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体教改革的持续深入,休闲体育专业逐渐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而休闲体育则因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特点颇受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作为新生代力量,不仅要有体质和智力的发展,还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基于此,通过对休闲体育对大学生教育的作用,提出了休闲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旨在为教学研究者提供一些有利的研究价值。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和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身心愉悦的有品质的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以丰富生活内容、提高运动健身乐趣、放松娱乐休闲为目的的休闲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无论狭义上的作为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广义上的一切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生活情趣为目的的锻炼活动,休闲体育专业逐渐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对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创新休闲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之享受体育运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并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2 休闲体育在大学生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休闲体育的基本作用是,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愉悦身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次,休闲体育的社会作用是,具备休闲体育项目策划和组织能力、户外运动指导与管理的能力,推动旅游产业,和谐人文、自然的关系,提升学生就业工作的能力。再次,休闲体育的创新作用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休闲体育专业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最后,休闲体育的顶层作用是,培养合理运用闲暇时间的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 休闲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3.1 专业特色与学校定位相结合
学校定位要求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还要在激烈的学校竞争中保持自身特点。以学校定位为统领,从“体育强国”“全民健身”理念的高站位出发,突出专业特色。以“特色”带动体育影响力,打造学校形象,融合校园文化和休闲体育文化以及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向本校全体师生传递體育的精神气质,更向社会及各界人士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因此,休闲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特色专业”是前提。
3.2 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学校课程设置的自由度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相匹配,以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或再继续深造的需求;另一方面,教材兼顾大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的热门运动项目,实用性和竞技性结合,娱乐性和专业性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特色化和社会化相结合,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另外,社会的发展是动态的,教材所传授的体育理论知识不仅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和完善教材内容。如“体育+旅游”,利用职业体育或休闲体育为载体,带动和发展城市或乡村的旅游产业,以追求经济效益合理化,社会价值最大化,据媒体报道,已经有众多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和思考,并引入到课程设置中。
3.3 教学方法与学生需求相结合
无论休闲体育还是传统体育,其鲜明的特点之一是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随着体教改革的持续深入,体育项目涉及足球、篮球、羽毛球、跳绳、慢跑、攀岩、登山、冲浪等种类繁多。而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需求多元化、多层次。“教师是兴教之源”,高校老师不但要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传授体育技能以及预防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伤,还需要教师对教学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一方面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不是知识的强加输出者,在训练过程中要营造宽松的氛围,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分组练习、循环练习等,还应融合自主学习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自主学习、自主运动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场地,举办休闲体育活动和赛事,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4 总结
广义上,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中国一种新的体育形态,从人们自发需求起步已经成为燎原之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它既游离于传统体育的概念之外,又和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都有重叠,助力全民健身。而休闲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需要专业特色与学校定位相结合,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教学方法与学生需求相结合,既是满足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个性化需求,又抓住了社会发展这条脉搏。事实上,随着体教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正朝着积极、有序的方向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取得了新的突破。高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和办学特色,深入分析经济需要和学生需求,制订合适的培养目标,并及时调整专业定位。
课题:滇西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编号:2021
J0538)。
(作者单位:保山学院体育学院)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和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身心愉悦的有品质的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以丰富生活内容、提高运动健身乐趣、放松娱乐休闲为目的的休闲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无论狭义上的作为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广义上的一切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生活情趣为目的的锻炼活动,休闲体育专业逐渐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对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创新休闲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之享受体育运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并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2 休闲体育在大学生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休闲体育的基本作用是,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愉悦身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次,休闲体育的社会作用是,具备休闲体育项目策划和组织能力、户外运动指导与管理的能力,推动旅游产业,和谐人文、自然的关系,提升学生就业工作的能力。再次,休闲体育的创新作用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休闲体育专业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最后,休闲体育的顶层作用是,培养合理运用闲暇时间的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 休闲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3.1 专业特色与学校定位相结合
学校定位要求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还要在激烈的学校竞争中保持自身特点。以学校定位为统领,从“体育强国”“全民健身”理念的高站位出发,突出专业特色。以“特色”带动体育影响力,打造学校形象,融合校园文化和休闲体育文化以及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向本校全体师生传递體育的精神气质,更向社会及各界人士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因此,休闲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特色专业”是前提。
3.2 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学校课程设置的自由度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相匹配,以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或再继续深造的需求;另一方面,教材兼顾大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的热门运动项目,实用性和竞技性结合,娱乐性和专业性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特色化和社会化相结合,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另外,社会的发展是动态的,教材所传授的体育理论知识不仅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和完善教材内容。如“体育+旅游”,利用职业体育或休闲体育为载体,带动和发展城市或乡村的旅游产业,以追求经济效益合理化,社会价值最大化,据媒体报道,已经有众多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和思考,并引入到课程设置中。
3.3 教学方法与学生需求相结合
无论休闲体育还是传统体育,其鲜明的特点之一是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随着体教改革的持续深入,体育项目涉及足球、篮球、羽毛球、跳绳、慢跑、攀岩、登山、冲浪等种类繁多。而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需求多元化、多层次。“教师是兴教之源”,高校老师不但要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传授体育技能以及预防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伤,还需要教师对教学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一方面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不是知识的强加输出者,在训练过程中要营造宽松的氛围,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分组练习、循环练习等,还应融合自主学习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自主学习、自主运动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场地,举办休闲体育活动和赛事,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4 总结
广义上,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中国一种新的体育形态,从人们自发需求起步已经成为燎原之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它既游离于传统体育的概念之外,又和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都有重叠,助力全民健身。而休闲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需要专业特色与学校定位相结合,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教学方法与学生需求相结合,既是满足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个性化需求,又抓住了社会发展这条脉搏。事实上,随着体教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正朝着积极、有序的方向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取得了新的突破。高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和办学特色,深入分析经济需要和学生需求,制订合适的培养目标,并及时调整专业定位。
课题:滇西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编号:2021
J0538)。
(作者单位:保山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