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2
开学的第一天,欣喜地发现孩子们长大了,言语间俨然大班孩子的口吻:“老师,老师,我已经和你差不多高了;老师,老师,暑假里我吃了许多肯德基,妈妈说我又长胖了,是吗?;老师,老师,我阿姨生了一个小妹妹,小得象只老鼠......”我们认真地倾听孩子们一段段稚嫩、有趣的话语,了解到:孩子们对自己、对他人有了一定的兴趣,我们便向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没长高、长胖呢?"我们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了孩子们的纷纷议论.从长胖长高讨论到人的运动;人的肚子里有蛔虫;人的身体状况,人的长相......在有趣的讨论中,我们认真聆听孩子们的每一个对"人"的问题,一个有关"人"的主题便由此产生。那么,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哪里?提供怎样的环境支持孩子?下一步他们将会想什么?做什么?聆听——便成了我们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
颖颖:“我想知道我怎么样才能变得聪明,是不是象妈妈说的,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就会聪明了?”
亮亮:“爸爸说我的牙掉了,还会再长出来的,可为什么奶奶的牙掉了,到现在还没长出来呢?”
悦悦:“我想知道,人的心脏为什么会跳动?如果不跳了,是不是就是死掉了?”
倩倩:“我也想知道,吃下去的东西怎么变成大便了呢?”
炯炯:“老师,为什么只有妈妈会生小孩,爸爸不会呢?”
浩浩:“为什么每个小朋友都长得不一样呢?”
杰杰:“人的身上有多少骨头呀?”
……
从这些有趣的问题中,我们意识到,孩子的心灵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的每个问题都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聆听的基础上,我们依据师生共同的经验,设想了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可能涉及的领域,初步设计了一个"人"的主题网络图。
一、生命的奥秘
方案起始阶段,大多数孩子最感兴趣的是自己从哪里来、是怎么变大的、又怎么变老的。于是,在将近两星期的时间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着“生命的奥秘”,共享着探索时的兴奋和成功时的快乐……
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许多照片相互交流着,让我们听到了一些有趣的对白。
悠悠:“瞧!我妈妈的肚子多大,她告诉我,小时侯在她肚子里我很调皮,一直在翻筋斗,我想妈妈一定很痛……”
亮亮:“妈妈的肚子就象一个游泳池,我在里面游呀游,可舒服了。”
栋栋:“你在吹牛,那时候你还不会游泳呢!不要淹死吗?”
孩子们众说纷纭,为了帮助他们证实自己的想法,并使这种兴趣点进一步成为孩子们研究人体的探索点,使理性知识融于感性的活动中,在家长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下,我们不仅适时地提供了大量的有关人体的书籍、VCD、图片及获取的网上资料,通过观看母亲生产时的照片及聆听孩子母亲怀孕时的甜酸苦辣,进一步解读生命的奥秘。
“原来妈妈怀孕的时候肚子好大呀,象一只皮球。原来我没生出来的时候是生活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定很暖和;男人是不会生孩子的;妈妈生孩子很痛苦呀,我以后要好好爱妈妈……”
在研究过程中,孩子们还通过自己成长的照片比较,体验到成长是快乐的,乐意大胆说出自己对成长过程的种种想法,我们聆听到了孩子们的“经验”。
二、人体的构造
一部分孩子们的兴趣点在人体内部构造的研究上,他们一边翻阅资料,一边不断地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思维非常活跃。
场景一:敏敏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她反复拆装人体器官模型之后,找来了图书、画纸和橡皮泥,自己动手做了起来,经过一番研究,一张人体内脏器官图便展现在我们面前,她洋洋得意地向小朋友介绍有关肺、心脏、胃等等的位置与功能,我们聆听到了孩子的“自信”
场景二:三位小朋友看到图中人体上有些红蓝线条时,就对这些线条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多次探索与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人的血管有动、静脉之分,心脏把血液从动脉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再从静脉流回心脏。初步的感知以后,孩子们选用了彩泥、水彩笔等材料,又画、又捏、又贴,完成了一幅幅人体血管图。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用听诊器听,搭脉搏,记录心跳等方法对“了不起”的心脏也进行了一番研究。此时,我们聆听到了孩子们的“好思”。
