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如何等于“坏规则”?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i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吴思先生出版了他的《潜规则》以后,这个做了书名的词语也空前流行了。这个词流行以后,我心下曾将它等同于“非正式规则”这样一个术语,可仔细想一想后又以为不妥。另外注意到很多人把“潜规则”等同于“壞规则”,也觉得不是太对头。在林林总总各种规则中,我们本来可以有多种办法来区别它们、定义它们,但社会舆论似乎更有兴趣用“明规则”“暗规则”(潜规则)之类的术语来区别规则,这是什么原因呢?
  的确很难把潜规则看作非正式规则。什么叫“正式”?成为国家法律的规则就是正式规则,其他规则就是非正式规则或潜规则么?这样说有些麻烦。例如,一个政党的党章不是国家法律,但它可能被政党的党员广泛认可,有的情况下它的影响力不亚于国家法律。还有,一个国家的宗教也可能主宰这个国家的大量事务,它也是相当“正式”的。
  似乎更不可把“坏规则”等同于潜规则。有的规则非常明确,甚至是国家的法律,但却是坏的规则,或者至少在一定历史时期是坏的规则。相反,有的社会生活的规则虽然没有被国家或政党的文件所明文记载,但却是好的规则。我国政府在1958年的文件中所确立的户籍登记制度基本上是一个好规则,但后来的一些政府文件慢慢在其中加入一些不尽合理的因素。这个规则完全是明的,而不是暗的,算不上是潜规则。最近,又有政府文件出台,说国家法律不保护住房“小产权”,这个规则也是明的,不是暗的。尽管这个规则的发布事出有因,但我仍认为它有商榷的余地。反观生活当中的许多处世规则尽管没有由国家法律或政党文件加以确认,不妨把它们看作潜规则,但却是好规则。例如,在有积水的马路上驾车不可太快,以免给行人溅水;公共交通工具上需要给不方便的乘客让座,等等。
  那么,能不能把不符合人类文明准则同时又不便公开言说的行为规则叫做潜规则?我记得有民问关于买官卖官的几句顺口溜,说“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不能否认,在不少地方,这些话也算是一种准则了,是一种在官场获得晋升的准则,是一种潜规则。这个定义的边界比较清楚,应该能够满足语义学的要求。
  要正确把握这里提出的关于潜规则的定义,要注意两种情况。
  
  第一,这只是针对规则的某种形式来定义规则,而不是对规则本身进行分类。同样的规则,在一定条件下是“明”的,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是“暗”的;前者情形下意味着规则是可以言说的,后一种情形下则是不可公开言说的。例如,在当今美国,歧视有色人种被看作“政治不正确”,也不符合人类文明的要求,歧视行为是不可言说的。但事实上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还是广泛存在的,有时候这种歧视表现得很微妙,不妨把速种歧视看作是一种潜规则。但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这种歧视在美国很多情形下是可以言说的;有的美国州还有歧视性的法律。
  
  第二,按这个定义,潜规则自然是坏规则,因为它们与人类文明相悖,但要看到,潜规则只是大量坏规则中的一部分,有时甚至不是坏规别中最重要的邵分。有很多很坏、很不符合人类文明要求的规则还在到处肆虐,到处被激进又腐朽的军事集团强制推行。还有一些坏规则假借文明口号伪装成好规则被居心叵测的人所兜售。更有一些坏规则因人们的愚昧或因人们陷入“集体行动”的固境而不能被废止。再深入地看,有的地方之所以潜规则深深地束缚着人们的生活,完全是因为正式规则或“明规则”存在根本缺陷;是因为正式规则给潜规则的作用开辟了空间。要让我们的世界更加文明、进步,改革者工作的重心还是应该不断完善那些正式规则。
  好规则常常是由社会精英阶层制定的,或者是由他们发现后去着力推动实施的。但前提是这个社会精英阶层须是一个现实的存在。最近一个新闻报道说,一位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因为表明自己的家乡是某某省,便不被几家公司所接纳。看来地域歧视由潜规则变成了一些公司人事部门的明规则。这让我感到惊愕。我真怀疑在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有一个主导社会风尚发生良性转变的社会精英阶层的存在。
其他文献
这款名为“Eco
我们被世行用20年前的物价水平算出来的购买力平价指数GDP忽悠了许多年,甚至有人连人均GDP超过美国的话也放出来了——“不能不看好中国”,当然也就再懒得居安思危了    最近世界银行公布新数据,承认中国的GDP被高估了40%。按购买力平价指数(ppp)估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是6万亿美元,而非过去估算的10万亿美元。   初一看新闻,还以为是搞笑。记得当年老外到秀水街的小摊上买东西,有所谓“拦腰斩
