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式训练就是将内容联系密切、题目形式相似、思维方式相近的题目进行变化训练,帮助同学们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现以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5页例6的第2题为例,展开我们的拓展之旅.
一、 原题再现
【点拨】上述两题都是在原例题的基础上对外形重新整合,将一眼就能看出的整体“打散”,使其离答案更“远”一些. (1) 是把原题中的一次项和常数项通过提取公因式4而合并,(2) 是把原题各项展开,并把2mn交换到第3项,干扰了同学们的思维. 总之,形变神不变,解决问题可以步步转化、采用老马识途的方法,回流到原题.
【评注】在对较复杂的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观察,通过合理分组,结合整体思想,逐步回归到我们熟悉的数学公式中进行分解.
变式2 若把原题中(m n), 4,分别换成p,-5,则原题变化成p2-4p-5,那我们又该怎样对其进行分解因式呢?
【点拨】观察其结构,我们不难发现,此多项式局部貌似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式,那我们可以通过添项来完善,把原式转化为(p2-4p 4)-4-5,即(p2-4p 4)-9,那就不难发现其中奥妙,原题即转化为(p-2)2-32,再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即可.
【评注】该题通过巧妙添项,分组,灵活性增强,综合性大大提高,体现了配方(配出完全平方)的思想方法,多做这样的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二) 适当转型,妙用分解来求值.
【点拨】观察其结构,我们不难发现,该题在例题的基础上做了适当变形. (1) 令m2 n2=x,则原等式转化为:x(x-8) 16=0,展开后不难发现其具备完全平方式的特征. (2) 利用合理分组将等式左边配成“m”类和“n”类的两个完全平方式,转化为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从而解决问题.
【评注】第(1)小题是一个整式求值问题,题中应用“换元法”,使代数式由繁变简,展开后再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 第(2)小题的难点在于怎样建立新的组合,合理配出完全平方,最后运用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的性质进行求解.
转型2 已知m2-3m 1=0,求m2 的值.
【点拨】由已知条件中的第3项为1,结合所求代数式中有,可考虑将已知等式作相应的恒等变形,使条件向结论靠拢.
解:由m2-3m 1=0,可知m≠0,两边同除以m得,m =3. 将等式两边平方得,m2 2 =9,故m2 =7.
【评注】该题巧妙地对等式作恒等变形,然后利用互为倒数的两数乘积为1求解,其难点在等式的变形. 因此,我们对待等式要有转化的意识,使条件与结论沟通更顺畅.
(三) 灵活转向,数形结合好判定.
转向1 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等式3(a2 b2 c2)=(a b c)2,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点拨】将已知等式左边去括号化简,右边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移项整理后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根据“非负数之和为0,则非负数分别为0”的性质求解.
【评注】此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要能根据条件配出多个完全平方公式,对同学们运用公式的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熟练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及等式的变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转向2 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分别为正有理数a,b,c,d,且满足a4 b4 c4 d4=4abcd,试说明该四边形的四边之间的关系.
【点拨】观察等式a4 b4 c4 d4=4abcd,可以将其配成完全平方形式,然后根据a,b,c,d为正有理数,偶次方均大于0,从而解得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知四边形四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评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原等式转化为三个完全平方式相加的形式,根据其每项均等于0的性质,解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
由上述各种变化可知,在数学学习中,将一个典型的例题拓展、演变、延伸,在最大范围内将分散的知识串成一串,深探下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常做这样的探究,有利于同学们熟练建构与运用所学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海丰中学)
一、 原题再现
【点拨】上述两题都是在原例题的基础上对外形重新整合,将一眼就能看出的整体“打散”,使其离答案更“远”一些. (1) 是把原题中的一次项和常数项通过提取公因式4而合并,(2) 是把原题各项展开,并把2mn交换到第3项,干扰了同学们的思维. 总之,形变神不变,解决问题可以步步转化、采用老马识途的方法,回流到原题.
【评注】在对较复杂的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观察,通过合理分组,结合整体思想,逐步回归到我们熟悉的数学公式中进行分解.
变式2 若把原题中(m n), 4,分别换成p,-5,则原题变化成p2-4p-5,那我们又该怎样对其进行分解因式呢?
【点拨】观察其结构,我们不难发现,此多项式局部貌似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式,那我们可以通过添项来完善,把原式转化为(p2-4p 4)-4-5,即(p2-4p 4)-9,那就不难发现其中奥妙,原题即转化为(p-2)2-32,再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即可.
【评注】该题通过巧妙添项,分组,灵活性增强,综合性大大提高,体现了配方(配出完全平方)的思想方法,多做这样的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二) 适当转型,妙用分解来求值.
【点拨】观察其结构,我们不难发现,该题在例题的基础上做了适当变形. (1) 令m2 n2=x,则原等式转化为:x(x-8) 16=0,展开后不难发现其具备完全平方式的特征. (2) 利用合理分组将等式左边配成“m”类和“n”类的两个完全平方式,转化为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从而解决问题.
【评注】第(1)小题是一个整式求值问题,题中应用“换元法”,使代数式由繁变简,展开后再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 第(2)小题的难点在于怎样建立新的组合,合理配出完全平方,最后运用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的性质进行求解.
转型2 已知m2-3m 1=0,求m2 的值.
【点拨】由已知条件中的第3项为1,结合所求代数式中有,可考虑将已知等式作相应的恒等变形,使条件向结论靠拢.
解:由m2-3m 1=0,可知m≠0,两边同除以m得,m =3. 将等式两边平方得,m2 2 =9,故m2 =7.
【评注】该题巧妙地对等式作恒等变形,然后利用互为倒数的两数乘积为1求解,其难点在等式的变形. 因此,我们对待等式要有转化的意识,使条件与结论沟通更顺畅.
(三) 灵活转向,数形结合好判定.
转向1 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等式3(a2 b2 c2)=(a b c)2,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点拨】将已知等式左边去括号化简,右边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移项整理后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根据“非负数之和为0,则非负数分别为0”的性质求解.
【评注】此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要能根据条件配出多个完全平方公式,对同学们运用公式的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熟练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及等式的变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转向2 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分别为正有理数a,b,c,d,且满足a4 b4 c4 d4=4abcd,试说明该四边形的四边之间的关系.
【点拨】观察等式a4 b4 c4 d4=4abcd,可以将其配成完全平方形式,然后根据a,b,c,d为正有理数,偶次方均大于0,从而解得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知四边形四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评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原等式转化为三个完全平方式相加的形式,根据其每项均等于0的性质,解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
由上述各种变化可知,在数学学习中,将一个典型的例题拓展、演变、延伸,在最大范围内将分散的知识串成一串,深探下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常做这样的探究,有利于同学们熟练建构与运用所学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海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