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

来源 :浙江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d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柑橘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唑醚·代森联、甲基硫菌灵和丙森锌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室内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菌丝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81,2.58,0.066,4.97,1 555.15和237.98μg·mL-1,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和唑醚·代森联对该病孢子萌发EC50分别为0.93,14.34,4.47和5.29μg·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在试验剂量下对炭疽病的防效在95%以上。综合室内外试验结果得知,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是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其他文献
黑肩绿盲蝽( 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是稻田重要害虫褐飞虱的主要天敌,人工饲养和大田释放黑肩绿盲蝽,能有效控制褐飞虱。在实验室研究了不同温度(19,23,27和31℃)对黑肩绿
以大羽藓( Thuidium cymbifolium)的配子体为试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通过观察外观变化并定期记录其一级分枝长度、一级分枝个数等指标,研究了沸石培养基对大羽藓配子体生长的影响
报道了浙江禾本科(Poaceae)植物分布1新记录属和1新记录种---小丽草属Coelachne R.Br.和小丽草Coelachne simpliciuscula (Wight et Arn.ex Steud.) Munro ex Benth.。凭证标本存放于
以控制拟南芥春化途径的关键基因FLC全长CDS为参考序列,在萝卜属(Raphanus)EST数据库中进行BLASTN检索,得到具备Score≥100、E-value≤10^-10和coverage≥70%条件的70条萝卜EST
为明确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主要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趋势,采集了浙江三门和萧山地区田间斜纹夜蛾,监测其对1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三门种群和萧山种群对这些杀虫剂的敏
以砧选1号、东溪小仙桃、毛桃茎尖为试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消毒处理、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对桃砧木茎尖初代、继代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代培养
tRNase Z是金属-β-内酰胺酶(MBL)超家族中的一员,它与pre-tRNA 3'末端的成熟加工相关。人们普遍对微生物和动物的tRNase Z研究较多,但对植物的tRNase Z认识很少。为了更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