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大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忽略了课程间的连贯性,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片面性。本文从课程的联系性方面着手,以学生对企业及工作过程认识的逻辑顺序进行设置课程体系,以主题式设置课程链,在课程链中进行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实用技能的应用性专门人才提供参考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课程链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高职教育被明确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成为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此,突出实践技术,改革传统理论教学成为高职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尽管各院校都在为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度探讨,学生的技能得到了普遍提高,但学生的创新性和可拓展性不见成效。因此,为了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课程链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大高职院校都在探讨教学改革的模式,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变理论教学为实践操作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对于知识的延展性,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学生的观念没有扭转
学生从小就接受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十几年来一层不变。根据老师的授意去完成任务,完全没有自主权力。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就是老师,他们有责任让学生学到一些东西。而且现在整个教育环境,也有助于培养和支持学生的心态,他们认为老师是教学的,因此教师起决定作用。然而现代化教学却与此相反。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环境中主动的思考是现代教学的核心。这让向来依靠老师来完成任务的学生一下转变为自主思考,自主完成任务,会使学生不知所措,甚至没有方向性。
2.老师的观念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老师是主角,学生是被动的接收信息。往往一整节课下来,都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反应和个性化的开发。这样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而且,即使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其后果往往会再造成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学生只是简单的接收而不会变通。虽然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老师不是万能的。如果学生不主动的学习,不想学习,作为老师也无法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因此,我们要改革的就是这种教育思想,让老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性的发挥。
3.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
目前多数的课程改革都是独立于其它课程而进行的,理论课程实践化使得学生的技能达到了企业的需求。但由于课程改革忽略了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没有将多门课程融入到一个主题当中,使得学生无法对整个工作环境所需要的知识进行全面把握,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统一、全面、联系的接收各门课程知识,导致学习过程的片面性。可以说这种缺乏创新性和专业的拓展性的学生,仅是达到了技校的标准,但没有达到高职的标准。
二、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高职课程结构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构建高职的课程体系时,首先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入手,以本专业对应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平台,设置学生的知识主题,辅以各种操作实训,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基准的课程体系。
1.让学生明确一个新的学习概念
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理念,即老师不可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事,老师所能做的就是为学生组织最好的学习条件让他们自学。让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从老师那里转移到自己身上。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老师才能把主动性留给学生。一旦老师把主动性留给学生,学生只能以自身的经验或知识积累作为工作任务的基本平台。老师通过对比教学要求和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提议,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不断向前。
2.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老师如果能够胜任课程改革,首先必须全面的掌握教学计划的内容,明确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设计最好的学习框架。此外,老师的任务就是不要让学做他们认为是无聊事情。即使学生的看法是错的,作为老师,首先尊重他们的看法,然后通过各种技巧展示,证明学生是错的。转变学生对问题的态度,才能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主题式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设置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将各门课程串联起来,强化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改变过去课程独立授课的方式,根据企业的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设置不同阶段的课程链。在课程链中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在提高技能的同时,又统一、系统的接收全方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主题式课程体系实证分析——以中丹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张瑞敏曾说过“没有现代物流,就没有物可流”,由此可见,现代物流,尤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随着物流范围的不断扩大,国际物流也越来越普及。范围越大,物流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要把物流做好,就必须有一个能适应物流快速发展的组织结构;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就需要统计、经济方面的知识构架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支撑;要进行国际物流,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技能——商务英语。因此,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主要围绕物流、法律、经济学、组织管理、统计以及商务英语等六部分内容展开。
课程链的设置:按照学生对工作的认识逻辑顺序,即企业整体概括的认识,对市场的了解,到企业工作过程中的采购、生产、分销、信息管理等分7个主题设计课程链,即概括、企业、市场、采购、生产、分销及信息管理等,每个主题设置与其相关的课程链(见表所示)。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三年。其中第一年是基础年,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不涉及专业课。第二年学习与专业有关的核心课程。第三年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答辩。其中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的课程体系设置应以企业的工作流程为主线,按照学生对工作的认识逻辑顺序,即企业整体概括的认识,对市场的了解,到企业工作过程中的采购、生产、分销、信息管理等进行的课程体系设置,第六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技能。这里主要介绍对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构建,即第三学期至第六学期的课程链的设置。
各主题的非技能知识学习目标如下:
1.简介: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学习如何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工作的开展以及如何陈述结果,同时对物流和运输领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企业:重点让学生理解企业的内部流程、企业的目标及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运用战略分析模型来制定物流相关决策。
3.市场:让学生理解各种企业环境及其对企业运行的影响。了解国内外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市场类型。
4.采购:让学生学习采购过程、理解采购决策对企业活动的影响及谈判技巧。
5.生产:让学生掌握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从收到原材料到存储成品。了解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6.分销:让学生学习如何实现成品从仓库到消费者的转移,包括商品被用户退回的逆向物流。了解运输方式、法律、配送计划和物流服务观念。
7.信息管理: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信息管理优化物流效率。理解各种物流和企业信息系统的结合。
8.顶岗实习:提供学生企业实习机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企业实习,可以了解相关商业领域知识及企业内部工作流程,武装自己的商业胜任能力,促进个人发展。
本课程体系经过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后,学生对知识体系理解更为全面,而且通过主题将各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拓展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因为如此,而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简裕卿,洪祖溢.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支持.政协天地. 2011.5
[2]刘丽杰.实例浅析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知识经济.2010.11
