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探讨高职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300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整体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在一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在二三年级无显著差异,乐观、韧性、希望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 r=0.569,P<0.01),高职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受心理资本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资本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近些年高校扩招和国民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如此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企业用人标准也从传统的重视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等竞争优势向更重视人才的心理素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等心理资源的趋势转变。心理资本对企业和个人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职业探索行为具有显著正相关。[1]可见,心理资本在个体职业决策中具有积极的预测与促进作用。[2]
1.1.2研究意义
本研究希望能帮助我校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目前对人才心理资源的要求及自己拥有哪些符合企业要求的心理资本,使他们突破职业探索和决策中的心理障碍,找到合适的工作。为学校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也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用人单位也能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更加有效地筛选其需要的人才。对社会而言,也间接地缓和部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优化就业结构。
1.2研究现状分析
心理资本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学、投资学、社会学等文献中。2002年,Seligman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核心概念,将积极心理因素纳入资本范畴。Fred Luthans在 2004 年提出心理资本是组织竞争优势来源之一,2007 年 Luthans 等人提出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周利霞(2012)提出大学生心理资本包括愿景、自信、合作、乐观、韧性、感恩六个维度。国内外对心理资本的结构、问卷编制已较成熟,但是国内对心理资本理论的应用、不同群体心理资本的开发还较欠缺。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概念是由20世纪50、60年代职业心理学家提出的“职业自我概念”发展而来。1983 年 Taylor 和Betz 正式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概念,即“个体对自己完成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信心程度”,包括: 自我评价、信息选择、目标选择、制定规划、问题解决。目前,国内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问卷的编制和相关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心理资源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作用。萨日娜(2011年)的研究中得出:个体的自我效能越强,职业探索行为的强度越大,创造性地提出大学不同阶段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周紫婷(2014年)的研究指出: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r= 0.65,P<0.01) ; 心理资本有5 个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预测力,依次是: 希望、谦虚、诚信、乐观向上、回复力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320份,收到有效问卷300份。采用由张阔等(2008)以国内在校大学生为被试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由彭永新、龙立荣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为调查问卷,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现状与分析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平均得分为120.98。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均题得分分别是:总分4.65,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希望分别为4.41、5.13、4.34、4.81,各项得分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自我效能平均分的标准差值最大(自我效能SD=0.97,乐观SD=0.85,韧性SD=0.66,希望SD=0.85),说明学生个体之间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得分较为离散,水平相差比较大。
自我效能在一二年级上显著性为0.047<显著性水平0.05,在二三年级上显著性为0.356>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大二大三年级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乐观、韧性、希望三个维度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大二比大一的学生从年龄、获得的知识、社会经验、思想等方面都较更成熟,更稳定,自我评价方面较为客观,对未来的规划也较为全面。得分趋势:一年级的自我效能得分最低,二年级最高,三年级降低。原因可能:一、大一学生刚脱离学习、竞争压力大的高中生活,内心有所松懈,处于迷茫的心理状态。大二的学生经过自身的调整和适应,积累了更多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本水平最高。进入大三,虽然积累更丰富的心理资源,但这时正好面对找工作、深造等人生方向抉择的压力,心理水平有所下降。由此可以设计出适宜的不同年级的培养方案:一年级以心理调节和适应为主,二年级以职业理想辅导为主,三年级着重职业生涯设计。
3.2高职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分析
心理资本的总分及四个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569,p<0.01),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心理资本(r=0.569)、自我效能(r=0.555)、乐观(r=0.460)、希望(r=0.457)、韧性(r=0.432)。这基本证实理论上的假设,说明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他在做职业抉择的时候会更自信。
学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充分地发掘学生的心理资本的潜能。一、教学中融入鼓励、心理暗示、实例训练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认知风格。二、教学中通过自我评估、理性认知、鼓励创新、适当奖励来培养学生积极希望的信念。三、塑造学生坚韧的人格特征,在教育中通过免疫保护、NLP 法、终身学习等途径来增强学生的韧性。四、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目标设置、培养榜样、体验成功、说服教育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第四章 展望
鉴于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关于高职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关系研究的几点展望,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关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1)注意被试分层随机取样问题,选取代表性的样本。
(2)可以更深層面地考察其他变量如社会支持、归因方式等变量对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
