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防治老年人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疗效。方法:心脑血管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奥美拉唑,B组应用奥美拉唑、康复新液。结果:两组均未发生消化性溃疡及出血,B组较A组胃黏膜损伤以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用康复新对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防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关键词 奥美拉唑 康复新 阿司匹林 胃黏膜损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58
资料与方法
2005~2008年有长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指征,无阿司匹林禁忌证的老年心脑血管病人61例,其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61~79岁,平均68.4岁。冠心病2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13例,高血压病合并房颤12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8例,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6例,2型糖尿病2例。入选标准:入组前无阿司匹林服用史,既往有食欲不振及腹部不适,而门诊入组时无胃肠道症状,肝肾功能正常,大便潜血试验阴性,胃镜检查未见胃黏膜损伤。
方法: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1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予基础疾病用药加阿司匹林100mg,同时为防治胃黏膜损伤,A组应用奥美拉唑20mg/次,每日1次,口服;B组应用奥美拉唑20mg/次,每日1次,康复新液10ml/次,每日3次,口服。观察时间为3个月。期间监测消化道情况:①嘱患者观察便色,识别柏油样便,有可疑情况及时复诊;②检查大便潜血试验及血常规,每月1次,若结果提示疑似出血或有出血现象,立即行胃镜检查,及时处理。
疗效判断:治疗3个月后均作再次作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变化,根据胃黏膜损伤程度依次分为充血、糜烂、溃疡,同有2种损伤计重不计轻,如胃黏膜同时有充血、糜烂。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减退、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及血红蛋白下降(>10g/L)等,如有多个症状者以最主要症状统计。计算黏膜损伤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胃黏膜损伤情况:两组均未发生消化性溃疡。B组的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1。
两组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两组均未发现出血征象。B组的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5)。
讨 论
阿司匹林對胃肠道黏膜损伤机制主要破坏了黏膜的防御因子[1]。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与剂量、疗程有一定相关,有资料显示服用阿司匹林150mg/日、75g/日所导致的出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2.3%,甚至30mg/日的阿司匹林仍可导致胃肠出血,不存在所谓的“安全剂量”[2]。应用阿司匹林最初3个月为好发阶段,尤以初始1个月危险最高,重复应用后,约9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黏膜适应性,损伤逐渐减轻。
高龄是阿司匹林胃黏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原因可能为老年的人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肝脏酶活性下降,肾功能减退致药物消除率降低,阿司匹林血浆半衰期延长,毒性增加,且老年人多存在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差、影响止血功能,消化性溃疡发生率高。老年人阿司匹林诱发的溃疡常为无痛性,大多无法及时发现治疗,后果极其严重。对于高危患者如能合理事先预防优于事后补救。
笔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3]防治阿司匹林致老年人胃黏膜损伤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较单独应用奥美拉唑,胃黏膜损伤以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推测作用机制可能与康复新液的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有关。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康复新液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故奥美拉唑与康复新联用防治老年人阿司匹林胃黏膜损伤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初民,韩盛玺,张旭东.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胃肠黏膜损伤的内镜观察.中华消化内科杂志,2003,20(6):408-40.
2 王翔,徐辉,周平.兰索拉唑减少阿司匹林服用者的消化道溃疡的复发.胃肠病杂志,2004,9(5):314-315.
3 关云艳,刘万里.康复新液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82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2):83-84.
关键词 奥美拉唑 康复新 阿司匹林 胃黏膜损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58
资料与方法
2005~2008年有长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指征,无阿司匹林禁忌证的老年心脑血管病人61例,其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61~79岁,平均68.4岁。冠心病2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13例,高血压病合并房颤12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8例,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6例,2型糖尿病2例。入选标准:入组前无阿司匹林服用史,既往有食欲不振及腹部不适,而门诊入组时无胃肠道症状,肝肾功能正常,大便潜血试验阴性,胃镜检查未见胃黏膜损伤。
方法: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1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予基础疾病用药加阿司匹林100mg,同时为防治胃黏膜损伤,A组应用奥美拉唑20mg/次,每日1次,口服;B组应用奥美拉唑20mg/次,每日1次,康复新液10ml/次,每日3次,口服。观察时间为3个月。期间监测消化道情况:①嘱患者观察便色,识别柏油样便,有可疑情况及时复诊;②检查大便潜血试验及血常规,每月1次,若结果提示疑似出血或有出血现象,立即行胃镜检查,及时处理。
疗效判断:治疗3个月后均作再次作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变化,根据胃黏膜损伤程度依次分为充血、糜烂、溃疡,同有2种损伤计重不计轻,如胃黏膜同时有充血、糜烂。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减退、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及血红蛋白下降(>10g/L)等,如有多个症状者以最主要症状统计。计算黏膜损伤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胃黏膜损伤情况:两组均未发生消化性溃疡。B组的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1。
两组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两组均未发现出血征象。B组的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5)。
讨 论
阿司匹林對胃肠道黏膜损伤机制主要破坏了黏膜的防御因子[1]。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与剂量、疗程有一定相关,有资料显示服用阿司匹林150mg/日、75g/日所导致的出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2.3%,甚至30mg/日的阿司匹林仍可导致胃肠出血,不存在所谓的“安全剂量”[2]。应用阿司匹林最初3个月为好发阶段,尤以初始1个月危险最高,重复应用后,约9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黏膜适应性,损伤逐渐减轻。
高龄是阿司匹林胃黏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原因可能为老年的人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肝脏酶活性下降,肾功能减退致药物消除率降低,阿司匹林血浆半衰期延长,毒性增加,且老年人多存在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差、影响止血功能,消化性溃疡发生率高。老年人阿司匹林诱发的溃疡常为无痛性,大多无法及时发现治疗,后果极其严重。对于高危患者如能合理事先预防优于事后补救。
笔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3]防治阿司匹林致老年人胃黏膜损伤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较单独应用奥美拉唑,胃黏膜损伤以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推测作用机制可能与康复新液的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有关。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康复新液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故奥美拉唑与康复新联用防治老年人阿司匹林胃黏膜损伤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初民,韩盛玺,张旭东.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胃肠黏膜损伤的内镜观察.中华消化内科杂志,2003,20(6):408-40.
2 王翔,徐辉,周平.兰索拉唑减少阿司匹林服用者的消化道溃疡的复发.胃肠病杂志,2004,9(5):314-315.
3 关云艳,刘万里.康复新液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82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