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东坡和黄庭坚是北宋文学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先锋和倡导者。本文分别论述了苏东坡提倡“不践古人,自出新意”;黄庭坚提倡的“自成一家”的观点。二者既是文学家又是书法家,都很有建树,他们的书法美学思想对后世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分析比较二者书法美学思想,对当代书法继承与创新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苏东坡 黄庭坚 书法美学 对比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030-03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简称苏黄米蔡,被称为“宋四家”,书法各臻其妙,是宋代尚意书法的代表。苏黄生活在同一时期,彼此欣赏,二人的书法风格及其书法美学思想各有千秋,但也不乏许多相同之处,比较研究二人,对于认识宋代书法的继承与发展具有一点的借鉴意义。
一、尚意书风,尽在自我
苏东坡诗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后人从中提炼出“尚意”一词。苏轼称自己的书法没有法度,一点一画都来去得当,不多揣摩。这里明确了两个问题,一是苏东坡对自己书法创作的评价是随意发挥的;二是突出“尚意”的特点:以人的性情为主,重在抒情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的书法追求自然朴实,善于根据思想感情安排墨与字形,求其变化。他的“新”是善于以性情书写,是“尚意”的执行者,但苏东坡的“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得到突破的“新”,是在掌握古法后得出的“新意”,代表作有《延平郭君帖》。从作品中可以欣赏到,蘇东坡作此书,必是随性挥洒,不拘泥于方圆,才形成这一幅"无意于佳乃佳”的妙作。
黄庭坚的“古意”源于他有法则可以遵循,在一定的范围之中,不断约束自我,从而求得“尚意”。黄庭坚的“尚意”,贵在不惧他人的批判,张扬个性,坚持走自己探索的道路,其代表作有《寒山子庞居士诗卷》等,既有《瘗鹤铭》的刚健,又有《石门铭》的张扬。结构法度,沉稳有力,韵律十足。
二、“尚新意”与“尚古意”之比较
追求自我表现是苏东坡的特点,用自己的手法代替后人从而不断创新与改革,是成功的尝试,同事具有一定的创意,因此,苏东坡的“尚意”是尚“新意”。而对于黄庭坚,前人为他奠定了基础,他的创作灵感和表现跟前人息息相关。作为一个踩着巨人肩膀的改革者,他尊重古人,遵循古人的技法,善于运用前人的优势来弥补自我的不足,创作风格和个性不断完善,其书法创作,遵循从刻意到无意,我们姑且称之为“尚古意”。
唐朝,在唐太宗的大力推崇下,作为一种法规和教条,当时最正统的书法当属于王羲之的书法,从而奠定了王羲之的书法地位。苏东坡拒绝模仿前人,强烈反对模仿,开创了宋代书法新潮流和新风格,“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所以,他的创新意识很强。
苏东坡强调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心情来写字,反对模仿。“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在《石苍舒醉墨堂》一书中,恰恰说出了苏东坡的内心话,简单来说就是,其书法全凭自己的心情来写,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必要去求证这个书法出自哪里,是哪个章法。
黄庭坚认为,书法艺术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主要体现在创新以及表现自我两个方面,他倡导“自成一家”。黄庭坚曾这样描述道:“随人做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终逼真”。从中可以发现黄庭坚是倡导“自成一家”的风格。从宏观上讲,宋代与唐代的区别就是“自成一家”的书法风格;从微观来看,每个书法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黄庭坚对前辈苏轼独创的抒情写意的艺术技巧十分仰慕,《跋东坡<寒食帖>》这样写道:“东坡此书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意思就是说,苏东坡对这种写字艺术的追求有如唐代诗仙李白那行云流水的诗篇一样,自由洒脱,无拘无束。
三、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
在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中,“尚意”的观点最为典型,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吾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东坡书法艺术风格具有其独特的个性,风格多样,丰富多彩,这样的艺术个性和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在用笔方面,讲究含蓄美,字体竖画稍短,但浓厚,横画收笔含蓄,撇画稍长,捺画和钩画出锋长,点画变化多样。
