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作语言,它是教师传播知识技能信息的重要媒介。教师的语言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教育性、适宜性和艺术性四个方面来论述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语言;特征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作语言,它是教师传播知识技能信息的重要媒介。教师的语言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评价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如今在教师专业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死板教学,而要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其教学语言的修养。
一、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规范性首先要求教师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教学语言应当是标准的或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这是“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需要。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要做到用词恰当、清理清楚、表达得体。也就是说,教师应起示范作用,除了学好普通话语音以外,还要学好语法。教师说话要声音响亮、吐字清楚、抑扬顿挫、语调自然、语言流畅,声音和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得好,可以给学生美的感受。同时,必须避免冗长、啰嗦或者随兴趣东拉西扯,而要做到科学、准确、简约,让学生听清,才能听懂。
(一)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师语言的科学性。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体现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练和逻辑性、系统性上。因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才能体现知识的科学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概念准确,判断表达科学,推理合乎逻辑,解说符合客观实际,讲解准确无误,说理实实在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用语失误,讲解不准确,就会让学生产生歧义或误解,结果会违背教学的本意,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损害教师的形象。
(二)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语言要力求准确。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课堂上一定要避免方言土语。所谓准确是指语意清晰、发音标准、观点明确、用词恰如其分、造句合乎语法和逻辑、情感爱憎分明、论述言简意赅,描绘画龙点睛、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会像甘露一样流入学生心田,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同带去,滋润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准确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语言的简练性
教师的语言还要求具有简练性。要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因此,教学语言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深奥莫测的词语,以及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修辞手法等,用的都是简练性的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涵。也就是要寓新奇于一般,寓非凡于平凡,这就是教学语言简练性的魅力所在。换言之,教学语言要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必须力求简练。反之,虽然满腹经纶,却词难达意,语不传情,使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死气沉沉,这样的语言只会在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使用这样语言的教师,不管其“心”有多好,其效果都是不会好的。
二、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换言之,教师的工作既“传道”,也“授业”。教师语言还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性就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时同时进行的思想教育。作为一种传播知识的工具,也是一种感人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某些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或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热情诚恳的言辞将把活生生的灵感、思想和诱导融入到自己的话语中,富于教育性。总之,教师要使用富有教育性的语言,把思想教育渗透在知识教育之中。
(一)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的必须具有启发性。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老师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而应采取设疑或引导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主动性,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如果教师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于魅力,就会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就会心情舒畅、兴趣盎然,以敏捷的思维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学生对知识将认识得快、理解得快、接受的快、记忆得牢。从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语言的熏陶性
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与思想品德、文化素质等密切相关。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他的语言应该是纯洁、文明、健康的,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反之,粗俗的语言只能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艺术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言谈举止上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我们培养的学生。学生的文明礼貌,直接受着老师的教育和熏陶,所以教师首先必须有纯洁、文明、亲切和蔼的语言,学生听后会产生慢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增加教学效果。
三、教学语言的适宜性
教师的语言技能是由教师工作的性质、任务、对象决定的,同时也受到教师工作环境等一些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些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适合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对象和教学的任务。
教学语言的灵活性。灵活是教学语言的重要标志。教学语言灵活多样、随机变化、注重创新,学生就想听、爱听、屡听不厌。灵活性首先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需要教师有相适应的语言教育方式。如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会讲“儿童语言”。因为低年级学生掌握知识少,接受能力差,需要有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语言艺术进行教育,才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其次,教学语言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对不同个性上。对不同态度和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也应该用不同语言表达方法去教学。否则,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最后,灵活性还表现在不同水平上。对于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应采取不同的说教,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学生受到全面教育,有利于思想认识的提高,有利于知识掌握,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四、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就说明教育首先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形成遵循语言规律,符合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专业语言。
(一)教学语言的节奏性
有效的课堂要求教师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保持课堂教学进程的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讲究节奏美。节奏美是讲节奏是指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也就是产教师除了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简练、形象生动外,还要特别讲究抑扬顿挫,张弛有度,讲究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自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而语调柔和,感情委婉,如汩汩清泉,似微微流云,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时而慷慨激昂,热情饱满,如江河奔涌,似急风暴雨,以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的语言一旦达到此种境界,就能牢牢地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
(二)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语言的生动性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能在教学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发挥最佳效率。生动性既表现在语言形象的活泼鲜明中,也表现在口语修辞的运用,还表现在口语中倾注了充沛真挚的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声情并茂,充满情感,使学生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可见,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语言总是带有一定的感情倾向的,情真意切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打动学生、感化学生。教师应该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浸染和引领学生。始终以满腔的热情笑对人生。情感性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语言要讲得得体富有感染力,讲得精彩富有影响力,讲得智慧富有催生力,讲得深情富有冲击力,激励着每位学生健康活泼地走向成功。情感语言的真情实感来自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于事业,以爱心铺路,以真情搭桥,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情感语言放射出真挚动人的艺术力量,引起学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王怀彬,谢国生,王斌清.教师基本功[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53-54.
[2]范丹红.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与教育实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3.
