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现代社会,我国逐渐推进了现代城市建设任务。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下,大众对于生活所提出的要求也逐渐严格。常言道,安居乐业,二者密不可分。但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在我国现階段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很多既有房屋建筑物的安全性却未得到有效保障,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大众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文章将以既有房屋建筑物安全性为主,着重分析安全评价及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既有房屋;安全性评价;安全性管理
前言:客观分析来看,房屋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安全性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对其加以及时的维护以及处理,很容易导致其在后续的使用中产生安全隐患。
一、既有房屋建筑物安全性评价
既有房屋建筑安全性评价共包括五大阶段具体如下所示。
第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评价人员需要客观明确需要被评价的既有房屋建筑物,并明确工作目的、评价范围、适用的检测鉴定类别与相关标准规范,搜集与之相关的建筑物历史资料,奠定评价基础;第二,危险因素辨识分析阶段。在此阶段,评价人员需要针对性排查危险因素的存在部位,分析致使其产生的根本原因;第三,评价阶段。基于危险因素的辨识与分析,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以定量评价或定性评价的方式判断安全事故产生概率;第四,优化阶段。在此阶段,评价人员需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及管理措施;第五,报告阶段。根据整个评价流程生成完整的编制报告。
二、既有房屋建筑物安全性管理
(1)既有房屋建筑风险管理
首先,在风险识别环节,管理人员可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了解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并判断其可能产生风险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在我国既有房屋建筑安全管理案例中,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1,建造风险。在房屋建筑阶段整体的设计并不合理,结构存在缺陷,甚至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按照国家所设定的相关管理条例实施操作,导致建筑本身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又或者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导致工程质量低劣,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影响房屋的安全性[1]。
第2,使用风险。在房屋投入使用后,部分业主在装修阶段可能会存在违规装修的情况,随意改建扩建,甚至会拆除承重墙,导致房屋的安全效能受损。除此之外,在既有房屋建筑投入使用后也可能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墙外有过多的广告牌,新增玻璃幕墙,经受过自然环境灾害等等。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也会导致其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
导致既有房屋建筑产生风险的根本原因可体现为如下思维导图。
产生风险隐患,势必会影响到大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安全。在系统化的完成风险识别工作后,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意识到导致现有房屋建筑产生风险的主要因素,所以可以针对性实施管控,并拟定完善的管控测试体系。
首先,针对于设计建造结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设计不合理以及施工质量差方面。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采取的主要方式便是风险转移。一方面,设计单位需要对建筑物形成终身责任制,这一控制措施应由国家方面负责。在正式施工之前对设计单位加以明确限定;另一方面,施工单位也需要构建并遵守相关的问责制度。若既有房屋建筑由于施工质量差而产生风险,业主及管理人员方面可追究对方的责任。
其次,针对于使用阶段形成的风险,在对其加以处理时,包括以下6点方式第一,由于不合理使用引起的风险,需要加大业主的安全教育,必要时需构建完善的安全使用条例;第二,由于临近工程所引发的风险,需要由管理人员出面与对方构成合理沟通,明确规定要编制合适的施工方案,要展开全面的现场调研,并需要尽量采取无震动的手段推进施工任务;第三,针对于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需及时的设计应急预案并投入实施;第四,针对于自然老化形成的风险,相关部门需要加大修缮力度、维护力度与保养力度;第五,由于维护管理引起的风险,需要加大检测力度,定期检测既有房屋建筑的实用性与使用性,并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第六,针对于附属物造成的风险,需要加强改进设计,并需要定期开展安全巡查,以完备的管理体系控制风险产生频率,增强既有房屋建筑的安全管理效果[2]。
(2)既有房屋建筑维护管理
打造完善的房屋建筑维护管理制度,可切实降低既有房屋建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所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房屋的建造和维护管理,制定若干的管理举措,比如以下几点。
第1,全面检查房屋,及时识别房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判断安全隐患时,可按照一定的检查顺序,如从外到内、自下而上,检查上部结构有否因不均匀沉降而发生异常反应,可以通过裂缝特征形态等手段分析,排查地基基础是否处于稳定状态。需着重检查房屋的承重构件连接方式和节点构造措施,检查是否存在变形、滑移、局部拉脱或剪坏或裂缝等。检查结构构件是否出现不适于承载力的位移、倾斜或变形,以及由此引起的裂缝,通过裂缝宽度分析其严重程度。检查建筑损坏情况,如:破损、老化、腐蚀、腐朽、受外界损害等等。确保主体承重结构安全性不存在问题后逐步排查外观风险、过道风险、楼梯间风险、室内风险以及环境风险。在维护管理工作中,检查需要做到仔细全面,协调好各方进入建筑各个功能部位不遗留死角,方可防患于未然。
第2,针对于既有房屋建筑结构侵害,管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维护保养管理手段。针对于钢筋锈蚀可采取以下5种方法进行预防:1.降低施工阶段的混凝土水灰比;2.在混凝土材料中参加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性能;3.合理选择建筑材料;4.采用钢筋垫块等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5.要有效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力度,避免裂缝产生,导致钢筋外露。如若钢筋锈蚀问题已经产生,在维护管理阶段,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产生问题的范围,并对该范围内的混凝土加以凿除,清除钢筋上的铁锈,并涂上粘合剂,利用合适的修补砂浆材料对其加以修复。
第3,针对于渗漏水的问题,在施工阶段可通过加强外墙屋面防水材料质量、饰面砖镶贴质量以及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方式对其加以预防。完成初步混凝土工程后,还需要在砌体充分沉降后以砂浆填缝,以控制水渗漏的问题。如若在后续维护管理中出现相关情况,可拌合防水材料对其加以局部修补。
结论:综上所述,对既有房屋建筑物展开全面的安全性评价及安全性管理,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房屋建筑物的安全,能够从根本上保护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及生命财产。所以,相关行业从业者必须要着重关注这一点。文章主要以既有房屋建筑物为对象,详细阐述了建筑物安全性评价的方式流程,以及管理要点,如要关注风险管理以及维护管理,借此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合理借鉴,推动我国社会的健康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瑞. 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
[2]钟兴润. 既有房屋建筑物安全性评价及其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