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取净胆总管结石后应用胰管支架行胆管引流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N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净胆总管结石后需要行胆管引流时,利用胰管支架取代常规胆管支架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RCP后予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RBD)治疗的3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管引流支架的种类分为胰管支架组(5 Fr,n=36),胆管支架组(7 Fr,n=27;8.5 Fr,n=313;10 Fr, n=2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支架脱落、支架取出等情况,并观察术后急性胰腺炎、胆系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胰管支架组支架脱落率为86.11%(31/36),胆管支架组为19.17%(69/360),其中7 Fr支架为37.04%(10/27),8.5 Fr支架为17.57%(55/313),10 Fr支架为20.00%(4/20),使用不同直径的支架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胰管支架组支架脱落率显著高于胆管支架组(P <0.001)。ERCP后支架置入术后的并发症共发生28例(7.07%,28/396),其中胰管支架组2例(5.56%,2/36),胆管支架组26例(7.22%,26/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5)。

结论

应用5 Fr胰管塑料支架取代常规的胆管支架行胆管内引流,可提高支架的自行脱落率,无需再次ERCP取出支架,且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本文记录了一次在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的介入操作过程中,发生一体式支架释放失败的情况。我们没有按通常的更换导丝的做法,而是对受损的导丝予以即时修复,顺利地将胰管支架释放到位,不仅解决了患者的临床问题,也为患者节省了费用。
目的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肝外胆管扩张的患者未能通过传统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本研究即评估内镜超声检查在诊断此类肝外胆管扩张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间的892例内镜超声检查患者的数据。最终诊断依靠内镜和(或)手术病理或随访10个月以上结果。结果共82例肝外胆管扩张(直径≥7 mm)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61.5±9.6)岁,胆总管宽度(13.0±4.25)mm。大部分
近年来,内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EUS-GE)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在治疗良恶性胃流出道梗阻(GOO)、输入袢综合征等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多篇研究表明该技术同传统外科手术、内镜下腔内支架置入相比,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势。作为一项尖端的新型内镜介入技术,EUS-GE已逐渐成为学术热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报道EUS-GE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胰腺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治疗手段亦日趋多样,本文重点介绍了内镜超声引导下消融术在胰腺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及价值,对于该方案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将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评价与阐述。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新型哑铃状覆膜金属支架经胃引流胰周积液(PF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长海医院应用新型哑铃状覆膜金属支架行内镜超声(EUS)引导下经胃引流PFC的46例患者病例和随访资料。结果46例患者共行49次穿刺引流,包括3例同时置入2枚支架的患者。操作成功率95.9%(47/49),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1.8%(14/44),其中严重并发症2例,分别
食管憩室与食管早癌都较少见,但均不罕见,而二者合并出现则极为罕见。本例食管早癌发生于食管憩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全切除。
我国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部分患者无法行外科手术,需行胆囊引流减压。近年来,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介入技术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EUS引导下胆囊引流术(EUS guided gallbladder drainage,EUS-GBD)是急性胆囊炎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有效替代方案。对于伴有晚期恶性肿瘤或严重器官衰竭的胆囊疾病患
目的评价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抗反流黏膜切除术的18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例资料纳入回顾性研究,统计治疗效果(治疗后烧心及反流症状改善情况、24 h食管pH监测结果等)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均成功进行了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操作成功率为100%,其中8例行ESD、10例行EMR。24 h食管pH监测结
目的探讨通过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获取胰腺癌组织构建体外三维类器官(organoi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前瞻性纳入发现胰腺占位并行EUS-FNA诊断的患者9例,术中使用COOK公司22 G穿刺针穿刺获取病灶组织构建体外类器官模型,并持续观察其体外生长状态。结果9例患者EUS-FNA穿刺的胰腺病灶组织标本,其中5例体外类器官模型构建成功。这5例组织
目的评价急诊双气囊小肠镜(DB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7月至2018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OGIB并行急诊DBE检查的18例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主要观察检查完成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OGIB患者共接受急诊DBE检查23次。仅经口进镜9例(50.0%,9/18);仅经肛进镜4例(22.2%,4/18);双向进镜5例(27.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