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教育绝对不比中国的中学、小学、大学好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回放
  我觉得整个中国目前的家长也好,教育家也好,可以说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觉得美国的中小学好。我再三讲过,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比如80分的学生,如果能够考进中国一个比较好的大学,那么在这个学校念四年,得了学士学位,再可能的话送到美国去念研究生,这是一生最容易接近成功的。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后来本科教育、两年硕士教育都是在西南联大,这个给我打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异见
  【适用话题】学校教育 中西方教育差异 教育规律
  再怼杨振宁教授,
  驳“美国教育绝对不比中国好” □黄全愈
  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中国高校的成人能获诺贝尔奖(作者注:自从1901年颁发诺贝尔科学奖以来,经过114年,屠呦呦于2015年底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 “一塌糊涂”,但美国高校赢得的诺贝尔奖却是世界上最多的。这样看起来,中国的初等教育似乎最佳,美国的高等教育最棒。许多人就很自然地想到这两者的结合:中国的“最”+美国的“最”=世界之最。许多人相信以上公式是绝对正确的。于是,中国的赴美热持续升温发烧。
  让我们来分析“中国孩子在国内接受初等教育,再到美国来接受高等教育”是不是最好的模式。我们先来考虑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中国孩子先在国内接受基本功的训练,到了成年再送到欧洲或南美去接受那里的足球意识和创造力的熏陶,这样一种两者的简单相加等不等于世界之最?或者换一个问法:范志毅、杨晨、孙继海的模式,即青少年时在中国打基础,成年了到欧洲“留学”,能不能使他们成为世界级的足球明星呢?答案是否定的。青少年时期曾给英国足球界以深刻印象的宿茂臻,1998年已经成年的他,再到英国南普队试训,不是因为表现平庸而遭弃用吗?
  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的“最”+ 欧洲的“最”≠世界之最的结果呢?成年的范志毅、杨晨、孙继海等不但技术已定型,其足球意识、创造力等也已定型,这个时候再到欧洲去培养足球意识和创造力,进步是会有的,而且还可能很大!但是却已经难以“大器晚成”。
  就教育来说,在中国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两者的简单相加,并不一定是最佳组合。我在“创造性能不能教”这一章中曾说: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同样道理,人的个性、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也像种子一样,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一颗种子在其发育阶段没有得到適当的护理,没有得到科学的施肥灌溉,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那么这颗种子就会发育不良。等这颗发育不良的种子长到一定程度,甚至已经基本定型,才移植到良好的环境,虽然也可能成材,但至少已較难成为参天的栋梁之材。
  (摘自《黄全愈教育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
  【素材分析】中国教育偏重知识和分数,美国教育侧重实践和能力,这可能与各自的民族文化、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两者各有长短,不宜简单地下断语说孰优孰劣。中美教育都需要辩证地分析和借鉴对方优秀的东西,并进行有机融合,尽可能使学校教育遵从教育的客观规律。如此,教育方能逐步趋向完美 。
  (特约教师 严君)
其他文献
我很小就明白一个道理:要得到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我很小就明白的第二个道理是,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  我还明白另外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会让你们想起孔子——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人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光靠已有的知识,一个人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  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
