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是武汉市的教师,就应该知道,今年是“教师队伍建设年”。3月2日,市教育局召开了“教师队伍建设年”动员大会,将实施以“珍爱学生、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建设行动”。
只要是武汉市的教师,就会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年”的具体内容,就会意识到市教育局开展这个活动的真实意图,体味到开展这个活动的良苦用心:在名利面前,教师要知足,这样才能常乐;在师德建设方面,在事业发展方面,教师应永不知足,这样才会有一个又一个的乐趣伴随着奋斗者的足迹而至。
一、在名利面前,只有知足,乐趣才能终身相伴。
从个人名利的角度看,人们只要在满足了本应满足的心愿后感到知足,心情自然会无比舒畅,乐趣就会终身相伴。
在这方面,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就其名声和地位而言,他要荣华富贵是很容易的,但他满足于自己清贫的生活,满足于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从不为个人的升官发财作丝毫考虑,他还告诫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以。”
鲁迅、闻一多、朱自清等现代名人在个人名利面前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用个人的行为诠释了“知足常乐”的深刻含义。
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的功勋们,心中只有共和国的利益和强盛,把自己的心血和精力都花在了“如何让中华民族尽快强大起来”之上,完全不考虑家庭和个人的利益,其在个人名利面前超凡脱俗的表现令世人自叹不如。
作为教师,尤其是生活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教师,面对越来越高的政治地位,面对越来越优裕的经济待遇,面对越来越优越的工作环境,理应像吉林省道德模范、松原市乡村残疾教师杜顺一样——虽然清贫却知足常乐。他常说:“我不可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能拓展生命的宽度,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只要我活一天,我就要教书,让生命富有意义!”
作为教师,理应像广西柳州市优秀乡村教师周宏军一样,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帮助大山深处的苗山孩子实现梦想。为此,他一人在融水县乡村教学点坚守38年,一根扁担挑起了苗山的希望,从青丝挑到了白发。
二、在事业面前,只有永不知足,才能有乐趣相伴相随。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如果取得了一点成绩或者收获了一次成功后就感到满足,从而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就不仅会让人重写《伤仲永》,而且必然会遭到飞速发展、优胜劣汰的社会的淘汰。
这是一个既显而易见又深奥无比的道理。作为教师,面对已全面进行的中小学新课改的严峻挑战,更应该深知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从事教育的30年,是永不知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30年。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但昭彬是这样评价他的教育思想的:“在改革开放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和教育理论,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学校的教师,进而发展到成为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其教育思想“学校即社会”仍能供世界各国借鉴,这与其永不知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由一个农村小学教师,进而发展成为世界著名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的名校长,进一步努力而成为区教育局的优秀局长,虽然屡获国家级勋章或奖章,或国家级荣誉称号等殊荣,但他从不知足,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其“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将永远在人类教育史上闪光。
至于当代著名教育工作者魏书生、黎世法、胡明道、洪镇涛等更是永不知足的现实典型。他们虽然为我国现行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仍在新一轮课改中充当带头人,率领我们为新课改的成功而激流勇进、开拓创新。
因此,作为新课改实施近十年来一直奋斗在一线的广大教师,就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在新课改实施的征途上永不知足、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才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
而要真正做到永不知足,教师首先要努力适应新课改越来越高的要求,抛弃一切知足观念,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适应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其次,教师要放得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身份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充分而和谐地发展。而个性发展的前提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学生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德困生和学困生都能产生自尊感和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得以充分而和谐的发展。
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在不断发展,课改在不断深入,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课改前沿的教师,只有永不知足,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学力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德艺双馨,才能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教育事业、无愧于未来,才能在一个又一个成功面前笑口常开。
只要是武汉市的教师,就会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年”的具体内容,就会意识到市教育局开展这个活动的真实意图,体味到开展这个活动的良苦用心:在名利面前,教师要知足,这样才能常乐;在师德建设方面,在事业发展方面,教师应永不知足,这样才会有一个又一个的乐趣伴随着奋斗者的足迹而至。
一、在名利面前,只有知足,乐趣才能终身相伴。
从个人名利的角度看,人们只要在满足了本应满足的心愿后感到知足,心情自然会无比舒畅,乐趣就会终身相伴。
在这方面,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就其名声和地位而言,他要荣华富贵是很容易的,但他满足于自己清贫的生活,满足于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从不为个人的升官发财作丝毫考虑,他还告诫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以。”
鲁迅、闻一多、朱自清等现代名人在个人名利面前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用个人的行为诠释了“知足常乐”的深刻含义。
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的功勋们,心中只有共和国的利益和强盛,把自己的心血和精力都花在了“如何让中华民族尽快强大起来”之上,完全不考虑家庭和个人的利益,其在个人名利面前超凡脱俗的表现令世人自叹不如。
作为教师,尤其是生活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教师,面对越来越高的政治地位,面对越来越优裕的经济待遇,面对越来越优越的工作环境,理应像吉林省道德模范、松原市乡村残疾教师杜顺一样——虽然清贫却知足常乐。他常说:“我不可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能拓展生命的宽度,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只要我活一天,我就要教书,让生命富有意义!”
作为教师,理应像广西柳州市优秀乡村教师周宏军一样,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帮助大山深处的苗山孩子实现梦想。为此,他一人在融水县乡村教学点坚守38年,一根扁担挑起了苗山的希望,从青丝挑到了白发。
二、在事业面前,只有永不知足,才能有乐趣相伴相随。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如果取得了一点成绩或者收获了一次成功后就感到满足,从而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就不仅会让人重写《伤仲永》,而且必然会遭到飞速发展、优胜劣汰的社会的淘汰。
这是一个既显而易见又深奥无比的道理。作为教师,面对已全面进行的中小学新课改的严峻挑战,更应该深知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从事教育的30年,是永不知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30年。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但昭彬是这样评价他的教育思想的:“在改革开放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和教育理论,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学校的教师,进而发展到成为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其教育思想“学校即社会”仍能供世界各国借鉴,这与其永不知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由一个农村小学教师,进而发展成为世界著名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的名校长,进一步努力而成为区教育局的优秀局长,虽然屡获国家级勋章或奖章,或国家级荣誉称号等殊荣,但他从不知足,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其“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将永远在人类教育史上闪光。
至于当代著名教育工作者魏书生、黎世法、胡明道、洪镇涛等更是永不知足的现实典型。他们虽然为我国现行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仍在新一轮课改中充当带头人,率领我们为新课改的成功而激流勇进、开拓创新。
因此,作为新课改实施近十年来一直奋斗在一线的广大教师,就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在新课改实施的征途上永不知足、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才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
而要真正做到永不知足,教师首先要努力适应新课改越来越高的要求,抛弃一切知足观念,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适应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其次,教师要放得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身份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充分而和谐地发展。而个性发展的前提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学生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德困生和学困生都能产生自尊感和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得以充分而和谐的发展。
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在不断发展,课改在不断深入,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课改前沿的教师,只有永不知足,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学力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德艺双馨,才能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教育事业、无愧于未来,才能在一个又一个成功面前笑口常开。