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江苏省常州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情况,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与利用方向,为该区土地与人口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9年多源国土空间数据,构建多因素多因子综合判别模型。[结果]常州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显著的东高西低,平原高山地丘陵区低等空间分异特征。此外,基于未来土地资源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预测2030年常州市人口承载指数高达1.27,显著高于国际警戒水平。[结论]常州市空间开发程度、自然本底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平具有显著的约束,且人口处于超载状态。
【机 构】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域尺度耕地景观格局演变时空过程模型研究”(4180129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耕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BK2018034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监测系统集成技术及应急响应示范”(2017YFB05042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江苏省常州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情况,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与利用方向,为该区土地与人口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9年多源国土空间数据,构建多因素多因子综合判别模型。[结果]常州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显著的东高西低,平原高山地丘陵区低等空间分异特征。此外,基于未来土地资源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预测2030年常州市人口承载指数高达1.27,显著高于国际警戒水平。[结论]常州市空间开发程度、自然本底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平具有显著的约束,且人口处于超载状态。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基于格网单元的广东省“三生”用地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为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8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三生”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对该区“三生”用地转型特征及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①1980-2018年,广东省农业生产用地面积大幅减少,共减少了5369.61 km2,城镇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4526.02 km2,2406.93 km2,农业生
[目的]统计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与各类型土地利用状况,为该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9县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和因子探测器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5-2019年生态足迹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研究区生态足迹自2010-2019年呈现较快上升态势,生态承载力缓慢提升,赤字有所扩大。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区域发展阶段可分为平稳期、上升期和转型期,其中中部和西北部生态足迹明显高于东部和西南部
[目的]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生态源地进行识别,为该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可持续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策略与建议。[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采用定性(生态保护红线直接识别法)和定量(基于InVEST模型的综合评估法)方法识别生态源地,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两种结果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判定目前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能否体现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结果]①基于InVEST模型的综合评估法识别的生态源地面积为11433.6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9%,主要分布于区内河流及其周边区域;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直接识别的生
[目的]对重要饮用水源地密云水库水生态服务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进行分析,为该水库生态系统平衡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替代成本法、碳交易法、支付意愿法、比例折算法和成果参照法,定量研究密云水库水资源供给,提供水产品,调蓄洪水,增加湿度,夏季降温,净化水质,涵养水源,固定CO 2,释放O 2,保护生物多样性,旅游休闲和科研教育等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结果]2008-2019年密云水库水生态服务价值介于709.96~1003.60亿元之间,呈先小幅波动后增
[目的]探明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的交互关系,为促进地区新型城市化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推演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运用加权求和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3-2018年二者关系的时空特征。[结果]①2003-2018年广西城市紧凑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紧凑度指数由0.301升至0.433,高紧凑度城市主要在桂中和桂北,低紧凑度城市集中于桂西北和桂东南两侧,中紧凑度城市环高紧凑度城市分布;②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经历了“稳步优化-加速增长”的
[目的]探究福建省国土空间特征,为解决城镇化快速推进导致的国土空间开发无序和推动其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三生”功能视角,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障碍度模型和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等方法,开展“三生”功能评价,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障碍因素,找出优势功能区并提出优化对策。[结果]①福建省2018年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均值分别为0.0618,0.0936,0.0306,三者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呈现东高西低。②“三生”功能空间分布上均呈正相关性,三者的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
[目的]对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系统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和分析,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科技5个系统选取37项指标构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2008-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5个子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最后,对其耦合协调度使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在2008年和2018年分别为0.2145和0.4102,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08-2
[目的]研究呼伦贝尔沙地土地利用动态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情况,为该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及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呼伦贝尔沙地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 5.3和ArcGIS 10.2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动态度空间分析模型、变化强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中国沙地生态服务价值表的计算方法对呼伦贝尔沙地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呼伦贝尔沙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及敏感性指数。[结果]①研究区沙漠化呈逆转趋势,各沙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极重度沙
[目的]以高原喀斯特地貌区滇中城市群为例,引入地形梯度,探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滇中城市群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为其他相似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地形位指数、修正的ESV当量和热点分析等技术手段定量探讨滇中城市群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和ESV在地形梯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ESV损益流向表分析滇中城市群LUCC对ESV的影响。[结果]①2000-2020年,滇中
[目的]分析目前道路侵蚀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亟需关注的研究方向,为防治流域土壤侵蚀和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从道路侵蚀的界定、道路侵蚀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道路侵蚀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目前关于道路侵蚀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①研究方法尚不成熟,模拟降雨/冲刷试验法应用较广,实地监测法和模型模拟法应用较少;②研究内容多局限于道路原位侵蚀效应,而鲜少涉及道路异位侵蚀效应;③道路侵蚀防治研究大都围绕硬化道路进行,土质道路相关研究薄弱。[结论]未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