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社会公平与提升人民幸福感之探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he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公平的表述。不管是深入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或是保障居民住房建设和管理,十八大在提出的很多问题应对措施都链接着社会公平。可是随着综合国力与人均GDP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内心感觉到不幸福,本文将从现今人民幸福感缺失的原因着手,找到实现社会公平来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公平;人民幸福感;对策
  一、实现社会公平与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关系
  (一)权利公平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牢固基石
  权利公平是指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过程中,不以性别、身份、出身、职业等各种条件为人类发展基准,平等地赋予人民其生存权和发展权。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维护对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将人权分为三方面:一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二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三是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对人民权利的维护,是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更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举措。
  (二)机会公平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社会保障
  机会公平指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均等。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是均等的;二是社会制度安排机会是均等的。保证社会成员有着平等发展机会,将更大限度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伴随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同时,人民的幸福感将会得到提高,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规则公平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制度保证
  规则公平指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活动的时候,以公平的规则为行为准则。要想提高人民幸福感,权利公平是基础,机会公平是保证,规则公平是关键。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规则的完善,不仅在于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社会结构,还在于法治进程的有力推动。规则实现公平,將提升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并使得到制度保证。
  二、人民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一)收入差距问题存在,权力滥用现象频发
  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突出,导致部分人民“仇官”“仇富”心态的显现。由于人民发展水平的不均衡,部分权利的保障成了一纸空文。权利不公平形式多样,在生活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高等学府的出入证被一些社会地位较高,个人资产雄厚的人包揽,导致部分家庭环境差,而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与高校失之交臂。当然,甚至有一部分学业优异的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外出打工谋取生存之道。
  (二)就业歧视普遍存在,岗位配置尚不合理
  增加就业机会,实际上是要增加社会需求,根本上是要增加人民的自由度。可是,就毕业生就业而言,一些公司要求录用“211”“985”工程毕业的大学生,这是严格的学历歧视,其影响不亚于种族歧视。为此,教育部下发《通知》,《通知》规定招聘不得限定为“985”、“211”高校的毕业生。虽然教育部下发了反就业歧视通知,可是以学历、获奖证书、党员身份等为招聘条件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此外,我国岗位配置尚不合理。据搜狐网报道,2021年国考报名阶段竞争热度最高的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东莞调查队业务科室一级科员”一职,其竞争比已经达到3455∶1。可见,“公务员热”在我国不可忽视。相反,部分职位由于技术性较强,导致人才缺失。可见,我国急需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就业形势。
  (三)法制功能尚不健全,监督机制尚不完善
  我国正在朝着更高水平的法治国家迈进,可是我国的法制存在较多问题,并引发了连锁反应,产生了很多矛盾。媒体报道的张高平案件,与河南商丘赵作海案件、湖北京山的佘祥林案件、江西南昌的张玉环案件如出一辙,类似案件的发生,把我们的目光再次引向了权利的保护机制。这类案件频发的诱因在于刑讯逼供,可追本溯源是在于公权力的滥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切实用之来为人民服务,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必须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全面发挥监督的作用,群众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群众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不知道如何监督;二是群众不知道怎样监督;三是群众不敢监督;四是群众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可是,完善我国群众监督机制迫在眉睫。现阶段,舆论监督的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也应该对正规途径的媒体监督予以肯定。
  三、对策建议
  (一)切实保障人民权利,增加幸福指数
  一是深化维权意识,推动法治进程。目前,部分公民缺少法律知识,不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法律意识的养成、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确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都需要增强法律意识。为此,政府或者社会团体等组织需要多开展法律内容的培训或者专题讲座,普及民众的法律知识。此外,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将法治进程进行到底。
  二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采取措施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思想是基础,制度的关键,民主制度的健全,将为人民维权提供制度保障。为此,要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并不意味着照搬西方制度模式。由于法律的强制性,公正、合理的制度需要法律作依托。我国需要完善法律体系,为制度建设提供法律保证。
  (二)构建合理分配结构,缩短贫富差距
  一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首先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导向。[2]需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保证群众收入达到公平,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二是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工资保障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保护合法收入,制裁非法收入;增加最低收入,抑制过高收入,形成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强化政府责任功能,合理调节税收杠杆。税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要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用合理的经济政策来缩短贫富差距,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三)合理配置就业岗位,杜绝就业歧视
  一是合理配置就业岗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很多人热衷于报考公务员、教师等相对稳定的职业。可是,社会提供的资源毕竟有限的,必然有一部分会在竞争机制被淘汰,这就需要国家合理配置就业岗位,让社会尽可能地接纳社会成员,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员。根据《天津市“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意见》,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民众创业,并给予创业大学生享有公租房的福利。可见,国家应鼓励创业,使社会资源达到优化配置。此外,还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能力。