(3)今后的研究可以尝试采取纵向研究的方法探讨心理资本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励骅,曹杏田. 高职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
[2]宋争辉.高职学生职业寻获中心理资本的生成和获得.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52
关键词:心理资本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近些年高校扩招和国民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如此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企业用人标准也从传统的重视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等竞争优势向更重视人才的心理素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等心理资源的趋势转变。心理资本对企业和个人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职业探索行为具有显著正相关。[1]可见,心理资本在个体职业决策中具有积极的预测与促进作用。[2]
1.1.2研究意义
本研究希望能帮助我校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目前对人才心理资源的要求及自己拥有哪些符合企业要求的心理资本,使他们突破职业探索和决策中的心理障碍,找到合适的工作。为学校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也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用人单位也能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更加有效地筛选其需要的人才。对社会而言,也间接地缓和部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优化就业结构。
1.2研究现状分析
心理资本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学、投资学、社会学等文献中。2002年,Seligman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核心概念,将积极心理因素纳入资本范畴。Fred Luthans在 2004 年提出心理资本是组织竞争优势来源之一,2007 年 Luthans 等人提出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周利霞(2012)提出大学生心理资本包括愿景、自信、合作、乐观、韧性、感恩六个维度。国内外对心理资本的结构、问卷编制已较成熟,但是国内对心理资本理论的应用、不同群体心理资本的开发还较欠缺。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概念是由20世纪50、60年代职业心理学家提出的“职业自我概念”发展而来。1983 年 Taylor 和Betz 正式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概念,即“个体对自己完成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信心程度”,包括: 自我评价、信息选择、目标选择、制定规划、问题解决。目前,国内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问卷的编制和相关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心理资源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作用。萨日娜(2011年)的研究中得出:个体的自我效能越强,职业探索行为的强度越大,创造性地提出大学不同阶段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周紫婷(2014年)的研究指出: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r= 0.65,P<0.01) ; 心理资本有5 个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预测力,依次是: 希望、谦虚、诚信、乐观向上、回复力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320份,收到有效问卷300份。采用由张阔等(2008)以国内在校大学生为被试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由彭永新、龙立荣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为调查问卷,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现状与分析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平均得分为120.98。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均题得分分别是:总分4.65,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希望分别为4.41、5.13、4.34、4.81,各项得分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自我效能平均分的标准差值最大(自我效能SD=0.97,乐观SD=0.85,韧性SD=0.66,希望SD=0.85),说明学生个体之间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得分较为离散,水平相差比较大。
自我效能在一二年级上显著性为0.047<显著性水平0.05,在二三年级上显著性为0.356>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大二大三年级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乐观、韧性、希望三个维度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大二比大一的学生从年龄、获得的知识、社会经验、思想等方面都较更成熟,更稳定,自我评价方面较为客观,对未来的规划也较为全面。得分趋势:一年级的自我效能得分最低,二年级最高,三年级降低。原因可能:一、大一学生刚脱离学习、竞争压力大的高中生活,内心有所松懈,处于迷茫的心理状态。大二的学生经过自身的调整和适应,积累了更多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本水平最高。进入大三,虽然积累更丰富的心理资源,但这时正好面对找工作、深造等人生方向抉择的压力,心理水平有所下降。由此可以设计出适宜的不同年级的培养方案:一年级以心理调节和适应为主,二年级以职业理想辅导为主,三年级着重职业生涯设计。
3.2高职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分析
心理资本的总分及四个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569,p<0.01),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心理资本(r=0.569)、自我效能(r=0.555)、乐观(r=0.460)、希望(r=0.457)、韧性(r=0.432)。这基本证实理论上的假设,说明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他在做职业抉择的时候会更自信。
学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充分地发掘学生的心理资本的潜能。一、教学中融入鼓励、心理暗示、实例训练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认知风格。二、教学中通过自我评估、理性认知、鼓励创新、适当奖励来培养学生积极希望的信念。三、塑造学生坚韧的人格特征,在教育中通过免疫保护、NLP 法、终身学习等途径来增强学生的韧性。四、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目标设置、培养榜样、体验成功、说服教育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第四章 展望
鉴于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关于高职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关系研究的几点展望,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关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1)注意被试分层随机取样问题,选取代表性的样本。
(2)可以更深層面地考察其他变量如社会支持、归因方式等变量对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
(3)今后的研究可以尝试采取纵向研究的方法探讨心理资本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励骅,曹杏田. 高职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
[2]宋争辉.高职学生职业寻获中心理资本的生成和获得.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