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课程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指向是引领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按照大师克劳士比的“质量就是满足需求”的观念,课程领导的关键是引领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建设师生共同学习的合作机制,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师整体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最终促进学校走上内涵式的科学发展之路。
作为一校之长,其思想观念、角色策略、行为措施等都会直接影响其课程领导力,更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校长,如何强化课程领导力,提升学校软实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我以为要做好两点:一是注重引领,二是精细管理。
一、 增强学校软实力,引领要有声更要有色
我想,作为承担着教书育人重担的教师,试图靠计量的物质收入来支撑那沉重的工作和精神负担,是力不从心也是终究徒劳的。那我们的校长还能用什么去支撑教师努力地工作,去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呢?
作为校长要引领教师去追求精神食粮,那就是引领每一位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理念、积极的行动规范和向上的价值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引领是学校软实力提升的一种更好的动力。
1. 用理念引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要实现教育思想的领导,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理念的引领,那是非常直接而快效的。从我的经历来看,每一个精彩的与有深度的报告对自己的心灵都是一次强有力的震撼和风暴,对自己的成长都是一次跨越式的加油和充电。但邀请专家们直接引领教师的发展,需要的机会成本很高,对农村学校来说,几乎难以做到。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从网络上下载报告视频,或者把讲座稿打印发到教师手中。更多的情况,往往就是由我们校长们进行“传销”,充当二道贩子。从校长开始,从干部开始,在校本培训的场合,为教师们贩学术报告。这种理念的引领方式价廉物美,我记得曾经为年轻教师“传销”过赵凯博士的一次讲座,主题是“得不到自己所爱的,就爱自己所得到的吧”。应该来说,对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好高骛远的新教师来说,触动是很大的。广告里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同样也可以这样说:校长的思想空间有多大,就能够引领教师走到多大的理想空间。
2. 用示范引航
当然在理念引路的基础上,我们更应注重用行动来引航。我校教科研工作很长时间曾经是个薄弱环节。如何突破这个薄弱环节?我们集体加入了全国新教育实验,要求人人参与“师生共写随笔,促进教学相长”子课题实践与研究,以此引领教师写教学反思写教育随笔。但开始不少教师对教科研表露出疏远冷淡与无能为力,作为校长,我没有太多的责备和说教,而是从我开始带头写教学反思、写教育随笔。我在教育在线上设立自己的两个主题贴,先建立的是《飞痕集——我的教育手记》,由于我的笔耕不辍和勤于思考,很快这个帖子便成为精华帖。加入其行列拥有自己主题帖的教师于是越来越多了。为了引领教师把“努力工作、快乐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的信条,我又建起了另一个主题贴《锦瑟轩里——我的写意生活》。借助自己的专题帖,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思路、工作的思考路径和人生的思考感悟一一呈现,让教师从中增进了解、消除误会、受到启发、共同发展。现在我校几乎所有年轻教师都建起了自己的个人教育教学随笔专题帖或者教育博客,在那里我们切磋教学感悟、交流教育心得,养成了用笔思考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一形式,帮助教师消除和减轻职业倦怠症症状,培养和涵养他们的教育理性与情怀,为造就一批有思想会实践的教师积淀着基础。
3. 用制度引导
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多的舞台和平台,让教师们都能有实践的天地、展示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但不同的校长、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喜好和个性,如何长效化实现引领?靠制度。把一些好的做法和有效的措施,把一些前瞻性的路径,从制度层面加以落实和推广,以此来导向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师生价值的取向。为了促进教师自主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实现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曾先后出台了《教师学期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关于对教育教学进行专项奖励的意见》、《关于表彰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意见》和《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让教师真正明白只有把“时间用在备课上、功夫花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和生命活力,我们的付出才会事半功倍;只有积极投入到教科研中去,让我们在繁杂的工作中不断绽放出激情和火花,坚守并践诺“努力工作、快乐生活”的信条,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和美丽。
4. 用目标引领
有了目标,便有了人生奋斗的方向。有人说,能够做到把教师个人价值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一定是位成功的校长。因此作为校长就要善于利用各种契机和场合,传播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治学方略,更要注重引领大家把个人意愿统一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上来。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也才能在学校发展的同时,教师个人也一同得到发展。
因此我们很注意引领每一位教师确定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让大家充分思考下面一些问题:自己过去几年做了什么?有了什么进步?现在正处于什么发展状态?未来几年,自己都想做点什么?想什么目标发展?教师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切实的规划,为自己的每一阶段设立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每次教师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和对照,都会为自己原先设立的规划进行适度调整。目标的引领,使教师们不再对自己前进的方向迷茫,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信心,对自己的工作也充满着激情和豪情,这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内驱力,学校的发展也将更科学更持久。