场景三:胤胤捂着鼻子,睁大了眼睛,蹲在小马桶边,一副专注地神情,嘴里还自言自语。起初我们觉得很奇怪,随后经过了解,才得知,他想知道自己今天吃的早点是不是在大便里,这一举动引来了孩子们的好奇,他们都想知道结果。于是在一位医生家长的生动讲解下,孩子们初步知道了:原来人吃下去的东西,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有营养的就留在了身体里,没有营养的就从肛门排出,变成大便。
我们又聆听到了孩子们的“好学”。
三、有趣的“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思维方式及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聆听孩子的想法,肯定他们、支持他们,以玩伴的身份参与之中,并凭借我们认为可能有用的材料提供给孩子,如:画纸、绒线、橡皮泥等等,但孩子们的活动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当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定的研究之后,小班幼儿的一次参观,又引发了孩子们新一轮的活动高潮。他们决定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趣的“人”,送给小班孩子。孩子们会怎么做呢?我们不禁在脑海里打了个小问号。而结果是,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用报纸撕成了“纸人”;有的用彩泥做了许多大小不同的“泥人”;还有的用瓶瓶罐罐拼凑组合完成了可爱的“玩具人”;更有孩子大胆地提出:“下次我带些稻草来,做个稻草人……”果真,没过几天,孩子的爸爸就带了许多稻草、芦苇、铅丝等,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稻草人终于完成了,虽然他们的作品十分粗糙,甚至于有的根本看不出人的模样,但在我们的眼中,这却是无价之宝!因为,我们深切地聆听到了孩子们的“智慧与自主”。
四、教师的思考
对于我们幼儿教师而言,天性活泼、好奇心强烈的幼儿,便像一本书,打开容易、读它难。因此,在承认、肯定他们是一个独立个体的同时,教师要充分聆听孩子们的“声音”,把孩子们独特的见解进行提升、推广,师生在分享中探索,在探索中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并带给孩子除知识以外更多的经验——分享、合作、情谊、自主、尊重……
开学的第一天,欣喜地发现孩子们长大了,言语间俨然大班孩子的口吻:“老师,老师,我已经和你差不多高了;老师,老师,暑假里我吃了许多肯德基,妈妈说我又长胖了,是吗?;老师,老师,我阿姨生了一个小妹妹,小得象只老鼠......”我们认真地倾听孩子们一段段稚嫩、有趣的话语,了解到:孩子们对自己、对他人有了一定的兴趣,我们便向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没长高、长胖呢?"我们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了孩子们的纷纷议论.从长胖长高讨论到人的运动;人的肚子里有蛔虫;人的身体状况,人的长相......在有趣的讨论中,我们认真聆听孩子们的每一个对"人"的问题,一个有关"人"的主题便由此产生。那么,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哪里?提供怎样的环境支持孩子?下一步他们将会想什么?做什么?聆听——便成了我们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
颖颖:“我想知道我怎么样才能变得聪明,是不是象妈妈说的,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就会聪明了?”
亮亮:“爸爸说我的牙掉了,还会再长出来的,可为什么奶奶的牙掉了,到现在还没长出来呢?”
悦悦:“我想知道,人的心脏为什么会跳动?如果不跳了,是不是就是死掉了?”
倩倩:“我也想知道,吃下去的东西怎么变成大便了呢?”
炯炯:“老师,为什么只有妈妈会生小孩,爸爸不会呢?”
浩浩:“为什么每个小朋友都长得不一样呢?”
杰杰:“人的身上有多少骨头呀?”
……
从这些有趣的问题中,我们意识到,孩子的心灵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的每个问题都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聆听的基础上,我们依据师生共同的经验,设想了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可能涉及的领域,初步设计了一个"人"的主题网络图。
一、生命的奥秘
方案起始阶段,大多数孩子最感兴趣的是自己从哪里来、是怎么变大的、又怎么变老的。于是,在将近两星期的时间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着“生命的奥秘”,共享着探索时的兴奋和成功时的快乐……
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许多照片相互交流着,让我们听到了一些有趣的对白。
悠悠:“瞧!我妈妈的肚子多大,她告诉我,小时侯在她肚子里我很调皮,一直在翻筋斗,我想妈妈一定很痛……”
亮亮:“妈妈的肚子就象一个游泳池,我在里面游呀游,可舒服了。”
栋栋:“你在吹牛,那时候你还不会游泳呢!不要淹死吗?”
