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需求造就了制药行业的“黄金时代”,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现今常用药品,在二战期间挽救了大量士兵的生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的悲剧,但特殊的历史时期和需求,成就了不少药品,比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
青霉素:二战三大发明之一
作为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出现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
青霉素的发现是一次意外——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一次外出度假时,因忘记了正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的细菌,后者不得不暴露在空气中。3周后他归来时,与空气接触过的葡萄球菌长出一团青绿色霉菌,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他断定这种霉菌在生产某种对葡萄球菌有害的物质,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
1943年,制药公司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正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药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
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介绍,二战期间,制药企业利用发酵工艺实现了青霉素的产业化生产,青霉素被大量使用。此前,青霉素并未产业化,价格较高。
二战期间,青霉素及时抢救了许多伤病员。有关二战的一幅宣传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青霉素对于士兵和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宣传画中的标语为:“感谢青霉素,让受伤士兵可以安然回家。”青霉素被盟军士兵亲切地称为“救命药”。
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并称为二战中的三大发明。先后参与青霉素研发的弗莱明、钱恩、弗洛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磺胺类药物:青霉素之前的消炎杀菌药
磺胺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感染药,早在二战之前的1936年便已经开始投入临床使用。在抗生素广泛应用之前,磺胺类药物是最好的杀菌药物。
磺胺的发现及使用在二战中对抗细菌感染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大降低了二战伤兵的死亡率。据报道,在伤口撒上磺胺粉以防感染,是每个美军士兵都被教导的基础战场急救知识。每个美军士兵都配发了挂在腰带上的急救包,包括一包磺胺粉和一卷绷带。磺胺粉和磺胺药片也是战场救护兵所携带的重要急救药物。
当时,外科医生为伤员伤口消毒杀菌,一般都使用磺胺粉药物,直到解放战争时,磺胺粉仍在使用,通常是在清创后涂抹,可以消炎杀菌、防感染。
抗疟疾药:避免军队大幅减员
抗疟疾药也是二战时比较有代表性的药物。
二战期间,在一些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及中国云南、贵州等,难以控制的疟疾疫情成为很多士兵的死亡原因,部分军队因此导致的减员也比较严重。正因为如此,抗疟疾药的发现及使用也在二战期间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资料显示,1943年,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詹姆斯·A·香农,担任Goldwater纪念医院的研究主管,并在药理学家E·K·马绍尔的介绍下,接受了美国政府的研究课题,从事抗疟疾药物的研究。
氯胍和奎宁是当时用于抗疟疾的主要药物,二战期间,抗疟疾药的使用,保证士兵能够远离疟疾,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吗啡:常用镇痛剂
众所周知,以鸦片为原料制成的吗啡是一种常用的镇痛剂,其实从美国南北战争开始,吗啡在战争中就被使用,但一般都采用皮下注射。
吗啡在二战中也被各国军医作为镇痛剂大量使用。美国则更进一步,根据报道,医疗兵能直接在一线为伤兵有效注射控制量的吗啡,当然,这也与企业有关,施贵宝的西雷特吗啡皮下注射器像一个迷你牙膏管,内有32毫克的吗啡。管口密封,前装一个双头针管,使用时下按针管以破封,然后进行皮下注射。注射完毕后将注射器别在伤者的领口,以便计算吗啡用量,防止产生用药过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的悲剧,但特殊的历史时期和需求,成就了不少药品,比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
青霉素:二战三大发明之一
作为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出现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
青霉素的发现是一次意外——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一次外出度假时,因忘记了正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的细菌,后者不得不暴露在空气中。3周后他归来时,与空气接触过的葡萄球菌长出一团青绿色霉菌,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他断定这种霉菌在生产某种对葡萄球菌有害的物质,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
1943年,制药公司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正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药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
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介绍,二战期间,制药企业利用发酵工艺实现了青霉素的产业化生产,青霉素被大量使用。此前,青霉素并未产业化,价格较高。
二战期间,青霉素及时抢救了许多伤病员。有关二战的一幅宣传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青霉素对于士兵和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宣传画中的标语为:“感谢青霉素,让受伤士兵可以安然回家。”青霉素被盟军士兵亲切地称为“救命药”。
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并称为二战中的三大发明。先后参与青霉素研发的弗莱明、钱恩、弗洛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磺胺类药物:青霉素之前的消炎杀菌药
磺胺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感染药,早在二战之前的1936年便已经开始投入临床使用。在抗生素广泛应用之前,磺胺类药物是最好的杀菌药物。
磺胺的发现及使用在二战中对抗细菌感染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大降低了二战伤兵的死亡率。据报道,在伤口撒上磺胺粉以防感染,是每个美军士兵都被教导的基础战场急救知识。每个美军士兵都配发了挂在腰带上的急救包,包括一包磺胺粉和一卷绷带。磺胺粉和磺胺药片也是战场救护兵所携带的重要急救药物。
当时,外科医生为伤员伤口消毒杀菌,一般都使用磺胺粉药物,直到解放战争时,磺胺粉仍在使用,通常是在清创后涂抹,可以消炎杀菌、防感染。
抗疟疾药:避免军队大幅减员
抗疟疾药也是二战时比较有代表性的药物。
二战期间,在一些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及中国云南、贵州等,难以控制的疟疾疫情成为很多士兵的死亡原因,部分军队因此导致的减员也比较严重。正因为如此,抗疟疾药的发现及使用也在二战期间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资料显示,1943年,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詹姆斯·A·香农,担任Goldwater纪念医院的研究主管,并在药理学家E·K·马绍尔的介绍下,接受了美国政府的研究课题,从事抗疟疾药物的研究。
氯胍和奎宁是当时用于抗疟疾的主要药物,二战期间,抗疟疾药的使用,保证士兵能够远离疟疾,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吗啡:常用镇痛剂
众所周知,以鸦片为原料制成的吗啡是一种常用的镇痛剂,其实从美国南北战争开始,吗啡在战争中就被使用,但一般都采用皮下注射。
吗啡在二战中也被各国军医作为镇痛剂大量使用。美国则更进一步,根据报道,医疗兵能直接在一线为伤兵有效注射控制量的吗啡,当然,这也与企业有关,施贵宝的西雷特吗啡皮下注射器像一个迷你牙膏管,内有32毫克的吗啡。管口密封,前装一个双头针管,使用时下按针管以破封,然后进行皮下注射。注射完毕后将注射器别在伤者的领口,以便计算吗啡用量,防止产生用药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