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活动,很多都是不经意的数学活动让孩子记忆深刻,带给他们对数学的独特理解和无限的乐趣。孩子在活动中展现知、情、意等多方面的个性品质,一方面利于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浓厚情感;另一方面便于老师掌舵,紧贴着孩子的学习需要来教学。
关键词: 精彩;数学活动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的一首词中的一句话。再次品读让我突然联想起教学中孩子的一些数学活动,就是这些很多都是不经意的数学活动让孩子记忆深刻,带给他们对数学的独特理解和无限的乐趣。后“茶馆式”教学也强调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提倡孩子的自主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孩子是有丰富内心世界的独立的个体,让孩子在活动中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展示他们的精彩学习过程。
1.数学活动是展示学生多姿多彩个性的舞台
在数学课堂中安排各种学习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动起来,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口、动脑,与人合作,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后“茶馆式”教学,要求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大部分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也不讲,充分地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课程理念。数学活动的有效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
创设活动的平台,让学生提高自我,实现自我。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时,不同的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有先有后。组织学生进行对口令游戏,让优秀生带动后进生,让学生教学生背乘法口诀。通过活动,学生背乘法口诀越背越熟练。数学活动让每个学生的乘法口诀都学得很到位,让班级学习趋向平衡,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提高自我,实现自我。
2.孩子的思维在活动中可触可摸
瑞士心里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与思维密不可分。思维对动作有指导作用,动作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数学活动的有效性与学生的严密思维分不开,学生的有序思维,在活动中也表现出有序操作。
学生在活动中一次次挑战自我,潜意识充分暴露。倍数问题是学生解题中的一个难点。 我在实践中分三个梯次组织活动。第一步,根据两个物体的数量,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说着说着,学生掌握了倍数问题的本质,多的数量在前面。有人把数量的多少掉过来说了,我们会发现这个学生还不懂倍数问题,经过多次提醒,学生会慢慢地纠正过来。倍数问题懂不懂,让学生说一说,就知道了。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跟着练,淘气有9个笑脸,笑笑神秘地说,我的笑脸个数是你的3倍,猜猜我有几个笑脸?学生明白了是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小红不好意思地说,啊!这么多,淘气的笑脸个数是我的3倍,我有几个?从小红的表情可看出,小红的笑脸个数没有淘气多,用除法计算。让孩子模拟这个情节练习,练习时语言表达正确,说明已经能正确表述倍数问题。
继续练习,可以由笑脸,替换为苹果、梨子等孩子喜闻乐见的物品。求1倍数的问题会描述了,换过来描述求几倍数的问题,这样交替着练习,带上多起来还是少去的表情语气,帮助学生掌握倍数问题。孩子的思维发展到何种程度,通过表述能清晰地反映出来,就像能摸着孩子的思想循序漸进地教学。
3.数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需,而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样认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数学活动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孩子的学习情趣。孩子们不断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活动所获取的体验,使孩子获得知识,更获得智慧。
学生的习题能力飞速提高。在练习选质数和合数时,学生就利用排除法,先判断是不是质数,再进行填数。用这种排除法判断,速度极快,正确率又高。在以往教学中,这类题目的错误率是很高的,而且很费时,老师分析过后又忘记了,学习效率极低。原因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合数。这种分析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去判断质数和合数,实际应用中学生是很难掌握的。很多学生根本不动脑筋,猜一猜算了。从用概念内涵的方法判断,到根据数字特点去判断,直到简化为100以内的25个质数,学生更容易接受。一试就全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提出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的培养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锐感觉,数字本身就有许多特征。学了质数和合数,我们又给数字做上了质数和合数的特性,我们的数字又多了两个标记。看到一个数,学生以前反应是单数还是双数,现在还会判断质数还是非质数,合数还是非合数。学生的解题很多是从数字特征入手的,有人一看数字就能大致感悟解题方法。学生准确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对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学习,一学要点就会了。以往教学,这一单元的概念特多,学生特难理解。记得从实习开始,不同的学生我已三次教学这一单元的知识了。无意给学生的一张质数表,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越学越深入。真是大快我心,大快学生心。
一个不用1分钟的小小活动,使学生获得那么多的智慧,跌破眼镜你也不信吧。就是学困生有出错,质疑一句,这不是一个质数吗?或者这不是一个合数吗?就马上缓过神来,一副什么都明白的样子。让你不信也得信,数学活动让每个学生变得更聪明。
4.数学活动利于老师掌舵引航
孩子在学习一样新知识前,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因而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展开。学生在一系列数学活动中,他们的潜意识充分暴露,教师抓住契机引导教学,定会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学,而是积极地与老师共同探讨渴望解决的问题。学生不再是木讷的表情,他们充满激情地参与教学活动。只要你信任孩子的能力,在教学中放一点,哪怕是放1分钟,孩子们都是受益匪浅,他们会有主见地思考问题,思维在自由的空间里放射出绚丽的光芒,无比精彩。哪一天,当你发现学生能迁移出近似的解题方法,你没讲过的题型孩子也会解了,那是平时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出成效了。你会发觉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习得的能力并不亚于你苦口婆心讲解的知识,这时作为教师的你,内心是多么的心旷神怡啊!
