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物流作为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我国已把物流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随着物流行业迅速发展,社会对物流方面的人才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电子商务物流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教学等方面探讨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 电子商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10174-01
现代物流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大热点,一方面国家扶持力度较大,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也存在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宏观调控,搞好理论研究,引领物流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经济中的产品、服务、企业运作与管理机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物流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资流通和物资管理。它已经成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现代物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行业,这些都对物流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而在实际行作中,职业教育往往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片面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或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实习设施、场地有限),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另一种是不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的人才成为“简单操作型”。因此对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培養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融入社会,信心十足的面对竞争和挑战。
一、专业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同步进行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越加一年不如一年。选择到职业中专来学习的学生,除极少数成绩较好外,多数是由于考不上高中,上大学无望,而不得不到中专来。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基础差是中专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他们学习最大的障碍,特别是“语数外”一类基础学科,由于学习困难,可能失去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秩序,从而使学校管理陷于被动局面,甚至会导致恶性循环。所以中专生的入学教育关键是如何重拾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新生刚到校时,对周围的一切既新奇又迷茫,对专业知识方面的了解更是寥寥无几。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专业教育无疑是提高他们兴趣的最佳切入点。专业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行作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外,还应该让他们对本专业的前景、目前的就业形势、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及用人机制有所了解,使他们一开始就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意识。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学生对直观、生动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专业知识教育最好是采取到参观企业或观看企业现场物流录像的形式,着重点应包括运输流程、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配送管理、仓储功能、仓储流程等方面内容,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好奇,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输送大批技能型、能在生产第一线熟练操作的技术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本专业的知识结构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模块构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既是本专业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基础,又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将来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模块。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可统称为专门知识,如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配送管理等。它们涉及物流专业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从事物流行业行作所必备的知识。在构建物流专业教学计划框架时,应紧紧围绕培养物流专业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广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不追求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根据职业岗位行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需要多少,就讲多少,“精”以实用为度,突出实践性。同时应淘汰原有教材中落后、陈旧的知识,补充新内容,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树立他们的瞻前意识,以保证学生就业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现代企业需要的是“”等技能于一体的物流人才,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必须将设计、制造、使用等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并将这些知识系统归类为专业入门。专业强化训练和专业综合应用三大模块,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随着物流制造技术往宜人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快速发展,本专业学生还应加强计算机操作、管理学、会计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古今中外的教学方法十分丰富,新的教学方法又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及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各类仿真软件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目标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将素质教育融入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全过程,逐步从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式教育,因而在现代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由于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内容的特定性又有对象的特定性,因此教师能否有效、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所具备的条件,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将各种成分进行优化组合,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物流实训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实操是目的,实操是前提,没有良好的实操技能,就失去了教学工作的价值和作用,而我们学校的现实是没有实操得场地要把实训课程拿到课堂上来讲,这样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始终坚持工作就是物流实际工作的观念,以一切使学生学会一切满足教学为标准,以一切贴近实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工作中我做到忠于职守,一丝不苟,积极认真,任劳任怨,随叫随到,从不讲价钱,为了能设计出让学生看得到听得懂学得会的实训课程有多少个通宵的夜晚,连我自己都记不清了。但当我看到规范有序的教学工作能为学生能带去物流实用的实训课程训练时,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在履行岗位职责方面,根据上级提出的要求,我积极探索物流实训教学的新模式,对历年来我校的理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经验进行总结。对物流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进行创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就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注重加强师资力量及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现有师资达标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制订“双师型”教师标准及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加强校企联合、校校联合,聘用大型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定期到校授课,形成一支适应形势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互补
走“产学合作教育”的道路,有效地打破了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加强了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快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步伐。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产业部门相互合作,展开双向服务,产业部门为学校提供现场教学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学校为产业部门优先培养学生,共同研究和攻克专业技术难关,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我校可以考虑和国美电器或苏宁电器建立了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地方。企业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基地,同时,毕业生毕业后又可以为企业服务,由于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强,实验设备完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补的效果显著提高,毕业后能很快与企业接轨,适应多变的行作岗位。
六、加强实习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加大实验、实习设施及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或租用企业的闲置设备、场地,为实习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学校物流专业以前没有开设过实训课程,以前我们其他的专业也没有成熟的经验给我们借鉴。我们在实践经验缺乏,课程设置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我自己开始尝试对物流实训课程流程探讨创新,并绘制成图表有运输功能说明1张、运输实训流程1张、仓储功能说明1张、仓储实训流程1张和综合实训1张。丰富了教学能容提高了教学工作质量,受到了领导的好评。认真研究物流管理软件,根据洛捷斯特的两套软件:(1)运输管理系统;(2)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的2007版实训大纲的修改,和2007版的实训指导书的编写。新版的地实训指导书按照供应链管理功能设计由16个实训项目和来源于企业的20个实际问题场景组成。其中我个人完成了仓储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和20个情景的设计。然后让学生系统的模拟训练,只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实习训练,才能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使毕业生顺利地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