苏东坡的书法强调自我个性张扬,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东坡的书法无论是在字体、结构、章法、韵律等方面,都自然大方,随性创作,是在不刻意的心态下进行的创作,从而成就一幅幅佳作。因此,苏东坡的书法注重内在精神,他的书法创作是“点画信手”,不带任何功利性,完全靠灵感随意书写,具有审美意趣,自然放松,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古人,取其精华,最终达到抒发自己真性情感情效果,这也是苏轼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不管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书法、绘画作品中均展现出了东坡本人内心最真实的一面。
苏东坡强调“寓意于物”,注重强调内在精神,他认为寓意于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天真烂漫,可以寄托和抒发失意之情。
四、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
对于黄庭坚的书法艺术,向来是古往今来谈论最多的话题,有正面的评价,也有负面的评价,但最终正面的评价居多,至于证据,我们可以从苏东坡、康有为等人的著述中得到。
黄庭坚的书法美学思想主要围绕“绝俗”和“重韵”来写,但是这两个书学思想的内容,他并没有完整的阐述过,他的观点仅只是从其诗文中可以看到。但是黄庭坚将以往所见的诗文精髓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白,最关键的是,他能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重复前人的道路,随时纠正自己的误区,因此,他的书法创作日渐成熟和成型。
黄庭坚对书法艺术之美的追求是潇洒的,那种美的境界是超越时代的美,可以与历史上的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相媲美。总之,黄庭坚的书法艺术之美是“绝俗”,他所盼望达到的境界用“法”加以衬托,但重点仍然是以写“韵”为主体。黄庭坚不拘绳墨的创新精神,与苏轼高度吻合,要想到达这个高度,关键是心胸必须要旷阔。他曾经这样说过:“一丘一壑,自须其人胸次有之,但笔间哪可得?”黄庭坚认为,学习书法,光靠掌握技法、挥洒笔墨是一定达不到创作境界的。其次,还需要想方设法将人的“神韵”在书法创作中加以表现和创新,使得书法有自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特点,使之真正达到“重韵”的艺术境界,最终达到“绝俗”的书法美学目的。 五、苏黄书法美学特征:“丰腴”与“瘦劲”
苏东坡书法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丰腴”。字型横扁,体势攲侧,其书法,用笔点画十分丰富;形体丰满而遒劲,字势圆润;章法疏密结构一致,行草相间,自由随意;多用圆笔,圆中带方,寓静于动,动静结合;用笔收放自如,墨色浓淡相宜。苏东坡早期、中期以及晚期的书法风格各有不同,早期偏向于中和,中期相对随意,晚期则以沉着为主,但都表现出“尚意”的典型特征。
黄庭坚书法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瘦劲”,其书法结构独特,字体擅用长画,用笔比较生涩。形成了中宫紧收、长撇大捺的书法创作新风格,为后世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可靠的学书参考和借鉴。在间架结构上,黄庭坚的书法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运笔曲折顿挫,与怀素的书写风格又略有不同。他打破了原来流畅、圆转的草书基调,草书作品结构奇险,纵横恣肆,章法富有想象力,书写节奏奇诡变化,所以,他的书法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学习研究价值。
六、苏、黄书法对宋代及后世的影响
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尚意”书风,以人的性情为主,重在抒情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使得书法的艺术表现更为活灵活现,“尚意”的书法风格对宋朝以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明朝初期,统治者们喜欢整齐划一,因此,出现了一种呆板的章法,整齐划一的书体,虽然说它顺应了科举考试的时代要求,但当时严重阻碍和束缚了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发展。到了后来,苏东坡所倡导的是“尚意”书风,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具有一定创新和创造力的书法家,开始试图打破这一局面,同时被宋朝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以及精神所吸引,便开始仿效苏东坡的书法创作风格。因此,“尚意”的书法风格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苏东坡本人也成为了当时人們精神上的追求者。明朝的董其昌、傅山、王铎、张瑞图等一大批书法家,在其书法创作中,深受东坡尚意书法的影响。清朝,碑学十分流行,刘墉十分推崇苏东坡,他早年学董其昌,中年之后学苏东坡,由于受苏东坡的影响,他的碑文比较饱满。
总之,苏黄二人具有独特的书法创新意识,不为常理所约束,勇于改变。他们重视新意,追求独有的个性,不断地汲取,注重的是意韵而不断的创新。他们注重人品与学识的修养,敢于创新求发展,使其内涵相当丰富,所以他们的书法美学思想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不断被人们所推崇。
参考文献:
[1]全美菁.苏轼与黄庭坚行书审美比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张锦辉,刘永丰.论苏轼书论的美学思想[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1).
