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探索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类专业实践性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有重要意义,是推动艺术类专业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中的任务是综合的,而学生的能力却是单一的,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模式。本文着重分析了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的意义,阐述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为其他院校、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艺术类  多专业  联合实践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越发强烈,人们企盼受到丰富、优质的文化滋养,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是培养文创人才的重要阵地,文创产业的兴盛给艺术类专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囿于平台、师资、经费等因素,跟不上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培养的艺术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艺术类人才“就业难”与艺术人才市场“用工荒”并存。解决艺术类人才供与求“不协调”的矛盾才能为社会输送急需的艺术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状况和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從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基于现代社会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和全面,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应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的意义
   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是艺术类不同专业方向围绕同一项目共同展开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实践教学所依托的项目是综合的,它包含多个任务,能吸收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其教学目标涉及两方面:一是培养不同专业学生通过发挥各自专业特长来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联合实践可培养创新型人才。
   通过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专业实践中通过行业体验,了解当前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补充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可促进多个专业之间师生的协作和交流,形成紧密融合的优势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艺术类学生通过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创新思维和科研训练,成长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使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迅速融入真实的工作环境。
  二、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的实施
   (一)多专业联合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开设过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等10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所有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均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实践性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学生入学前进行专业认知实践,教学过程中几乎每门专业课程都有实践教学环节,每学期都开设有实践教学周,所有学生都参与毕业设计创意项目、毕业展演等,如图1所示,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主要在实践教学周和毕业设计阶段实施。
  (二)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需要一定数量、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实践项目来源可以是教师研究课题、学生参赛需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求、往届学生毕业设计等,当然,实践项目最重要的来源应该是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提出需求,各专业教师认真研究,将顶目分解为由不同专业完成的子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必要时可跨专业分组,企业、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商量确定个案的设计及结题方案,任务明确后,每组学生即可按部就班开展工作。
   艺术学院10个专业分属音乐舞蹈类、设计类、传媒类3个艺术专业大类。多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与多地政府、多家文创企业、其他企事业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举办多场艺术展览、校园巡演等,每年都有毕业设计创意项目、毕业展演等。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参与多专业联合实践项目,如表1所示。
   (三)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个案分析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开展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多年来涉及项目众多,以下列举部分个案加以分析,这些项目有的参与专业多,有的参与专业少。大多学生在参与多专业联合实践过程中,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主动学习且表现积极,大多项目需要各专业学生密切配合、各施所长,既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
   1.创意系列项目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迄今为止先后开展了“创意会泽”“创意商院”“创意罗免”等毕业设计活动,创意系列项目是学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素质养成,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为指导思路,探索“设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融合点,重点研究文化设计、科技设计、生活设计,非遗设计,将传统再设计,让设计服务生活,实现设计项目落地,创意系列项目充分体现了多专业联合实践完成具体项目的优势。
   以“创意罗免”为例。罗免彝族苗族乡位于昆明市富民县,距离昆明仅43千米,富民县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卫星城,打造昆明最美后花园”的奋斗目标。为助推罗免打造特色旅游小镇,艺术学院2018届365名同学、28位教师参与“创意罗免”毕业设计,涉及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学等专业,历时8个月,从“创意罗免”的实践主题出发,从不同角度梳理创作素材,共完成212件(套)作品。多视角对罗免镇进行创意再设计,这既是同学们的一次毕业设计展,也是艺术类专业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还是服务地方的办学成果。
   创意作品分为4个种类:一是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罗免镇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农庄品牌形象推广、手机微网站设计与推广、水果产品包装、旅游文化宣传绘本等,涵盖传统纸媒及新媒体;二是环境设计,主要是村镇规划设计、民族传统建筑保护与开发、特色农庄、传统民居再生设计、旅游资源景观提升推广及规划改造等,涵盖室内设计及景观设计;三是产品设计,包括特色旅游工艺品、用品及公共设施;四是美术类,以罗免风物、风光、人物、节日、庆典、传统纹样、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为主要题材的油画、中国画、水彩画,以及综合材料等作品。    此次毕业设计多个专业师生深入罗免实地考察,挖掘素材、反复推敲、协同工作、共享资源,多专业联合实践完成了一个大项目,对罗免的发掘和宣传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检验和巩固了4年来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均得以提升。
