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府通过一定的机构体系和程式来实现对居民消费的管制,政府管制有特定的功能,并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既有政府机体组织和职能定位的问题,又有政府行为对各种影响居民消费的要素的影响作用,还有政府的决策行为和对经济、法律、行政、劝导等手段的运用。
【关键词】居民消费;消费管制;政府管制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223-01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工业革命式的发展,工业制造和生产能力相当巨大,几乎能满足全世界一半人口的需求。过去中国的生产能力主要外部需求即中国的出口来维持,因此中国的许多投资也都是针对产品出口进行的。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下,出口大幅下滑,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需求已经不能吸收经过连年扩张的生产能力。2008年11月,台湾当局因应全球金融风暴所带来的“消费紧缩”效应,为促进经济发展,台“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提出发放消费券(法定名称:振兴经济消费券)方案。春节前,成都、杭州率先向低保人群发放消费券,当地民众反响热烈,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之后广东、成都等省市也纷纷效仿投入大量资金向市民发放消费券和旅游券等,来拉动内需。
1 消费在拉动内需过程中的战略地位
1.1 从需求方程式本身分析
根据国内总需求方程式:Y=C+I+G。促进国内需求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绝不能纯粹依靠政府增加购买或者转移支付,而是主要依靠消费和投资的拉动。因此我们着重从C、I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消费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尽管利率一降再降,由于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普通老百姓难以突破传统的银行存款最安全的观念;放宽贷款鼓励个人信贷只能促使小部分观念超前并且经济收入较高的老百姓放开手脚;房改政策使得普通的工薪阶层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对于广阔的农村则几乎没有什么刺激作用可言。在教育上的消费虽然提高,但是无疑挤占了其他消费需求,因此总体效果不容乐观。
其次,企业对劳动和资本的需求是“引导需求”,企业购买劳动等要素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商品以获得利润。消费需求不足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卖不出去,对企业投资有严重的阻碍,不解决好消费需求过低的问题,投资需求就无从谈起。
1.2 从经济的持续发展上分析
中国经济结构的特征是经济增长严重地依赖工业的高速扩张,在需求方面则严重地依赖投资。在这种资本密集型增长模式下,为了提升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有限的资源被高度地动员起来,容易引发一些经济问题,如城镇就业增长乏力,个人消费的作用有限,以及资源和能源密集度过高等等。投资率长期过高,还会增加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压力,也会使经济运行绷得过紧,扭曲经济结构,不利于投资与消费、重工业与轻工业、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增长,不利于建立节约型社会,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鼓励消费是拉动国内需求的根本出路。
2 政府消费管制的必要性
消费管制是政府经济管制的基本组成部分,经济管制是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限制。武汉大学曾国安教授认为消费管制是政府对消费者的消费活动进行的限制。经济危机下市场经济中政府实施消费管制的必要性:
2.1 经济方面的原因
(1) 缓解基本消费品的短缺。由于消费品的市场供求是经常发生变化的,消费品供求失衡会经常出现,对于非基本消费品,如果出现供给缺口,应该由市场机制自行调节,但如果基本消费品出现供给缺口,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供求平衡,政府则可以考虑对消费者的消费进行管制的方式以保证能满足所有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 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产业的不断升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优化和产业升级中,有时也需要进行消费管制。例如如果要推进能源节约型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对高耗能的产品的使用进行限制,要推进低污染产品的生产,就需要对高污染产品的使用进行限制。
(3) 推进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技术进步,这也包括采取消费管制措施。例如为了推进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政府可对高耗能产品的消费进行限制;为推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污染环境的消费品的消费进行管制等。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消费管制是政府作为实现其经济目标的手段。
2.2 政治方面的原因
对政府而言,捍卫国家安全、维护既存的政治制度、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保证政令畅通和政府机构职能的顺利实施,从而维护政治稳定是政府其作为政治组织的基本任务。政府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消除或者控制各种不利于政治稳定的因素。尽管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最重要的是满足其吃穿用住行的需要,但有些消费活动也会对政治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政府为了其政治目标,会对消费者的消费活动进行限制,消费场所的管制、消费内容的管制等多种消费管制的许多内容都是與维护政治稳定相关的,例如禁止消费者进入军事基地、禁止消费者进行可能会损害军事目标的消费活动等内容都是处于政治方面的原因。
3 消费管制的政府管制手段
消费管制是政府对消费者的消费活动进行的限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消费管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消费管制是政府经济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消费管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并不能够是完全自由的经济活动,消费活动带来的负的外部性、消费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的非理性行为的存在、未成年人和社会弱者权益的维护、消费秩序、公共安全的维护和环境保护、促进民族产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等都提供了政府实施消费管制的必要性,此外基于实际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原因,政府也会实施消费管制。
3.1 行政手段:直接,见效快,适合在微观领域的具体项目
