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
  往日我从女儿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口头禅是“吐了,我要吐了”。问怎么啦?她嚷嚷:“背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哪!”
  有时候,女儿也让我拿着那些语文或历史课的“标准答案”帮她背。通常女儿还没背完,我已经受不了啦,想到千千万万中学生脑子里,塞满这些不经思考、只为通过考试然后便弃之如敝屣的“标准答案”,内心便生出莫名的恐惧——靠“背功”,能培养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一代新人吗?!
  在女儿刚开始上高三的时候,有了一个去美国的机会。我当然知道,在高考之年脱离中国教育是一个极大的冒险——以女儿的成绩,考上国内一个不错的大学还是可以的,可去美国,骤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英语教育体系,命运难以预料。反复权衡之后,我向女儿指出种种利弊,让她自己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走”。
  决心“走”,我和女儿其实各怀“鬼胎”,女儿是为了“减负”,说美国学生多轻松呀;而我是为了让女儿受受所谓“创造性教育”的训练。尽管我以往读过不少关于美国教育的书籍和文章,心向往之,但那“创造性”到底是什么模样,如果不浸润其中,仍是隔靴搔痒,不可能有真切的体会。
  我万万没有想到,美国教育的“创造性”,竟会使我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老爸一度寝食难安。
  女儿到美国第四天,便进入波士顿一所最好的公立中学。首先让我诧异的是,女儿说不清她上了几年级。原来,这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除了任课老师之外,还有一个“指导老师”,专门负责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每门课进入哪一个年级学习的建议。结果,女儿的英文、化学在12年级,数学和美国历史在11年级,法语在9年级——每一门课,女儿都在不同的同学之间“游荡”,她确实搞不清自己是几年级的。
  我原来认为,女儿在美国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只要语言过关,理科课程有国内的底子,可以“后来者居上”。没学过的课中,最容易的应该是美国历史,“区区200年历史有多少东西呢?”我在给女儿的电子邮件中,甚至只用了短短几千字就把美国历史的脉络讲了一遍。
  结果,让我大跌眼镜的,恰恰是这门“最容易”的美国历史。
  仅仅十几天过去,女儿就发来“紧急求援”邮件,一连十几个惊叹号。女儿从未学过美国历史,一下进入11年级,两眼一摸黑是可以想见的,把一本英文的美国历史读一遍至少也要个把月呀。我这个老爸,先当两个月的“拐棍儿”自是义不容辞。可是一看美国老师留的作业,我就傻了——这是中学生的作业吗?
  
  “公民权利”研究论文
  要求:字数在3到5页纸之间,打印出来,要双空行,至少用3种资料来源(网上、书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
  对比以下四人关于黑色美国(BLACK—AMERICA)的观点:Booker·T·Washington(布克·T·华盛顿)、W·E·B·Dubois(杜伯依斯)、MarTin·Luther·King(马丁·路德·金)、Malcolm·X(马尔科姆·X)。
  在你的论文里,应该控制他们的生平故事,我不想读传记。但是,需要把每个人介绍一下,还必须在你的论文中纳入贴切的材料。然后,讨论他们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要把你的想法写进去。还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来源列出来,比如某某网页、某某书。
  女儿在邮件中说:“四个人中除了马丁·路德·金之外,其他人连名字我都不知道怎么翻译……”
  说起来,我对美国历史算得上熟悉,至少读过几十本名家专著、多位美国重头总统的大部头传记、全部总统的列传,还有难以计数的文章。可是,这个中学生的寻常作业却让我“晕菜”了。什么叫“黑色美国”呀?这时我才体会到,研究必须阅读,而阅读并不等于研究。研究必须写作。以往在阅读时,哪里会想这些问题呢——其中的两个人我甚至毫无印象!
  为了帮女儿适应这种学习,老爸必须应付这个挑战。在两三天的时间里,我生平第一次开始“研究”美国历史。幸亏关于美国的藏书甚丰,于是疯狂阅读,书房里摆满了一本本夹着许多纸条的美国历史著作、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美国读本》这类的原始文献,外加网络搜索。等这4个黑人领袖的资料搜集得差不多时,我开始仔细对比他们的观点和实践活动,反复推敲,从早上一直写到深夜。此时,女儿在大洋彼岸竟一次借了10本书,也在疯狂阅读。
  在父女俩的共同努力下,作业终于如期交出。女儿“部分”采用了我的观点,她说我的结构对她很有启发:“原来论文是这么写的啊!”我们都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美国老师的“判决”。
  老师的评语下来了:“哇!极好的努力的结果,极好的论文。你在关于这几个人的联系这一点上展开得非常好,准确而且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好样的!”评分:A。
  这个评语让我孩子般大叫起来!
