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问题。如何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对其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可行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 市场导向 高职院校学生 就业现状 就业能力
1.引言
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毕业生就业率与新生报到率紧密相关,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业率就是“学校的生命线”。“就业”是高校、社会、大学生三者之间的重要交汇点。学校能够做的,就是探索一条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的路径,因此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同时,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非常必要。
2.高职院校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就业工作是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标志。高职院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展开,为毕业生的就业打基础、做准备、创条件。
2.1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1]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其理论深度与实践经验不足。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如下:(1)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一是新增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多;二是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和政府机构精简、事业单位改革,造成大量富余人员需要分流、再就业。(2)用人单位招聘时对高职学生存在片面认识。(3)毕业生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差距。(4)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奇缺。
2.2原因分析。
2.2.1教育模式存在偏差
我国很多高职学校原来是中等职业学校,很多教师是随着学校的升格一并进入高职高专的,有些人的思想观念、授课方式还不能做到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把考分作为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束缚着学校的办学手脚,无法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2.2学校办学缺乏特色
2.2.2.1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是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完全体现出职业教育的优势。二是专业设置更换频繁。三是设置程序缺乏企业参与。
2.2.2.2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一是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接受培训时,没有内容明确而具体的职业学校教师任职标准。二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资格的培养与普通教师的培养模式基本相同,无法体现职业性的特征。
2.2.3就业指导工作效果不明显
目前高职院校在就业价值观念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职业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重视得不够,难以适应高职毕业生的求职需要。
(1)忽视职业生涯规划。现阶段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创新能力的培养;(2)就业指导的课程内容不系统、不科学,有很强的随意性;(3)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匮乏,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
2.2.4毕业生自身存在心理误区[2]
高职生就业前思想准备不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表现出种种与社会客观实际不合拍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看法:(1)职业定位偏差;(2)就业观念不合理,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职业的发展前景;(3)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4)就业人格缺陷。
3.多种渠道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3,4]
高职院校不能一味追随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而要立足于市場,以应用为目的加强理论学习,强调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设计出有高职学校特色和水平的教学方案,培养出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高质量人才,显示高职毕业生在岗位和行业里的竞争优势。
3.1学校面向市场以能力为本位培养人才。
为了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定位,坚持培养基层需要的,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适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3.2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是就业能力的前提。
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为市场培养面向一线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企业、行业、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道路,也就是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积极引入合作企业的科研项目,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创造效益;适时地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派往企业学习培训,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就业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3.3加强就业指导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
就业指导可以使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掌握就业技巧,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具体可采取方法有: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聘请行业专家、企业精英、有社会知名度的校友、创业成功的社会人士来学校开办讲座,引导学生形成端正的就业态度。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指导老师主要辅导择业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求职、如何推销自己,加强对他们毕业和就业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转变观念,以及树立到基层、艰苦的地方或行业发展的理念;建立高职生毕业信息网站,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等等,使学生减少盲目就业的概率,提高就业技巧,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创造条件。
3.4进行创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
创业是最理想的就业途径,不仅可以使创业者达到就业目的,而且可以为就业市场提供就业岗位。高职院校要做好创业教育,开展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引导学生认识国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教授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到学校办讲座,传授创业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大胆创业;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或者参与大学生创业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为学生创业提供服务。
3.5提高学生素质是做好就业工作关键。
高职毕业生身心素质的高低体现了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1)正视现实、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2)充分理解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3)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4)坦然面对就业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5)调整就业心态,端正择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结语
在市场导向下,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一大批懂技术、懂理论,愿意在生产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是培养面向一线就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学校,为了能让学生在市场上顺利就业,具备强劲的岗位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唐矿.就业能力建设:一种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途径[J].中国图书评论,2007,(5):13-16.
[2]贾利军,徐韵.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学解析[J].教育学研究,2006,(10):133.
[3]阎大伟.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和要素[J].青海社会科学,2007,(6):28-31.
[4]彭振宇,马必学.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07):75-77.