行政手段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实现对居民消费管制目标的必要工具和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并不排斥行政干预,关键在于行政干预使用得当。行政手段的运用就是发挥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作用,利用国家的行政权威,通过行政命令来调节、引导和管理消费。比如,国家计划发展部门,可以通过制定计划,确定收入增长、消费墓金增长的比例和幅度等,实现对居民消费的调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直接管理市场、物价,限制某些消费行为,取缔不健康的特别是庸俗腐朽的消费行为;卫生部门不仅可以制定有关食品的卫生标准,还可以通过许可证管理等管制居民消费。具体而言,运用行政手段禁止、调节和引导消费。可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一是直接发布行政禁令,明令禁止不健康的消费项目。如禁娼、禁止色情性异性按摩,禁止赌博,禁止“三陪”等。二是通过行政引导手段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政府组织对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活动,不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而是指明方向,进行说服规劝,使之符合一定经济阶段的宏观调控目标。三是通过行政信息手段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工具,提示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注意什么,从而达到对消费进行引导的目的。例如,各地政府可以通过信息传输,相互交流利用市场搞活企业、建立预备基金制度和商品基地以控制消费品价格等方面的宏观调控经验,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作用。政府还可以把市场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可以通过展览、展销等活动,对消费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进行引导。四是通过行政咨询服务手段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这是一种值得提倡与发展的行政调控和引导手段。行政系统的上下级之间,或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消费者组织之间,甚至于与消费者之间,可以就消费活动中的某些疑难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提出经过可行性论证的建议,对重大消费热点以及消费项目提出合理意见,提高消费活动的科学性。
3.2 法律手段:调整和规范消费行为和消费关系的主要工具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对复杂的消费关系用法律形式进行调整,使各种权利、责任、利益明晰,是市场经济协调运行的必要前提。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法律手段是有效调控消费经济运行而采取的立法性的强制手段,没有法律的保障和法律的同步建设,消费经济不可能成熟发展。用法律手段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首先要求继续加快建立和完善消费关系的法律体系。国家制定的消费政策,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加以贯彻执行,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结果证明是正确、可行的,就可以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使之成为人们消费活动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我们有必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消费方面的法制建设,包括建立健全有关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并注意加强和完善有关消费宏观调控方法的立法。通过消费立法,更好地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者主权。另外,用法律手段调控和引导消费,必须大力加强有关消费的法律规范的实施组织工作,教育人们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的各种法律,使法律意志成为人们的自愿行为,充分发挥法律机制对消费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的效力。
参考文献:
[1]曾国安.政府经济学[M]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 28.
[2]曾国安.管制、政府管制与经济管制[J] .经济评论.2004, (1).93.
[3]方福前.关于扩大内需的几个问题[J]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J] .2003.12.
[4]刘社建,李振明.我国消费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J] .经济学动态.2003.(8).
[5]徐志远.我国财政消费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J] .集团经济研究.2007.10.
【关键词】居民消费;消费管制;政府管制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223-01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工业革命式的发展,工业制造和生产能力相当巨大,几乎能满足全世界一半人口的需求。过去中国的生产能力主要外部需求即中国的出口来维持,因此中国的许多投资也都是针对产品出口进行的。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下,出口大幅下滑,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需求已经不能吸收经过连年扩张的生产能力。2008年11月,台湾当局因应全球金融风暴所带来的“消费紧缩”效应,为促进经济发展,台“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提出发放消费券(法定名称:振兴经济消费券)方案。春节前,成都、杭州率先向低保人群发放消费券,当地民众反响热烈,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之后广东、成都等省市也纷纷效仿投入大量资金向市民发放消费券和旅游券等,来拉动内需。
1 消费在拉动内需过程中的战略地位
1.1 从需求方程式本身分析
根据国内总需求方程式:Y=C+I+G。促进国内需求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绝不能纯粹依靠政府增加购买或者转移支付,而是主要依靠消费和投资的拉动。因此我们着重从C、I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消费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尽管利率一降再降,由于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普通老百姓难以突破传统的银行存款最安全的观念;放宽贷款鼓励个人信贷只能促使小部分观念超前并且经济收入较高的老百姓放开手脚;房改政策使得普通的工薪阶层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对于广阔的农村则几乎没有什么刺激作用可言。在教育上的消费虽然提高,但是无疑挤占了其他消费需求,因此总体效果不容乐观。
其次,企业对劳动和资本的需求是“引导需求”,企业购买劳动等要素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商品以获得利润。消费需求不足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卖不出去,对企业投资有严重的阻碍,不解决好消费需求过低的问题,投资需求就无从谈起。
1.2 从经济的持续发展上分析
中国经济结构的特征是经济增长严重地依赖工业的高速扩张,在需求方面则严重地依赖投资。在这种资本密集型增长模式下,为了提升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有限的资源被高度地动员起来,容易引发一些经济问题,如城镇就业增长乏力,个人消费的作用有限,以及资源和能源密集度过高等等。投资率长期过高,还会增加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压力,也会使经济运行绷得过紧,扭曲经济结构,不利于投资与消费、重工业与轻工业、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增长,不利于建立节约型社会,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鼓励消费是拉动国内需求的根本出路。
2 政府消费管制的必要性
消费管制是政府经济管制的基本组成部分,经济管制是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限制。武汉大学曾国安教授认为消费管制是政府对消费者的消费活动进行的限制。经济危机下市场经济中政府实施消费管制的必要性:
2.1 经济方面的原因