[3]由兴波.对苏轼黄庭坚的书法艺术观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01).
[4]文师华.论黄庭坚的书法美学观和书法创作成就[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02).
关键词:苏东坡 黄庭坚 书法美学 对比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030-03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简称苏黄米蔡,被称为“宋四家”,书法各臻其妙,是宋代尚意书法的代表。苏黄生活在同一时期,彼此欣赏,二人的书法风格及其书法美学思想各有千秋,但也不乏许多相同之处,比较研究二人,对于认识宋代书法的继承与发展具有一点的借鉴意义。
一、尚意书风,尽在自我
苏东坡诗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后人从中提炼出“尚意”一词。苏轼称自己的书法没有法度,一点一画都来去得当,不多揣摩。这里明确了两个问题,一是苏东坡对自己书法创作的评价是随意发挥的;二是突出“尚意”的特点:以人的性情为主,重在抒情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的书法追求自然朴实,善于根据思想感情安排墨与字形,求其变化。他的“新”是善于以性情书写,是“尚意”的执行者,但苏东坡的“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得到突破的“新”,是在掌握古法后得出的“新意”,代表作有《延平郭君帖》。从作品中可以欣赏到,蘇东坡作此书,必是随性挥洒,不拘泥于方圆,才形成这一幅"无意于佳乃佳”的妙作。
黄庭坚的“古意”源于他有法则可以遵循,在一定的范围之中,不断约束自我,从而求得“尚意”。黄庭坚的“尚意”,贵在不惧他人的批判,张扬个性,坚持走自己探索的道路,其代表作有《寒山子庞居士诗卷》等,既有《瘗鹤铭》的刚健,又有《石门铭》的张扬。结构法度,沉稳有力,韵律十足。
二、“尚新意”与“尚古意”之比较
追求自我表现是苏东坡的特点,用自己的手法代替后人从而不断创新与改革,是成功的尝试,同事具有一定的创意,因此,苏东坡的“尚意”是尚“新意”。而对于黄庭坚,前人为他奠定了基础,他的创作灵感和表现跟前人息息相关。作为一个踩着巨人肩膀的改革者,他尊重古人,遵循古人的技法,善于运用前人的优势来弥补自我的不足,创作风格和个性不断完善,其书法创作,遵循从刻意到无意,我们姑且称之为“尚古意”。
唐朝,在唐太宗的大力推崇下,作为一种法规和教条,当时最正统的书法当属于王羲之的书法,从而奠定了王羲之的书法地位。苏东坡拒绝模仿前人,强烈反对模仿,开创了宋代书法新潮流和新风格,“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所以,他的创新意识很强。
苏东坡强调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心情来写字,反对模仿。“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在《石苍舒醉墨堂》一书中,恰恰说出了苏东坡的内心话,简单来说就是,其书法全凭自己的心情来写,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必要去求证这个书法出自哪里,是哪个章法。
黄庭坚认为,书法艺术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主要体现在创新以及表现自我两个方面,他倡导“自成一家”。黄庭坚曾这样描述道:“随人做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终逼真”。从中可以发现黄庭坚是倡导“自成一家”的风格。从宏观上讲,宋代与唐代的区别就是“自成一家”的书法风格;从微观来看,每个书法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黄庭坚对前辈苏轼独创的抒情写意的艺术技巧十分仰慕,《跋东坡<寒食帖>》这样写道:“东坡此书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意思就是说,苏东坡对这种写字艺术的追求有如唐代诗仙李白那行云流水的诗篇一样,自由洒脱,无拘无束。
三、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
在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中,“尚意”的观点最为典型,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吾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东坡书法艺术风格具有其独特的个性,风格多样,丰富多彩,这样的艺术个性和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在用笔方面,讲究含蓄美,字体竖画稍短,但浓厚,横画收笔含蓄,撇画稍长,捺画和钩画出锋长,点画变化多样。
苏东坡的书法强调自我个性张扬,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东坡的书法无论是在字体、结构、章法、韵律等方面,都自然大方,随性创作,是在不刻意的心态下进行的创作,从而成就一幅幅佳作。因此,苏东坡的书法注重内在精神,他的书法创作是“点画信手”,不带任何功利性,完全靠灵感随意书写,具有审美意趣,自然放松,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古人,取其精华,最终达到抒发自己真性情感情效果,这也是苏轼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不管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书法、绘画作品中均展现出了东坡本人内心最真实的一面。
