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表面看,阿拉木图无论在综合实力还是在承办世界大赛的经验上都无法与北京相提并论,然而已经是第三次申办冬奥会的阿拉木图给北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7月30日,在申办结果揭晓之前的那个夜晚,有业内人士摸底评估北京VS阿拉木图的胜率仅为5∶5,更有保守者认为只有4.5∶5.5。结果,最终中国代表团以44∶40惊险地战胜阿拉木图。为何申办大热门——北京只赢了4票?险胜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两座城市,各有优势
在国际奥委会的百年历史上,最近10年的几次申奥竞争可谓是空前激烈:申办2012年夏奥会,伦敦4票险胜巴黎;申办2012年冬奥会,索契4票险胜平昌;如今申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又以4票险胜阿拉木图!相比之下,北京的险胜更令外界“喜悦并惊讶着”。
7月30日,在申冬奥结果产生的前一天,中国申奥团出奇地低调。面对媒体记者和相关方面的询问,很多成员都纷纷表示:竞争将非常激烈。就连德国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有两座各具特色又非常强劲的候选城市。”阿拉木图是冬季运动的核心区,拥有许多现成的设施,冰雪项目传统历经数十年传承,有举世闻名的雪场和冰场;而北京则为我们勾画了将冰雪运动推广至数亿人的前景。两幅蓝图同样引人入胜。
从主办地的气候看,都灵、温哥华在赛事期间的最高气温都在零上2-5度左右,已经和中国江南地区的冬季温度相差无几,只是附近都有设施够好、雪量丰沛、温度适宜的高山。尤其是全境都是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却偏偏选择了地处该国西南端,实际上已经地处亚热带、能够种植茶叶的黑海岸边旅游度假城市索契来举办冬奥会,这里的2月份平均气温甚至达到了零上6度。但在温暖之外,索契的一个独特优势就是距离城市45公里之外,就是高加索山脉的优质高山滑雪场。也就是说,假如要是地处中国江南地区的上海附近有阿尔卑斯、高加索那样的雪山,上海主办冬季奥运会也就没有什么问题。因此,从种种综合因素考虑,北京张家口组合,是现阶段中国申办冬奥会所能打出的最有利的一张牌。 与北京张家口相比,唯一的竞争对手阿拉木图则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的金融、科技和教育文化等中心,中亚第一大城市,独联体重要城市之一。它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是一座风景独特的旅游城市和中亚最大的贸易中心,其各方面影响力、竞争力在世界举足轻重,与圣彼得堡并列全球100位。同时阿拉木图又是欧亚文化交汇的地方,它把哈萨克人的智慧和西方文明完美融合为一体。阿拉木图被称为是全球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阿拉木图犹如一个童话世界,是大自然的美和现代大都市的完美组合,它两面环天山,是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早年因盛产苹果被称为“苹果城”。去年,阿拉木图获授“独联体文化之都”称号。2011年,阿拉米图与阿斯塔纳曾联合承办过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并取得圆满成功,证明这个城市完全有能力举办洲际综合性大型冬季运动会。此前,阿拉木图曾于2005年和2009年先后申办过两届冬奥会,均以失败告终。随后,执著的阿拉木图再次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举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请,自然赢得IOC委员不少“感情分”。
应该说,两座申办城市各具特色、各有优劣,让中国申奥团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但是,因为中国的国力和本届冬奥会的战略布局确保了中国申奥团的自信。在投票结果即将产生之际,中国体育界元老魏纪中说:“2015年,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比2001年更好,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已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决心和实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平稳、大气、缜密,是北京申冬奥代表团吉隆坡之行给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有专家认为:中国代表团此番在吉隆坡的陈述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无论是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还是运动员代表杨扬、李妮娜和姚明,所展现出来的东西都非常完美。也许在陈述前,一些国际奥委会委员心里还有一些疑虑,但我们代表团的陈述内容打消了他们的疑虑,征服了他们。因为我们这次申办冬奥会的大理念“可持续发展、节俭办奥运、以运动员为中心”,都是国际奥委会特别关注的。
而我们的陈述人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把这个问题讲述得非常清楚。我们大多陈述人使用了英文,而且杨澜用英法双语陈述,别忘了,国际奥委会总部在洛桑,是个法语区,很多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官方语言都是法语。法语对这些委员来说,有种特别的情结。“让我诧异的是,我们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都在陈述中用到了英语和法语。其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很多委员都知道,刘延东副总理不怎么讲外语,她能用英语和法语做陈述,不仅表明我们国家有巨大的诚意,而且传递了一种态度:我们愿意跟国际奥委会,跟奥林匹克运动结合在一起。”