  我以为这种难度的作业不会太多,可“求援”邮件一个接着一个,每一次都让我先晕半小时。在这些“研究写作”中,我感觉补上了许多知识漏洞,并且这些获得的知识,都在写作中与自己的观点形成了“孪生”关系,令人想忘都忘不了。
  现在我列举两个作业题目,各位一看便知道这些作业的分量了!
  
  关于南北战争:
  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关于美国不能存活除非它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的声明?解释。
  2.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他们都感觉他们在为自由而战?
  3.自由对于黑人意味着什么?
  4.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表示在内战后,南方不应被粗鲁地对待。为什么这是一个聪明的政策?解释。
  5.在内战期间,女人开始担任很多以前男人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冲突的问题作出怎样的概括?
  6.构造一个争论,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别不可避免的结果。
  菲律宾问题:
  1.什么样的美国人可能会同意JosiahStrong的“我们的国家”?什么样的人会不同意?他们为什么会同意或不同意?
  2.Bryan如何将“帝国主义”同获得西班牙领土联系起来?你认为他联系得对吗?为什么?
  3.Lodge对获得菲律宾这件事的辩词是如何反映了美国的传统政策的?
  4.你认为有比麦金利总统以控制菲律宾来处置菲律宾的命运更好的选择吗?
  
  这两个作业,让我重读了一遍《林肯传》和《南北战争史》,捎带把菲律宾史也过了一遍。按中国的标准,我认为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也会感到费劲儿。女儿吃得消吗?会不会望而生畏?
  女儿在邮件里说:“……历史课有教科书,但老师上课从来都不讲,都是让学生自己回家看。他上课有时给我们放录像,讲的东西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作业就是给我们好多材料去读,然后回答问题或找重点。还让我们做一些有意思的作业来记住知识,比如自己编单词填词游戏,划时间线,和同伴一起完成地图、海报之类的图表。工作量特别大,但很有趣。”
  女儿不仅没有在美国教育中“减负”,而且经常一夜只睡三四个小时,有一次竟只睡了一个小时——因为遇到了一次匪夷所思的作业。
  正当女儿的“求援”邮件开始稀疏的时候(这意味着她已经开始不大需要“老爸拐棍”),我突然又接到一个“鸡毛信”级别的邮件。看到美国学校里竟有这样的作业,我愣了半天——
  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
  这个作业不仅让我也让我的朋友们大为感叹,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祖宗!别忘了“你从哪里来”!
  我又一次惭愧:两岁时便离开了我的祖父,直至他去世再没见过。我甚至不能说出他的名字!我无法完成这个作业……
  无奈,我们全家开始“总动员”,依据一份不够完整的家谱,开始“作业”。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中国的家谱记男不记女,家族的女性稍早一点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以××氏记之,到出嫁后就“消失”了。而且,家谱中的男性也只有姓名,没有生卒年份。幸亏女儿的爷爷健在,80老翁凭记忆一个个推算出是咸丰多少年、道光多少年、光绪多少年什么的,奶奶则抱着一本中西2000年对照历找出公元年份。最后,由女儿的二叔综合成文。当我看到这份写满密密麻麻姓名的家谱时,一种家族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我把这份作业传到美国后,女儿大为兴奋,竟说要再还原为中国朝代纪年。“我要用中国文化镇老师和同学一下!”她还要解释什么是中国纪年以及为什么中国传统“记男不记女”,所有这些,都要画在一张大纸板上。为此女儿几乎一夜没睡。
  第二天,同学们的作业摆在班里,互相观摩,惊叹声此起彼伏。老师走到我女儿身边,拿起这份特殊的作业说:“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份!”然后开始结结巴巴地念那些拗口的中国名字……女儿这个乐呀!
