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盘踞在陕西、内蒙古交界处的中国煤炭业老大神华集团在内蒙古小煤矿整治风暴下,正在酝酿一场更大的变局。
2005年11月,一场前所未有的整治风暴席卷内蒙古800多个小煤矿。这些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要么将被大型煤炭企业整合,要么将在未来两年内就地消失。
生与死的选择背后,内蒙古几大国有统配煤矿的角逐已暗中拉开,各家都在为抢食尽可能多的小煤矿资源而摩拳擦掌,在这其中势头最为强劲的则是神华集团。
下山摘桃子
北京万宇佳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乾理最近比较郁闷。他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的一个年产80万吨的煤矿被神华看上了,神华要把它收购过来,该市同批被神华看中的有24家年产30万-100万吨不等的煤矿。
而郝乾理们根本就不想出售这个“金疙瘩”。神华只跟他们协商了一次,价格差异太大,没有谈拢。
“太欺负人了,比白抢还便宜,神华给24家开出的总价格是3亿。”郝乾理一脸痛苦地说,“只我自己这家的可开采储量就大约4000万吨。”
2000年,由于煤炭行业不景气,鄂尔多斯就吸引这些民间资金进入,经过两年建设投产,正好迎来了2003年整个行业的好转,现在可以说正是收获的时刻。
“神华早干什么去了,现在想拾便宜。”郝乾理对于神华这种下山摘桃子的做法感到愤怒。
可是,现在神华已经不和这些煤矿主谈了,他们转向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鄂尔多斯市政府。
“如果用在内蒙古投资作为筹码,政府很可能在行政许可上把这些煤矿给卡死。一旦年检不给通过,可就逼迫这些煤矿只能转让。”郝乾理已经感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压力。
“说我们浪费资源,我们80多个人,年产80万吨左右,全部机采,回采率75%以上,这些都是有权威专家证明的。”郝乾理分析,内蒙古和山西不同,煤层比较浅,26米左右,不存在浪费资源这种指责。
“整合资源”
而内蒙古发改委的一位官员说,允许神华集团整合一些小煤矿,正是看中了神华集团的优势。
“因为神华是煤炭生产行业的老大,煤炭资源回采率非常高,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生产经验,这些都是神华的强项。”
按照内蒙煤炭资源整合规划,在未来10年内,煤矿数量将由目前的近1000个整合改造为200个以内。800个小煤矿仅仅是近两年拟关停并转的对象。这位官员表示:“现在内蒙古各大煤炭集团都在四处整合地方煤矿,尽可能地想占据更多的煤炭资源。”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员韩小林则认为,吸引外来资金发展内蒙古煤炭产业,对目前几大煤炭企业来说,肯定会带来冲击,形成竞争压力。但这符合市场竞争的规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内蒙古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在和外来企业合作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收益。
而此前,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神华集团在中国这块得天独厚的浅层煤田上,携手当地政府,正努力重整辖区内的煤矿资源,由此新增的储备加上原有储备,按现有产能计算,神华集团获得了可供50年使用的煤矿资源。
神华集团是“煤制油”的先驱。其在内蒙古紧张建设的“煤制油”项目,一直被视为国家能源替代战略的体现。但是,除了这一试点项目之外,神华集团“煤制油”的“帝国轮廓”正在放大。
神华煤制烯烃(煤制油)项目的申请报告已于2005年6月初由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完成评估。项目定址包头,由神华集团、香港嘉里化工有限公司、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总投资115.6亿元,含外资4.3亿美元。
国家目前开出的药方就是产业化集中,以克服产业集中化程度低的弱点。2004年全国各类煤矿的25236处矿井,平均每处矿井仅7.75万吨。原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三大类煤矿的平均年产规模,分别为129万吨、15万吨和3.15万吨。
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产煤国家,都通过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形成相对垄断的市场竞争格局,大大提高了煤矿安全保障水平。目前,美国前4家煤炭企业市场占有程度为47%,澳大利亚前5家煤炭企业占有度为72%。而我国神华、大同、山西焦煤、兖矿、中煤能源、淮南、平顶山和开滦等8家特大型、大型煤炭企业,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只有20%左右。
内蒙古发改委的一位官员表示:“今后几年我国对煤炭、矿石等能源和原材料仍将处于高需求状态,市场的拉动必然会导致这些行业利润可观。面对这个诱惑,一些矿厂尤其是一些私营矿厂主必然‘顶雷’而上。在现有安全生产措施没有得到根本改进的前提下,‘煤吃人’的现象就难以销声匿迹。”
顺应形势
神华走出这一步,显然把准了政策的脉搏,才可以这样放心大胆地大举收编小煤矿。