期刊
喜欢京戏,是近些年的事。开始喜欢听梅派的《贵妃醉酒》,又接触到了程派。程派听得最多的,当是程砚秋先生的《锁麟囊》。春秋亭是《锁麟囊》中的一折。我喜欢春秋二字,凉凉的,有风吹浮世、沧海桑田之感。现在听的版本,是张火丁唱的。  追溯对于戏剧的喜爱,应源于母亲。自小家里就有显得跟时代格格不入的唱片机,老唱片多数是戏曲类。闲暇时,总能听到咿咿呀呀的西皮流水、胡琴之声。母亲是个戏迷。年轻时,特别爱唱歌,唱的
期刊
人民日报海外版批其为“文化自宫”  2017年9月,台湾地区教育部门进行新课纲审议,研拟将文言文比例降低,计划采用“三分制”,即文言文、台湾当代文学和世界文学各占1/3的比例。文言文从现行的50%左右,降至30%,必读古文篇数也从20篇减至10篇,并由网络票选出10篇推荐选文。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人民日报海外版更批其为“文化自宫”,而另一方面,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义务教育语文、
期刊
這周日,编编们来加班。杂志社的办公楼在周六日是不开空调的,在“秋老虎”“横行霸道”的当下,坐在没有空调的办公室,编编们还是热得出汗。突然,本编灵机一动,想起了在放杂志的小仓库里有台电扇。于是,“开仓拿扇”。  为了让电扇能同时吹到我和隔壁的蒋燕编编,我一直在调电扇的角度,还不停地问:“蒋燕,你吹得到吗?”蒋燕:“吹得到,但是不是很凉爽。”于是一大早,我们俩就在那摆弄电扇,一边给风扇找角度一边嘀咕,
期刊
【适用话题】文化熏陶 环境影响 热爱文学  南京能不能算文学之都,即将成为一个话题。  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评选南京的传世名著,为选不选《红楼梦》,肚子里都是学问的专家没法统一意见。有说应该,有说不应该,都有道理,都有充分根据。可是说一千道一万,有了“金陵十二钗”,你若是不选,南京人民不答应。  要申请文学之都,就会有专家的认证会。我被安排发言,要求介绍“南京创作土壤培育南京作家情况”,看这题目,老
期刊
【适用话题】城市特色 软实力 竞争力名人效应与文学实力  卡尔维诺曾经描写过这样一座城市,与其说它是一座城市,倒不如说是无数城市組成的一个荒原,因为在这座城市里,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市中心都长得完全相似:他们驾车送我经过的郊区,跟别些地方的郊区没什么分别,都有绿绿黄黄的小屋子。依循着同样的路标,我们绕过同样的广场里的同样的花坛。市区街道上陈列的商品、包裹、招牌都没有改变。这简直就是一个预言,对今天中
期刊
莎士比亚曾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写下这样一句:“我们叫作玫瑰的这种花,要是换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芬芳。”对此,很多父母可能并不认同。2017年9月5日人民网报道,一位陕西的父亲给孩子取名“王者荣耀”,一名重庆的大学生在开学时被发现叫“黄埔军校”,前几年一江苏考生因名叫“是朕”,让其他考生大呼“给跪”了。  姓名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被识别的符号,也是寄托父母或自身美好愿望的载体。传统取名,女的多叫菊
期刊
作文君  《王者荣耀》自上市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在《意素》往期,我们已经从许多角度选取了相关的素材供童鞋用于写作,比如《的委屈》《卸载之后我又做了什么》等,虽然如此,依然有许多素粉来信,表示还不过瘾。那怎么办?好吧好吧,作文君只好请名师做成专题,手把手教大家把二类文指导升格成一类,一起玩转素材和范文!  【文题展示】  《王者荣耀》自上市以来,就一直爆出中小学生沉迷其中引发种种悲剧:浙江省杭州市
期刊
这日周五,一想到即将到来的周末,各位小编心里就长满了草,时间一过五点,编辑部里就有了点小骚动。  六點了(下班时间),大家却都没走,故作矜持又待了一小会儿。  六点十分,众小编交头接耳、暗下决心,拿起小包不好意思又迫!不!及!待!地冲着因为请假耽误工作还在奋战的本编挥挥手:“那我就先走了,下周见哦~”  “素编,再见,不要太晚哦~”  “再见了,周末愉快~”  “一个人加班的少女素,fightin
期刊
作文君  2017年是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逝世10周年。2007年冯内古特去世时,《纽约时报》称其为“捕获到时代想象力的小说家”。作为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作家,冯内古特的作品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在灾难、荒诞、绝望面前发出笑声。他的作品抓住了他身处时代的情绪,令人着迷,还激发了整整一代人的想象。今天作文君推荐的这本《欢迎来到猴子馆》是冯内古特的短篇小说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