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海明威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与强烈创新意识的作家,虽然他的小说创作多以简洁凝练的句子为主,但却有着深厚且多重的寓意,并富有一定的象征性色彩。本文将以他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作为分析的实例,深入挖掘出其朴实无华的语言特色及巧妙灵活的表现手法,从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海明威的创作风格,更透彻地理解其创作主题。
关键词:海明威 《一天的等待》 语言特色 表现手法
作为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和短篇故事家,海明威具有敏锐的文学洞察力。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且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海明威自我个性与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他的小说以简短凝练的文字语言著称,有着朴实无华的创作文风,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具洞察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这种独特的语言创作手法已经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对上个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成为了很多后来人竞相模仿与研究的对象。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有长篇、中篇以及短篇小说,但是,短篇小说的受关注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本文试图填补这项研究空缺,选取了他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来分析海明威的语言特色与表现手法,从而引领读者更好的领略其不动声色的叙事风格、生动精确的意象表达以及言简意赅的语言描述,最后更为准确的理解其创作主题与蕴含的深意。
一 《一天的等待》内容简述
海明威小说集《胜者一无所得》中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它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九岁的小男孩,他不幸得了流感并发烧,体温达到了102度(实际上是华氏温度)。但是,他在学校的时候曾经听人说过人体的极限温度承受值为44度(实际上是摄氏温度)。由于小男孩的知识有限,他并不知道体温的不同测算单位,认为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因此,他在剩下来的时间里默默地等待死亡的降临,并在等待的过程中充满了对死亡来临的恐惧感。最后,当他的父亲打猎回来后告诉他,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巨大差别时,并解释给他听他只是轻度感冒的时候,他一下子就从紧张的状态中放松下来。一切只是一场虚惊而已。整篇文章简短,叙事简洁,体现了海明威一贯的文学创作风格,但是,却也表达了海明威独特的创作思维与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我们说,该部小说凭借着短短的千字,表达了深刻的创作主题内涵,这是海明威匠心独具的语言特色与表现手法。
二 貌合神离的人物对话
海明威是一个擅长于描写人物对话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对话性是其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可以说,海明威的小说中,人物对话基本上占据了小说构思的主导地位,有些达到了三分之一,有些甚至是三分之二,尤其是在短篇小说中,人物对话有时甚至是连续几页纸。在这部短篇小说中,整篇文章就只有100多行,而人物对话就占据了一半的篇幅。在海明威的小说中,直接引语类型的人物对话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交流型,它让人物之间通过闲聊或辩论等方式来进行相互了解与逐步认识。这种对话形式容易取得共同的认知度,因为含义较为明确。另一种情况就是含混型,它由于言辞不够清晰而含有多种含义,也可以让对方进行不同的理解。实际上,它并没有能够促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物交流。那么,在《一天的等待》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即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主要就是第二种类型的对话形式。比如说,在父亲询问儿子病情的时候,儿子对于父亲的问话并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反而误认为是父亲在问他面对死亡时的感受。在这部小说中,类似于这样的人物对话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因此,在小说中,父亲与儿子之间看似一直在进行着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达到相互的理解,反而让误解越来越深。直到最后儿子提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提问时,一切交流才变得正常化。海明威在小说中的这种对话看似是偶然的误解,实际上则表明了人与人之前的沟通与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因为小说中的父子有着一种亲密的家人关系,然而他们之间却也发生了如此荒诞的对话误解。这是非常令人感到震惊且可悲的事实。