关键词: 市场导向 高职院校学生 就业现状 就业能力
1.引言
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毕业生就业率与新生报到率紧密相关,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业率就是“学校的生命线”。“就业”是高校、社会、大学生三者之间的重要交汇点。学校能够做的,就是探索一条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的路径,因此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同时,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非常必要。
2.高职院校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就业工作是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标志。高职院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展开,为毕业生的就业打基础、做准备、创条件。
2.1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1]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其理论深度与实践经验不足。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如下:(1)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一是新增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多;二是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和政府机构精简、事业单位改革,造成大量富余人员需要分流、再就业。(2)用人单位招聘时对高职学生存在片面认识。(3)毕业生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差距。(4)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奇缺。
2.2原因分析。
2.2.1教育模式存在偏差
我国很多高职学校原来是中等职业学校,很多教师是随着学校的升格一并进入高职高专的,有些人的思想观念、授课方式还不能做到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把考分作为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束缚着学校的办学手脚,无法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2.2学校办学缺乏特色
2.2.2.1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是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完全体现出职业教育的优势。二是专业设置更换频繁。三是设置程序缺乏企业参与。
2.2.2.2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一是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接受培训时,没有内容明确而具体的职业学校教师任职标准。二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资格的培养与普通教师的培养模式基本相同,无法体现职业性的特征。
2.2.3就业指导工作效果不明显
目前高职院校在就业价值观念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职业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重视得不够,难以适应高职毕业生的求职需要。
(1)忽视职业生涯规划。现阶段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创新能力的培养;(2)就业指导的课程内容不系统、不科学,有很强的随意性;(3)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匮乏,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
2.2.4毕业生自身存在心理误区[2]
高职生就业前思想准备不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表现出种种与社会客观实际不合拍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看法:(1)职业定位偏差;(2)就业观念不合理,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职业的发展前景;(3)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4)就业人格缺陷。
3.多种渠道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3,4]
高职院校不能一味追随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而要立足于市場,以应用为目的加强理论学习,强调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设计出有高职学校特色和水平的教学方案,培养出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高质量人才,显示高职毕业生在岗位和行业里的竞争优势。
3.1学校面向市场以能力为本位培养人才。
为了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定位,坚持培养基层需要的,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适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3.2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是就业能力的前提。
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为市场培养面向一线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企业、行业、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道路,也就是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积极引入合作企业的科研项目,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创造效益;适时地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派往企业学习培训,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就业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3.3加强就业指导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
就业指导可以使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掌握就业技巧,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具体可采取方法有: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聘请行业专家、企业精英、有社会知名度的校友、创业成功的社会人士来学校开办讲座,引导学生形成端正的就业态度。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指导老师主要辅导择业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求职、如何推销自己,加强对他们毕业和就业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转变观念,以及树立到基层、艰苦的地方或行业发展的理念;建立高职生毕业信息网站,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等等,使学生减少盲目就业的概率,提高就业技巧,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创造条件。
3.4进行创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
创业是最理想的就业途径,不仅可以使创业者达到就业目的,而且可以为就业市场提供就业岗位。高职院校要做好创业教育,开展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引导学生认识国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教授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到学校办讲座,传授创业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大胆创业;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或者参与大学生创业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为学生创业提供服务。
3.5提高学生素质是做好就业工作关键。
高职毕业生身心素质的高低体现了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1)正视现实、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2)充分理解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3)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4)坦然面对就业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5)调整就业心态,端正择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结语
在市场导向下,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一大批懂技术、懂理论,愿意在生产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是培养面向一线就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学校,为了能让学生在市场上顺利就业,具备强劲的岗位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唐矿.就业能力建设:一种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途径[J].中国图书评论,2007,(5):13-16.
[2]贾利军,徐韵.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学解析[J].教育学研究,2006,(10):133.
[3]阎大伟.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和要素[J].青海社会科学,2007,(6):28-31.
[4]彭振宇,马必学.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07):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