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之后更应“问责”

来源 :公民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s123456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西安市首档电视问政节目《问政时刻——工作作风转变进行时》首次开播。面对现场观众的直言发问、暗访短片的触目惊心.以及特邀观察员的犀利点评,被问政单位——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负责人4次现场致敬、11次公开承诺。近年来。
其他文献
减损义务,起源于英美普通法,是一项限制合同中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则,目前已在许多国家(地区)的判例及立法广泛应用。在我国立法中,此规则规定在《合同法》的第一百一十九条。尽管已有成文法规定,但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均尚未形成对减损义务统一、明确的认识。本文讨论了减损义务的性质承担者和正当性,分析了减损义务产生的时间、典型的四种减损措施和减损措施合理性的认定标准,以期为减损义务的发展提供思路。本文共五章。第
“加价提车”成为目前汽车消费市场一大特色,凸显了社会诚信的缺失和职能部门监管缺位。  消费者与经销商一旦签署了购车合同,就具备了法律效力,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合同双方都应当无条件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但在此过程中,由于行业的垄断、信息不对等原因,让准车主们始终处于不平等地位,经销商的不诚信、职能部门的不作为或软作为,直接造就了商家坐地起价,提出不平等的、明显有失公平交易的“加价提车”。  要根
4S店加价售车,消费者加价提车,貌似是买卖双方的自愿交易行为,实则是对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的挑战,应予以禁止。  “加价提车”主要发生在热销车型上,在产品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市场杠杆发挥调节作用,让“加价提车”成为“必然”。但我们不禁追问,如若真的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在发挥作用,4S店完全有理由光明正大地提高车辆销售标价,又何必采取这种隐蔽的“加价提车”方式呢?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4S店滥用市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