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5月初市场喧嚣的1 000亿美元,到后来定调的600亿~850亿美元,小米IPO定价经历了一轮降温。
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直接决定小米适配的估值方法。
雷军把小米定义为“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业务“铁人三项”是“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因此,小米不能以一家硬件公司进行估值。
那么,支撑小米高估值的究竟是什么?
2017年,小米销售收入1 146亿元,如不考虑优先股负债,净利润为54亿元。
在乐观情况下,以50%年增长计算,2020年小米销售收入可达3 867亿元。雷军说,小米硬件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小米也绝非硬件公司—那么如果2020年小米做到苹果的互联网服务水平,其互联网服务业务占比应达到30%,约为1 160亿元(净利润率20%),硬件收入占比降至70%,约为2 706亿元(净利润率5%),则2020年净利润大约在367亿元。
现在的问题就是,小米究竟与谁比估值。
对雷军而言,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比作一家硬件公司”。2017年,小米手机+IoT收入占比达到90.7%,确实更像硬件公司。
港股酷派鼎盛期的市销率仅为0.5倍,海尔为1倍,格力为2.3倍。按照硬件公司市销率估值,小米现时估值最多仅为2 292亿元,约360亿美元。
格力2018年初的市盈率为18倍左右,照此计算小米现时估值也只有972亿元,约150亿美元。
雷军当然不甘心与格力为伍,他的最低目标至少是“软硬一体”的苹果。苹果2017年的市销率为3.8倍,市盈率为18倍。
以苹果为对比,按市销率计算:小米3年后的估值为14 695亿元,约2 300亿美元;按市盈率计算,小米3年后的估值为6 606亿元,约为1 030亿美元。
显然,当对比对象为苹果,小米估值也就对应到此前高估的1 000亿美元,甚至2 000亿美元。
事实上,还有人把小米比作腾讯,虽然这并不合适。
腾讯2017年的市销率为19倍,市盈率为53倍。如按市销率计算,小米3年后的估值可达73 473亿元,约为11 516亿美元;如按市盈率计算,小米3年后的估值可达19 451亿元,约为3 050亿美元。无论是哪种结果,都倾向于是一出“荒诞剧”。
最为合理的估值方法,可能是根本“不理睬”雷军的说辞,硬件的算硬件,互联网服务的算互联网服务。
2017年,小米手机收入806亿元,按2倍市销率计算,估值1 612亿元。
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234亿元,按格力2.3倍市销率计算,估值538亿元。
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99亿元,就按腾讯19倍市销率计算,估值1 881亿元。
那么,小米各项业务估值总计3 551亿元,约为557亿美元。这一数值已与600亿~850亿美元的估值相距不远。
其实,已经有市场人士注意到,小米与乐视都是生态公司,但是他们的不同点决定了不同的命运。
小米的国内主体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大股东为雷军(77.802 2%)、黎万强(10.121 3%)、洪峰(10.066 5%)与刘德(2.010 0%),旗下持有着手机、支付、银行、生态链企业的股权。而其生态链企业,是通过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天津金星)—天津金米投資合伙企业(天津金米)—90多家生态企业来实现的。
需要注意的就是,天津金米还有一家股东天津众米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天津众米)。
天津众米的大股东就是天津金星,此外还有从“壹米”到“拾伍米”15个有限合伙企业作为LP。也就是说,天津众米就是小米的股权激励平台。
雷军的上述生态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生态股权架构,生态企业拥有更多自主权。
与之相反,乐视的生态化反是“中央集权”式的,反映在股权架构上是一种二元混合持股模式,即乐视人同时持有两种股权:一份是乐视生态的股权,一份是垂直业务上的股权。
单个项目高管和集团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其优点在于集权。但是一旦资金链紧张,很容易一损俱损。乐视危机正是发轫于此。
显然,相比近期麻烦不断的贾跃亭,雷军要“幸运”一些,小米的自由生态正在孵化上市公司。据雷军一次2017年的演讲,小米生态大多数公司都是从零开始,3年时间已有4家独角兽,3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16家年收入超过1亿元。
小米生态公司已经掀起上市潮,2018年先是御家汇登陆A股,接着华米科技登陆纽交所。而在2015年,小米生态链企业青米科技母公司北京动力未来已于创业板上市。
与格力、苹果、腾讯相较高下,小米高估值的真正支撑点或许正是这些预备上市的生态公司。
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直接决定小米适配的估值方法。
雷军把小米定义为“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业务“铁人三项”是“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因此,小米不能以一家硬件公司进行估值。
那么,支撑小米高估值的究竟是什么?