  二是反对遏制就业歧视。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第十六条规定,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年龄为十八周岁,三十五周岁以下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资格条件,这些限制性条件于法无据,剥夺了部分人的合法权利。四十岁左右正是一个人事业最辉煌的时期,以年龄要求为录用公务员标准,将导致部分有志為人民服务的群众丧失报考权利,而且部分公务员职位专业性较强,仅以学历作为任用人才的标准,尚且不妥。就业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就业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弥补法制漏洞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社会保障内容涉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让职工能够得到基本性的社会保障。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此外,还要提高慈善事业、商业保险在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所处的辅助性作用,让人民关注的社会保障问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
  (五)加强监督机制改革,促进公正透明
  一是搭好公示公告平台。社会监督主要表现在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网络监督。要实现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提高其公开性和透明度,要搭好公开公示平台。通过网络、媒体、报纸等传播途径来宣传法律法规,让群众知晓国家相应的政策内容。
  二是建立群众投诉平台。当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能够找到维权的渠道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畅通群众举报电话,举办举报箱。若事实存在,给予举报者物质或精神奖励;若举报者滥用权利,将给予其警告、罚款的处罚。若涉及不应公告举报者信息的情况,政府要做好相关保密工作,维护好监督人的合法权益,让广大群众有勇气讲真话,敢监督。
  三是完善多样监督形式。监督形式多样,群众维权的途径也多样。2013年,4月19日,部分新闻网络和商业网络,如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搭建了网络举报监督平台。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提供违法违纪的线索,提高他们维权的参与度。中纪委监察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八成以上的腐败案件来自群众举报。可见,需发展多途径监督形式,但是要采取政策来规范网络监督这一新型监督。
  四是健全问责纠错机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需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凡损害群众利益的决策要坚决改正。当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相悖时,政府应该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建立一个“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型政府。当政府决策不适宜实施时,国家应及时改正,并采取高效、合理的弥补措施。
  参考文献
  [1]刘道前.治理之道:不断增强法律意识[N].人民日报,2018.
  [2]《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方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效提问;思维品质  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问能够引领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课堂提问要立足于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本文将结合本人执教的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Module10
期刊
摘要:智能交通作为推进民生服务,打造数字服务政府的重要手段,在全国各大城市正进行如火如荼建设,运用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促进交通服务实现转型升级,必将为建立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美好生活新模式带来深刻影响。探讨新形势新业态下智能交通的规划与建设是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推手,是城市交通服务行业研究的新课题,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科学水平的提高,社会进入5G时代,极大的满足了通信行业的发展要求。基于此,为掌握5G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要点,本文对该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同时探讨5G无线通信系统技术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5G无线通信系统;大规模MIMO通信技术;毫米波  引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其中,通信技术的升级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生活。为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满足更多业
期刊
摘要:当前新建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在用电梯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电梯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所以电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尤为重要。电梯检验一定要加强风险控制,针对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进行全面的完善,在进行检验的过程当中能够遵循作业指导书及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尽可能避免任何的失误。同时我们要加强人因失误分析力度,使得自身的电梯检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整体的安全稳定做出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阿赫玛托娃的爱情诗歌《吟唱最后一場会晤》作为其早期很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对于20世纪初期许多感到迷惘和矛盾的青年人影响深远。作为文学经典著作,中国的许多翻译研究者都对该诗作进行了翻译。本文根据王宏印提出的“文学翻译批评”的工作标准对乌兰汗译本和戴德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找到译作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阿赫玛托娃、批评标准、乌兰汗、戴德、译作  一、《吟唱最后一场会晤》简介  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当中,水泥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利用水泥来配制混凝土或是砂浆,在水利工程与土木建筑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泥中的一些成分会对混凝土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在对水泥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时出现一丝的误差,那么就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对水泥化学分析的技术检测和操作要点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泥;化学分析;检测方法;操作要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摘要:本文简略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从传感器的选择、触觉信号判断、软硬度信号判断、滑觉信号判断以及假手握力模糊控制方法几方面内容着手对基于PSO-SVM的仿生肌电假手反馈控制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PSO-SVM;仿生肌电假手;系统设计  引言:仿生肌电假手的应用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实现对于物体更加灵活和高效的
期刊
摘要: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来说,提高材料的技术水平也就是在提高国家的工业水平,所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对材料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并加大资源投入。在如今的世界材料科学研发的高精端领域,关于半导体的光电信息材料研发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个方向涉及到半导体材料的两种性能,分别是电子性能与光子性能,光电信息材料在新时代中具有可观的潜力,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还能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将基于光
期刊
摘要:配网自动化具体是指通过当前社会中主要应用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等,为相关系统展示其正常运作和各类事故情况之下的保护、监督、控制及通信管理的现代化手段。伴随着我国社会各项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通信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不断推动着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也为我国各项事业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同时也让人们对于配网在可靠性方面提出了
期刊
一、宜昌市失业现状分析  截至2018年底,宜昌市常住人口为413.5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86%。户籍人口为392.26万人。年末出生人口3.76万人,较上年增加0.63万人;死亡人口5.09万人,较上年增加2.61万人;自然减少人口1.33万人。  从2006年开始,宜昌市政府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宜昌市就业服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公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