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构建

来源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oyw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声医学质量控制是指为保证超声医学影像质量和诊疗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所采取的各项技术规范[1].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或专科质量控制而言,超声医学质量控制起步较晚[2].从2002年福建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到2018年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成立,我国“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医院-超声医学科”六级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才正式建立[3].各级质量控制中心为做好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工作,相继出台了质量控制指标[4-6].然而,超声医学科作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的基本单位,鲜有研究聚焦其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建设.PDCA[计划(plan,P)、执行(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A)]循环管理模式是目前管理界公认的质量管理办法之一,已被成功运用到放射医学科的质量控制工作中[7].国内也曾有不少文献提到要在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但均没有详细展开叙述[3,6].因此,本文从描述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管理各阶段的具体措施,为提高超声医学质量控制水平提供理论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初步建立产后短期内(42~60 d)腹直肌间距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为产后腹直肌治疗给出建议.方法 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产后42~60 d门诊回访产妇126名,超声测量产后42~60 d经产妇的腹直肌间距,测量位置为腹中线脐上缘、脐上3 cm、脐上5 cm和脐下3 cm处,测量体位包含平卧位、屈卧位和站立位.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分娩组、第一胎与非第一胎组在不同体位的不同脐水平时腹直肌间距的差异,并以第20百分位数和第80百分位数定义腹直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