以谁之名义
2017年,小米销售收入1 146亿元,如不考虑优先股负债,净利润为54亿元。
在乐观情况下,以50%年增长计算,2020年小米销售收入可达3 867亿元。雷军说,小米硬件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小米也绝非硬件公司—那么如果2020年小米做到苹果的互联网服务水平,其互联网服务业务占比应达到30%,约为1 160亿元(净利润率20%),硬件收入占比降至70%,约为2 706亿元(净利润率5%),则2020年净利润大约在367亿元。
现在的问题就是,小米究竟与谁比估值。
对雷军而言,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比作一家硬件公司”。2017年,小米手机+IoT收入占比达到90.7%,确实更像硬件公司。
港股酷派鼎盛期的市销率仅为0.5倍,海尔为1倍,格力为2.3倍。按照硬件公司市销率估值,小米现时估值最多仅为2 292亿元,约360亿美元。
格力2018年初的市盈率为18倍左右,照此计算小米现时估值也只有972亿元,约150亿美元。
雷军当然不甘心与格力为伍,他的最低目标至少是“软硬一体”的苹果。苹果2017年的市销率为3.8倍,市盈率为18倍。
以苹果为对比,按市销率计算:小米3年后的估值为14 695亿元,约2 300亿美元;按市盈率计算,小米3年后的估值为6 606亿元,约为1 030亿美元。
显然,当对比对象为苹果,小米估值也就对应到此前高估的1 000亿美元,甚至2 000亿美元。
事实上,还有人把小米比作腾讯,虽然这并不合适。
腾讯2017年的市销率为19倍,市盈率为53倍。如按市销率计算,小米3年后的估值可达73 473亿元,约为11 516亿美元;如按市盈率计算,小米3年后的估值可达19 451亿元,约为3 050亿美元。无论是哪种结果,都倾向于是一出“荒诞剧”。
最为合理的估值方法,可能是根本“不理睬”雷军的说辞,硬件的算硬件,互联网服务的算互联网服务。
2017年,小米手机收入806亿元,按2倍市销率计算,估值1 612亿元。
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234亿元,按格力2.3倍市销率计算,估值538亿元。
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99亿元,就按腾讯19倍市销率计算,估值1 881亿元。
那么,小米各项业务估值总计3 551亿元,约为557亿美元。这一数值已与600亿~850亿美元的估值相距不远。
生态小弟拥护生态大哥
其实,已经有市场人士注意到,小米与乐视都是生态公司,但是他们的不同点决定了不同的命运。
小米的国内主体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大股东为雷军(77.802 2%)、黎万强(10.121 3%)、洪峰(10.066 5%)与刘德(2.010 0%),旗下持有着手机、支付、银行、生态链企业的股权。而其生态链企业,是通过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天津金星)—天津金米投資合伙企业(天津金米)—90多家生态企业来实现的。
需要注意的就是,天津金米还有一家股东天津众米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天津众米)。
天津众米的大股东就是天津金星,此外还有从“壹米”到“拾伍米”15个有限合伙企业作为LP。也就是说,天津众米就是小米的股权激励平台。
雷军的上述生态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生态股权架构,生态企业拥有更多自主权。
与之相反,乐视的生态化反是“中央集权”式的,反映在股权架构上是一种二元混合持股模式,即乐视人同时持有两种股权:一份是乐视生态的股权,一份是垂直业务上的股权。
单个项目高管和集团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其优点在于集权。但是一旦资金链紧张,很容易一损俱损。乐视危机正是发轫于此。
显然,相比近期麻烦不断的贾跃亭,雷军要“幸运”一些,小米的自由生态正在孵化上市公司。据雷军一次2017年的演讲,小米生态大多数公司都是从零开始,3年时间已有4家独角兽,3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16家年收入超过1亿元。
小米生态公司已经掀起上市潮,2018年先是御家汇登陆A股,接着华米科技登陆纽交所。而在2015年,小米生态链企业青米科技母公司北京动力未来已于创业板上市。
与格力、苹果、腾讯相较高下,小米高估值的真正支撑点或许正是这些预备上市的生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