浙江省兰溪市马涧镇马涧中心小学 321115
关键词: 精彩;数学活动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的一首词中的一句话。再次品读让我突然联想起教学中孩子的一些数学活动,就是这些很多都是不经意的数学活动让孩子记忆深刻,带给他们对数学的独特理解和无限的乐趣。后“茶馆式”教学也强调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提倡孩子的自主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孩子是有丰富内心世界的独立的个体,让孩子在活动中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展示他们的精彩学习过程。
1.数学活动是展示学生多姿多彩个性的舞台
在数学课堂中安排各种学习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动起来,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口、动脑,与人合作,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后“茶馆式”教学,要求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大部分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也不讲,充分地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课程理念。数学活动的有效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
创设活动的平台,让学生提高自我,实现自我。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时,不同的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有先有后。组织学生进行对口令游戏,让优秀生带动后进生,让学生教学生背乘法口诀。通过活动,学生背乘法口诀越背越熟练。数学活动让每个学生的乘法口诀都学得很到位,让班级学习趋向平衡,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提高自我,实现自我。
2.孩子的思维在活动中可触可摸
瑞士心里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与思维密不可分。思维对动作有指导作用,动作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数学活动的有效性与学生的严密思维分不开,学生的有序思维,在活动中也表现出有序操作。
学生在活动中一次次挑战自我,潜意识充分暴露。倍数问题是学生解题中的一个难点。 我在实践中分三个梯次组织活动。第一步,根据两个物体的数量,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说着说着,学生掌握了倍数问题的本质,多的数量在前面。有人把数量的多少掉过来说了,我们会发现这个学生还不懂倍数问题,经过多次提醒,学生会慢慢地纠正过来。倍数问题懂不懂,让学生说一说,就知道了。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跟着练,淘气有9个笑脸,笑笑神秘地说,我的笑脸个数是你的3倍,猜猜我有几个笑脸?学生明白了是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小红不好意思地说,啊!这么多,淘气的笑脸个数是我的3倍,我有几个?从小红的表情可看出,小红的笑脸个数没有淘气多,用除法计算。让孩子模拟这个情节练习,练习时语言表达正确,说明已经能正确表述倍数问题。
继续练习,可以由笑脸,替换为苹果、梨子等孩子喜闻乐见的物品。求1倍数的问题会描述了,换过来描述求几倍数的问题,这样交替着练习,带上多起来还是少去的表情语气,帮助学生掌握倍数问题。孩子的思维发展到何种程度,通过表述能清晰地反映出来,就像能摸着孩子的思想循序漸进地教学。
3.数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需,而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样认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数学活动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孩子的学习情趣。孩子们不断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活动所获取的体验,使孩子获得知识,更获得智慧。
学生的习题能力飞速提高。在练习选质数和合数时,学生就利用排除法,先判断是不是质数,再进行填数。用这种排除法判断,速度极快,正确率又高。在以往教学中,这类题目的错误率是很高的,而且很费时,老师分析过后又忘记了,学习效率极低。原因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合数。这种分析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去判断质数和合数,实际应用中学生是很难掌握的。很多学生根本不动脑筋,猜一猜算了。从用概念内涵的方法判断,到根据数字特点去判断,直到简化为100以内的25个质数,学生更容易接受。一试就全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提出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的培养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锐感觉,数字本身就有许多特征。学了质数和合数,我们又给数字做上了质数和合数的特性,我们的数字又多了两个标记。看到一个数,学生以前反应是单数还是双数,现在还会判断质数还是非质数,合数还是非合数。学生的解题很多是从数字特征入手的,有人一看数字就能大致感悟解题方法。学生准确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对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学习,一学要点就会了。以往教学,这一单元的概念特多,学生特难理解。记得从实习开始,不同的学生我已三次教学这一单元的知识了。无意给学生的一张质数表,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越学越深入。真是大快我心,大快学生心。
一个不用1分钟的小小活动,使学生获得那么多的智慧,跌破眼镜你也不信吧。就是学困生有出错,质疑一句,这不是一个质数吗?或者这不是一个合数吗?就马上缓过神来,一副什么都明白的样子。让你不信也得信,数学活动让每个学生变得更聪明。
4.数学活动利于老师掌舵引航
孩子在学习一样新知识前,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因而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展开。学生在一系列数学活动中,他们的潜意识充分暴露,教师抓住契机引导教学,定会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学,而是积极地与老师共同探讨渴望解决的问题。学生不再是木讷的表情,他们充满激情地参与教学活动。只要你信任孩子的能力,在教学中放一点,哪怕是放1分钟,孩子们都是受益匪浅,他们会有主见地思考问题,思维在自由的空间里放射出绚丽的光芒,无比精彩。哪一天,当你发现学生能迁移出近似的解题方法,你没讲过的题型孩子也会解了,那是平时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出成效了。你会发觉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习得的能力并不亚于你苦口婆心讲解的知识,这时作为教师的你,内心是多么的心旷神怡啊!
浙江省兰溪市马涧镇马涧中心小学 3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