(1) 缓解基本消费品的短缺。由于消费品的市场供求是经常发生变化的,消费品供求失衡会经常出现,对于非基本消费品,如果出现供给缺口,应该由市场机制自行调节,但如果基本消费品出现供给缺口,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供求平衡,政府则可以考虑对消费者的消费进行管制的方式以保证能满足所有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 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产业的不断升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优化和产业升级中,有时也需要进行消费管制。例如如果要推进能源节约型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对高耗能的产品的使用进行限制,要推进低污染产品的生产,就需要对高污染产品的使用进行限制。
(3) 推进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技术进步,这也包括采取消费管制措施。例如为了推进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政府可对高耗能产品的消费进行限制;为推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污染环境的消费品的消费进行管制等。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消费管制是政府作为实现其经济目标的手段。
2.2 政治方面的原因
对政府而言,捍卫国家安全、维护既存的政治制度、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保证政令畅通和政府机构职能的顺利实施,从而维护政治稳定是政府其作为政治组织的基本任务。政府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消除或者控制各种不利于政治稳定的因素。尽管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最重要的是满足其吃穿用住行的需要,但有些消费活动也会对政治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政府为了其政治目标,会对消费者的消费活动进行限制,消费场所的管制、消费内容的管制等多种消费管制的许多内容都是與维护政治稳定相关的,例如禁止消费者进入军事基地、禁止消费者进行可能会损害军事目标的消费活动等内容都是处于政治方面的原因。
3 消费管制的政府管制手段
消费管制是政府对消费者的消费活动进行的限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消费管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消费管制是政府经济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消费管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并不能够是完全自由的经济活动,消费活动带来的负的外部性、消费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的非理性行为的存在、未成年人和社会弱者权益的维护、消费秩序、公共安全的维护和环境保护、促进民族产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等都提供了政府实施消费管制的必要性,此外基于实际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原因,政府也会实施消费管制。
3.1 行政手段:直接,见效快,适合在微观领域的具体项目
行政手段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实现对居民消费管制目标的必要工具和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并不排斥行政干预,关键在于行政干预使用得当。行政手段的运用就是发挥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作用,利用国家的行政权威,通过行政命令来调节、引导和管理消费。比如,国家计划发展部门,可以通过制定计划,确定收入增长、消费墓金增长的比例和幅度等,实现对居民消费的调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直接管理市场、物价,限制某些消费行为,取缔不健康的特别是庸俗腐朽的消费行为;卫生部门不仅可以制定有关食品的卫生标准,还可以通过许可证管理等管制居民消费。具体而言,运用行政手段禁止、调节和引导消费。可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一是直接发布行政禁令,明令禁止不健康的消费项目。如禁娼、禁止色情性异性按摩,禁止赌博,禁止“三陪”等。二是通过行政引导手段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政府组织对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活动,不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而是指明方向,进行说服规劝,使之符合一定经济阶段的宏观调控目标。三是通过行政信息手段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工具,提示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注意什么,从而达到对消费进行引导的目的。例如,各地政府可以通过信息传输,相互交流利用市场搞活企业、建立预备基金制度和商品基地以控制消费品价格等方面的宏观调控经验,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作用。政府还可以把市场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可以通过展览、展销等活动,对消费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进行引导。四是通过行政咨询服务手段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这是一种值得提倡与发展的行政调控和引导手段。行政系统的上下级之间,或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消费者组织之间,甚至于与消费者之间,可以就消费活动中的某些疑难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提出经过可行性论证的建议,对重大消费热点以及消费项目提出合理意见,提高消费活动的科学性。
3.2 法律手段:调整和规范消费行为和消费关系的主要工具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对复杂的消费关系用法律形式进行调整,使各种权利、责任、利益明晰,是市场经济协调运行的必要前提。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法律手段是有效调控消费经济运行而采取的立法性的强制手段,没有法律的保障和法律的同步建设,消费经济不可能成熟发展。用法律手段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首先要求继续加快建立和完善消费关系的法律体系。国家制定的消费政策,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加以贯彻执行,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结果证明是正确、可行的,就可以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使之成为人们消费活动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我们有必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消费方面的法制建设,包括建立健全有关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并注意加强和完善有关消费宏观调控方法的立法。通过消费立法,更好地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者主权。另外,用法律手段调控和引导消费,必须大力加强有关消费的法律规范的实施组织工作,教育人们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的各种法律,使法律意志成为人们的自愿行为,充分发挥法律机制对消费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的效力。
参考文献:
[1]曾国安.政府经济学[M]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 28.
[2]曾国安.管制、政府管制与经济管制[J] .经济评论.2004, (1).93.
[3]方福前.关于扩大内需的几个问题[J]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J] .2003.12.
[4]刘社建,李振明.我国消费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J] .经济学动态.2003.(8).
[5]徐志远.我国财政消费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J] .集团经济研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