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招标文件是整个采购活动的核心,通过论证机制能够有效提高编制质量,降低采购风险进而提高采购成功率。但由于各高校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论证主体不明、论证程序混乱等问题,导致其未发挥应有的效用。本文在对规范高校采购招标文件论证机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论证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建立论证专家库和考核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 高校招标采购招标文件论证机制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2-0236-02一、引言
在整个招标采购活动中,招标文件编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招标文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采购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最终能否以合理的价格选择合适的成交供应商。招标文件既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又是招标人组织招标采购活动以及评标委员会评标定标的重要依据。招标文件中设定的资格要求、技术需求、评分标准、售后服务等内容,是引发高校采购争议的主要风险点,也是落实公平竞争交易规则的重要抓手。
目前部分高校已认识到招标文件论证的重要性,引入了专家论证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依然存在责任不清晰、程序不完善、措施不细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专家论证机制没能发挥应有的效用。笔者认为应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专家队伍建设等措施规范招标文件论证机制,使其充分发挥在高校采购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从而维护高校招标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形象,并有效推进高校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规范高校采购招标文件论证机制的必要性
招标文件论证机制是指在招标文件编制完成后,为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合理性,高校招标采购管理部门组织行业专家对招标文件进行论证的一项机制。
1、有助于提高招标文件的质量。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采购的货物、服务等主要用于教学与科研,与一般的政府机关相比,其采购需求呈现出复杂多样、专业性强的特点。高校除了采购办公用品、空调、打印机等通用设备外,更多的是采购用于教学和科研的专用仪器设备。高校学科专业类别繁多,不同学科专业对设备的需求不同,即使同一学科专业由于应用目的不同可能对设备的需求也不同。同时专用仪器设备对先进性和精准性有着苛刻的要求,使用者需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量身定制,这就使得管理部门很难判断其采购需求是否合理、技术指标是否具有倾向性以及是否存在超标采购现象。通过行业专家论证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切实提高招标文件编制的质量。
2、有助于降低采购活动的风险。在招标文件编制环节,采购人及招标采购管理部门面临着双重风险:一是由于招标文件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难以采购到满意标的的风险;二是由于招标文件相关内容违背“三公和诚信”原则,从而引发的廉政风险。根据教育部教发函〔2015〕137号文印发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基本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手册》,编制招标文件环节中“违规设置不合理的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被定为最高级别廉政风险点,并相应地给出了“建立招标方案审核机制”的防控措施。本文提出的论证机制与审核机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均能够发挥降低采购活动风险的作用。
3、有助于提高招标采购的效率。高校招标采购的经费来源多样,不同来源的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差异。部分资金执行时效性强,预留的采购周期短,如不能及时采购到位,可能对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开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有可能收回资金[1]。对于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均规定“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一般不得少于二十日”。如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合理,存在傾向性或排他性条款进而遭到质疑或投诉,整个采购活动周期将大大加长,严重时有可能不得不暂停采购活动,招标采购的效率无法得到保证。
4、有助于维护公平采购的环境。招标采购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投标人之间的充分竞争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通过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和阳光透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如招标文件编制不严谨、不规范、不客观,失去最基本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将有可能引发恶意低价中标、串标围标等一系列违规现象的发生。长期下去将影响诚信供应商的投标积极性,导致整个学校采购环境恶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专家论证机制对于维护高校采购工作的信誉度和公信力以及创建良好的采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三、规范高校采购招标文件论证机制的建议
招标文件专家论证机制是高校采购活动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是提高招标文件质量和采购效率以及降低采购活动风险的有效途径,只要加以规范和引导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1、加强论证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机制、加强内部监督、细化内部流程,把招标文件论证嵌入本单位内控管理流程,加强相关工作的组织、人员和经费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论证主体责任、论证专家产生方式、论证流程、论证费用支付标准、结论公示以及资料存档等内容。让学校各部门在开展招标文件论证工作时能做到有据可依和有章可循,从而逐步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同时,各高校应加强招标文件论证组织机构的建设。由设备、国资、后勤、基建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论证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论证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由监察、审计、财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论证工作监督小组,对论证专家确定、论证活动组织等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以保证各个环节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招标采购管理部门作为论证活动的组织者,负责确定论证专家以及拟定详细的论证方案。