当然,引领不仅只是停留在纯粹的专业发展道路上,更要体现在人格的引领和文化的引领等方面,通过校长自我人格的完善、先进人物的榜样和名师大师的魅力来侵染教师的灵魂,通过校风的熏陶、典型的召唤和人文的建设来营造校园文化,让教师的发展更和谐更主动更健康。 二、 提升学校软实力,管理要无微不至更要和而不同
学校要发展,管理很关键。管理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管理主要把关注点汇集于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于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管理是秉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原则的,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是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的。学校要提升软实力,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管理必须要追求精细化。
学校管理精细化,我认为有三重境界:一是“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二是“无微不至,精益求精”。要求每一个流程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三是“和而不同”。围绕目标,结合校情,传承创新,创建出一所既丰富多彩又个性鲜明的学校。
目标要精细。我们要把学校各项目标具体到可看得清,细致到可操作化。保证各项工作既有大目标,又有小抓手,既有总体要求,又有细致方案。这方面我们体会较深的就是抓学生德育工作。当前学校德育空乏无力实效性差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这些年来我们把学生德育的目标放小,聚焦精细到道德习惯养成上。从2006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学校班级道德银行建设的实践与创新。从“走好路、做好操、扫好地、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行好礼”八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应的规范要求,形成有层次有梯度的培养目标,坚持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个中心,班班建有道德银行个人积分排行榜,学校建有道德银行班级积分排行榜,月月评比“美德好少年”,以此不断强化和自觉化师生良好道德习惯。真正做到在常规管理过程中,各项基本工作由“应急”变成“常规”,最终抓成“常态”。几年来,学校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高位的教学质量、文明的师生言行和纯正的校风学风,赢得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较高的声誉和美誉。
责任要精确。我们将管理责任具体到人、明确到事,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例如: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几年后,原先的新鲜和激情淡化了,意识和焦点泛化了,为此我们把推进课改的重点,着力贯穿于校本教研科研化工作中去,我们提出:“一二三四”工程,即:1. 每周一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出一节研究课,突出有效课堂的探讨。责任落到备课教研组。2. 每月二次集体备课活动——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定时定点全员集体备课,突出问诊式的校本培训。责任落到教导处。3. 每学期三次调研报告——每位行管人员分期初、期中和期末,对本分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分析研究,对全体教师进行各个专题的调研报告,通过客观分析和评价,提出应对策略和跟踪措施。突出管理效益的追寻,责任落到校长室。4. 每年至少四篇精品课堂教学反思展评、获奖或发表。责任落到每位教师。
关爱要精心。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更要强化“教师第一”的理念,要最大程度的尊重、信任、宽容、善待每一位教师,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身心愉快,生活中没有太多包袱,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我们以追寻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办学理想,致力于把我们的校园营造成为浓郁的书香校园、和谐的艺术乐园和温馨的生活家园。几年来,我反复告知我们的老师,我会坚持做到“三让三不让”,“三让”就是:让敬业爱岗的同志得更多的实惠;让为师品行好教学实绩优的同志得更多的彰显;让会团结肯吃亏能实干的同志得更多的任用;“三不让”就是:不让埋头苦干的人被遗忘、不让老实人最终吃亏、不让投机钻营的人钻空子。于是,我们建起了新食堂、盖起了新公寓,为教师和留守儿童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每个节日我们都会有体验活动,每个生日我们都会有意外惊喜,目的是让大家更多地来感受这个“大家”的温暖和关爱。
文化要精品。我一直以为,学校是个读书的地方,应该充盈书香味,让师生在书香的润泽中拔节成长。教师是读书人,言行举止应该洋溢书卷味,让学生在书卷的熏陶下,学会知书达理,浸染书生味。于是我们提出了“营造三味校园,书写教育理想”的办学愿景,围绕丰富“书”的内涵,我们竭力打造袅袅的墨香校园,浓浓的书香校园,沁人的笔香校园,目的是使我们的校园充盈书香味,教师洋溢书卷味,学生浸染书生味。为此,我们不断尝试与实践,力求使“学校特色”发展成“校园文化”,使“书”的文化渗透到校园环境、管理、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努力创建富有我校特色的“三味文化”,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人、造就人,最终使之内化为师生的素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精神”,引领师生更加主动积极去“书写”各自缤纷的教育理想。
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算是真正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我向往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教育人一起前行,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
(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市白米中心小学)
作为一校之长,其思想观念、角色策略、行为措施等都会直接影响其课程领导力,更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校长,如何强化课程领导力,提升学校软实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我以为要做好两点:一是注重引领,二是精细管理。
一、 增强学校软实力,引领要有声更要有色
我想,作为承担着教书育人重担的教师,试图靠计量的物质收入来支撑那沉重的工作和精神负担,是力不从心也是终究徒劳的。那我们的校长还能用什么去支撑教师努力地工作,去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呢?
