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1月中旬,一段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华侨中学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进行“足球舞”训练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名教师正在舞台上带领数百名学生大跳“足球舞”。该教师左右扭胯起舞,舞姿妖娆,但全程几乎没碰过放在身前的足球。
此视频随即引发巨大争议,有网友质疑:“足球是用脚踢的,这都能推翻?”“除了多个足球,这和广场舞有什么区别?”而更多的网友则觉得,把足球与体操舞蹈相结合是件十分“荒诞”的事。
面对争议,梅州市教育局11月15日回应称:“梅州市梅县区华侨中学李应聪老师在承担市级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中,探索在体育舞操编排加入足球元素,初衷是希望让更多的青少年同学从小接触足球、喜爱足球、融入足球文化当中。因尚在探索实践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对此,我们已请相关学校和老师充分吸纳网友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力求以科学完善的方式扎实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健康发展。”
“足球舞”难脱形式主义之嫌
梅县区华侨中学进行“足球舞”训练,这一幕似曾相识。早在2016年11月,江西省德兴市铜矿第二小学上千名小学生就曾在操场上跳起“足球舞”,一人手中一个足球,场面十分壮观,给人一种重视足球运动、发展校园足球的印象。
其实发展校园足球、推广足球运动乃大势所趋,尤其是在国人迫切希望国家足球运动腾飞而实际状况却难令人满意的现实语境下,更显得迫切。所以,足球运动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开展足球运动是高瞻远瞩之举。不过,寄希望于以“足球舞”的方式去发展校园足球、推广足球运动,似乎有些天方夜谭,要知道,真正的足球运动是一项竞技运动,是赛场上的速度与激情的展现。
任何事情都来不得虚浮和功利,足球运动更是要实打实。花架子玩不转足球,花拳绣腿蓬勃不了足球运动。对广大中小学而言,要发展校园足球、推广足球运动,应该脚踏实地地做些事情,好好地研究足球,好好夯实学生踢球的基本功。
毋庸讳言,“足球舞”形式大于内容,华而不实,难脱形式主义之嫌,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对足球和足球运动的一种误读。其实,足球不属于水泥场,也不属于舞蹈房,而属于绿茵场。作为教育者,应该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要摒弃浮躁和功利,要耐得住性子、下大气力,去磨炼学生的意志,训练学生的技巧,让学生在速度与激情中感受足球的魅力,享受足球运动的快乐。
“足球舞”之类的创新不能想当然
众所周知,梅州素来有“足球之乡”的美誉。从球王李惠堂到前中国国家队主教练曾雪麟,再到池明华、王惠良、李玉展等梅州足球的佼佼者,梅州足球人才可谓层出不穷。但近年来,梅州每每成为公众注意力的焦点,却并非因为足球运动本身取得任何新进展或新突破,而是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足球操”“足球舞”,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创新不能想当然,应尊重事物發展规律。足球是一项专业的体育运动,其普及工作自然也应遵照足球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进行。教育部门若想简单地通过将足球和舞蹈混搭,“让学生们在舞蹈中感受足球、认识足球、推广足球”,难免显得不够成熟,甚至有些南辕北辙。尽管日本也曾推出“足球舞”,但对比来看,二者显然有着本质区别。同样的扭动姿势,日本是将其作为足球运动柔韧性训练的一部分有针对性地练习,而中国却显得分外“妖娆”,根本看不出与足球运动有何联系。
文化传播的形式可以多元化,但内容必须科学准确。“足球舞”作为足球文化传播形式的一种创新,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若不能找到足球和舞蹈的契合点,不能科学有效传播足球运动的精髓,最终只会适得其反。不仅有可能让孩子们对足球产生误解,也有可能埋没真正有潜力的孩子,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中国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此视频随即引发巨大争议,有网友质疑:“足球是用脚踢的,这都能推翻?”“除了多个足球,这和广场舞有什么区别?”而更多的网友则觉得,把足球与体操舞蹈相结合是件十分“荒诞”的事。
面对争议,梅州市教育局11月15日回应称:“梅州市梅县区华侨中学李应聪老师在承担市级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中,探索在体育舞操编排加入足球元素,初衷是希望让更多的青少年同学从小接触足球、喜爱足球、融入足球文化当中。因尚在探索实践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对此,我们已请相关学校和老师充分吸纳网友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力求以科学完善的方式扎实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健康发展。”
“足球舞”难脱形式主义之嫌
梅县区华侨中学进行“足球舞”训练,这一幕似曾相识。早在2016年11月,江西省德兴市铜矿第二小学上千名小学生就曾在操场上跳起“足球舞”,一人手中一个足球,场面十分壮观,给人一种重视足球运动、发展校园足球的印象。
其实发展校园足球、推广足球运动乃大势所趋,尤其是在国人迫切希望国家足球运动腾飞而实际状况却难令人满意的现实语境下,更显得迫切。所以,足球运动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开展足球运动是高瞻远瞩之举。不过,寄希望于以“足球舞”的方式去发展校园足球、推广足球运动,似乎有些天方夜谭,要知道,真正的足球运动是一项竞技运动,是赛场上的速度与激情的展现。
任何事情都来不得虚浮和功利,足球运动更是要实打实。花架子玩不转足球,花拳绣腿蓬勃不了足球运动。对广大中小学而言,要发展校园足球、推广足球运动,应该脚踏实地地做些事情,好好地研究足球,好好夯实学生踢球的基本功。
毋庸讳言,“足球舞”形式大于内容,华而不实,难脱形式主义之嫌,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对足球和足球运动的一种误读。其实,足球不属于水泥场,也不属于舞蹈房,而属于绿茵场。作为教育者,应该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要摒弃浮躁和功利,要耐得住性子、下大气力,去磨炼学生的意志,训练学生的技巧,让学生在速度与激情中感受足球的魅力,享受足球运动的快乐。
“足球舞”之类的创新不能想当然
众所周知,梅州素来有“足球之乡”的美誉。从球王李惠堂到前中国国家队主教练曾雪麟,再到池明华、王惠良、李玉展等梅州足球的佼佼者,梅州足球人才可谓层出不穷。但近年来,梅州每每成为公众注意力的焦点,却并非因为足球运动本身取得任何新进展或新突破,而是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足球操”“足球舞”,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创新不能想当然,应尊重事物發展规律。足球是一项专业的体育运动,其普及工作自然也应遵照足球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进行。教育部门若想简单地通过将足球和舞蹈混搭,“让学生们在舞蹈中感受足球、认识足球、推广足球”,难免显得不够成熟,甚至有些南辕北辙。尽管日本也曾推出“足球舞”,但对比来看,二者显然有着本质区别。同样的扭动姿势,日本是将其作为足球运动柔韧性训练的一部分有针对性地练习,而中国却显得分外“妖娆”,根本看不出与足球运动有何联系。
文化传播的形式可以多元化,但内容必须科学准确。“足球舞”作为足球文化传播形式的一种创新,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若不能找到足球和舞蹈的契合点,不能科学有效传播足球运动的精髓,最终只会适得其反。不仅有可能让孩子们对足球产生误解,也有可能埋没真正有潜力的孩子,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中国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