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知识分子代表的庄之蝶,在新时代的环境中由于知识分子的被边缘化、物质化而一步步走向沉沦。本文试图通过揭示这种沉沦本后的原因来说明庄之蝶通过性和欲望的追逐来解救自己,就是走向堕落和毁灭本身。
  关键词:庄之蝶;欲望;救赎
  王国维先生在评价《红楼梦》时曾说,它“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也。。。”。在先生看来,悲剧分三种:“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贾平凹笔下的《废都》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激进变化的时期里一群知识分子与时代产生矛盾陷入困境的情境,丰富的叙事中展现一个又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主人公庄之蝶从文化名人退化到文化“闲人”直至堕落到文化“废人”,在这样激进变流的环境里如何造成如此不如是的境地?
  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主人公身上跟我们一样有着对梦想的追求,对现实的不满,对人生的彷徨。作为知识分子对大时代的不适却将他推入到一个欲望横流的圈子中来,企图通过性、通过交易来满足这种不适,可到底他无法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自救更无暇真正救赎他人。而庄之蝶的悲剧决不是他一个人的个人悲剧。全书明线暗线分明,以庄之蝶这样一个名家为核心,辐射开来的与之有关的亲友、情人、闲客以及种种建立了一张人际关系网,以周敏借庄之蝶的轶事发文章惹上官司为主线配合私开书店,倒卖文物开画廊,替各类人写文章等琐碎之事唱响了了一曲热闹又废气十足的挽歌。
  庄之蝶,这个自称寒窗苦读十几年,只会写文章的其貌不扬的中年阳痿男,名声大到牛都可以借用他的名让人让道。西京文化圈没有不相识的人,家中虽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贤妻牛月清,替之操劳家里家外,唐宛儿、柳月、汪希眠老婆、阿灿无不像赶了趟似的对这位大作家打脚趾头的崇拜和疼爱,甚至愿意为之堕胎、献之处子之身、毁容以保其名,哪怕仅仅只是短暂的相识和一夜的风流。此处且不论作者这样的编排是处于何种原有,但的确颇有几分自恋和男权的色彩,尤其是与阿灿的相识过程不免显得过分夸大主人公的男性魅力,这也是此作品被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庄之蝶仅仅只是一个招蜂引蝶的风流名人么?他的出场是这样的:“院子里就有一人趿了鞋出来,个头不高,头发乱长,穿一件黑汗衫。。。就趴在牛肚下边,口接了奶头用手挤着吮起来”。当孟云房笑他富贵双全,要啥有啥的风光。他也苦笑道,“是什么都有了,可我需要破缺。”反思到自己的现状是顺应了社会还是在堕落了?路过东城墙跟,在里面翻找完整的文物汉砖,看到赵京武的旧宅子感叹世事变迁听见老太太的疯言疯语都记录下来当材料。家中的书房摆设收藏的古玩字画更是可以看出他对历史文化真心的喜爱。当他抱着唐宛儿,搂着阿灿激动地哭泣,表露自己的心声又是那么的真诚和坦率。他同情钟主编,为其逝去的心上人冒写情书以慰其心,看见有医术的偏方医生为其说情谋职。这样一个真性情的他终落得树倒猢狲散,竹篮打水一场空:官司败了,私情漏了,婚离了,名声臭了。如此的人生经历,倒真是应验了“庄生晓梦迷蝴蝶”的一番奇谈,可是到底是庄生迷上蝴蝶而变成了蝴蝶还是本就是蝴蝶变成了庄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像那宝玉顽石偏偏要来这污浊之世走一遭,才能真真体会到人生之大悲剧。
  开篇第一章,作者就借用拾破烂老头和孟云房之口倒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人圈正在经历着新的历史语境下社会理想与文化观念的冲击。奇闻怪说式的开头,铺垫出了在这个消费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一切都在用钱来衡量,也可以转变为钱的事实。庄之蝶,这三个所谓的文化名人字就这样变成了一张透支的信用卡,被人情社会的规则捆绑着:他不想管周敏的事,牛月清讽刺他:人家写文章是为了你好,你倒为了自己的那点脸面对人对编辑部不管不顾了。他不想为那些暴发户厂主写文章,朋友却笑他说:“你总清高,现在的世事你清高就请高吧,五千元也不是一个小数,你写一个长篇大不了也就是这个数”。在这个欲望膨胀的环境里,庄之蝶就像在逆流中渴望回溯过去的人,在他内心深处忍让渴望摆脱这样的束缚,所以他犹豫,含糊,不想理会就逃避或者当其甩手掌柜。他站在逆流中,无法前进又害怕倒退,他的疲软无力和被牛月清一次又一次讽刺的性无能一样让他倍觉压抑和窒息。然而,唐宛儿出现了。那个长得跟人精似的尤物对他的爱慕让他重振雄风,体会到性爱快感的他就像找到某种证明自己的途径,抓到救命的稻草一次又一次和唐宛儿私会。他对唐宛儿说:“我觉得你好,你身上有一股我说不出的魅力,这就像声之有韵味一样,就像火之有焰一样,你是真正的有女人味的女人。