在小说中,海明威还运用了间接引语的对话方式,它强调了小说中主人公的孤独与封闭的自我意识。虽然说间接引语比起直接引语来,它并不是很容易接近于小说中的人物,但是,它只是讲话的承担主体发生了变化,由人物自己讲话变成了叙述者在讲话。海明威实际上是一个擅长并喜欢运用直接引语的作家,因为他习惯于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然而,我们在他的这部小说中,的确发现了几处间接引语的出现。比如说,父亲在转述医生的病情描述时以及父亲倾听家人讲述关于小男孩不愿意别人进入他房间的事情时。应该来说,这些间接引语并不是海明威无意为之的,而是有意识的通过间接引语来造成故事引发男孩对于感冒体温的误解,同时它还让人产生一种疏远的感觉,从而更好的凸显出故事中小男孩的孤独无助,进而使得人物对话难以达成正常的交流与沟通,并拉大了主人公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距离感。
三 灵活独特的文体风格
海明威是是一个擅长对话的作家,他一般喜欢运用简洁明了的人物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好地传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让整部小说体现出较为独特的画面感与灵活的文体性。在《一天的等待》中,海明威通过让父亲与儿子之间针对流感发烧的话题进行了双方的对话,但是,父亲与儿子的交流里出现了沟通困难与障碍,双方对于谈话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造成了理解方面的误会。整个对话过程中,海明威自始至终都省去了“他问”和“我回答”的过渡性叙述用语,从而让读者读起来感到更为真实,强化了该部小说的客观性,也有利于整部小说的创作完成。正如一些文学评论家所言,海明威的这部小说就像他拿了一把斧子把枝枝叶叶都砍掉了,就剩下了树木的主干部分,从而让人感到无比的清爽与凝练。事实上,这就是说海明威一贯为之的创作文体风格,即简洁、精悍、短小、一气呵成。因此,在该部小说中,海明威避免了使用那些会分散注意力的用语,他让整部小说读起来连续且连贯,并让读者阅读起来一目了然。这对于关系极其亲密的父子来说,简短且朴实的对话更为符合人物特征。海明威的这种文体风格做到了绝不拖泥带水,而是把深厚的思想内蕴巧妙地渗透到了精炼的文字当中,具有海明威自己的个性色彩。除此以外,海明威还在描述一些户外场景的时候,也运用了一些较长的语句来进行勾勒,这又让读者感到一种流畅且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我们说,海明威的小说创作中有着独特却也灵活的文体创作风格,主要表现为简练与含蓄,他往往通过较为简洁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出更为丰富且多重的含义,并使用了纪实的手法来描述人物对话与行为,从而让整部小说描述的故事就像是真实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情一样,避免了传统小说中过于呆板单调的文体风格。当然,海明威还在小说中灵活运用了长句与短句,让读者在感受到浓缩韵味的同时,也能够通过长短变幻的文体风格来感知到海明威更为深层次的创作意蕴。
四 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达
海明威的一贯语言特色就是有着惜墨如金的特征,他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往往试图通过最小的笔墨,最普通的日常用语来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基本上避免使用那些华丽的辞藻,从而让整部小说看起来清新、自然且简单。表面上来看,海明威的这种文字用语是单调乏味的,甚至是平淡无奇的,但实际上这些简单的词汇表达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蕴。比如说,在这部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中,海明威基本上用到了一些较为简单平常的词汇,诸如Downstairs等。它实际上是这部小说中故事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词汇,因为儿子对于父亲话语的误解就是基于此单词的暗示。当时,医生是在楼上给小男孩进行体温测量并说出孩子发烧到了102度,而医生又是在楼下的时候开出治病的药方并告诉父亲,孩子只是小流感,不会有任何生命危险。这个词语就让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了误解的可能性,并在小男孩了解到事情真相的时候,他也只用了一个最为简单的语气词“Oh”。这个词汇是再平常不过的词汇了,但是,它却通过如此简洁的用语表达了小男孩心中的复杂情绪,夹杂着顿悟后的懊恼,受惊之后的愠怒,以及死而复生的惊喜之情等。海明威就是使用了类似这样的一些简单词汇,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男孩形象,并引发了读者的丰富联想,可以让读者去尽情的进行自我回味与独立思考。此外,他还重复三次运用了“white”这个词汇,这并不是海明威的无意之举,而是表达了他强调小男孩在生病的时候,的确身体虚弱,脸色苍白,但是,同时他又是一个纯洁无暇的孩子,他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保留了做人的基本尊严。
因此,海明威的遣词造句虽然看似简单和平淡,实际上则是他匠心独具的语言使用技能与技巧。他通过对简练含蓄语句的运用以及普通日常用语的使用,对小说中的故事与人物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充分挖掘出英语语言的内在潜力,体现了小说的深层次,加大了其文学表现力度。这是海明威独到的语言艺术风格,即能够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出丰富深刻的文学内涵。有人把这种语言风格描述为冰山原则。这就是说,海明威常常让自己的创作只露出冰山一角,剩余的部分则需要读者去自己挖掘、体会与理解。那么,读者在阅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时,却如同阅读了一篇长篇小说,这就是海明威的创作功力。
