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个案正义:价值、困境及实现路径

来源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full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发展与技术革新给刑事法治带来巨大挑战,刑事个案正义作为一项司法理念有必要加以重申.从内涵上看,刑事个案正义强调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中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的双重符合,是特定人群在现阶段普遍正义理念下的共识重叠,因而是一种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有机统一,能够起到保障人权、优化司法体制、回应新时期社会治理需要等积极效果.但由于刑事立法中抽象危险犯、不作为犯等罪名的数量不断增加,刑事司法的机械化倾向以及刑法向“社会治理法”的转变存在潜在风险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刑事个案正义的实现陷入困境.未来可以从坚持刑法谦抑性、警惕社会治理过度刑法化,秉持实质刑法观、严格落实“形式入罪、实质出罪”的刑事司法标准,发展行刑社会化等方面入手,充分实现刑事个案正义的应有价值.
其他文献
统筹推进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以一体化思维把握劳动教育的阶段性与规律性,凸显劳动教育的连贯性、整体性与实效性,需要厘清并明确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注重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学位
“德育”在青年人专业知识学习、思维认知以及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内在的推动作用,同时思政教育也要求培养青年学生“法治思维”和遵守、捍卫法律的法治精神,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目前,我国的法律教育定位存在偏差且缺乏实践教育.对此,要通过德育与法育有机融合和有效协同,使青年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成为知法守法的高素质人才.
涉《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附录I、II所列非原产于我国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制品犯罪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争议较多.基于我国国家生物安全风险控制及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之目的,在遵循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立法基本旨趣前提下,对非原产于我国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困境进行溯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法理意义.解决刑法视域下野生动物之“野生”应如何定义
虽然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97条将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诉讼功能表述为“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但在司法实践中,其诉讼功能早已不限于此,还会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提出意见,发挥作证功能.多重功能的实践逻辑,使得对有专门知识的人诉讼角色的探寻尤为必要.结合比较法的考察,从功能主义视角解读证人概念,可以发现其核心特征乃为向法庭“作证”之人.而我国刑事诉讼中新增的有专门知识的人,无论是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还是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提出意见,都起到证明作用,都属于作证的人,故可归入证人范畴.与此同时,专家证人制度的确立,需要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主力军,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能力不仅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工作的“敲门砖”,也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逻辑、着力方向及问题剖析三个角度进行思考,有助于破解当代大学生在自身发展和社会就业方面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