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得到的种种经验进行半独立阅读的过程。精读课文承担着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和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途经才能充分发挥这一“训练场”的作用呢?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进行教学:
首先要把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区分开,熟知略读课文的作用。
从根本上讲,精读课文是为略读课文服务的,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精读课文,只是在传授或引导学生习得一种阅读方法,形成一种能力,略读课文才是真正放手给学生施展阅读能力的广阔舞台。因此,略读课文如果要想上出效果,必须放手让学生去读,去体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抓重点句、段引领学生学习。
其次,巧妙组织,简化教学。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而我也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的《最好的礼物》一文,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顺序来自学。学生在自己学习,与他人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再次是教师要做到聚焦重点,略中有精。
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不可像精读课文一般字斟句酌,要恰当简略,要突出重点,要展现亮点。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取舍,使教学目标更为集中,这就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如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的《一座铜像》一课可从课题入手,结合图画,首先让学生质疑:他是谁?他在干什么?为什么要给他塑像?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自读自悟,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小于连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还知道哪些英雄少年的故事。来完成任务。
最后要敢于放手,并拓展,检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略读能力。
放手,指的是放手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略读,根据要求自主解决问题,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相信学生能学好课文,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水平低的同学只要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水平中的同学,还要复述课文,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水平高的同学,要了解大意,体会感情,还要谈自学后的体会。当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标准。老师只有放手,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技能得以发展和提高。
拓展,指的是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课外的阅读材料,为学生训练阅读技能服务。这方面的工作,比较难办到。原因有三:一是材料复制很难办到;二是教师选择的文本素材,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而言,很难使所有人都满意;三是拓展的素材和单元计划、单元目标很难匹配起来。因此,如何拓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检验,指的是教师要通过量化的手段对学生的略读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是检验工作的关键,教师长期、持之以恒地坚持评价是检验工作的核心。
总之,略读课文教学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研究者不仅要了解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且应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它的独特功能,使它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使语文教学总目标得以深化,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途经才能充分发挥这一“训练场”的作用呢?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进行教学:
首先要把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区分开,熟知略读课文的作用。
从根本上讲,精读课文是为略读课文服务的,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精读课文,只是在传授或引导学生习得一种阅读方法,形成一种能力,略读课文才是真正放手给学生施展阅读能力的广阔舞台。因此,略读课文如果要想上出效果,必须放手让学生去读,去体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抓重点句、段引领学生学习。
其次,巧妙组织,简化教学。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而我也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的《最好的礼物》一文,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顺序来自学。学生在自己学习,与他人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再次是教师要做到聚焦重点,略中有精。
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不可像精读课文一般字斟句酌,要恰当简略,要突出重点,要展现亮点。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取舍,使教学目标更为集中,这就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如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的《一座铜像》一课可从课题入手,结合图画,首先让学生质疑:他是谁?他在干什么?为什么要给他塑像?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自读自悟,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小于连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还知道哪些英雄少年的故事。来完成任务。
最后要敢于放手,并拓展,检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略读能力。
放手,指的是放手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略读,根据要求自主解决问题,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相信学生能学好课文,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水平低的同学只要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水平中的同学,还要复述课文,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水平高的同学,要了解大意,体会感情,还要谈自学后的体会。当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标准。老师只有放手,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技能得以发展和提高。
拓展,指的是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课外的阅读材料,为学生训练阅读技能服务。这方面的工作,比较难办到。原因有三:一是材料复制很难办到;二是教师选择的文本素材,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而言,很难使所有人都满意;三是拓展的素材和单元计划、单元目标很难匹配起来。因此,如何拓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检验,指的是教师要通过量化的手段对学生的略读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是检验工作的关键,教师长期、持之以恒地坚持评价是检验工作的核心。
总之,略读课文教学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研究者不仅要了解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且应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它的独特功能,使它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使语文教学总目标得以深化,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