在迎来成功的那一刻,巴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把奥运会交给中国,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也是一个安全的决定。我相信,北京会兑现今日所做出的承诺。”有记者追问巴赫为何说“安全”一词,巴赫说,这确实是一个安全的决定:“北京拥有成功举办大型运动会的经验,把举办权交给北京,我们放心。”
著名体育学者易剑东分析,北京最终得以胜出,最重要的原因正是,整个申办冬奥过程中,國际奥委会高度认可北京申办的三个理念: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它与国际奥委会提出的《奥林匹克议程》高度契合。“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我们提出三个理念的时间,早于《议程》,可谓是不谋而合。我个人认为,这赢得了包括巴赫在内的不少委员的认同。”易剑东说。另外的原因,分别是中国的冬季运动发展极为迅速,让国际奥委会看到了希望,并有中国政府稳健的财政支持。“简而言之,我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来7年,中国“奥申委”将正式被中国“奥组委”替代,北京将用7年时间,把陈述时展示的效果图变成真实的赛场设施。国际奥委会精神中明确写着:一朝成为奥运城市,永远都是奥运城市。奥林匹克城市不只是享受荣光,更承担着推广奥林匹克的任务。面向未来,2022年的京张冬奥会,将让奥林匹克的精神理念和宗旨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在北京从电视直播中获知喜讯。她和身边的人都一下子跳了起来。“特别高兴,也很兴奋”,李琰说,“对我们来说,还是要做好自己。2018年的工作目标,是希望更多队员取得好成绩,给2022年很好的铺垫,有一个很好的台阶”。而对于76岁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老人马立效来说,冰雪运动的魅力早已让他从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主动转行成为体育教师,后来还成为宁夏首位冰上运动专业裁判。这位回族老人高兴地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再过7年我80多了,到时不仅要带着孩子、孙子到北京观赛,我还想去当奥运志愿者。”
北京申冬奥成功是一个历史,未来的孩子一定会了解这段历史。从今天开始,人们或许会从学校的操场上,从越来越多走向冰场的年轻人中,去遥望2022年的中国冬奥会,你或许会瞪大双眼,仔细辨认着,想象着他们中的哪一位在7年后会是冬奥会冠军?人们从清晨大街上那奔腾不息的人流里,从黄昏中那飞驰而去的地铁车厢内,从共和国最高级会议的新闻中和文件夹里,从每个家庭的饭桌上,甚至从大家的言谈话语中,从匆匆而过的足音里和沉默的背影里,去勾勒一个真正体育强国的胚胎,去注视和聆听一个体育巨人的诞生。
两座城市,各有优势
在国际奥委会的百年历史上,最近10年的几次申奥竞争可谓是空前激烈:申办2012年夏奥会,伦敦4票险胜巴黎;申办2012年冬奥会,索契4票险胜平昌;如今申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又以4票险胜阿拉木图!相比之下,北京的险胜更令外界“喜悦并惊讶着”。
7月30日,在申冬奥结果产生的前一天,中国申奥团出奇地低调。面对媒体记者和相关方面的询问,很多成员都纷纷表示:竞争将非常激烈。就连德国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有两座各具特色又非常强劲的候选城市。”阿拉木图是冬季运动的核心区,拥有许多现成的设施,冰雪项目传统历经数十年传承,有举世闻名的雪场和冰场;而北京则为我们勾画了将冰雪运动推广至数亿人的前景。两幅蓝图同样引人入胜。
从主办地的气候看,都灵、温哥华在赛事期间的最高气温都在零上2-5度左右,已经和中国江南地区的冬季温度相差无几,只是附近都有设施够好、雪量丰沛、温度适宜的高山。尤其是全境都是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却偏偏选择了地处该国西南端,实际上已经地处亚热带、能够种植茶叶的黑海岸边旅游度假城市索契来举办冬奥会,这里的2月份平均气温甚至达到了零上6度。但在温暖之外,索契的一个独特优势就是距离城市45公里之外,就是高加索山脉的优质高山滑雪场。也就是说,假如要是地处中国江南地区的上海附近有阿尔卑斯、高加索那样的雪山,上海主办冬季奥运会也就没有什么问题。因此,从种种综合因素考虑,北京张家口组合,是现阶段中国申办冬奥会所能打出的最有利的一张牌。 与北京张家口相比,唯一的竞争对手阿拉木图则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的金融、科技和教育文化等中心,中亚第一大城市,独联体重要城市之一。它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是一座风景独特的旅游城市和中亚最大的贸易中心,其各方面影响力、竞争力在世界举足轻重,与圣彼得堡并列全球100位。同时阿拉木图又是欧亚文化交汇的地方,它把哈萨克人的智慧和西方文明完美融合为一体。阿拉木图被称为是全球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阿拉木图犹如一个童话世界,是大自然的美和现代大都市的完美组合,它两面环天山,是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早年因盛产苹果被称为“苹果城”。去年,阿拉木图获授“独联体文化之都”称号。2011年,阿拉米图与阿斯塔纳曾联合承办过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并取得圆满成功,证明这个城市完全有能力举办洲际综合性大型冬季运动会。此前,阿拉木图曾于2005年和2009年先后申办过两届冬奥会,均以失败告终。随后,执著的阿拉木图再次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举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请,自然赢得IOC委员不少“感情分”。