五 对比、反复与象征手法
海明威也在该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它可以让小说中的矛盾更为突出,强化小说的艺术创作效果与感染力。比如说,小说中海明威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父亲外出打猎时的场景。有些读者认为这似乎是海明威的创作失误,与他的简洁文风不甚符合。实际上,这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又一个独到之处。他是在进行蓄意的对比:父亲认为给孩子吃了药后他可以安心的出去打猎了,而小男孩则认为自己在等待着死亡。父亲对于外在场景的愉悦心情与小男孩难过的心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让读者看到了小男孩的勇敢,并让读者在这种对比的情景下感受到一种紧张感,催促着父亲赶紧回去看看小男孩。这就让读者身临其境的进行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在不知不觉中烘托了小说的主题,即小男孩是一个孤独的硬汉。
尽管海明威是要塑造一个硬汉的小男孩形象,但是,任何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小男孩也不例外。那么,海明威就使用了适当的重复来表达出小男孩的这种焦灼心理。比如说,小说中,海明威重复这么一句话:“his gaze at the foot of the bed”。它实际上一方面表达了小男孩对于死亡的恐惧而对任何其他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则表明了他拒绝变化而想要看着自己是如何死亡的复杂且矛盾的心理。此外,海明威还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语音风格特征。比如说小说中的冰天雪地象征了严酷的大自然,而父亲的打猎象征了人类的不屈与无畏,父亲与儿子之间所产生的误解象征着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人类沟通的困难等。
参考文献:
[1] [美]海明威,陈良廷等译:《海明威文集——短篇小说全集》(上),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2] 吴然:《“硬汉”海明威——作品与人生的演绎》,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
[3] 杨红梅:《从〈一天的等待〉中领略海明威的写作风格》,《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 张龙海:《海明威短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美学价值》,《当代外国文学》,1998年第2期。
[5] 邹溱:《〈一天的等待〉赏析》,《名作赏析》,1999年第6期。
(龚丽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关键词:海明威 《一天的等待》 语言特色 表现手法
作为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和短篇故事家,海明威具有敏锐的文学洞察力。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且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海明威自我个性与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他的小说以简短凝练的文字语言著称,有着朴实无华的创作文风,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具洞察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这种独特的语言创作手法已经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对上个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成为了很多后来人竞相模仿与研究的对象。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有长篇、中篇以及短篇小说,但是,短篇小说的受关注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本文试图填补这项研究空缺,选取了他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来分析海明威的语言特色与表现手法,从而引领读者更好的领略其不动声色的叙事风格、生动精确的意象表达以及言简意赅的语言描述,最后更为准确的理解其创作主题与蕴含的深意。
一 《一天的等待》内容简述
海明威小说集《胜者一无所得》中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它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九岁的小男孩,他不幸得了流感并发烧,体温达到了102度(实际上是华氏温度)。但是,他在学校的时候曾经听人说过人体的极限温度承受值为44度(实际上是摄氏温度)。由于小男孩的知识有限,他并不知道体温的不同测算单位,认为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因此,他在剩下来的时间里默默地等待死亡的降临,并在等待的过程中充满了对死亡来临的恐惧感。最后,当他的父亲打猎回来后告诉他,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巨大差别时,并解释给他听他只是轻度感冒的时候,他一下子就从紧张的状态中放松下来。一切只是一场虚惊而已。整篇文章简短,叙事简洁,体现了海明威一贯的文学创作风格,但是,却也表达了海明威独特的创作思维与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我们说,该部小说凭借着短短的千字,表达了深刻的创作主题内涵,这是海明威匠心独具的语言特色与表现手法。