   2.艺术为人民服务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持续多年开展“艺术为人民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吸引多专业学生参与活动,精心设计、制作艺术作品,排练节目,为兄弟院校、本校师生、环卫工人、普通群众等送去了多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和数件精美的艺术作品,让艺术走进百姓生活,让百姓走进艺术殿堂,让大家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
   以“感恩商院”活动为例。为感谢学校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将所学知识技能充分应用与展现,艺术学院组织多个专业学生参与该项实践活动。为记录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默默无闻的工作,展示他们的工作常态: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同学负责采访与配音;广播电视编导的同学负责文字编辑;摄影专业的同学进行拍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同学负责制作宣传海报、电子邀请函;音乐学和舞蹈学的同学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精心编排节目,为学校教职工表演了精彩的歌曲、舞蹈、小品,以及诗歌朗诵等节目,还为教职工书写新春祝福语、送玫瑰花、小零食等,同学们朝气、活跃的状态给老师们带来了温馨与快乐,赢得了他们的赞赏,表达了對学校“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感恩。活动中,不同专业的同学各司其职,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多专业联合实践展现了整体的完美效果。
   3.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云南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文创产品市场需求巨大。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多家文化旅游企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打破传统人才培养界限,推动人才多元化的培养。多专业联合实践,与企业合作设计、开发文创产品。
   以云南讲武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为例。翠湖讲武堂景区地处昆明市中心区域,为国家级4A级景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依托自身专业优势与之共建产教融合基础,进行全新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将企业的需求直接带入课堂,作为学生的教学实践项目。市场告诉我们: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才有生命力,多专业联合实践,挖掘景点文化内涵,将同学们的灵感、创意和想象力融入文创产品,吸引广大游客,助推云南旅游业发展。
   4.艺术扶贫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充分发挥人才、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在扶贫工作中功不可没。以云南红河州弥勒县五山乡为例,五山乡是一个贫困乡,距离昆明近200千米,为丰富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乡政府修建了一座爱佐与爱莎艺术广场供村民开展文艺活动。广场竣工后,五山乡政府与学校接洽,艺术学院多专业师生联合实践,为五山乡的演出场地及乡村环境点缀了艺术元素。
   联合实践初期,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所有专职教师及部分学生到五山乡进行实地调研、素材搜集,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村民们将自己收藏的、颇具特色的民族服饰、银饰佩戴起来供师生们参考,两个专业的师生进行了不同分工,有的拍摄画面,有的勾勒线稿,有的现场测量尺寸,有的采访记录,等等;联合实践中期主要以视觉传达专业的师生为主,他们根据采集回来的素材再一次对画面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在此过程中两个专业通过交流与合作不断的完善设计稿;实践末期以美术学专业的师生为主,他们远赴五山乡现场,根据前面已设计好的画稿内容,在墙面上进行线稿勾勒,补充填色,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完成作品。在此次多专业联合实践中,环环相扣,每个专业发挥自己的特长,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无论是在实践的哪个阶段,都离不开3个专业所有师生们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最终圆满完成联合实践。师生们以自己的专业特长服务地方、服务百姓,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子项目之间融合度不够
   大多项目来自真实的需求,现在的多专业联合实践一般是将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每个具体的小项目划归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完成,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各自为阵,没有实现多专业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另外,当前主要涉及艺术类专业,有些大型的、综合的实际项目仅靠几个艺术类专业联合还无法解决。针对此问题,可考虑在全校范围类实现跨学科的多专业联合实践,吸引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
  (二)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需要有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团队愿意突破自身专业限制为多专业联合实践付出时间和精力,教师需要在真实项目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实践项目,让艺术类各专业学生参与其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对教师来说具有挑战性,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展实践教学工作。这就需要学校出台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对教师和学生参与多专业联合实践进行科学的评价、良好的激励。
   (三)企方与校方诉求不一致
   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项目大多来自企业,校企合作既能促进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优势互补,又能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而学校的诉求是培养人才,企方的诉求是利益,它们更希望参与项目的学生熟悉工作环节,而不是现来学习。这就要求校方与企方协商,制定更好的合作方案,实现校方、企方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四、结语
   为适应文化艺术市场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向社会输送专业知识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应用型人才,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是必要的。实践证明,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提升一线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校企合作等均可取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艺术类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多年来,毕业生能快速融入实际的工作场景,真正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所需的“无缝对接”,输送的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伍欣.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艺术评鉴,2019(12):133-134+152.
  [2]陈翠丽,解建红,王彤.跨学科多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3):3-4.
  [3]朱科蓉,王彤.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实践教学的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4(01):86-89.
