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中小学英语课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特别是在教学模式上,与传统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在学科能力上地培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能力培养 英语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相继实施,人们对外语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学目的不再是单一的让学生掌握一种外语工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发展认知能力的同时,逐步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和意志。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新,在多元化社会中得以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升。
1 新课标强调学科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呼唤的是一种人文的、可持续进步的学生学习状态。就英语学习而言,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学科素养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学科素养,教师应该予以同等重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基本学力,这是新课程对英语教学提出的需要着力建设的一个方面,这些能力能够给学生一种深刻的学法透视和行为指南, 能够帮助学生在学实“双基”的过程中再显睿智, 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提升勤奋和主动的品格, 它对于学生掌握学科本质规律, 优化学习方案, 探寻学习方法和开发非智力因素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做到,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在传授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英语学科的基本素养得到充分发展,最终促进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 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忽视
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的注重学生在语言知识积累方面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课堂讲授方式为主。教师围绕课本对英语单词、语法、句法知识等分模块、分步骤进行讲解,采取单词、句子领读,知识点解说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而课后则以学生背单词,做书本后面的作业等为巩固知识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因忙于完成教学进度而较少地给学生提供听、说锻炼的机会,只注视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个性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厌学、怕学;课余几乎没有口语应用的机会,更谈不上去享受多姿多彩第二课堂的乐趣。教学要求实行统一标准。在教学评价上也实行统一测试,统一标准,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英语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大打折扣。
另外,传统教学总是围绕考试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诸如此类的循环。对不考的内容就不抓、不教,教学规律和教学大纲往往被忽视。再者,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把英语仅当作知识来传授,只重分数,忽视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的书面交际能力也很差,更不用说口头交际能力了。这完全违背了英语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工具的宗旨所在。
3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3.1 教学观念的转变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国际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我国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一目标的现实必须要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前提,以教学方法的革新为保障。教师务必要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能力发展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结合本学段英语课程标准,合理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每一个位学生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得以提升,如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观察力等基本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品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与评价。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3.2 师生关系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老师就是课堂的主宰者,往往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课堂上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课,除了讲授课堂知识,很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解,也不主动与学生接触。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对老师也是既尊重又害怕,觉得老师不可接近。在学习上只是被动的接受,遇到问题也不敢主动请教,发现老师在讲授中出现的错误也不能大胆的指出。
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将传统上下级的关系转变为平等的朋友关系,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英语。老师把大量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知识的平台,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英语、说英语、唱英语、写英语、表演英语。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探究、英语游戏等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并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使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例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将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3.3 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的英语教学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发展水平都各不相同,如果仅仅凭课堂有限的时间是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突出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需要借助课堂以外的各种渠道和各种学习材料来辅助自己学习。而这些学习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语言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新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会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创设符合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运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科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测、自我调控、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的学习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与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导者。
3.4 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英语课堂上,常常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朗读、句型转换,死记硬背。这种单调、死板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消退。而新英语课堂采取了更加丰富的教学元素,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表演、游戏、音乐、辩论、演讲等。这些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相比,更加活泼、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同时,新的英语课堂中教师也更多地利用各种电教手段以及自制的图画幻灯片等作为辅助手段,适当的时候还离开课文讲一些别有趣味的笑话与逸事之类,这些形式能够使学生对英语课程始终保持新鲜感、亲切感,使学生愿听、想听,积极参与。让学生口到、心到、脑到、心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现在的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
(1)角色扮演:根据知识点设计表演情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上中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情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感体验。
(2)做游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编制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将“乏味”的学科知识融入“有趣”的游戏活动当中,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听、说技能得到很好地锻炼,也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与同学们的鼓励,通常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也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心理品质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3.5 评价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主要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虽然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检测方式,但只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不利用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有效检测。新英语课程多采取形成性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与终结性评价相比,不仅面向全体学生,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还有学生、家长及同班同学。可以采取学生互评、自制成长档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展开。
形成性评价尊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重视语言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学生认识到语言学习不是阶段性的而是终身性的学习,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而不是恶性竞争,重视学生能否完成课标的级别要求而不是在班内的名次,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自我反省的过程。
以能力发展为任务导向的新英语课程,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较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放在首要地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媛媛.英语教学模式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8(16).
[2]景巧玲.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师作用,树立新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11).
[3]梁文青.建立特色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语言综合素质[J].南京金专学报,1998(2).