二 貌合神离的人物对话
海明威是一个擅长于描写人物对话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对话性是其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可以说,海明威的小说中,人物对话基本上占据了小说构思的主导地位,有些达到了三分之一,有些甚至是三分之二,尤其是在短篇小说中,人物对话有时甚至是连续几页纸。在这部短篇小说中,整篇文章就只有100多行,而人物对话就占据了一半的篇幅。在海明威的小说中,直接引语类型的人物对话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交流型,它让人物之间通过闲聊或辩论等方式来进行相互了解与逐步认识。这种对话形式容易取得共同的认知度,因为含义较为明确。另一种情况就是含混型,它由于言辞不够清晰而含有多种含义,也可以让对方进行不同的理解。实际上,它并没有能够促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物交流。那么,在《一天的等待》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即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主要就是第二种类型的对话形式。比如说,在父亲询问儿子病情的时候,儿子对于父亲的问话并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反而误认为是父亲在问他面对死亡时的感受。在这部小说中,类似于这样的人物对话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因此,在小说中,父亲与儿子之间看似一直在进行着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达到相互的理解,反而让误解越来越深。直到最后儿子提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提问时,一切交流才变得正常化。海明威在小说中的这种对话看似是偶然的误解,实际上则表明了人与人之前的沟通与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因为小说中的父子有着一种亲密的家人关系,然而他们之间却也发生了如此荒诞的对话误解。这是非常令人感到震惊且可悲的事实。
在小说中,海明威还运用了间接引语的对话方式,它强调了小说中主人公的孤独与封闭的自我意识。虽然说间接引语比起直接引语来,它并不是很容易接近于小说中的人物,但是,它只是讲话的承担主体发生了变化,由人物自己讲话变成了叙述者在讲话。海明威实际上是一个擅长并喜欢运用直接引语的作家,因为他习惯于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然而,我们在他的这部小说中,的确发现了几处间接引语的出现。比如说,父亲在转述医生的病情描述时以及父亲倾听家人讲述关于小男孩不愿意别人进入他房间的事情时。应该来说,这些间接引语并不是海明威无意为之的,而是有意识的通过间接引语来造成故事引发男孩对于感冒体温的误解,同时它还让人产生一种疏远的感觉,从而更好的凸显出故事中小男孩的孤独无助,进而使得人物对话难以达成正常的交流与沟通,并拉大了主人公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距离感。
三 灵活独特的文体风格
海明威是是一个擅长对话的作家,他一般喜欢运用简洁明了的人物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好地传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让整部小说体现出较为独特的画面感与灵活的文体性。在《一天的等待》中,海明威通过让父亲与儿子之间针对流感发烧的话题进行了双方的对话,但是,父亲与儿子的交流里出现了沟通困难与障碍,双方对于谈话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造成了理解方面的误会。整个对话过程中,海明威自始至终都省去了“他问”和“我回答”的过渡性叙述用语,从而让读者读起来感到更为真实,强化了该部小说的客观性,也有利于整部小说的创作完成。正如一些文学评论家所言,海明威的这部小说就像他拿了一把斧子把枝枝叶叶都砍掉了,就剩下了树木的主干部分,从而让人感到无比的清爽与凝练。事实上,这就是说海明威一贯为之的创作文体风格,即简洁、精悍、短小、一气呵成。因此,在该部小说中,海明威避免了使用那些会分散注意力的用语,他让整部小说读起来连续且连贯,并让读者阅读起来一目了然。这对于关系极其亲密的父子来说,简短且朴实的对话更为符合人物特征。海明威的这种文体风格做到了绝不拖泥带水,而是把深厚的思想内蕴巧妙地渗透到了精炼的文字当中,具有海明威自己的个性色彩。除此以外,海明威还在描述一些户外场景的时候,也运用了一些较长的语句来进行勾勒,这又让读者感到一种流畅且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我们说,海明威的小说创作中有着独特却也灵活的文体创作风格,主要表现为简练与含蓄,他往往通过较为简洁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出更为丰富且多重的含义,并使用了纪实的手法来描述人物对话与行为,从而让整部小说描述的故事就像是真实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情一样,避免了传统小说中过于呆板单调的文体风格。当然,海明威还在小说中灵活运用了长句与短句,让读者在感受到浓缩韵味的同时,也能够通过长短变幻的文体风格来感知到海明威更为深层次的创作意蕴。
四 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达