应该说,两座申办城市各具特色、各有优劣,让中国申奥团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但是,因为中国的国力和本届冬奥会的战略布局确保了中国申奥团的自信。在投票结果即将产生之际,中国体育界元老魏纪中说:“2015年,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比2001年更好,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已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决心和实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平稳、大气、缜密,是北京申冬奥代表团吉隆坡之行给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有专家认为:中国代表团此番在吉隆坡的陈述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无论是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还是运动员代表杨扬、李妮娜和姚明,所展现出来的东西都非常完美。也许在陈述前,一些国际奥委会委员心里还有一些疑虑,但我们代表团的陈述内容打消了他们的疑虑,征服了他们。因为我们这次申办冬奥会的大理念“可持续发展、节俭办奥运、以运动员为中心”,都是国际奥委会特别关注的。
而我们的陈述人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把这个问题讲述得非常清楚。我们大多陈述人使用了英文,而且杨澜用英法双语陈述,别忘了,国际奥委会总部在洛桑,是个法语区,很多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官方语言都是法语。法语对这些委员来说,有种特别的情结。“让我诧异的是,我们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都在陈述中用到了英语和法语。其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很多委员都知道,刘延东副总理不怎么讲外语,她能用英语和法语做陈述,不仅表明我们国家有巨大的诚意,而且传递了一种态度:我们愿意跟国际奥委会,跟奥林匹克运动结合在一起。”
在迎来成功的那一刻,巴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把奥运会交给中国,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也是一个安全的决定。我相信,北京会兑现今日所做出的承诺。”有记者追问巴赫为何说“安全”一词,巴赫说,这确实是一个安全的决定:“北京拥有成功举办大型运动会的经验,把举办权交给北京,我们放心。”
著名体育学者易剑东分析,北京最终得以胜出,最重要的原因正是,整个申办冬奥过程中,國际奥委会高度认可北京申办的三个理念: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它与国际奥委会提出的《奥林匹克议程》高度契合。“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我们提出三个理念的时间,早于《议程》,可谓是不谋而合。我个人认为,这赢得了包括巴赫在内的不少委员的认同。”易剑东说。另外的原因,分别是中国的冬季运动发展极为迅速,让国际奥委会看到了希望,并有中国政府稳健的财政支持。“简而言之,我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来7年,中国“奥申委”将正式被中国“奥组委”替代,北京将用7年时间,把陈述时展示的效果图变成真实的赛场设施。国际奥委会精神中明确写着:一朝成为奥运城市,永远都是奥运城市。奥林匹克城市不只是享受荣光,更承担着推广奥林匹克的任务。面向未来,2022年的京张冬奥会,将让奥林匹克的精神理念和宗旨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在北京从电视直播中获知喜讯。她和身边的人都一下子跳了起来。“特别高兴,也很兴奋”,李琰说,“对我们来说,还是要做好自己。2018年的工作目标,是希望更多队员取得好成绩,给2022年很好的铺垫,有一个很好的台阶”。而对于76岁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老人马立效来说,冰雪运动的魅力早已让他从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主动转行成为体育教师,后来还成为宁夏首位冰上运动专业裁判。这位回族老人高兴地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再过7年我80多了,到时不仅要带着孩子、孙子到北京观赛,我还想去当奥运志愿者。”
北京申冬奥成功是一个历史,未来的孩子一定会了解这段历史。从今天开始,人们或许会从学校的操场上,从越来越多走向冰场的年轻人中,去遥望2022年的中国冬奥会,你或许会瞪大双眼,仔细辨认着,想象着他们中的哪一位在7年后会是冬奥会冠军?人们从清晨大街上那奔腾不息的人流里,从黄昏中那飞驰而去的地铁车厢内,从共和国最高级会议的新闻中和文件夹里,从每个家庭的饭桌上,甚至从大家的言谈话语中,从匆匆而过的足音里和沉默的背影里,去勾勒一个真正体育强国的胚胎,去注视和聆听一个体育巨人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