作为校长要引领教师去追求精神食粮,那就是引领每一位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理念、积极的行动规范和向上的价值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引领是学校软实力提升的一种更好的动力。
1. 用理念引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要实现教育思想的领导,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理念的引领,那是非常直接而快效的。从我的经历来看,每一个精彩的与有深度的报告对自己的心灵都是一次强有力的震撼和风暴,对自己的成长都是一次跨越式的加油和充电。但邀请专家们直接引领教师的发展,需要的机会成本很高,对农村学校来说,几乎难以做到。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从网络上下载报告视频,或者把讲座稿打印发到教师手中。更多的情况,往往就是由我们校长们进行“传销”,充当二道贩子。从校长开始,从干部开始,在校本培训的场合,为教师们贩学术报告。这种理念的引领方式价廉物美,我记得曾经为年轻教师“传销”过赵凯博士的一次讲座,主题是“得不到自己所爱的,就爱自己所得到的吧”。应该来说,对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好高骛远的新教师来说,触动是很大的。广告里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同样也可以这样说:校长的思想空间有多大,就能够引领教师走到多大的理想空间。
2. 用示范引航
当然在理念引路的基础上,我们更应注重用行动来引航。我校教科研工作很长时间曾经是个薄弱环节。如何突破这个薄弱环节?我们集体加入了全国新教育实验,要求人人参与“师生共写随笔,促进教学相长”子课题实践与研究,以此引领教师写教学反思写教育随笔。但开始不少教师对教科研表露出疏远冷淡与无能为力,作为校长,我没有太多的责备和说教,而是从我开始带头写教学反思、写教育随笔。我在教育在线上设立自己的两个主题贴,先建立的是《飞痕集——我的教育手记》,由于我的笔耕不辍和勤于思考,很快这个帖子便成为精华帖。加入其行列拥有自己主题帖的教师于是越来越多了。为了引领教师把“努力工作、快乐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的信条,我又建起了另一个主题贴《锦瑟轩里——我的写意生活》。借助自己的专题帖,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思路、工作的思考路径和人生的思考感悟一一呈现,让教师从中增进了解、消除误会、受到启发、共同发展。现在我校几乎所有年轻教师都建起了自己的个人教育教学随笔专题帖或者教育博客,在那里我们切磋教学感悟、交流教育心得,养成了用笔思考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一形式,帮助教师消除和减轻职业倦怠症症状,培养和涵养他们的教育理性与情怀,为造就一批有思想会实践的教师积淀着基础。
3. 用制度引导
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多的舞台和平台,让教师们都能有实践的天地、展示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但不同的校长、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喜好和个性,如何长效化实现引领?靠制度。把一些好的做法和有效的措施,把一些前瞻性的路径,从制度层面加以落实和推广,以此来导向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师生价值的取向。为了促进教师自主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实现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曾先后出台了《教师学期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关于对教育教学进行专项奖励的意见》、《关于表彰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意见》和《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让教师真正明白只有把“时间用在备课上、功夫花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和生命活力,我们的付出才会事半功倍;只有积极投入到教科研中去,让我们在繁杂的工作中不断绽放出激情和火花,坚守并践诺“努力工作、快乐生活”的信条,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和美丽。
4. 用目标引领
有了目标,便有了人生奋斗的方向。有人说,能够做到把教师个人价值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一定是位成功的校长。因此作为校长就要善于利用各种契机和场合,传播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治学方略,更要注重引领大家把个人意愿统一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上来。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也才能在学校发展的同时,教师个人也一同得到发展。
因此我们很注意引领每一位教师确定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让大家充分思考下面一些问题:自己过去几年做了什么?有了什么进步?现在正处于什么发展状态?未来几年,自己都想做点什么?想什么目标发展?教师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切实的规划,为自己的每一阶段设立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每次教师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和对照,都会为自己原先设立的规划进行适度调整。目标的引领,使教师们不再对自己前进的方向迷茫,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信心,对自己的工作也充满着激情和豪情,这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内驱力,学校的发展也将更科学更持久。
当然,引领不仅只是停留在纯粹的专业发展道路上,更要体现在人格的引领和文化的引领等方面,通过校长自我人格的完善、先进人物的榜样和名师大师的魅力来侵染教师的灵魂,通过校风的熏陶、典型的召唤和人文的建设来营造校园文化,让教师的发展更和谐更主动更健康。 二、 提升学校软实力,管理要无微不至更要和而不同