海明威的一贯语言特色就是有着惜墨如金的特征,他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往往试图通过最小的笔墨,最普通的日常用语来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基本上避免使用那些华丽的辞藻,从而让整部小说看起来清新、自然且简单。表面上来看,海明威的这种文字用语是单调乏味的,甚至是平淡无奇的,但实际上这些简单的词汇表达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蕴。比如说,在这部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中,海明威基本上用到了一些较为简单平常的词汇,诸如Downstairs等。它实际上是这部小说中故事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词汇,因为儿子对于父亲话语的误解就是基于此单词的暗示。当时,医生是在楼上给小男孩进行体温测量并说出孩子发烧到了102度,而医生又是在楼下的时候开出治病的药方并告诉父亲,孩子只是小流感,不会有任何生命危险。这个词语就让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了误解的可能性,并在小男孩了解到事情真相的时候,他也只用了一个最为简单的语气词“Oh”。这个词汇是再平常不过的词汇了,但是,它却通过如此简洁的用语表达了小男孩心中的复杂情绪,夹杂着顿悟后的懊恼,受惊之后的愠怒,以及死而复生的惊喜之情等。海明威就是使用了类似这样的一些简单词汇,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男孩形象,并引发了读者的丰富联想,可以让读者去尽情的进行自我回味与独立思考。此外,他还重复三次运用了“white”这个词汇,这并不是海明威的无意之举,而是表达了他强调小男孩在生病的时候,的确身体虚弱,脸色苍白,但是,同时他又是一个纯洁无暇的孩子,他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保留了做人的基本尊严。
因此,海明威的遣词造句虽然看似简单和平淡,实际上则是他匠心独具的语言使用技能与技巧。他通过对简练含蓄语句的运用以及普通日常用语的使用,对小说中的故事与人物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充分挖掘出英语语言的内在潜力,体现了小说的深层次,加大了其文学表现力度。这是海明威独到的语言艺术风格,即能够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出丰富深刻的文学内涵。有人把这种语言风格描述为冰山原则。这就是说,海明威常常让自己的创作只露出冰山一角,剩余的部分则需要读者去自己挖掘、体会与理解。那么,读者在阅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时,却如同阅读了一篇长篇小说,这就是海明威的创作功力。
五 对比、反复与象征手法
海明威也在该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它可以让小说中的矛盾更为突出,强化小说的艺术创作效果与感染力。比如说,小说中海明威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父亲外出打猎时的场景。有些读者认为这似乎是海明威的创作失误,与他的简洁文风不甚符合。实际上,这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又一个独到之处。他是在进行蓄意的对比:父亲认为给孩子吃了药后他可以安心的出去打猎了,而小男孩则认为自己在等待着死亡。父亲对于外在场景的愉悦心情与小男孩难过的心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让读者看到了小男孩的勇敢,并让读者在这种对比的情景下感受到一种紧张感,催促着父亲赶紧回去看看小男孩。这就让读者身临其境的进行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在不知不觉中烘托了小说的主题,即小男孩是一个孤独的硬汉。
尽管海明威是要塑造一个硬汉的小男孩形象,但是,任何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小男孩也不例外。那么,海明威就使用了适当的重复来表达出小男孩的这种焦灼心理。比如说,小说中,海明威重复这么一句话:“his gaze at the foot of the bed”。它实际上一方面表达了小男孩对于死亡的恐惧而对任何其他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则表明了他拒绝变化而想要看着自己是如何死亡的复杂且矛盾的心理。此外,海明威还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语音风格特征。比如说小说中的冰天雪地象征了严酷的大自然,而父亲的打猎象征了人类的不屈与无畏,父亲与儿子之间所产生的误解象征着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人类沟通的困难等。
参考文献:
[1] [美]海明威,陈良廷等译:《海明威文集——短篇小说全集》(上),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2] 吴然:《“硬汉”海明威——作品与人生的演绎》,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
[3] 杨红梅:《从〈一天的等待〉中领略海明威的写作风格》,《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 张龙海:《海明威短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美学价值》,《当代外国文学》,1998年第2期。
[5] 邹溱:《〈一天的等待〉赏析》,《名作赏析》,1999年第6期。
(龚丽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