更令我感激的是,你接受了我的爱,我们在一起,我重新感觉到我是个男人,心里有了涌动不已的激情,我觉得我并没有完,将有好的文章叫我写出来”。在这条“拯救”的路上,他满以为在唐宛儿的身上他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即肯定他的男性健全又肯定了他的文人身份。然而欲望之所以为欲望,是因为它本就是无法满足的需要,它就是一种匮乏,而每个匮乏的个体寻求一种填补,这本身也是一个假象。对于唐宛儿来说何尝不是如此,“我看得出来,我也感觉得到了,你和别人不一样,你是作家,你需要不停滴寻找什么刺激,来激活你的艺术灵感。。。适应了你并不是没有了我,却反倒使我活得有滋有味,反过来说,就是我为了我活的有滋有味。。。”唐宛儿深谙男女关系,知道一个女子的“态”多么的重要,庄志蝶的出现即满足她的虚荣心又满足她对爱情的幻想。对于她而言,能和庄之蝶在一起不仅证明她的女性魅力也实现了她的爱情幻想。作为一个内心充满欲望的人,她认为她爱庄之蝶,因为她认为庄之蝶身上有周敏没有的,可以满足她的东西,这本身就已经产生矛盾,她爱的不是人,而是能填补那份欲望的东西。事实她到底是落空了,庄之蝶没有娶她甚至当她陷入前夫魔爪,无论是周敏还是庄之蝶都没有下决心的救她,一句世事如梦,就让这场梦过去吧,就此结束了。这样的结局不也暗含着通过性欲满足欲望消解痛苦的失败么。此外,庄之蝶的性的救赎之路中,其实在一庄庄一件件的事情发生后,从对柳月的各种挑逗到想和汪希眠老婆发生点什么,他就应该明白唐宛儿并不是他的“救赎者”。在他们二人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两人对视了一下,就那么一个轻笑,姐明白了只有了肉体的交融,才能把一切苦楚在一时里忘记”。然而此时此刻的庄之蝶再一次阳痿了,他们再没能交融的救赎彼此,他们失败了。他们互相渴望从对方身上获得满足,也假装扮演了可以满足对方欲望的人。作者有意安排的结局不光明白的揭示一切,二人欲望的落空,性之救赎的失败,更是所有人在这条不归路上的命运。在追逐欲望的路上寄托于他人或者是纵情于某种满足幻想的事物中,结局中龚靖元倾家荡产自杀身亡,阮知非被人打瞎双眼换了狗眼,孟云房跟随儿子离家出走,慧明师傅偷偷打胎,柳月嫁给了小儿麻痹患者的市长儿子,离婚后的牛月清更是精神分裂般的生活,自我毁容的阿灿逃离异地独自生活。作者的深意不言而喻。   整篇故事中,没有一个好人也没有一个坏人,却都落得如此惨烈的深陷废墟般的结局中。不可否认,庄之蝶是被压抑着的,被这样一个人情世故的大网包围着,充满金钱利诱。作为一个作家,他的内心感受到了隐隐的不安和腐朽的气息,所以他在充满古典情愫的埙乐和被时空锤炼千年的文物中找到某种安宁但他没能清醒的找到自己应有的生存方式,那份内心的渴望被他身边的食客看做清高、与众不同的作家气质。无人理解他的苦衷和想法,继而再一次被压抑,直到性的解放。而柳月的出现和发展更是再一次表明在性的救赎的路上只会离天堂越走越远。文章中安排了疯老太婆(牛月清的母亲),她絮絮叨叨的各种牛鬼蛇神,阴曹地府的故事渲染出一股恐惧腐朽,末日将至的气息,这种神秘感的营造就像若有若无地描绘庄之蝶所处的真实的环境。事实上,他周围的人依存于他,像啃食他的蝗虫毒兽,但他在厌倦和沉溺的同时也是需要这种被需要的,没有拒绝甚至继续深陷。利用自己的名声向市长讨要房子,美其名曰开学术沙龙却暗自成为他和唐宛儿的幽会所,和赵京吴一起想着法子变要龚小乙手上毛泽东的字画来吸引眼球开画廊,助长了他吸毒的欲望;对于妻子和洪江篡改作家名字贩卖色情暴力书牟利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一开始的忧郁和彷徨到渐渐的沉溺和颓废,生命的驱动力在性的路上并没有成功地释放。对于庄之蝶而言,真正能代表他的男根力的是那支笔,作为作家的他的存在是靠那支笔建立起来的,在他真正想创作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在歌功颂德就是替农药做宣传或者替人写情书。因此,无论他遇上多少个唐宛儿他都没办法得到救赎。
  前面我们提到庄之蝶被当做一张信用卡,给予身边食客们的方便,换一句话说,庄之蝶之所以为庄之蝶也是因为这群食客和消费者的存在,那名声大过天的社会地位和呼朋唤友的影响力最终土崩瓦解也是因为后者不断的透支。但他何尝不是在潜意识认为自己可以透支的额度比事实上多很多呢。相较于其他人,庄之蝶是有自我认知的,不断斥责着:我是伪得不能再伪,丑的不能再丑的小人。。我是真的坏了。。但是这种认知仅仅停留在他的认知里和纠结痛苦的灵魂深处,他明白自己深陷在一个泥塘深渊里,怀着恐惧和悲哀、自责与无奈的同时却携着他人一起走向了这深渊的更深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说,真正的悲剧不应当表现好人或者坏人由顺景转入逆境或者,前者会让人产生反感,后者无法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用艺术的标准来衡量的话真正的悲剧主角应当介于这二者之间,不具有十分的美德,也不是十分的公正,他们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邪恶而是犯了某种错误。这类人往往是英雄或者某个有身份的人物。他们会像一般人一样犯错,在这个意义上庄之蝶何尝不是我们,我们又何尝不是庄之蝶呢?