[3]胡涛.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0.
(作者单位: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语言;特征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作语言,它是教师传播知识技能信息的重要媒介。教师的语言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评价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如今在教师专业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死板教学,而要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其教学语言的修养。
一、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规范性首先要求教师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教学语言应当是标准的或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这是“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需要。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要做到用词恰当、清理清楚、表达得体。也就是说,教师应起示范作用,除了学好普通话语音以外,还要学好语法。教师说话要声音响亮、吐字清楚、抑扬顿挫、语调自然、语言流畅,声音和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得好,可以给学生美的感受。同时,必须避免冗长、啰嗦或者随兴趣东拉西扯,而要做到科学、准确、简约,让学生听清,才能听懂。
(一)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师语言的科学性。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体现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练和逻辑性、系统性上。因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才能体现知识的科学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概念准确,判断表达科学,推理合乎逻辑,解说符合客观实际,讲解准确无误,说理实实在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用语失误,讲解不准确,就会让学生产生歧义或误解,结果会违背教学的本意,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损害教师的形象。
(二)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语言要力求准确。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课堂上一定要避免方言土语。所谓准确是指语意清晰、发音标准、观点明确、用词恰如其分、造句合乎语法和逻辑、情感爱憎分明、论述言简意赅,描绘画龙点睛、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会像甘露一样流入学生心田,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同带去,滋润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准确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语言的简练性
教师的语言还要求具有简练性。要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因此,教学语言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深奥莫测的词语,以及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修辞手法等,用的都是简练性的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涵。也就是要寓新奇于一般,寓非凡于平凡,这就是教学语言简练性的魅力所在。换言之,教学语言要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必须力求简练。反之,虽然满腹经纶,却词难达意,语不传情,使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死气沉沉,这样的语言只会在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使用这样语言的教师,不管其“心”有多好,其效果都是不会好的。
二、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换言之,教师的工作既“传道”,也“授业”。教师语言还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性就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时同时进行的思想教育。作为一种传播知识的工具,也是一种感人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某些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或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热情诚恳的言辞将把活生生的灵感、思想和诱导融入到自己的话语中,富于教育性。总之,教师要使用富有教育性的语言,把思想教育渗透在知识教育之中。
(一)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的必须具有启发性。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老师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而应采取设疑或引导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主动性,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如果教师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于魅力,就会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就会心情舒畅、兴趣盎然,以敏捷的思维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学生对知识将认识得快、理解得快、接受的快、记忆得牢。从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语言的熏陶性
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与思想品德、文化素质等密切相关。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他的语言应该是纯洁、文明、健康的,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反之,粗俗的语言只能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艺术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言谈举止上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我们培养的学生。学生的文明礼貌,直接受着老师的教育和熏陶,所以教师首先必须有纯洁、文明、亲切和蔼的语言,学生听后会产生慢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增加教学效果。
三、教学语言的适宜性
教师的语言技能是由教师工作的性质、任务、对象决定的,同时也受到教师工作环境等一些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些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适合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对象和教学的任务。
教学语言的灵活性。灵活是教学语言的重要标志。教学语言灵活多样、随机变化、注重创新,学生就想听、爱听、屡听不厌。灵活性首先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需要教师有相适应的语言教育方式。如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会讲“儿童语言”。因为低年级学生掌握知识少,接受能力差,需要有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语言艺术进行教育,才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其次,教学语言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对不同个性上。对不同态度和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也应该用不同语言表达方法去教学。否则,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最后,灵活性还表现在不同水平上。对于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应采取不同的说教,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学生受到全面教育,有利于思想认识的提高,有利于知识掌握,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四、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就说明教育首先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形成遵循语言规律,符合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专业语言。
(一)教学语言的节奏性
有效的课堂要求教师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保持课堂教学进程的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讲究节奏美。节奏美是讲节奏是指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也就是产教师除了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简练、形象生动外,还要特别讲究抑扬顿挫,张弛有度,讲究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自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而语调柔和,感情委婉,如汩汩清泉,似微微流云,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时而慷慨激昂,热情饱满,如江河奔涌,似急风暴雨,以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的语言一旦达到此种境界,就能牢牢地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
(二)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语言的生动性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能在教学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发挥最佳效率。生动性既表现在语言形象的活泼鲜明中,也表现在口语修辞的运用,还表现在口语中倾注了充沛真挚的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声情并茂,充满情感,使学生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可见,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语言总是带有一定的感情倾向的,情真意切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打动学生、感化学生。教师应该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浸染和引领学生。始终以满腔的热情笑对人生。情感性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语言要讲得得体富有感染力,讲得精彩富有影响力,讲得智慧富有催生力,讲得深情富有冲击力,激励着每位学生健康活泼地走向成功。情感语言的真情实感来自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于事业,以爱心铺路,以真情搭桥,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情感语言放射出真挚动人的艺术力量,引起学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王怀彬,谢国生,王斌清.教师基本功[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53-54.
[2]范丹红.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与教育实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3.
[3]胡涛.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0.
(作者单位: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