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很多学生党员没有足够的学习意识,对党的相关理论没有兴趣,而且在行为上没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提高其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党员都能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且明确的学习制度
目前很多高校缺乏规范且明确的学习制度,影响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另外,学生党员学习的内容过于死板,无法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想要更好地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应当建立明确的学习制度,而学习制度的建立需要在高校的统一领导下,联合二级学院和相关课程教师、辅导员等多个教育管理主体,根据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的可操作的学习制度。
(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单一
要想提高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管理,并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党员更加服从管理,积极配合管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采用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没有结合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特点对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三)不能及时把握毕业生党员的思想动态
有些学生党员毕业后其档案没有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组织关系还保留在学校,但毕业生党员又不能正常返回学校参加党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组织对毕业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不能及时掌握,从而造成了党员的管理困难。另外,高校没有建立毕业生党员有效的追溯体系,导致高校对于毕业生党员的去向和动态不明,无法掌握毕业生党员的状况,也无法通过对毕业生党员思想状况的分析来解决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严格发展学生党员标准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党建工作,而学生的入党意愿持续高涨,党员的数量逐步提高。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部分高校党组织对发展学生党员的标准把控不严,学生党员的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不能够保证吸纳的学生党员的质量,就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已经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政治标准是发展学生党员的首要条件。同时有关规定为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给予了一定的自由权,各高校应该在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下,从思想政治、能力品质、道德表现等方面進一步确定学生党员的标准,着重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能否将共产主义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进行交流访谈,使其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提高入党热情。
(二)建立学生党员管理平台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高校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学生党员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立综合性、立体化的管理体系。每一位学生党员可以完成在党员系统中的注册、登记工作。这样,一方面,高校可以在管理平台上发布各种党员活动的通知,呈现党的相关文件政策。同时,高校也可以在管理平台上开设党员论坛,可以就某一个社会问题,组织党员开展讨论。另一方面,党员实现了同党组织的沟通,可以就党员的所思所想和组织展开沟通,反映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三)依托信息化技术创新党员教育模式
首先,党支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党日活动的主题,创新党员教育的形式,比如可以组织党员观看中央会议、党史教育片等。高校也可以采用党校微课的形式,激发学生党员参与党员教育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学生党员管理平台可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形式的新颖性,同时也能实现各个高校党员教育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各个党员可以在管理平台上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最后,党组织生活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可以开发党支部APP,在APP上发布文件通知、活动状态和重要事项等,这种方式让党组织生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四)完善毕业生党员的多重管理机制
高校党委应定期与毕业生党员进行结题讨论交流,对其进行专题培训。对于一些没有找到档案接收单位且无法回校参加党日活动的学生党员,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活动直播,让学生党员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与进来。同时,要向学生明确组织关系转接的程序,说明延迟转接的后果。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性质和客观规律,不断探索、开拓,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党建工作队伍,为高校的发展与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方霞.新时代高校书院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丽水学院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21,43(1):124-128.
[2]王岚,郭静,刘中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研究生党建创新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3):281-282.
[3]王柏荣,林俊腾,张俊.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积分考察研究[J].法制博览,2019,000(21):35-38.
[4]刁庶,孟婧莹,温卓.信息化时代高校院系党建工作创新方法研究[J].中国报业,2019(8):28-29.
[5]陈惠英.高校学生党员以“两微一端”平台培养文化自信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13):37-38.
【本文系2020年河北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课题立项项目“信息化平台下高校党员发展、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GXDJ2020B3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分别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很多学生党员没有足够的学习意识,对党的相关理论没有兴趣,而且在行为上没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提高其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党员都能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且明确的学习制度
目前很多高校缺乏规范且明确的学习制度,影响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另外,学生党员学习的内容过于死板,无法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想要更好地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应当建立明确的学习制度,而学习制度的建立需要在高校的统一领导下,联合二级学院和相关课程教师、辅导员等多个教育管理主体,根据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的可操作的学习制度。
(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单一
要想提高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管理,并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党员更加服从管理,积极配合管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采用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没有结合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特点对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三)不能及时把握毕业生党员的思想动态
有些学生党员毕业后其档案没有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组织关系还保留在学校,但毕业生党员又不能正常返回学校参加党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组织对毕业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不能及时掌握,从而造成了党员的管理困难。另外,高校没有建立毕业生党员有效的追溯体系,导致高校对于毕业生党员的去向和动态不明,无法掌握毕业生党员的状况,也无法通过对毕业生党员思想状况的分析来解决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严格发展学生党员标准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党建工作,而学生的入党意愿持续高涨,党员的数量逐步提高。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部分高校党组织对发展学生党员的标准把控不严,学生党员的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不能够保证吸纳的学生党员的质量,就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已经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政治标准是发展学生党员的首要条件。同时有关规定为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给予了一定的自由权,各高校应该在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下,从思想政治、能力品质、道德表现等方面進一步确定学生党员的标准,着重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能否将共产主义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进行交流访谈,使其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提高入党热情。
(二)建立学生党员管理平台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高校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学生党员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立综合性、立体化的管理体系。每一位学生党员可以完成在党员系统中的注册、登记工作。这样,一方面,高校可以在管理平台上发布各种党员活动的通知,呈现党的相关文件政策。同时,高校也可以在管理平台上开设党员论坛,可以就某一个社会问题,组织党员开展讨论。另一方面,党员实现了同党组织的沟通,可以就党员的所思所想和组织展开沟通,反映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三)依托信息化技术创新党员教育模式
首先,党支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党日活动的主题,创新党员教育的形式,比如可以组织党员观看中央会议、党史教育片等。高校也可以采用党校微课的形式,激发学生党员参与党员教育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学生党员管理平台可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形式的新颖性,同时也能实现各个高校党员教育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各个党员可以在管理平台上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最后,党组织生活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可以开发党支部APP,在APP上发布文件通知、活动状态和重要事项等,这种方式让党组织生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四)完善毕业生党员的多重管理机制
高校党委应定期与毕业生党员进行结题讨论交流,对其进行专题培训。对于一些没有找到档案接收单位且无法回校参加党日活动的学生党员,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活动直播,让学生党员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与进来。同时,要向学生明确组织关系转接的程序,说明延迟转接的后果。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性质和客观规律,不断探索、开拓,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党建工作队伍,为高校的发展与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方霞.新时代高校书院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丽水学院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21,43(1):124-128.
[2]王岚,郭静,刘中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研究生党建创新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3):281-282.
[3]王柏荣,林俊腾,张俊.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积分考察研究[J].法制博览,2019,000(21):35-38.
[4]刁庶,孟婧莹,温卓.信息化时代高校院系党建工作创新方法研究[J].中国报业,2019(8):28-29.
[5]陈惠英.高校学生党员以“两微一端”平台培养文化自信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13):37-38.
【本文系2020年河北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课题立项项目“信息化平台下高校党员发展、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GXDJ2020B3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分别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