关键词能力培养 英语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相继实施,人们对外语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学目的不再是单一的让学生掌握一种外语工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发展认知能力的同时,逐步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和意志。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新,在多元化社会中得以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升。
1 新课标强调学科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呼唤的是一种人文的、可持续进步的学生学习状态。就英语学习而言,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学科素养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学科素养,教师应该予以同等重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基本学力,这是新课程对英语教学提出的需要着力建设的一个方面,这些能力能够给学生一种深刻的学法透视和行为指南, 能够帮助学生在学实“双基”的过程中再显睿智, 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提升勤奋和主动的品格, 它对于学生掌握学科本质规律, 优化学习方案, 探寻学习方法和开发非智力因素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做到,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在传授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英语学科的基本素养得到充分发展,最终促进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 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忽视
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的注重学生在语言知识积累方面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课堂讲授方式为主。教师围绕课本对英语单词、语法、句法知识等分模块、分步骤进行讲解,采取单词、句子领读,知识点解说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而课后则以学生背单词,做书本后面的作业等为巩固知识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因忙于完成教学进度而较少地给学生提供听、说锻炼的机会,只注视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个性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厌学、怕学;课余几乎没有口语应用的机会,更谈不上去享受多姿多彩第二课堂的乐趣。教学要求实行统一标准。在教学评价上也实行统一测试,统一标准,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英语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大打折扣。
另外,传统教学总是围绕考试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诸如此类的循环。对不考的内容就不抓、不教,教学规律和教学大纲往往被忽视。再者,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把英语仅当作知识来传授,只重分数,忽视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的书面交际能力也很差,更不用说口头交际能力了。这完全违背了英语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工具的宗旨所在。
3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3.1 教学观念的转变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国际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我国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一目标的现实必须要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前提,以教学方法的革新为保障。教师务必要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能力发展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结合本学段英语课程标准,合理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每一个位学生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得以提升,如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观察力等基本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品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与评价。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3.2 师生关系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老师就是课堂的主宰者,往往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课堂上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课,除了讲授课堂知识,很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解,也不主动与学生接触。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对老师也是既尊重又害怕,觉得老师不可接近。在学习上只是被动的接受,遇到问题也不敢主动请教,发现老师在讲授中出现的错误也不能大胆的指出。
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将传统上下级的关系转变为平等的朋友关系,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英语。老师把大量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知识的平台,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英语、说英语、唱英语、写英语、表演英语。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探究、英语游戏等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并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使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例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将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3.3 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的英语教学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发展水平都各不相同,如果仅仅凭课堂有限的时间是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突出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需要借助课堂以外的各种渠道和各种学习材料来辅助自己学习。而这些学习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语言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新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会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创设符合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运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科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测、自我调控、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的学习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与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导者。
3.4 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英语课堂上,常常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朗读、句型转换,死记硬背。这种单调、死板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消退。而新英语课堂采取了更加丰富的教学元素,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表演、游戏、音乐、辩论、演讲等。这些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相比,更加活泼、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同时,新的英语课堂中教师也更多地利用各种电教手段以及自制的图画幻灯片等作为辅助手段,适当的时候还离开课文讲一些别有趣味的笑话与逸事之类,这些形式能够使学生对英语课程始终保持新鲜感、亲切感,使学生愿听、想听,积极参与。让学生口到、心到、脑到、心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现在的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
(1)角色扮演:根据知识点设计表演情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上中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情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感体验。
(2)做游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编制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将“乏味”的学科知识融入“有趣”的游戏活动当中,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听、说技能得到很好地锻炼,也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与同学们的鼓励,通常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也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心理品质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3.5 评价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主要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虽然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检测方式,但只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不利用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有效检测。新英语课程多采取形成性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与终结性评价相比,不仅面向全体学生,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还有学生、家长及同班同学。可以采取学生互评、自制成长档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展开。
形成性评价尊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重视语言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学生认识到语言学习不是阶段性的而是终身性的学习,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而不是恶性竞争,重视学生能否完成课标的级别要求而不是在班内的名次,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自我反省的过程。
以能力发展为任务导向的新英语课程,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较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放在首要地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媛媛.英语教学模式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8(16).
[2]景巧玲.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师作用,树立新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11).
[3]梁文青.建立特色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语言综合素质[J].南京金专学报,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