2、建立论证专家库和考核机制。高校采购项目纷繁复杂,涵盖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信息服务、基建工程等,而其中专用设备由于学科专业分类较多,采购的仪器多种多样,且对先进性和精确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传统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论证的做法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更难以保证论证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高校应建立论证专家库,根据项目的不同(上接第236页)特点从中选择合适的论证专家,避免“专家不专”的现象发生。 专家库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政府采购品目分类,按照目录的细化要求,组织学校各部门真正懂技术、懂业务的高级职称人员加入专家库[2]。如个别品目分类专家人员数量偏少,可与本地其它院校或专业机构合作,将相关专业人员加入到专家库,以弥补人员不足和专业缺陷。对于入选专家库的专家,可定期对其工作成效进行评价和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和退出机制,以达到提高专家业务水平的目的。
3、科学合理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财政部财库〔2016〕20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和2017年7月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采购项目需求论证办法》,对加强采购需求论证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实施指导意见,并明确了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论证三种主要论证方式,且各种论证方式不设优先级,采购人可根据项目特点灵活选用。
采购需求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招标文件论证也可借鉴以上三种方式。对于涉及学校向师生提供公共服务的项目,可采用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如以物为对象的公共设施管理服务、物业环境服务和维修保养服务以及以人为对象的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服务和专业技能培训服务等。对于采购需求特别复杂、社会影响深远或涉及到重大安全问题的特殊采购项目,可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论证。对于其它需要论证的项目,可以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论证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行业专家进行论证,专家人数应为3人以上单数。
四、结束语
招标文件论证机制对落实“三公与诚信”原则、保障采购人与供应商合法权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深化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采购效率和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加强高校采购活动源头管理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规范和落实招标文件论证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将招标文件论证工作逐步常态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促使高校招标采购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董达,陈靖,韩永君.高校招投标采购的特点[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5):209-211.
[2]余海波,吴均林,陈晶等.规范高校政府采购专家论证机制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7(14):231-232.
作者简介:
董启标,淮阴师范学院招投标办公室。研究方向:招標采购管理。
杨叶,淮安市楚州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师。
关键词: 高校招标采购招标文件论证机制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2-0236-02一、引言
在整个招标采购活动中,招标文件编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招标文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采购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最终能否以合理的价格选择合适的成交供应商。招标文件既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又是招标人组织招标采购活动以及评标委员会评标定标的重要依据。招标文件中设定的资格要求、技术需求、评分标准、售后服务等内容,是引发高校采购争议的主要风险点,也是落实公平竞争交易规则的重要抓手。
目前部分高校已认识到招标文件论证的重要性,引入了专家论证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依然存在责任不清晰、程序不完善、措施不细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专家论证机制没能发挥应有的效用。笔者认为应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专家队伍建设等措施规范招标文件论证机制,使其充分发挥在高校采购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从而维护高校招标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形象,并有效推进高校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规范高校采购招标文件论证机制的必要性
招标文件论证机制是指在招标文件编制完成后,为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合理性,高校招标采购管理部门组织行业专家对招标文件进行论证的一项机制。
1、有助于提高招标文件的质量。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采购的货物、服务等主要用于教学与科研,与一般的政府机关相比,其采购需求呈现出复杂多样、专业性强的特点。高校除了采购办公用品、空调、打印机等通用设备外,更多的是采购用于教学和科研的专用仪器设备。高校学科专业类别繁多,不同学科专业对设备的需求不同,即使同一学科专业由于应用目的不同可能对设备的需求也不同。同时专用仪器设备对先进性和精准性有着苛刻的要求,使用者需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量身定制,这就使得管理部门很难判断其采购需求是否合理、技术指标是否具有倾向性以及是否存在超标采购现象。通过行业专家论证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切实提高招标文件编制的质量。
2、有助于降低采购活动的风险。在招标文件编制环节,采购人及招标采购管理部门面临着双重风险:一是由于招标文件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难以采购到满意标的的风险;二是由于招标文件相关内容违背“三公和诚信”原则,从而引发的廉政风险。根据教育部教发函〔2015〕137号文印发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基本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手册》,编制招标文件环节中“违规设置不合理的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被定为最高级别廉政风险点,并相应地给出了“建立招标方案审核机制”的防控措施。本文提出的论证机制与审核机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均能够发挥降低采购活动风险的作用。
