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成果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项目资助
摘 要: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校开始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介绍。
关键词: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产学研
目前,应届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压压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高校对于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创新,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考核流于形式因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一、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必要性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利用高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资源以及环境,采取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挥高学历人才真正的作用。
具体来说,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需要。理论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是需要在实践中慢慢体会的。笔者作为一名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将会计学的知识从基础到中级再到高级先后都学过,但常常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如果能够边学边用,将这些实务性很强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相信理论知识会掌握的更加扎实。
2.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要。如前文所述,面临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学校有责任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达到高质量的就业。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使得学生在企业中通过实践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与沟通能力。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运作,高校也可以更加合理的设置自己的课程,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其可以通过这种模式了解自己的培养方向与就业目标。这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3.理论创新的需要。理论创新对于我国目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说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很多高学历人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创新的动力还不足。对于研究生来讲,若是能够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培养基地”来研究自己的课题,那么其研究的结果就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更有实践意义。
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方式的探讨
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满足产、学、研三个目标,即掌握理论知识,满足就业需要以及实现理论创新。因此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实务性以及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学校可以邀请企业资深人员就某个问题为学生讲解,或者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地参观或者进行短期实习,以便于更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高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应教育部的要求,很多高校与企业建立起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高校与企业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以及义务。企业可以在参与产学研基地的过程中,与高校共同合作完成技术上的攻关。学生可以在参与过程中,完成自己论文的选题以及研究的突破。
3.高校可以向企业推荐学生前去实习,通过一种长效合作机制使学生全身投入实习工作当中,感受企业氛围,提前体验职场,培养就业所需各种素质。
三、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需处理好的几个关键问题
1.高校需合理设置校企人才培养体系。高校需根据课程所处阶段的需要,设置所需的实践模式。从校内实践,认识实习,社会实践到毕业实习,每个层次的实践程度都是不同的,高校需设置自己的一套体系,层层推进,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而进行理论创新进一步指导实践。
2.高校需选择合适的企业。企业作为培养模式的主要环境,承担着很重要的任务。所以高校在选择企业时一定要全面而且慎重的考虑。一方面,高校需选择行业中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需具有完备的管理设施,专业的员工素质,且企业需具有高素质的专门人员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被选的企业与高校的实践目标上需具备较高的拟合度,否则学生实习不得要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也就是一纸空谈。
3.加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过程控制。由于这个模式包含的主体有三个,所以不管是作为高校还是企业都应该对学生实践的过程加强控制。作为学校来讲,要按照课程实践目标,分配学生工作目标,使得学生不在企业盲目实习,懂得边实习边思考,另外,学校应该按期验收学生的实践学习总结。作为企业来讲,要指派专人对学生进行指导,安排与学生实践目标相一致的工作量,而不仅仅是当学生作为劳动力或者放任其不管。作为学生,要懂得在工作的过程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应运,不懂的知识主动询问企业专业人员以及校内老师。
4.实践结果验收。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习,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应该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验收并对其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实践的总结,可以知道自己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以后加以改进。而高校和企业也可通过反馈更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
四、结语
我校通过与企业共建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也经常邀请资深企业专业人才为学生讲解疑难问题,并与企业合作举办多项活动,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余兴无,王卫星,陈玉荣.浅探校企联合培养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会计之友[J].2009年第三期.
[2]范小红,许斌,马海龙.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学校与社会[J].2013.
[3]宁滨.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J].2011年11期.
作者简介:王艳(1989.8- ),女,山西省吕梁市人,研究生,会计学专业
摘 要: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校开始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介绍。
关键词: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产学研
目前,应届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压压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高校对于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创新,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考核流于形式因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一、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必要性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利用高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资源以及环境,采取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挥高学历人才真正的作用。
具体来说,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需要。理论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是需要在实践中慢慢体会的。笔者作为一名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将会计学的知识从基础到中级再到高级先后都学过,但常常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如果能够边学边用,将这些实务性很强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相信理论知识会掌握的更加扎实。
2.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要。如前文所述,面临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学校有责任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达到高质量的就业。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使得学生在企业中通过实践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与沟通能力。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运作,高校也可以更加合理的设置自己的课程,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其可以通过这种模式了解自己的培养方向与就业目标。这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3.理论创新的需要。理论创新对于我国目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说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很多高学历人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创新的动力还不足。对于研究生来讲,若是能够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培养基地”来研究自己的课题,那么其研究的结果就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更有实践意义。
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方式的探讨
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满足产、学、研三个目标,即掌握理论知识,满足就业需要以及实现理论创新。因此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实务性以及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学校可以邀请企业资深人员就某个问题为学生讲解,或者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地参观或者进行短期实习,以便于更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高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应教育部的要求,很多高校与企业建立起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高校与企业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以及义务。企业可以在参与产学研基地的过程中,与高校共同合作完成技术上的攻关。学生可以在参与过程中,完成自己论文的选题以及研究的突破。
3.高校可以向企业推荐学生前去实习,通过一种长效合作机制使学生全身投入实习工作当中,感受企业氛围,提前体验职场,培养就业所需各种素质。
三、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需处理好的几个关键问题
1.高校需合理设置校企人才培养体系。高校需根据课程所处阶段的需要,设置所需的实践模式。从校内实践,认识实习,社会实践到毕业实习,每个层次的实践程度都是不同的,高校需设置自己的一套体系,层层推进,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而进行理论创新进一步指导实践。
2.高校需选择合适的企业。企业作为培养模式的主要环境,承担着很重要的任务。所以高校在选择企业时一定要全面而且慎重的考虑。一方面,高校需选择行业中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需具有完备的管理设施,专业的员工素质,且企业需具有高素质的专门人员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被选的企业与高校的实践目标上需具备较高的拟合度,否则学生实习不得要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也就是一纸空谈。
3.加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过程控制。由于这个模式包含的主体有三个,所以不管是作为高校还是企业都应该对学生实践的过程加强控制。作为学校来讲,要按照课程实践目标,分配学生工作目标,使得学生不在企业盲目实习,懂得边实习边思考,另外,学校应该按期验收学生的实践学习总结。作为企业来讲,要指派专人对学生进行指导,安排与学生实践目标相一致的工作量,而不仅仅是当学生作为劳动力或者放任其不管。作为学生,要懂得在工作的过程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应运,不懂的知识主动询问企业专业人员以及校内老师。
4.实践结果验收。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习,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应该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验收并对其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实践的总结,可以知道自己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以后加以改进。而高校和企业也可通过反馈更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
四、结语
我校通过与企业共建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也经常邀请资深企业专业人才为学生讲解疑难问题,并与企业合作举办多项活动,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余兴无,王卫星,陈玉荣.浅探校企联合培养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会计之友[J].2009年第三期.
[2]范小红,许斌,马海龙.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学校与社会[J].2013.
[3]宁滨.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J].2011年11期.
作者简介:王艳(1989.8- ),女,山西省吕梁市人,研究生,会计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