孩子们众说纷纭,为了帮助他们证实自己的想法,并使这种兴趣点进一步成为孩子们研究人体的探索点,使理性知识融于感性的活动中,在家长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下,我们不仅适时地提供了大量的有关人体的书籍、VCD、图片及获取的网上资料,通过观看母亲生产时的照片及聆听孩子母亲怀孕时的甜酸苦辣,进一步解读生命的奥秘。
“原来妈妈怀孕的时候肚子好大呀,象一只皮球。原来我没生出来的时候是生活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定很暖和;男人是不会生孩子的;妈妈生孩子很痛苦呀,我以后要好好爱妈妈……”
在研究过程中,孩子们还通过自己成长的照片比较,体验到成长是快乐的,乐意大胆说出自己对成长过程的种种想法,我们聆听到了孩子们的“经验”。
二、人体的构造
一部分孩子们的兴趣点在人体内部构造的研究上,他们一边翻阅资料,一边不断地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思维非常活跃。
场景一:敏敏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她反复拆装人体器官模型之后,找来了图书、画纸和橡皮泥,自己动手做了起来,经过一番研究,一张人体内脏器官图便展现在我们面前,她洋洋得意地向小朋友介绍有关肺、心脏、胃等等的位置与功能,我们聆听到了孩子的“自信”
场景二:三位小朋友看到图中人体上有些红蓝线条时,就对这些线条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多次探索与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人的血管有动、静脉之分,心脏把血液从动脉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再从静脉流回心脏。初步的感知以后,孩子们选用了彩泥、水彩笔等材料,又画、又捏、又贴,完成了一幅幅人体血管图。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用听诊器听,搭脉搏,记录心跳等方法对“了不起”的心脏也进行了一番研究。此时,我们聆听到了孩子们的“好思”。
场景三:胤胤捂着鼻子,睁大了眼睛,蹲在小马桶边,一副专注地神情,嘴里还自言自语。起初我们觉得很奇怪,随后经过了解,才得知,他想知道自己今天吃的早点是不是在大便里,这一举动引来了孩子们的好奇,他们都想知道结果。于是在一位医生家长的生动讲解下,孩子们初步知道了:原来人吃下去的东西,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有营养的就留在了身体里,没有营养的就从肛门排出,变成大便。
我们又聆听到了孩子们的“好学”。
三、有趣的“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思维方式及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聆听孩子的想法,肯定他们、支持他们,以玩伴的身份参与之中,并凭借我们认为可能有用的材料提供给孩子,如:画纸、绒线、橡皮泥等等,但孩子们的活动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当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定的研究之后,小班幼儿的一次参观,又引发了孩子们新一轮的活动高潮。他们决定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趣的“人”,送给小班孩子。孩子们会怎么做呢?我们不禁在脑海里打了个小问号。而结果是,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用报纸撕成了“纸人”;有的用彩泥做了许多大小不同的“泥人”;还有的用瓶瓶罐罐拼凑组合完成了可爱的“玩具人”;更有孩子大胆地提出:“下次我带些稻草来,做个稻草人……”果真,没过几天,孩子的爸爸就带了许多稻草、芦苇、铅丝等,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稻草人终于完成了,虽然他们的作品十分粗糙,甚至于有的根本看不出人的模样,但在我们的眼中,这却是无价之宝!因为,我们深切地聆听到了孩子们的“智慧与自主”。
四、教师的思考
对于我们幼儿教师而言,天性活泼、好奇心强烈的幼儿,便像一本书,打开容易、读它难。因此,在承认、肯定他们是一个独立个体的同时,教师要充分聆听孩子们的“声音”,把孩子们独特的见解进行提升、推广,师生在分享中探索,在探索中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并带给孩子除知识以外更多的经验——分享、合作、情谊、自主、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