2004年以来持续高发的煤炭事故,更加坚定了中国政府关停小煤矿的决心。根据国家安监总局消息,截至2005年12月底,全国累计责令停产整顿矿井12990个。验收矿井10067个,其中验收合格矿井7564个,验收合格率75.1%;验收不合格矿井2503个,验收不合格率24.9%;提请政府关闭矿井3375个,已关闭和确定关闭矿井5290个。关闭非法矿井10669个。
“这些煤矿大多要收编到大的煤炭生产企业下面,而不是真正报废。”郝乾理认为,如果那样的话,煤炭市场不是全乱了。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研究中心2004年12月27日发表的“中国国有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调研报告”资料,2004年,中国煤炭产量预计达19.5亿吨,而具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只有12亿吨。这意味着,如果“指示”能落实,中国煤炭的产量就得在一时间减少7亿吨。
这在煤炭供应已经十分紧张,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的今天,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人们会为煤炭的价格涨到如同黄金白银一般而疯狂。在国家能控制的、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大、中型煤矿减产的同时,在煤炭高价的刺激下,非法开采的小煤窑将会像山花一样开遍全国,利令智昏、铤而走险的矿主会成倍地增加,他们会在大批收买、腐蚀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同时,将更多的煤矿工人推向死亡。矿难频繁——管治严厉和关闭煤矿——煤炭减产导致价格升高再刺激煤炭乱开采——矿难频繁……这种循环会达到其高峰。
地方政府其实内心并不愿意把这些煤矿让大企业来收编,在国内能源利用普遍紧张的背景下,对于地方能源企业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讨论在升温。然而,这一问题在中国有着复杂的背景,一个根源问题在于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公。
以神华集团为例,其在内蒙古采煤,每吨煤留给县级地方财政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仅3.5元;而地方煤矿采煤,县级财政可支配收入达30元左右,两者相差七八倍。
“但是没有办法,一方面是国家大环境,另一方面这些大企业也用投资来胁迫地方政府。”内蒙古发改委的官员对现在的政策也比较困惑,大企业的利润一般就化为企业利益,补贴企业内部福利了,而国家财政并没有得到政策所应该起到的用处,也没有多用来转移支付,开采后的环境治理又要地方政府来承担,而地方政府根本没有财力了,“这是一个怪圈。”
垄断后的下一步
事实上,这种人为垄断形成后,作为资源类企业,在定价权上势必会在产业链条中向下游转移。
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2006年在政府监控下放开重点电煤的价格,加快与市场价格的并轨,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撤销涨价上限,由煤电双方协商交易价格。但现在,电煤的现货价高于合同价,如果电煤价格放开,在煤电联动政策之下,电厂将追加电费,影响巨大。
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的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指出,2006年我国煤炭需求的增幅将低于近几年来的水平,而产能过剩的压力将逐步显现出来。欧新黔预测2006年国内煤炭需求21.7亿吨左右,其中发电用煤12.1亿吨,加上出口8000万吨左右,总需求约22.5亿吨。
但从煤矿产能看,截至2005年4月,全国持有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核定能力为22.6亿吨,超过2006年总需求。而且近几年各方面投资办矿积极性很高,生产能力迅速增长。仅2005年新增能力就至少在6000万吨以上,产能过剩的压力将逐步显现。不过欧新黔也指出,这里面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主要是目前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将有约4000处被关闭,这对煤炭产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欧新黔预测说,根据各方面情况分析判断,2006年煤炭供需将保持总量基本平衡、比较宽松的格局,短期内不会出现全面供应紧张,也不可能出现严重供大于求,但不排除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紧缺或积压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煤炭大企业已经看到了垄断后的胜利果实,“如果煤炭价格上涨的传递效应显现出来,那么未来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还会再一次重新上演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闹剧吗?人们只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