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lo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的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策略,促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实施。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有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情感融洽与师生交流积极两方面。民主性和平等性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也应视作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尽量淡化自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教师的观念,努力消除“自我中心”意识,教师将自己放置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站在学生角度去看问题,创设适合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不再是灌输的过程,而是交流的过程。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富有鼓励性,态度要平等、民主,善于与学生共同探讨。同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出问题,包括课本上以及联想到的课外地理学知识,并予以解答或组织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
  二、创设富有情趣快乐的课堂生活
  1.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
  2.有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新的课程改革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学中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揭示事物的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才能激发学习动机,积极探究,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教学过程。新颖的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获得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方法,并获得了情感体验,这情感体验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2)问题情境创设有利于再现地理过程,加深学生对地理事件的了解,为学生提供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锻炼机会。(3)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要求。
  3.引入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我们是那么亲近,又那么有趣,这样就能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内在需求,变“苦学”为“乐学”。其具体要求表现为:一要从平时的衣食住行入手,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二要从不同区域生活方式的对比入手,领略人文地理景观;三要从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入手,增强对地理有用性的认识。
  三、给予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手段。所谓小组学习,是把全班学生按均衡组建的原则分为若干小组,课堂教学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应避免放任、随意和低效地讨论,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做到小组安排合理,分工明确,讨论学习时间适度,学习内容有价值,交流方式、学习结果有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四、构建开放广阔的课堂情境
  教师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教师既要冲破教材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如报刊资料、影视传媒、网络信息等,引进必需的素材和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教师要开放学习形式。传统课堂统一的教学模式,划定了学生统一的学习方式,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学习伙伴,读、画、议、练自主采用,手、脑、耳、口、目充分地活动起来。
  总之,地理课堂氛围应由专制变为民主,给学生以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学习体验应由枯燥变为富有情趣,给学生以快乐的课堂生活体验;学习方式应由接受变为发现,给学生以自主的学习权利;课堂教学应由封闭变为开放,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空间。建立起一种尊重学生天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灵性的教育模式,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
  
  
其他文献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写作的前提。它既能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阅读习惯,形成一种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质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有效
期刊
当前,新课程改革搞得如火如荼,从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满堂灌模式已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当前形式。它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长期效应,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中真正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呢?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我认为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学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恰好为小学高年段统计教学创造了一片“沃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耐心引导综合实践活动展开,将小学高年段统计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统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 统计教学 实践活动 整合    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的数据,做出合
期刊
摘 要:物理是高中理科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学生积累物理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必须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经验,简要分析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仅供教育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学生 自主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谓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积极参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
期刊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它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我们如何让学生及时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呢?老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就是最好的形式之一。  如何做到科学地布置语文作业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我认为科学的语文作业应该具备以下五大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严格地说,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
期刊
摘 要:要想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的落脚点是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字:兴趣 实验 悬念 实践活动 寓教于乐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的普及,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时代的主流、社会的需求。这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的一个新的考验,要适应社会这一新的需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就要发生重大转变,以适
期刊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
期刊
摘 要:为了消除学生对语文的“陌生感”,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语文教材,走进生活,尽可能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语文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发生意义上的联系。教师有必要寻找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创设情景激发感悟,模拟生活深化语文教学,构建语文与生活的桥梁。  关键词:语文教材 生活 桥梁  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期刊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要想上好语文课,务须讲究结课艺术。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但要对所授知识或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定型、概括、深化,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和评价,有时还要对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进行适当的沟通。因此结课与课首应能做到相呼应,有始有终,使整堂课浑然一体,要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课做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