和妈妈再也不离开你了。”朱小波抚摸着妈妈的脸,模糊地看到妈妈强装出来的笑颜,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凝结在心中。
与此同时,袁建树也告诉朱小波,称他的眼睛并无大碍,只要用国际上新发明的注射液,便能一针见效。见朱小波心情轻松了许多,便给朱小波注射了普通的维生素B,然后拿出几片维生素C,称是奇效药,服下后不久就能重见光明了。
2009年10月18日上午,在暗示疗法的治疗下,朱小波的视力恢复到了1.2,他又能清楚地看清周围的—切了。
看见儿子的眼睛复明了,朱永泉和妻子笑逐颜开。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并没有闲着,带着朱小波在医院附近闲逛,给他买喜欢的玩具。
“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你不是一个人,我们一家人将会一直在一起。等你眼睛好了,我们去最好玩的游乐园玩,把失去的时间都补回来。”听着父母的话,朱小波甜甜地笑了。
10月20日,袁建树为朱小波做复查,发现朱小波的视力依然保持在1.2,这表明他的双眼将永久性复明,可以出院了。临走前,袁建树叮嘱朱永泉夫妇俩:“真正的特效药我们医院也拿不出来,而是在你们手里,那就是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朱永泉夫妇牵着朱小波走出医院后,压在心头近一年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不过他们没有急着赶回兴化市的老家,而是带着儿子在宁波的梁祝文化公园等游戏景点玩了三天才坐上回家的列车。
回到兴化市的老家后,为了方便照顾朱小波,朱永泉在附近找了份零工,而妻子陈霞也辞去了宁波的工作,在家一边务农一边照顾孩子。
11月27日,朱小波在同学的欢呼声中走进了以前的小学校园,继续接受正常人的教育。阳光中,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年没有了往日的忧郁,脸上开始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面对变了个人似的朱小波,老师们也感叹不已,不过在他天真活泼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经历过的痛苦。因为爱,他失明了;同样因为爱,他走出了心理牢笼,重获明媚阳光。
(本文拒绝上网或转载)
责编 昕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