  “历史”就说到这儿吧,我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作业,不需要什么“背功”,更没有“标准答案”。你获得什么等级的评分,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没有既独特又言之有据的观点——你不必担心“对”还是“错”。
  英文(语文)课有没有这样的创造性?我让女儿发给我几篇英文写作的题目以及老师对她作文的评语。
  女儿回复说:这个学期的英文课是文学。我们老师新开辟了一个领域,研究美国黑人文学。要读很多美国黑人的作品,还要写论文。我们上学期学的是兴趣写作,有以下题目:
  
  1.本性独白。
  评语:希望你生活中快乐的时光可以帮助你度过困难的时期。
  2.未解开的疑惑。写一件发生在你或你周围人身上的事,要求是一件让人不敢相信或无法解答的真事,不能是你做梦。
  评语:你的“令人无法解释”的经历可真是耸人听闻而且有趣呀!(天哪,女儿竟有耸人听闻的经历?!)
  3.书信论文。要求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一件事,可以是两个人来回通信,也可以全是出自一人之手的信,但必须是一组信件,四五封左右。
  评语:年轻的爱是很美的事。(女儿写了初恋吧?我很想看到。)
  4.给校长的一封信。可以反映你对学校的不满或肯定,或问一些你一直想问的问题。校长会读每一封信,然后到班里和你们讨论。
  5.本性独白(二)。要求用一件事来反映你的个性,把重点放在心理描写上,全文用心理描写。
  评语:比赛之前的那种紧张是每一个运动员都要经历的。(女儿一定写了竞赛心理,在国内,她是校运动会三块金牌获得者。)
  6.诗。写十种不同形式的诗:五行诗、美国五行诗、重复记号诗、HAIKU(一种不押韵的日本抒情诗),离合诗句(就是每一行的第一个字母可以拼成一个单词)、字母诗(诗中包括所有的26个字母)、政治诗、有形诗,每一节用“若是……但是真的……”、“没有人知道……”为开头的诗。(中国乃诗歌大国,可学生们什么时候在作文课上写过诗?)
  评语:你做了个非常好的作业,Stephanie(女儿的英文名),你的诗展示了你过去的很多努力和想法。你的英文每天都有出色的进步。祝你在第二学期幸运!还有,请记住,任何时候你感到需要聊天,我都会很愿意倾听的。
  
  这都是一些多么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呀!而老师的评语,又会怎样地激发女儿的写作热情,这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与女儿一无所知的美国历史课不同,女儿只要求我写一下以“没有人知道”为开头的这首诗,因为前面的诗已经让她“脑仁儿都裂开了”。结果,我和朋友一起诌出的“诗”,女儿竟没看上,只起到一点启发作用,“看了你的,我自己就有词儿了!”
  有人会说:“你这算什么?给女儿做作业,这不是越俎代庖吗?”问题也许没有这么简单。我想,父母应当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孩子的“学习伴侣”,可以互相讨论,可以指导孩子阅读,告诉他从哪里可能找到相关的资料,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所有这些在国内教育中只能是“奢想”,孩子从来没有与我讨论过任何学习问题,因为只要狂背“标准答案”就足以应付考试。我也主动看过几次作文的题目,那些题目平庸且缺乏想像力,令我顿失“参与”热情,逃之夭夭。
  女儿赴美只有短短3个月,变化很大。“求援”邮件好久没有了,可我这个老爸,竟开始希望能接到这样的“求援”——这种“研究”,真是令人着迷的游戏!