[关键词]高职教育 电子商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10174-01
现代物流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大热点,一方面国家扶持力度较大,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也存在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宏观调控,搞好理论研究,引领物流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经济中的产品、服务、企业运作与管理机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物流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资流通和物资管理。它已经成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现代物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行业,这些都对物流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而在实际行作中,职业教育往往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片面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或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实习设施、场地有限),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另一种是不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的人才成为“简单操作型”。因此对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培養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融入社会,信心十足的面对竞争和挑战。
一、专业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同步进行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越加一年不如一年。选择到职业中专来学习的学生,除极少数成绩较好外,多数是由于考不上高中,上大学无望,而不得不到中专来。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基础差是中专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他们学习最大的障碍,特别是“语数外”一类基础学科,由于学习困难,可能失去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秩序,从而使学校管理陷于被动局面,甚至会导致恶性循环。所以中专生的入学教育关键是如何重拾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新生刚到校时,对周围的一切既新奇又迷茫,对专业知识方面的了解更是寥寥无几。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专业教育无疑是提高他们兴趣的最佳切入点。专业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行作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外,还应该让他们对本专业的前景、目前的就业形势、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及用人机制有所了解,使他们一开始就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意识。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学生对直观、生动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专业知识教育最好是采取到参观企业或观看企业现场物流录像的形式,着重点应包括运输流程、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配送管理、仓储功能、仓储流程等方面内容,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好奇,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输送大批技能型、能在生产第一线熟练操作的技术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本专业的知识结构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模块构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既是本专业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基础,又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将来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模块。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可统称为专门知识,如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配送管理等。它们涉及物流专业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从事物流行业行作所必备的知识。在构建物流专业教学计划框架时,应紧紧围绕培养物流专业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广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不追求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根据职业岗位行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需要多少,就讲多少,“精”以实用为度,突出实践性。同时应淘汰原有教材中落后、陈旧的知识,补充新内容,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树立他们的瞻前意识,以保证学生就业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现代企业需要的是“”等技能于一体的物流人才,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必须将设计、制造、使用等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并将这些知识系统归类为专业入门。专业强化训练和专业综合应用三大模块,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随着物流制造技术往宜人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快速发展,本专业学生还应加强计算机操作、管理学、会计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古今中外的教学方法十分丰富,新的教学方法又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及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各类仿真软件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目标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将素质教育融入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全过程,逐步从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式教育,因而在现代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由于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内容的特定性又有对象的特定性,因此教师能否有效、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所具备的条件,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将各种成分进行优化组合,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物流实训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实操是目的,实操是前提,没有良好的实操技能,就失去了教学工作的价值和作用,而我们学校的现实是没有实操得场地要把实训课程拿到课堂上来讲,这样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始终坚持工作就是物流实际工作的观念,以一切使学生学会一切满足教学为标准,以一切贴近实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工作中我做到忠于职守,一丝不苟,积极认真,任劳任怨,随叫随到,从不讲价钱,为了能设计出让学生看得到听得懂学得会的实训课程有多少个通宵的夜晚,连我自己都记不清了。但当我看到规范有序的教学工作能为学生能带去物流实用的实训课程训练时,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在履行岗位职责方面,根据上级提出的要求,我积极探索物流实训教学的新模式,对历年来我校的理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经验进行总结。对物流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进行创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就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注重加强师资力量及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现有师资达标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制订“双师型”教师标准及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加强校企联合、校校联合,聘用大型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定期到校授课,形成一支适应形势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互补
走“产学合作教育”的道路,有效地打破了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加强了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快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步伐。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产业部门相互合作,展开双向服务,产业部门为学校提供现场教学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学校为产业部门优先培养学生,共同研究和攻克专业技术难关,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我校可以考虑和国美电器或苏宁电器建立了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地方。企业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基地,同时,毕业生毕业后又可以为企业服务,由于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强,实验设备完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补的效果显著提高,毕业后能很快与企业接轨,适应多变的行作岗位。
六、加强实习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加大实验、实习设施及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或租用企业的闲置设备、场地,为实习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学校物流专业以前没有开设过实训课程,以前我们其他的专业也没有成熟的经验给我们借鉴。我们在实践经验缺乏,课程设置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我自己开始尝试对物流实训课程流程探讨创新,并绘制成图表有运输功能说明1张、运输实训流程1张、仓储功能说明1张、仓储实训流程1张和综合实训1张。丰富了教学能容提高了教学工作质量,受到了领导的好评。认真研究物流管理软件,根据洛捷斯特的两套软件:(1)运输管理系统;(2)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的2007版实训大纲的修改,和2007版的实训指导书的编写。新版的地实训指导书按照供应链管理功能设计由16个实训项目和来源于企业的20个实际问题场景组成。其中我个人完成了仓储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和20个情景的设计。然后让学生系统的模拟训练,只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实习训练,才能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使毕业生顺利地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