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回放
我觉得整个中国目前的家长也好,教育家也好,可以说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觉得美国的中小学好。我再三讲过,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比如80分的学生,如果能够考进中国一个比较好的大学,那么在这个学校念四年,得了学士学位,再可能的话送到美国去念研究生,这是一生最容易接近成功的。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后来本科教育、两年硕士教育都是在西南联大,这个给我打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异见
【适用话题】学校教育 中西方教育差异 教育规律
再怼杨振宁教授,
驳“美国教育绝对不比中国好” □黄全愈
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中国高校的成人能获诺贝尔奖(作者注:自从1901年颁发诺贝尔科学奖以来,经过114年,屠呦呦于2015年底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 “一塌糊涂”,但美国高校赢得的诺贝尔奖却是世界上最多的。这样看起来,中国的初等教育似乎最佳,美国的高等教育最棒。许多人就很自然地想到这两者的结合:中国的“最”+美国的“最”=世界之最。许多人相信以上公式是绝对正确的。于是,中国的赴美热持续升温发烧。
让我们来分析“中国孩子在国内接受初等教育,再到美国来接受高等教育”是不是最好的模式。我们先来考虑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中国孩子先在国内接受基本功的训练,到了成年再送到欧洲或南美去接受那里的足球意识和创造力的熏陶,这样一种两者的简单相加等不等于世界之最?或者换一个问法:范志毅、杨晨、孙继海的模式,即青少年时在中国打基础,成年了到欧洲“留学”,能不能使他们成为世界级的足球明星呢?答案是否定的。青少年时期曾给英国足球界以深刻印象的宿茂臻,1998年已经成年的他,再到英国南普队试训,不是因为表现平庸而遭弃用吗?
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的“最”+ 欧洲的“最”≠世界之最的结果呢?成年的范志毅、杨晨、孙继海等不但技术已定型,其足球意识、创造力等也已定型,这个时候再到欧洲去培养足球意识和创造力,进步是会有的,而且还可能很大!但是却已经难以“大器晚成”。
就教育来说,在中国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两者的简单相加,并不一定是最佳组合。我在“创造性能不能教”这一章中曾说: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同样道理,人的个性、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也像种子一样,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一颗种子在其发育阶段没有得到適当的护理,没有得到科学的施肥灌溉,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那么这颗种子就会发育不良。等这颗发育不良的种子长到一定程度,甚至已经基本定型,才移植到良好的环境,虽然也可能成材,但至少已較难成为参天的栋梁之材。
(摘自《黄全愈教育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
【素材分析】中国教育偏重知识和分数,美国教育侧重实践和能力,这可能与各自的民族文化、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两者各有长短,不宜简单地下断语说孰优孰劣。中美教育都需要辩证地分析和借鉴对方优秀的东西,并进行有机融合,尽可能使学校教育遵从教育的客观规律。如此,教育方能逐步趋向完美 。
(特约教师 严君)
我觉得整个中国目前的家长也好,教育家也好,可以说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觉得美国的中小学好。我再三讲过,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比如80分的学生,如果能够考进中国一个比较好的大学,那么在这个学校念四年,得了学士学位,再可能的话送到美国去念研究生,这是一生最容易接近成功的。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后来本科教育、两年硕士教育都是在西南联大,这个给我打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异见
【适用话题】学校教育 中西方教育差异 教育规律
再怼杨振宁教授,
驳“美国教育绝对不比中国好” □黄全愈
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中国高校的成人能获诺贝尔奖(作者注:自从1901年颁发诺贝尔科学奖以来,经过114年,屠呦呦于2015年底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 “一塌糊涂”,但美国高校赢得的诺贝尔奖却是世界上最多的。这样看起来,中国的初等教育似乎最佳,美国的高等教育最棒。许多人就很自然地想到这两者的结合:中国的“最”+美国的“最”=世界之最。许多人相信以上公式是绝对正确的。于是,中国的赴美热持续升温发烧。
让我们来分析“中国孩子在国内接受初等教育,再到美国来接受高等教育”是不是最好的模式。我们先来考虑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中国孩子先在国内接受基本功的训练,到了成年再送到欧洲或南美去接受那里的足球意识和创造力的熏陶,这样一种两者的简单相加等不等于世界之最?或者换一个问法:范志毅、杨晨、孙继海的模式,即青少年时在中国打基础,成年了到欧洲“留学”,能不能使他们成为世界级的足球明星呢?答案是否定的。青少年时期曾给英国足球界以深刻印象的宿茂臻,1998年已经成年的他,再到英国南普队试训,不是因为表现平庸而遭弃用吗?
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的“最”+ 欧洲的“最”≠世界之最的结果呢?成年的范志毅、杨晨、孙继海等不但技术已定型,其足球意识、创造力等也已定型,这个时候再到欧洲去培养足球意识和创造力,进步是会有的,而且还可能很大!但是却已经难以“大器晚成”。
就教育来说,在中国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两者的简单相加,并不一定是最佳组合。我在“创造性能不能教”这一章中曾说: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同样道理,人的个性、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也像种子一样,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一颗种子在其发育阶段没有得到適当的护理,没有得到科学的施肥灌溉,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那么这颗种子就会发育不良。等这颗发育不良的种子长到一定程度,甚至已经基本定型,才移植到良好的环境,虽然也可能成材,但至少已較难成为参天的栋梁之材。
(摘自《黄全愈教育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
【素材分析】中国教育偏重知识和分数,美国教育侧重实践和能力,这可能与各自的民族文化、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两者各有长短,不宜简单地下断语说孰优孰劣。中美教育都需要辩证地分析和借鉴对方优秀的东西,并进行有机融合,尽可能使学校教育遵从教育的客观规律。如此,教育方能逐步趋向完美 。
(特约教师 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