当杜卡特走下巴士的时候,他从一名幼儿园校长成为了菲律宾贫民的英雄    3月28日上午,9点不到。在一辆载有32名儿童的巴士车上,杜卡特校长让司机在马尼拉城市中心广场的革命英雄安达斯波泥斯奥纪念碑附近停车,说是要等两名议员。司机提出下车抽一根烟。  司机一下车,杜卡特就告诉他,车上的人已经被绑架了,“你赶紧离开,孩子不用管了。”  杜卡特不是开玩笑。  巴士上的32名孩子全部来自杜卡特创办的免费幼
“革新事业和现实的需要,要求我们进行真正的改革。”    越南共产党中央宣传教育部,是越共中央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具体工作的部门。7月上旬,越共中央宣教部副部长、同时兼任《越共电子报》总编的陶维括博士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书面采访,围绕阮明哲主席致美国人民公开信一事,解释越南党与政府宣传工作的思想与路线。  中国新闻周刊:刊登致美国人民公开信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华盛顿邮报》?  陶维括:我们认
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从来就无法把握自己的政治脉搏.中英两国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角力,确定了香港在1997年之后的前途命运。当“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理念写入《基本法》,香港终于迎来一个港人自己当家的时代  1979年3月24日,香港第25任总督麦理浩取道广东前往北京。这是历史上港督第一次访问中国大陆。关于此访的目的,坊间一时传言四起。  访问结束,麦理浩回到香港,只向公众转达了邓小平至关重
“香港就是那个给中国和英国示范他们该如何做的孩子”  从最初的财政大臣,到后来的外交大臣、副首相,杰夫里·豪是撒切尔内阁中任职最长的大臣。1983年到1989年,在担任外交大臣期间,他是中英香港问题谈判英方主角之一。当他在英国议会大厦的咖啡厅里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时,谈起往事,81岁的豪勋爵(他更喜欢别人这么称呼他)仍然思路敏捷,措辞坦率。  采访结束,豪把记者送出上议院门口,转身消失在旋转
朝核问题出现重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隐患。朝核问题目前基本上是按照朝鲜的意愿与设计在发展。此外,有关问题由美朝双边会谈后再由六方会谈确认的趋势,使六方会谈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    7月14日,朝鲜宣布关闭宁边核设施。20日,六方会谈团长会新闻公报宣布:会议就落实《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达成四点共识,并确定朝鲜弃核第二阶段行动“三步走”的实施步骤。这一系列行动是标志着朝核问题的解
她和心理访谈节目相互选择了对方,然而参加了一系列节目之后,她认为被伤害了  一个女孩有烦恼,国内的一些心理访谈节目想帮帮她,办法就是上节目。  节目中,心理专家和主持人为女孩把脉,一致怀疑这个女孩和她的家庭有心理问题,并为其不断开具药方。     帮助她还是伤害她    这个女孩叫李瑶,湖南人。  去年10月,她父亲被诊断出肺癌晚期,医生说,活不过春节。  父亲对她说,希望能在活着的时候看到她拍的
在她的字典里,没有“假话”这两个字。    “他又进去了,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当初写那篇文章,也只是学术研究而已。”刘姝威语速飞快,“说实话,我已经不关注蓝田公司了,如果不是你来采访,我都不知道他‘二进宫’”。  刘姝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姝威口中的“他”,是瞿兆玉,他麾下的蓝田公司,一度开创中国股市长盛不衰的绩优神话。7年前,刘姝威无意间一篇600字的短文,揭开了蓝田公
2008年12月19日,被判缓刑的周正龙突然声明“虎照是真的”,尘埃似乎落定的“华南虎照事件”风波又兴。这一起在当事官员看来并不大的事件,让地方政府在互联网时代陷于一轮又一轮的舆论危机之中    半年多了,王万云的血压一直下不来。  2008年五六月,他隔三差五地被叫去谈话,有时是公安厅,有时是监察厅,谈话的核心只有一个:你到底有没有参与作假?  每次谈完话,他都要留下详细的记录,记下他们问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