作者简介:李辉(1978- ),女,汉族,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师,硕士;武杰 ,男,汉族,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教师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课程链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高职教育被明确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成为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此,突出实践技术,改革传统理论教学成为高职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尽管各院校都在为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度探讨,学生的技能得到了普遍提高,但学生的创新性和可拓展性不见成效。因此,为了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课程链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大高职院校都在探讨教学改革的模式,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变理论教学为实践操作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对于知识的延展性,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学生的观念没有扭转
学生从小就接受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十几年来一层不变。根据老师的授意去完成任务,完全没有自主权力。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就是老师,他们有责任让学生学到一些东西。而且现在整个教育环境,也有助于培养和支持学生的心态,他们认为老师是教学的,因此教师起决定作用。然而现代化教学却与此相反。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环境中主动的思考是现代教学的核心。这让向来依靠老师来完成任务的学生一下转变为自主思考,自主完成任务,会使学生不知所措,甚至没有方向性。
2.老师的观念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老师是主角,学生是被动的接收信息。往往一整节课下来,都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反应和个性化的开发。这样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而且,即使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其后果往往会再造成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学生只是简单的接收而不会变通。虽然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老师不是万能的。如果学生不主动的学习,不想学习,作为老师也无法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因此,我们要改革的就是这种教育思想,让老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性的发挥。
3.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
目前多数的课程改革都是独立于其它课程而进行的,理论课程实践化使得学生的技能达到了企业的需求。但由于课程改革忽略了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没有将多门课程融入到一个主题当中,使得学生无法对整个工作环境所需要的知识进行全面把握,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统一、全面、联系的接收各门课程知识,导致学习过程的片面性。可以说这种缺乏创新性和专业的拓展性的学生,仅是达到了技校的标准,但没有达到高职的标准。
二、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高职课程结构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构建高职的课程体系时,首先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入手,以本专业对应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平台,设置学生的知识主题,辅以各种操作实训,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基准的课程体系。
1.让学生明确一个新的学习概念
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理念,即老师不可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事,老师所能做的就是为学生组织最好的学习条件让他们自学。让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从老师那里转移到自己身上。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老师才能把主动性留给学生。一旦老师把主动性留给学生,学生只能以自身的经验或知识积累作为工作任务的基本平台。老师通过对比教学要求和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提议,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不断向前。
2.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老师如果能够胜任课程改革,首先必须全面的掌握教学计划的内容,明确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设计最好的学习框架。此外,老师的任务就是不要让学做他们认为是无聊事情。即使学生的看法是错的,作为老师,首先尊重他们的看法,然后通过各种技巧展示,证明学生是错的。转变学生对问题的态度,才能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主题式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设置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将各门课程串联起来,强化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改变过去课程独立授课的方式,根据企业的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设置不同阶段的课程链。在课程链中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在提高技能的同时,又统一、系统的接收全方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主题式课程体系实证分析——以中丹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张瑞敏曾说过“没有现代物流,就没有物可流”,由此可见,现代物流,尤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随着物流范围的不断扩大,国际物流也越来越普及。范围越大,物流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要把物流做好,就必须有一个能适应物流快速发展的组织结构;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就需要统计、经济方面的知识构架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支撑;要进行国际物流,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技能——商务英语。因此,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主要围绕物流、法律、经济学、组织管理、统计以及商务英语等六部分内容展开。
课程链的设置:按照学生对工作的认识逻辑顺序,即企业整体概括的认识,对市场的了解,到企业工作过程中的采购、生产、分销、信息管理等分7个主题设计课程链,即概括、企业、市场、采购、生产、分销及信息管理等,每个主题设置与其相关的课程链(见表所示)。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三年。其中第一年是基础年,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不涉及专业课。第二年学习与专业有关的核心课程。第三年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答辩。其中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的课程体系设置应以企业的工作流程为主线,按照学生对工作的认识逻辑顺序,即企业整体概括的认识,对市场的了解,到企业工作过程中的采购、生产、分销、信息管理等进行的课程体系设置,第六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技能。这里主要介绍对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构建,即第三学期至第六学期的课程链的设置。
各主题的非技能知识学习目标如下:
1.简介: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学习如何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工作的开展以及如何陈述结果,同时对物流和运输领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企业:重点让学生理解企业的内部流程、企业的目标及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运用战略分析模型来制定物流相关决策。
3.市场:让学生理解各种企业环境及其对企业运行的影响。了解国内外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市场类型。
4.采购:让学生学习采购过程、理解采购决策对企业活动的影响及谈判技巧。
5.生产:让学生掌握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从收到原材料到存储成品。了解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6.分销:让学生学习如何实现成品从仓库到消费者的转移,包括商品被用户退回的逆向物流。了解运输方式、法律、配送计划和物流服务观念。
7.信息管理: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信息管理优化物流效率。理解各种物流和企业信息系统的结合。
8.顶岗实习:提供学生企业实习机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企业实习,可以了解相关商业领域知识及企业内部工作流程,武装自己的商业胜任能力,促进个人发展。
本课程体系经过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后,学生对知识体系理解更为全面,而且通过主题将各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拓展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因为如此,而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简裕卿,洪祖溢.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支持.政协天地. 2011.5
[2]刘丽杰.实例浅析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知识经济.2010.11
作者简介:李辉(1978- ),女,汉族,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师,硕士;武杰 ,男,汉族,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