其他文献
摘要:打嘟与哼鸣练习虽然都是声乐技术训练中的常规练习方法,在目前的声乐文论中尚无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的实践训练呈示。这一训练方法在学习初期虽有一定难度,但长久的坚持学习对气息与共鸣的有效融合具有较大的作用,对学习者气息与共鸣的同步提高具有单纯的打嘟练习、哼鸣练习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打嘟;哼鸣;有效融合  对于演唱者来讲,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古到近,从国外到国内,不论是声乐专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介的不断更新发展,促使着教育环境的迭代更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大数据信息化以及未来5G运营的即将开始,不断更迭的新媒介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短视频在教育领域应用类的研究近五年来呈现指数性增长趋势,在众多学科都有广泛的涉及。目前我国线上舞蹈教学中短视频应用的理论与实践层面仍呈现相对薄弱的样态。对此,本研究选取对于大学生群体最为普及的短视频应用为切入点,探讨高校舞蹈教学中短视频应用
期刊
摘要:壶关秧歌,又俗称“干板秧歌”或“地圪圈秧歌”,是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它以民间故事、传说及家庭琐事为题材,具有较强的娱乐与教育功能。本文从壶关地理位置、文化渊源、壶关秧歌的起源和发展、舞蹈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角色的性格化和人物化、情节的生活性和趣味性、音乐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曲目的传奇性和多样性、濒危状况、保护与开发价值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深入研究分析其本质和风格特点,着重剖析了壶关秧歌
期刊
摘要:琵琶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积淀历史,它是中国民乐的主要弹拨乐器之一。随着近些年各个流派的艺术家对琵琶艺术的不断发展,对左右手技法的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丰富了这件乐器的艺术表演力。近百年来,许许多多的艺术家们为琵琶艺术无论是演奏技法的完善还是作品创作的扩展都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得这块文化隗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繁荣。丰富的技法使乐曲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节、立意更加立体。本篇文章想立
期刊
摘要:当代的教育理念普遍倾向于打破固有思维,崇尚多元思维能力,进行教育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对比研究,丰富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更富有吸引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效率。运用发散创新思维,将小提琴的教学与管理学层面的高效工作团队的模式相结合,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进度,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高效,老师在教学中
期刊
摘要:全民K歌是一款手机专属歌唱软件,作为移动时代的电子娱乐产品,涵盖了唱歌、朗读、戏曲等海量曲库,甚至可以在其中建立自己独立的歌房,为网民们搭建起便捷的娱乐通道。本文通过笔者自身实践经验,从良好的歌唱素养、敏锐的视听能力、歌曲后期编辑制作能力、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出发,融合声乐理论与演唱实践,集自身使用软件与课堂授课体会,具体阐述歌唱App在歌曲录制中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实际运用,对进一步
期刊
摘要:古筝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受地方音乐文化影响,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演奏风格。随着古筝的发展,作曲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筝曲,而是开始尝试创作一些打破传统五声音阶,多采用人工调式定弦的筝曲,增加了许多新的调式色彩以及创新的演奏技法。本文将以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为例,探讨新疆音乐在古筝中的运用,以及对古筝的创作和演奏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新疆音乐 古筝曲 音乐文化 影响   新疆位于我
期刊
摘要:地方小戏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体现,它不仅能展现出一个地方在历史长河中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更能体现一个地方的音乐文化、风土人情、人民生活的发展。早在先秦的典籍《吕氏春秋·仲夏季·古乐》中就有对小戏的介绍:“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部典籍体现出最初时期人们在祭祀时的舞蹈和音乐。左权小花戏的产生和发展也与当地的祭祀图腾文化以及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在造就地方小戏的同时,地方小戏也在记
期刊
摘要:文学和舞蹈是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可以说,两者都是“语言”的艺术。本文从这个共同性入手,结合6篇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从表达技巧之“主题”“人称”和“表现手法”这三个角度进行探究,对舞蹈编创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主题挖掘、结构设定和形象塑造等方面。  关键词:舞蹈编创 文学 表达技巧   舞蹈是人類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有语言、文字之前,人们就通过舞蹈沟通
期刊
摘要:高校非遗民间戏剧艺术特色社团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传承民间戏剧艺术是高校继承与保护我国优秀文化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针对当下高校大学生艺术特色社团建设的缺失现状,本文提出营造非遗艺术传承氛围、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演出、开设木偶剧艺术讲座、组织“拜师学艺”艺术实践、开展社团团员志愿活动等五个方面的非遗民间戏剧艺术特色社团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戏剧艺术 特色社团   非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