  庄之蝶,这个符号式的人物,七分真实里添着三分虚构。在这个经济发展与政治建构脱轨,社会和人心错位发展的大环境里,每个人都是庄之蝶,每个人又都不像是庄之蝶。他是痛苦的,来自于乡村却求存于城市,幻想着古典式的文人生活却被人情现实拖着走。他不是坏人,也不是好人。对待他的评价更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的标准中。作者有心塑造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处在一个特别的历史时期中挣扎,堕落。可在我看来,这个庄之蝶并没有过去,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只是换了另一种面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仍然有其他的张之蝶、李之蝶正在这个欲望之流中被不知所措的吞没着。文章最后作者安排了庄之蝶南下出走和不明的结局何尝不是作者给出的自己内心的答案和困惑。也许唯有这种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彻底决裂才能真正的去反抗那个倾泻横流的洪荒。然而,如果仅仅是依靠出走就能获得找回归路救赎,哪里还会有这断井残垣般的《废都》了呢。
其他文献
摘要:口供问题,主要体现的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受到控诉和审判时应该被如何对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刑事诉讼的文明程度。因此,口供补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口供补强的重要意义以及口供补强规则的具体适用,包括补强范围,补强证据的证据能力,以及补强程度这三项内容。  关键词:刑事诉讼;口供;证据补强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对某些特定证据,由于其证明力不够,必须补充其他证据方能定案的规则
【摘要】山西太原的“庙前高跷”是被太原人所熟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始于清代康乾时期的庙前街,有200多年的历史。人们都说太原“庙前高跷”是源于庙前街,但更准确地说是因晋商文化而产生的,是由当时晋商捐资从直隶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一代引进太原。“庙前高跷”在庙前街被广为流传,进而成为了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俗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采风,本文重点对太原“庙前高跷”的表演形式和发展现状进行了
池莉的小说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尤其是那些张扬生命,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女性。她们都自尊、自强,从烦恼不断的人生中做出务实的选择,表现出她们适应环境“不屈不挠
目的:评价分析早期康复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年2月~2019年3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进行研究,抽选64例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分组
摘要: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在这一势态下,我国新媒体也快速地发展起来。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当今的媒体生态,推动着传统媒体的转型。艺术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表现之一就是新媒体影像艺术大行其道。  关键词:新媒体;影像艺术;负面特征  一、选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新媒体(New media)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摘要: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我们都要面对,贴近现实,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找出应对的方法。当然青少年犯罪与时代的发展有关系,时代的进步是不可逆的,那我们就需要从自身可控的方面进行引导、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犯罪因素;家庭教育  在很早之前人们就观察到青少年犯罪这种现象。早在中世纪,儿童期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时期,孩子一旦到了可以脱离父母独自行动的年龄时就
摘要:晏几道的《小山词》以“浓挚深婉、清壮顿挫”的词风冠盖一时,词中梦意象所占比重尤为可观。以《小山词》这部词作为立足点,并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具体词作,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词中的梦意象具体内涵进行探析,从而对晏几道其人及其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晏几道; 梦意象; 《小山词》  晏几道(1030年—1106年?)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主要著作是《小山词》。他的小令词揉合
摘要:冯小刚的电影已成为了大众所热捧的的潮流,而其幽默的台词语言正是冯氏电影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台词本身语言层面和社会原因了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冯小刚;冯氏电影;语言  一、冯小刚电影概述  冯小刚是一位中国享誉盛名的导演,他的作品通常是以喜剧为主。从《手机》到《私人订制》,冯小刚给中国喜剧市场带来了新的时代。无论其电影主题思想能否给观众带来深思,但是都能给观众带了一片片笑声。从他的电影票房
摘要:中泰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生活习惯、接受心理等方面,当通过两国的碰撞进一步融合的过程是克服“文化休克”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中泰两国的宗教信仰、对礼的追求等来达成共识。认识到中泰文化存在的异同对泰语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教好泰语,建立完备的泰语教学模式非常重要。  关键词:差异;共识;文化休克;泰语教学  中泰交流历史悠久,主要体现在文化上。中泰自1971年7月1日正式建交后,双方关系日
新世纪的大学教师应该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为人师表的典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者和教学改革的先锋,科学研究的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