学校要发展,管理很关键。管理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管理主要把关注点汇集于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于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管理是秉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原则的,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是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的。学校要提升软实力,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管理必须要追求精细化。
学校管理精细化,我认为有三重境界:一是“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二是“无微不至,精益求精”。要求每一个流程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三是“和而不同”。围绕目标,结合校情,传承创新,创建出一所既丰富多彩又个性鲜明的学校。
目标要精细。我们要把学校各项目标具体到可看得清,细致到可操作化。保证各项工作既有大目标,又有小抓手,既有总体要求,又有细致方案。这方面我们体会较深的就是抓学生德育工作。当前学校德育空乏无力实效性差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这些年来我们把学生德育的目标放小,聚焦精细到道德习惯养成上。从2006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学校班级道德银行建设的实践与创新。从“走好路、做好操、扫好地、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行好礼”八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应的规范要求,形成有层次有梯度的培养目标,坚持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个中心,班班建有道德银行个人积分排行榜,学校建有道德银行班级积分排行榜,月月评比“美德好少年”,以此不断强化和自觉化师生良好道德习惯。真正做到在常规管理过程中,各项基本工作由“应急”变成“常规”,最终抓成“常态”。几年来,学校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高位的教学质量、文明的师生言行和纯正的校风学风,赢得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较高的声誉和美誉。
责任要精确。我们将管理责任具体到人、明确到事,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例如: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几年后,原先的新鲜和激情淡化了,意识和焦点泛化了,为此我们把推进课改的重点,着力贯穿于校本教研科研化工作中去,我们提出:“一二三四”工程,即:1. 每周一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出一节研究课,突出有效课堂的探讨。责任落到备课教研组。2. 每月二次集体备课活动——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定时定点全员集体备课,突出问诊式的校本培训。责任落到教导处。3. 每学期三次调研报告——每位行管人员分期初、期中和期末,对本分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分析研究,对全体教师进行各个专题的调研报告,通过客观分析和评价,提出应对策略和跟踪措施。突出管理效益的追寻,责任落到校长室。4. 每年至少四篇精品课堂教学反思展评、获奖或发表。责任落到每位教师。
关爱要精心。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更要强化“教师第一”的理念,要最大程度的尊重、信任、宽容、善待每一位教师,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身心愉快,生活中没有太多包袱,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我们以追寻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办学理想,致力于把我们的校园营造成为浓郁的书香校园、和谐的艺术乐园和温馨的生活家园。几年来,我反复告知我们的老师,我会坚持做到“三让三不让”,“三让”就是:让敬业爱岗的同志得更多的实惠;让为师品行好教学实绩优的同志得更多的彰显;让会团结肯吃亏能实干的同志得更多的任用;“三不让”就是:不让埋头苦干的人被遗忘、不让老实人最终吃亏、不让投机钻营的人钻空子。于是,我们建起了新食堂、盖起了新公寓,为教师和留守儿童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每个节日我们都会有体验活动,每个生日我们都会有意外惊喜,目的是让大家更多地来感受这个“大家”的温暖和关爱。
文化要精品。我一直以为,学校是个读书的地方,应该充盈书香味,让师生在书香的润泽中拔节成长。教师是读书人,言行举止应该洋溢书卷味,让学生在书卷的熏陶下,学会知书达理,浸染书生味。于是我们提出了“营造三味校园,书写教育理想”的办学愿景,围绕丰富“书”的内涵,我们竭力打造袅袅的墨香校园,浓浓的书香校园,沁人的笔香校园,目的是使我们的校园充盈书香味,教师洋溢书卷味,学生浸染书生味。为此,我们不断尝试与实践,力求使“学校特色”发展成“校园文化”,使“书”的文化渗透到校园环境、管理、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努力创建富有我校特色的“三味文化”,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人、造就人,最终使之内化为师生的素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精神”,引领师生更加主动积极去“书写”各自缤纷的教育理想。
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算是真正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我向往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教育人一起前行,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
(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市白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