  
其他文献
我无法把一只鸟留在梦里  就像我无法挽留一些衰老的岁月和树木  走近那场北方的沙尘暴  这是一件多么让人伤感的事情  我和我的故乡相继走失于一条河流  并发誓从此不再返回  而那些初春的燕子和桃花依旧准时到来  显示着相同的温度与情节  但我已经无法再次讲述那些失散的故事  比如一些羽毛  比如一尾鱼的死亡  比如几枝玫瑰落入天空
期刊
初夏的热浪向我们滚滚袭来的时候,2003年高考阅卷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关于高考的各种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传闻也蜂拥而至,最吸引我们视线的是这样一条消息:一些考生在作文中大胆地写了诗歌、散文诗,而且获得了满分。   我知道,有些早熟的孩子天生有着对文字的敏感与依赖,当生活中一粒种子在心灵种下,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拿起笔开始书写,写散文、诗歌、小说、还有童话。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这无非是一种爱好,甚至可以
期刊
爸爸,对不起    爸爸:   您好!   爸爸,看着您那青筋凸现的手从包里掏出90张百元大钞递上去,学校会计面无表情地接过来,用灵巧的手指捻动钞票的一角,飞快而娴熟地点数的时候,女儿我心头的那枚青葡萄碎了,酸水四溢,最终从眼窝里奔涌出来,写成这句话:   爸爸,女儿对不起您!   记得中考前夕,女儿曾对您夸下海口:上重点高中决不要您破费!说这话,不仅是因为女儿相信自己有这
期刊
童年时的许多珍藏随着岁月流逝,一件件丢失了。那常伴我入眠的小熊卷笔刀,已无法再在黑夜中忽闪着幽蓝夺目的荧光;那刺绣着猪八戒的小马褂,穿在身上已显得傻头傻脑;那一拧开关便东倒西歪“蹭”向前去的小老虎也跑丢了……只剩我最宝贝的珍藏——那一大包眼镜,一大包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眼镜。  那年,我四岁,右眼视力0.1,左眼0.02,我不得不斜着眼睛、歪着脖子看世界,在别人投来的异样的目光中,躲进父亲怀里哭泣
期刊
卧佛山    车停下来,导游指着不远处的山,问大伙儿它像什么。大家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它像什么。  导游一再提示,大家还是没看出它像什么。  于是,导游说:“大家闭上眼睛想像它像什么,然后再睁开眼睛,看看它像什么。”  这招果然灵验,团队中的老王睁开眼睛时,便说它像尊卧佛。  大家听了老王的话,再向那山望去,越看越觉得它就像卧佛。  又进一步听了导游的讲解,更觉得怎么看都像尊卧佛。    “一分”店 
期刊
在趣味游戏上看到这么一道测试题——对身边的人认认真真地说:“我爱你”,测试结果:  A. 出言不逊,有嘲笑意味者,对你的了解程度是30%;  B. 没有反应者,对你的了解程度是40%;  C. 微笑着并且说“没白养你”之类话者,对你的了解程度是55%;  D. 说“谢谢”者,对你的了解程度是70%。  怀着新奇与激动,我对爸爸清清楚楚地说“我爱你”,爸爸笑了一下,开响电视机,说了句:“还好,知恩图
期刊
有一辆公交车到站了,“××站到了,请下车。”售票员像往常那样喊着。下去几个人,又挤上来几个人。  上来的乘客中有一个男子显得格外吃力——他的左脚无力地缩着,只右脚着地,拄着一根拐杖,要不是刚才售票员扶了他一把,他险些被人流挤倒。  男子在车上站着,像风雨中的树枝般颤巍巍的。车上已没有空位了,他只能在车厢中摇来晃去。人们见状,纷纷起身让座,但他执意不肯。最后在大家再三劝说下,他才坐在了一个中年男子的
期刊
一  今天上午重新排座,老师让我和好学生A君坐在一起。老师让我跟A君学好,又让A君别跟我学坏。  课间,我在A君书上画了一个小人,又在自己书上画了一个。老师看见了,说A君全面发展,说我如果闲得没事儿干,就去扫地。    二  今天,我捉了一条小青蛇去吓唬女生,结果——  A女生看到小青蛇,大叫起来,超声波险些把我耳膜震破。  B女生一见小青蛇,连呼:“好可爱哦!”且欲爱抚之,被我大声制止。  C女
期刊
马菁菁,ID:畅翔飞飞。我是一个把太多的感情寄托在网络中的孩子。2001年6月起尝试用键盘写字。网络对我来说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我与这个世界链接,使我不至于太过贫瘠;而写作便是一种治疗,做了一个一个的补丁,把它们贴在心的缝隙上。我想,即使字里行间偶尔透露着悲凉,活在文字背后的人也应该是幸福的。  我脾气不好。我妈说我自从懂事后脾气就开始变坏,而且是越来越坏。她说她已经无法忍
期刊
人的阅读经验是从哪里来的?也许是来自书店中找到的一本自己心仪的书,也许出自随意翻看的一篇文章,也许是自己熬了几夜读完一本厚厚的书后留在记忆中的几句话,也许只是才华横溢的一两个词语……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阅读已成为一种极具古典情怀的消遣方式,我们需要那种新锐的批判的眼光,需要那种披沙拣金的方法,于是,采取了这种笔记体书写方式,来引领一种阅读时尚。请批评,请赐稿。  洪劬颉 hongqujie@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