苏东坡强调“寓意于物”,注重强调内在精神,他认为寓意于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天真烂漫,可以寄托和抒发失意之情。
四、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
对于黄庭坚的书法艺术,向来是古往今来谈论最多的话题,有正面的评价,也有负面的评价,但最终正面的评价居多,至于证据,我们可以从苏东坡、康有为等人的著述中得到。
黄庭坚的书法美学思想主要围绕“绝俗”和“重韵”来写,但是这两个书学思想的内容,他并没有完整的阐述过,他的观点仅只是从其诗文中可以看到。但是黄庭坚将以往所见的诗文精髓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白,最关键的是,他能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重复前人的道路,随时纠正自己的误区,因此,他的书法创作日渐成熟和成型。
黄庭坚对书法艺术之美的追求是潇洒的,那种美的境界是超越时代的美,可以与历史上的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相媲美。总之,黄庭坚的书法艺术之美是“绝俗”,他所盼望达到的境界用“法”加以衬托,但重点仍然是以写“韵”为主体。黄庭坚不拘绳墨的创新精神,与苏轼高度吻合,要想到达这个高度,关键是心胸必须要旷阔。他曾经这样说过:“一丘一壑,自须其人胸次有之,但笔间哪可得?”黄庭坚认为,学习书法,光靠掌握技法、挥洒笔墨是一定达不到创作境界的。其次,还需要想方设法将人的“神韵”在书法创作中加以表现和创新,使得书法有自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特点,使之真正达到“重韵”的艺术境界,最终达到“绝俗”的书法美学目的。 五、苏黄书法美学特征:“丰腴”与“瘦劲”
苏东坡书法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丰腴”。字型横扁,体势攲侧,其书法,用笔点画十分丰富;形体丰满而遒劲,字势圆润;章法疏密结构一致,行草相间,自由随意;多用圆笔,圆中带方,寓静于动,动静结合;用笔收放自如,墨色浓淡相宜。苏东坡早期、中期以及晚期的书法风格各有不同,早期偏向于中和,中期相对随意,晚期则以沉着为主,但都表现出“尚意”的典型特征。
黄庭坚书法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瘦劲”,其书法结构独特,字体擅用长画,用笔比较生涩。形成了中宫紧收、长撇大捺的书法创作新风格,为后世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可靠的学书参考和借鉴。在间架结构上,黄庭坚的书法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运笔曲折顿挫,与怀素的书写风格又略有不同。他打破了原来流畅、圆转的草书基调,草书作品结构奇险,纵横恣肆,章法富有想象力,书写节奏奇诡变化,所以,他的书法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学习研究价值。
六、苏、黄书法对宋代及后世的影响
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尚意”书风,以人的性情为主,重在抒情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使得书法的艺术表现更为活灵活现,“尚意”的书法风格对宋朝以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明朝初期,统治者们喜欢整齐划一,因此,出现了一种呆板的章法,整齐划一的书体,虽然说它顺应了科举考试的时代要求,但当时严重阻碍和束缚了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发展。到了后来,苏东坡所倡导的是“尚意”书风,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具有一定创新和创造力的书法家,开始试图打破这一局面,同时被宋朝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以及精神所吸引,便开始仿效苏东坡的书法创作风格。因此,“尚意”的书法风格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苏东坡本人也成为了当时人們精神上的追求者。明朝的董其昌、傅山、王铎、张瑞图等一大批书法家,在其书法创作中,深受东坡尚意书法的影响。清朝,碑学十分流行,刘墉十分推崇苏东坡,他早年学董其昌,中年之后学苏东坡,由于受苏东坡的影响,他的碑文比较饱满。
总之,苏黄二人具有独特的书法创新意识,不为常理所约束,勇于改变。他们重视新意,追求独有的个性,不断地汲取,注重的是意韵而不断的创新。他们注重人品与学识的修养,敢于创新求发展,使其内涵相当丰富,所以他们的书法美学思想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不断被人们所推崇。
参考文献:
[1]全美菁.苏轼与黄庭坚行书审美比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张锦辉,刘永丰.论苏轼书论的美学思想[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1).
[3]由兴波.对苏轼黄庭坚的书法艺术观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01).
[4]文师华.论黄庭坚的书法美学观和书法创作成就[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