3、有助于提高招标采购的效率。高校招标采购的经费来源多样,不同来源的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差异。部分资金执行时效性强,预留的采购周期短,如不能及时采购到位,可能对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开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有可能收回资金[1]。对于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均规定“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一般不得少于二十日”。如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合理,存在傾向性或排他性条款进而遭到质疑或投诉,整个采购活动周期将大大加长,严重时有可能不得不暂停采购活动,招标采购的效率无法得到保证。
4、有助于维护公平采购的环境。招标采购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投标人之间的充分竞争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通过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和阳光透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如招标文件编制不严谨、不规范、不客观,失去最基本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将有可能引发恶意低价中标、串标围标等一系列违规现象的发生。长期下去将影响诚信供应商的投标积极性,导致整个学校采购环境恶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专家论证机制对于维护高校采购工作的信誉度和公信力以及创建良好的采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三、规范高校采购招标文件论证机制的建议
招标文件专家论证机制是高校采购活动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是提高招标文件质量和采购效率以及降低采购活动风险的有效途径,只要加以规范和引导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1、加强论证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机制、加强内部监督、细化内部流程,把招标文件论证嵌入本单位内控管理流程,加强相关工作的组织、人员和经费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论证主体责任、论证专家产生方式、论证流程、论证费用支付标准、结论公示以及资料存档等内容。让学校各部门在开展招标文件论证工作时能做到有据可依和有章可循,从而逐步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同时,各高校应加强招标文件论证组织机构的建设。由设备、国资、后勤、基建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论证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论证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由监察、审计、财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论证工作监督小组,对论证专家确定、论证活动组织等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以保证各个环节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招标采购管理部门作为论证活动的组织者,负责确定论证专家以及拟定详细的论证方案。
2、建立论证专家库和考核机制。高校采购项目纷繁复杂,涵盖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信息服务、基建工程等,而其中专用设备由于学科专业分类较多,采购的仪器多种多样,且对先进性和精确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传统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论证的做法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更难以保证论证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高校应建立论证专家库,根据项目的不同(上接第236页)特点从中选择合适的论证专家,避免“专家不专”的现象发生。 专家库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政府采购品目分类,按照目录的细化要求,组织学校各部门真正懂技术、懂业务的高级职称人员加入专家库[2]。如个别品目分类专家人员数量偏少,可与本地其它院校或专业机构合作,将相关专业人员加入到专家库,以弥补人员不足和专业缺陷。对于入选专家库的专家,可定期对其工作成效进行评价和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和退出机制,以达到提高专家业务水平的目的。
3、科学合理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财政部财库〔2016〕20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和2017年7月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采购项目需求论证办法》,对加强采购需求论证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实施指导意见,并明确了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论证三种主要论证方式,且各种论证方式不设优先级,采购人可根据项目特点灵活选用。
采购需求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招标文件论证也可借鉴以上三种方式。对于涉及学校向师生提供公共服务的项目,可采用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如以物为对象的公共设施管理服务、物业环境服务和维修保养服务以及以人为对象的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服务和专业技能培训服务等。对于采购需求特别复杂、社会影响深远或涉及到重大安全问题的特殊采购项目,可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论证。对于其它需要论证的项目,可以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论证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行业专家进行论证,专家人数应为3人以上单数。
四、结束语
招标文件论证机制对落实“三公与诚信”原则、保障采购人与供应商合法权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深化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采购效率和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加强高校采购活动源头管理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规范和落实招标文件论证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将招标文件论证工作逐步常态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促使高校招标采购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董达,陈靖,韩永君.高校招投标采购的特点[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5):209-211.
[2]余海波,吴均林,陈晶等.规范高校政府采购专家论证机制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7(14):231-232.
作者简介:
董启标,淮阴师范学院招投标办公室。研究方向:招標采购管理。
杨叶,淮安市楚州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