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的前世今生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nuz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正处于一个令人难以置信、激动人心的修复时代。各种带有“黑科技”的新型假肢,让那些原本因为肢体残缺而心灰意冷之人重新点燃了圆梦的希望。美国一名10岁小女孩,天生左手严重萎缩,而3D打印技术为她量身打造的轻巧假肢让她实现了演奏小提琴的梦想。以色列ReWalk公司的外骨骼机械设备,以先进的脑机接口技术,帮助瘫痪患者通过自己的头脑即可控制假肢的移动。还有,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开发出一种可以“看到”周围环境物体的仿生手,可以自动模拟我们真手抓取物体的方式。
  像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正在稳步帮助使用假肢的人,以一种比以前更自然、更容易的方式进行使用。但是这一领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的历史又可以追溯到什么样的年代?如果你以为,可能是几百年前,或者从一千年前开始的吧,那你的答案甚至连接近都算不上。
  假肢的起源
  截肢和假肢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代,和今天一样,这种进步源于我们对于改善残缺身体的强烈渴望。
  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据估计,大约80%的重伤士兵在作战时期阵亡。剩余的20%,其中三分之一的伤员在返回家园之后死亡。当时幸存者的胳膊、腿、脚等肢体,大多都因战斗中的刀锋、长矛、投掷物,或营地中寒霜和沟渠留下了难以恢复的损伤。那个时候,已经有简单的外科手术来挽救一些士兵的生命。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论述中有关缝合的细节证实了当时就已经有手指、脚趾、手脚等基本的截肢技术,但还很难做到整个手臂或大腿的切除。
  大约与此同时,人们也意识到可以使用假体作为断肢的替代之物。这从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对希波战争(公元前499年—公元前449年)所描述的故事中可见一斑。一位波斯的预言家被斯巴达人囚禁的时候,为了摆脱镣铐,他竟决绝地将自己的双足截去,然后又打造了一个木制替代品,支撑他继续行走。
  不过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假肢,出现在埃及卢克索墓地里的一具木乃伊身上,可追溯至公元前950年。这个由木头和皮革制成的假肢大脚趾(如上图),可以看到它的表面呈现出磨损和撕裂的迹象,显示出它是具有使用功能的,并不是纯粹为了弥补外观缺陷的装饰品。
  假肢的演变
  假肢虽然出现得早,但前期的发展却很缓慢。在公元前后的欧洲,外科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进展多亏了一些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从业医师,通过解剖尸体甚至是活体解剖被判处死刑的罪犯,提高了他们对于循环系统的了解,并发现绑住血管能防止大量出血,这意味着截肢可以缓慢而小心地进行。死于失血过多的截肢病人因此减少,而且截肢的范围也开始扩大,不再只是小范围的趾头和手足。
  而假肢也在同一时间得到推进和发展,这当然不是巧合,截肢和假肢技术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从意大利加普亚的一个坟墓中挖掘出来的一条人造腿,年代为公元前3世纪初,由木头和青铜制成,可通过皮革加以固定。另一个例子是罗马将军马库斯·塞勒斯,他在公元前3世纪的一次战争中率领军队对抗迦太基,在戰斗中身受重伤,被迫切断右臂,但塞勒斯让人打造了一只铁制的手臂用以拿住盾牌,然后将宝剑交由左手,再次杀回战场,继续顽强作战。
  在此后1000多年的时间里,假肢技术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16世纪之后,随着手工工艺和锻造技术的提高,以及法国皇家外科医生昂布鲁瓦兹·帕雷进一步发展了外科技术,假肢技术才有了进一步突破。一些设计精妙、又可帮助恢复人体机能的假肢开始出现。最明显的进步是,假肢可以弯曲了!比如帕雷就设计了可弯曲的机械手指或膝盖,可以调节出一些动作,有点接近真实的肢体。
  再往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推陈出新高速发展,假肢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形状、材质还是功能方面,假肢都变得种类繁多,智能先进,满足着各种人的需求。
  从假肢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假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战争的推动。战争在短期内就会造成大量的士兵失去宝贵的肢体。而随着武器的进步和战争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士兵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严重伤害。当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和牺牲的截肢退伍士兵回归社会,渴望过上基本的正常生活时,国家需要为解决他们的难处而付出努力,截肢技术也因此得到改善。
  在未来,假肢不仅会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真肢,还很有可能会超越,完成真肢都无法做到的任务,想想是不是非常激动呢。
其他文献
新工作趋势  将近10年前,一位留美华人大学生毕业,并留在纽约工作。但是今天,她却靠卖苹果手机配件来维持生活。这位当年的天之骄子根本没想过今天会以这种方式生活。  当初毕业后,她在银行工作过,后来在咨询行业、时装行业也工作过。10年来,她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工作强度越来越大,个人自由越来越少。为此,她辞职自己单飞,“赶时髦”创业做了老板,进入手机配件销售市场。得益于之前三个不同行业的经验,她渡过了创
