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案教学实施将近两年的时间,由最初的红红火火逐渐趋于平淡,模式逐渐固化。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必将影响教学质量,偏离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学案;教学形式;优势和劣势
目前,教学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各个学校都陆续实行学案教学或者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似乎这种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标志。笔者所在的学校实行学案教学将近两年的时间,学案的设计基本由教师自己完成,由学案的使用过程和效果看,由最初的红红火火逐渐趋于平淡,模式逐渐固化,笔者认为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必将影响教学质量,偏离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本文就学案教学的利弊浅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优势:利在教学形式的转型
由原来的教案转向学案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个挑战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也由以往的讲授为主导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转移。在课前教师认真设计学案,在课上师生共同使用学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遵循学案设计的内容和环节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训练学习等,学案像标杆指引着学校和教师完成了新课改的转型。
(1)目标性。学案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学案的第一步就是向学生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认识目标,随着学习的进行领会和理解目标,从而在学习完成后能接近学习目标直至完成当初设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学案教学有利于学生达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2)模块性。学案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素,它一般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课堂训练”和“拓展延伸”等模块,学生也能按照这些模块学习,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还是能够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师也能够按照这些模块一步步地引导,在整个意义上,学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
二、劣势:长期的模式固定必将限制师生的成长空间
学案使用之初确实有一定的效果,课堂活跃了,形式多样了,但是,长期使用学案后,学案的设计,课堂的执行越来越单调,呈现呆板和僵化局面。
(1)单调性。教师单方面设计学案,学案上的问题都是由教师预设,必然会忽视学生的问题,长期下去,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会与学生越走越远。学生长期使用这种教师单方面设计的学案会让本来学习就被动的学生形成依赖,而另一部分学习主动的学生必然会感到没有新意,学习单调。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了学案后,有的学生就丢开了课本,以完成学案为主要目标,由旧的机械学习转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机械学习。让学生懒于发现问题,懒于思考问题,学习停留在感受知识完成任务的层面上。
(2)局限性。教师设计学案往往根据自己的行为习惯,慢慢形成了固定的模块,如先复习预习,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后当堂训练、课后作业。时间长了便形成了固定的上课模式,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惊喜,只是为了完成这些模式,教师没有了意外,为完成这些要素,有很多时候都没有体现出充分的探究就匆匆结束,看起来好像完成了所有的任务,但是每堂课都只是做到了皮毛,教学越来越封闭,局限在了一张学案上,点到为止。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教师每天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设计学案,上课是严格遵循学案完成模块,学生又进入了以前的学习模式,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热情也随之受到了影响,根本没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变成了课堂的管理者和控制者,长期下去,渐渐变得索然无味,限制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对教师队伍的成长不利。
三、建议:走向灵活和科学
以往的课堂每种课型都用的是学案,但是教师们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会发现有些课堂用学案就显得十分的牵强。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学案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培养的目的的,我们设计的学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灵活性的学习方案,因此要根据课程标准、课型选择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如将学习方法和教材内容分开,问题的提出可以由学生展示,新授课的学案也可以创新成展示课。
过去的教案是以知识技能教学展示为主,今后的学案要遵循科学性,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首先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做到难度适中,提法得当,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其次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心理,发掘适当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开发能力。最后教师要时刻反省学案的设计和落实是不是多元,是不是指向正确,是不是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学案设计与提出是对传统教学中的教案的挑战和改革,标志着课堂教学向素质教育迈出了一步,在认真总结和提升基础上,如何改进学案教学,让学案设计更科学才能符合新课程理念,才能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坐下来深思的问题。
(陕西省神木县第六中学)
关键词:学案;教学形式;优势和劣势
目前,教学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各个学校都陆续实行学案教学或者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似乎这种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标志。笔者所在的学校实行学案教学将近两年的时间,学案的设计基本由教师自己完成,由学案的使用过程和效果看,由最初的红红火火逐渐趋于平淡,模式逐渐固化,笔者认为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必将影响教学质量,偏离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本文就学案教学的利弊浅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优势:利在教学形式的转型
由原来的教案转向学案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个挑战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也由以往的讲授为主导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转移。在课前教师认真设计学案,在课上师生共同使用学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遵循学案设计的内容和环节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训练学习等,学案像标杆指引着学校和教师完成了新课改的转型。
(1)目标性。学案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学案的第一步就是向学生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认识目标,随着学习的进行领会和理解目标,从而在学习完成后能接近学习目标直至完成当初设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学案教学有利于学生达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2)模块性。学案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素,它一般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课堂训练”和“拓展延伸”等模块,学生也能按照这些模块学习,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还是能够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师也能够按照这些模块一步步地引导,在整个意义上,学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
二、劣势:长期的模式固定必将限制师生的成长空间
学案使用之初确实有一定的效果,课堂活跃了,形式多样了,但是,长期使用学案后,学案的设计,课堂的执行越来越单调,呈现呆板和僵化局面。
(1)单调性。教师单方面设计学案,学案上的问题都是由教师预设,必然会忽视学生的问题,长期下去,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会与学生越走越远。学生长期使用这种教师单方面设计的学案会让本来学习就被动的学生形成依赖,而另一部分学习主动的学生必然会感到没有新意,学习单调。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了学案后,有的学生就丢开了课本,以完成学案为主要目标,由旧的机械学习转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机械学习。让学生懒于发现问题,懒于思考问题,学习停留在感受知识完成任务的层面上。
(2)局限性。教师设计学案往往根据自己的行为习惯,慢慢形成了固定的模块,如先复习预习,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后当堂训练、课后作业。时间长了便形成了固定的上课模式,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惊喜,只是为了完成这些模式,教师没有了意外,为完成这些要素,有很多时候都没有体现出充分的探究就匆匆结束,看起来好像完成了所有的任务,但是每堂课都只是做到了皮毛,教学越来越封闭,局限在了一张学案上,点到为止。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教师每天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设计学案,上课是严格遵循学案完成模块,学生又进入了以前的学习模式,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热情也随之受到了影响,根本没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变成了课堂的管理者和控制者,长期下去,渐渐变得索然无味,限制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对教师队伍的成长不利。
三、建议:走向灵活和科学
以往的课堂每种课型都用的是学案,但是教师们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会发现有些课堂用学案就显得十分的牵强。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学案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培养的目的的,我们设计的学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灵活性的学习方案,因此要根据课程标准、课型选择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如将学习方法和教材内容分开,问题的提出可以由学生展示,新授课的学案也可以创新成展示课。
过去的教案是以知识技能教学展示为主,今后的学案要遵循科学性,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首先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做到难度适中,提法得当,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其次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心理,发掘适当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开发能力。最后教师要时刻反省学案的设计和落实是不是多元,是不是指向正确,是不是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学案设计与提出是对传统教学中的教案的挑战和改革,标志着课堂教学向素质教育迈出了一步,在认真总结和提升基础上,如何改进学案教学,让学案设计更科学才能符合新课程理念,才能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坐下来深思的问题。
(陕西省神木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