期刊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和学习(工作),其余的自由时间你会怎么打发?现在有一种趋势,绝大多数人感觉自由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甚至有时不知道一天都干了什么,一眨眼就过去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今年,纽约大学心理学家通过一项调查,找到了答案,并以圖表的形式展示给世人(如图)。  通过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统计资料和一款手机软件所收集的信息,心理学家汇集了大量数据,并从中截取了三个年份,以条形图分类显示。其中手机软件所
期刊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遇到服装店打3—5折,这么便宜,当然要多买几件,本来想省钱,买完一算,总的花销比不打折时还多。类似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存在于整个社会中。  能效越高,消耗越高  201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新的汽车标准,要求制造商在2016年将新车的平均燃油利用率提高30%。当时,专家预计这一改变将使全美年度石油消费量减少18亿桶,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9.5亿吨,对于美国普
期刊
水族馆热潮的兴起  在容器中观赏鱼类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几个世纪以来,从一开始的瓷器到后来的玻璃,这个习俗一直延续下来。不过那时的人们还不了解植物和动物之间的互补作用,所以这样的简单圈养使水中的鱼类活不长久。  1832年,法国一位开拓性的海洋生物学家珍妮·维尔比勒-鲍尔成为第一个建造水族馆的人,用以研究水生生物。后来,大英博物馆馆长理查德·欧文将水族馆的发明归功于她,称其为“水族馆之母”。她著名的
期刊
工作自然离不开办公场所,它已成为绝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每天必去之地。办公场所的历史,不仅印证着人类工作的发展变化,还表明了科技、社会文化对这一方空间的影响。  从前人们都是在家办公  几百年前,现代意义上的办公场所还不存在,那时人们工作的地方基本都在家里,家就是办公室。比如中国古代的丞相府、大将军府,不仅是丞相、大将军及其一家老小居住的地方,还是他们处理国家政务、军务的场所。  而大臣与皇帝议事的朝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可以看到这样的人:无论盛饭的碗有多小,在饭局结束后,他们多多少少都会剩下一口。这是什么破习惯?  我们知道,在吃饭的时候,人们对食物的厌恶感会随着吃的量增多而增加,第一口最好吃,第二口还凑合,第三口就那样吧……而到最后一口的时候,人们甚至连多看食物一眼都不肯了。这种新鲜感随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叫做边际效应。它可以用来解释“剩一口”现象吗?不能,因为这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感
期刊
飞机会被闪电击中  不久前,冰岛一客机起飞途中遭雷电击中。这架飞机当时处于低空飞行,正尝试升空,以避过恶劣天气影响,却被巨大闪电击中。地面上的一位车主拍摄到了这一惊险的画面,视频中还传来拍摄者的尖叫声。机上乘客显然经历了非常惊恐的时刻。闪电击中飞机后,又继续延伸到地面上。  如果你在乘坐飞机时听到一声巨响,并且看到一个很大的闪电,那就表明飞机遭雷击了。飞机会经常遭雷击中,不过,你不会有危险,因为飞
期刊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情画意的句子描绘着令人心醉的雪景,然而,我们能亲眼看到如此美景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据科学家最新研究,除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外,未来全球降雪将减少。  偶然诞生的造雪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雪逐渐减少,这使得一些滑雪场难以为继。2007年,法国小城阿邦当斯政府决定关闭当地的滑雪场,2016年阿爾卑斯山地区周
期刊
假如我们正在设计一个人类动物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园内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哪些因素是管理员需要首要考虑的?是适时地提供食物或水,還是舒适的栖身之所?提出这个假设的美国社会神经科学家约翰·卡乔波认为,最关键的是不要筑起孤立隔离的高墙。  人类是群居动物,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我们还需要建立与他人相互关照的社交关系,从而获得名声地位,实现个人价值,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然而,如今我们当中有些
期刊
表情包已经成为世界级现象,2016年,全球超过90%的网民每天共使用60亿个以上的表情包。如今,互联网上的交流似乎比现实生活中还多,一个21世纪的网民,手机里没收藏几个表情包都不好意思和别人交流了。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使用表情包呢?  情绪填充剂  表情包是情绪填充剂。平时面对面语音对话不像书面语言,既没有空格,也没有标点符号,我们也能够很好地理解对方,这是因为除了语言本身,日常对话更多的是靠语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